一、簡介


    專諸(~公元前515年),春秋時吳國棠邑(今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西北)人,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刺客之一,被譽為“四大刺客”之一(也有說法是“五大刺客”)。專諸的故事與吳公子光(即後來的吳王闔閭)緊密相連,他在伍子胥的舉薦下,成功刺殺了吳王僚,為公子光登上王位鋪平了道路。專諸以其勇敢無畏和忠誠義氣,在中國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二、人物生平


    1、伍員舉薦


    在春秋時期的吳國,政局動蕩不安,各國之間的紛爭不斷。在這樣的背景下,專諸與伍子胥的相遇,成為了改變吳國曆史的關鍵事件之一。


    伍子胥,原名伍員,是楚國大夫伍奢的次子。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聽信讒言,殺害了伍奢及其長子伍尚,伍子胥因此背負上了深重的家仇國恨。為了逃避楚國的追殺,伍子胥踏上了流亡之路,最終來到了吳國。


    在吳國,伍子胥尋找著可以助他一臂之力的盟友。在一次市井爭鬥中,他偶遇了專諸。專諸是一名屠戶,雖然家境貧寒、未曾受過正規教育,但他力大無窮、勇猛過人,且對母親極為孝順。在爭鬥中,專諸展現出了驚人的勇氣和力量,這一幕深深吸引了伍子胥的注意。


    伍子胥上前詢問專諸的姓名和來曆,專諸坦誠相告。在交談中,伍子胥逐漸發現了專諸身上的更多優點:他不僅力大無窮,而且性格豪爽、重情重義。更令伍子胥感動的是,專諸雖然勇猛過人,但對母親卻極為孝順。這一幕讓伍子胥看到了專諸內心的柔軟和深情,也讓他更加信任這位新朋友。


    伍子胥明白,要成就大事,必須找到可以托付生死的忠義之士。而專諸的種種表現,讓他看到了希望。於是,伍子胥決定將專諸推薦給吳公子姬光。姬光對專諸的勇猛和義氣表示讚賞,兩人一見如故。在伍子胥的引薦下,專諸與姬光共同謀劃複仇大業。


    2、闔閭厚待


    吳王僚的即位,違背了吳國傳統的兄位弟嗣、弟終長侄繼位的祖規。他接替了父位,這使得姬光心生不滿。姬光認為,自己作為吳王諸樊的長子,更有資格繼承王位。於是,他開始暗中謀劃,尋找機會推翻吳王僚。


    伍子胥的到來,為姬光的謀劃提供了新的助力。他向姬光推薦了專諸,這位力大無窮、勇猛過人的屠戶,成為了刺殺行動的關鍵人物。在伍子胥的引薦下,姬光與專諸進行了深入的交談,共同商討了刺殺吳王僚的計劃。


    為了確保行動的成功,姬光做了周密的準備。他利用吳王僚對美食的嗜好,設下鴻門宴。在宴會上,專諸將扮演一名廚師,將精心烹製的烤魚獻給吳王僚。而在這道烤魚中,將藏有一把鋒利的“魚腸劍”,作為刺殺吳王僚的致命武器。


    為了確保專諸能夠烹製出美味的烤魚,吸引吳王僚的注意,姬光還派遣心腹前往太湖,向名廚太和公學習烤魚之術。同時,他也加強了府邸的警衛,布置了伏兵,以防不測。


    3、刺殺吳王僚


    公元前515年,姬光見時機成熟,便以宴請吳王僚為名,設下鴻門宴。吳王僚雖然知道姬光心懷不軌,但仍因貪戀美食而欣然赴約。宴會上,吳王僚身穿三重盔甲,戒備森嚴。從王宮到姬光家,沿途布滿甲士,操長戟、帶利刀,以防不測。


    酒過數巡,姬光假裝腳痛難忍,躲入地下密屋。這時,專諸手托菜盤,兩列武士夾持,赤膊跪地用膝蓋前行,將精心烹製的烤魚進獻給吳王僚。就在吳王僚即將品嚐這美味之際,專諸猛地抽出藏於魚腹中的“魚腸劍”,一劍刺穿了吳王僚的三重盔甲,直透脊背。吳王僚當場斃命,但刺殺行動也驚動了他的侍衛。侍衛們一擁而上,將專諸砍為肉醬。


    姬光見事已成,立即命令伏兵齊出,將吳王僚的衛士盡數剿滅。隨後,姬光自立為王,即吳王闔閭。他深知專諸為刺殺行動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因此對專諸的家人極為厚待。他封專諸之子專毅為上卿,並根據專諸的遺願,從優安葬了專諸。


    4、身後之事


    闔閭即位後,沒有忘記專諸的功績。他封專諸之子專毅為上卿,以表彰專諸的忠誠和勇敢。同時,他也根據專諸的遺願,將他安葬在泰伯皇墳旁。如今,在鴻山東嶺仍有“專諸墓”存在,供後人憑吊。


    相傳在無錫市大婁巷,還有一座“專諸塔”,這是闔閭為專諸修建的優禮墓。然而,在文革期間,這座塔被拆除。邑人秦頌碩曾寫“專諸塔”一詩:“一劍酬恩拓霸圖,可憐花草故宮蕪;瓣香俠骨留殘塔,片土居然尚屬吳。”這首詩表達了後人對專諸的敬仰和懷念之情。


    因專諸曾在太湖邊學燒魚之術,後人把他奉為“廚師之祖”。舊時城內居民時常前往焚香祭奠他。如今蘇杭一帶的名菜“糖醋魚”,就是“全炙魚”的傳承及代表,而它的發明者正是教專諸做魚的名廚太和公(或太湖公)。


    三、主要影響


    1、政治影響


    專諸的刺殺行動,直接導致了吳王僚的死亡和吳王闔閭的上位。這一政治變故,對吳國的曆史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吳王闔閭即位後,任用賢能、發展經濟、整軍經武,使吳國逐漸強大起來。他先後擊敗了楚國、越國等強敵,成為春秋時期的霸主之一。而這一切的起點,正是專諸的刺殺行動。


    2、文化影響


    專諸的故事在中國曆史上流傳甚廣,成為了“刺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與荊軻、聶政、豫讓等人一起,被譽為中國古代的“四大刺客”(也有說法是“五大刺客”)。他們的故事被後人傳頌不衰,成為了忠誠、勇敢和義氣的象征。


    同時,專諸也被後人奉為“廚師之祖”。他因在太湖邊學燒魚之術而聞名於世,後人為了紀念他,將蘇杭一帶的名菜“糖醋魚”稱為“全炙魚”的傳承及代表。這也使得專諸在烹飪文化領域留下了自己的印記。


    3、社會影響


    專諸的刺殺行動雖然具有政治意義,但也對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揭示了春秋時期社會的動蕩不安和權力的殘酷鬥爭。同時,專諸的忠誠和勇敢也激發了後人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他的故事被後人傳頌不衰,成為了激勵人們勇敢追求正義和真理的精神力量。


    四、軼事典故


    1、懼內


    據《吳越春秋》記載,專諸雖然勇猛過人,但卻非常懼怕妻子。有一次,專諸正在與人打架,妻子出來叫他回家,他立刻就乖乖地跟著妻子回去了。伍子胥看到這一幕後非常奇怪,便上前詢問原因。專諸告訴伍子胥:“能屈服在一個女人手下的人,必能伸展在萬夫之上。”這句話後來成為了“懼內”一詞的起源。


    2、魚腸劍


    魚腸劍是專諸刺殺吳王僚所用的匕首。傳說這把劍的刀身上有如魚鱗般的紋路,是打造時程式繁多所致。它的鋒利程度足以一舉刺破吳王僚所穿的三重盔甲。因這把劍最終藏於魚肚中獻給吳王僚,所以被稱為“魚腸劍”。


    據《越絕書》記載,鑄劍大師歐冶子曾為越王勾踐鑄了五柄寶劍,分別是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和巨闕。其中魚腸劍就是專諸刺殺吳王僚所用的那把劍。這把劍不僅見證了專諸的英勇事跡,也成為了中國古代兵器文化的瑰寶之一。


    五、後世紀念


    1、專諸塔


    專諸塔相傳是吳王闔閭為專諸修建的優禮墓,位於無錫市大婁巷。這座塔呈喇叭形,建在一間房子裏。然而,在文革期間,這座塔被拆除。邑人秦頌碩曾寫詩悼念這座塔:“一劍酬恩拓霸圖,可憐花草故宮蕪;瓣香俠骨留殘塔,片土居然尚屬吳。”這首詩表達了後人對專諸的敬仰和懷念之情。


    2、專諸巷


    蘇州城西部有一條緊挨內城河和城牆的巷子,名叫專諸巷。相傳因為專諸的墓在此地而得名。後來專諸巷一帶逐漸發展成玉雕行業集中之地,所以專諸巷的名字也被訛傳為“穿珠巷”。然而無論名字如何變遷,這條巷子都承載著後人對專諸的紀念和敬仰之情。


    3、六合專諸巷


    六合專諸巷位於今南京市六合區的龍津橋北延安路西側(今金寧廣場),總長約四五十米。這條巷子以專諸的名字命名,是為了紀念這位古代刺客的英勇事跡。雖然曆經滄桑變遷,但專諸巷的名字依然被保留下來,成為了後人緬懷專諸的重要場所之一。


    專諸的故事雖然發生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但他的英勇事跡和忠誠精神卻永遠銘刻在曆史的長河中。後人通過各種方式紀念他、緬懷他,不僅是為了銘記那段曆史歲月中的英雄人物,更是為了傳承和發揚那種忠誠、勇敢和義氣的精神力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夏名人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瑩瑩燦燦的高孝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瑩瑩燦燦的高孝恭並收藏華夏名人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