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重要規劃
穿越:替身縣令,嫂嫂別回頭! 作者:西瓦背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裏,薛長山都在潛心研究三眼銃。
好在他並非完全陷入其中,這才讓祖大壽頗感欣慰。
畢竟在祖大壽看來火器就是奇技淫巧,並不值得耗費太多心血去鑽研。
而薛長山在嚐試多次之後,也不得不承認自己雖然是穿越者,但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很多事確實無能為力。
比如說改造三眼銃,以他的能力確實做不到這一點。
薛長山是槍械高手不假,但他終究不是槍械專家,會用和會造是兩碼事。
其實哪怕是專門研究槍械製造的專家,也很難說清楚每一把槍的具體參數。
況且槍械的發展並非一蹴而就,它們都是在一代代鑽研者的積累和漫長時間堆積下才逐漸成型的。
薛長山這段時間唯一的收獲,不過就是總結出了三眼銃的練習之法,可以之後在自己的隊伍當中推廣。
這份收獲對薛長山而言已經足夠。
他之所以注重火槍,就是因為他知道這東西的使用可以“速成”。
軍隊之中想培養出神射手很難,但想培養出大量的火槍手卻並不困難。
隻要會火槍的人足夠多,就有很多戰法可以使用。
比如最出名的三段式射擊法,單單這一個方法就可以讓薛長山的隊伍在剿匪過程中極大提升戰鬥力。
至於抗倭名將戚繼光的鴛鴦陣,薛長山雖然不懂其中精髓,卻很清楚陣法的搭配以及在戰場上的使用。
有祖大壽這樣經驗豐富的將領在,鴛鴦陣絕對可以很快開發出來,到那時融入其中的火槍手也絕對可以大放異彩。
薛長山自己也很清楚,三眼銃的缺陷也是相當明顯的。
但他更知道,在他還沒有徹底起兵造反之前,火器絕對是最重要的武器。
隻要薛長山一天不造反,他在戰場上的對手就隻會是其他的造反勢力,也就是農民起義軍。
而這樣的勢力就算再怎麽會暗中積蓄力量,終究不可能給所有士兵都裝備重甲。
況且就算是他們舍得給重甲,也不是人人都能成為身披重甲的精銳戰士。
隻要不是大規模會戰,隻要對手不是身披重甲,三眼銃的威力就會最大程度上展現出來。
說白了,就是薛長山要趁著自己的對手還不是正規軍之前好好使用火器。
用最快的速度摧毀對手,最大程度上積攢勝利果實。
最重要的是,在戰場上積累出足夠多數量的火槍兵。
因為薛長山的目標並非三眼銃,更不是現在威力更大的鳥銃。
而是燧發槍,一窩蜂,乃至紅衣大炮。
當薛長山看到三眼銃的時候,他就猛然意識到自己的思想在穿越之後的這段時間裏受到了束縛。
他潛意識裏以為自己穿越到了古代,就要用古代的思維去看待戰爭。
可他卻忘了,這應該已經是十六世紀,人類的科技水平已經開始出現一定的變化。
其實就在這個時間點上,華夏大地上已經有人造出了燧發槍。
他就是明末時期的武器專家畢懋康。
在他的著作《軍器圖說》中首次介紹了燧發槍(自生火銃),他對燧發槍的改造與完成大致上與同時期的歐洲同步。
隻可惜在這片大地上,這個大殺器並未得到普及。
除了燧發槍,還有一窩蜂這種多發式火箭。
此火箭非彼火箭,這就是“著火的箭矢”的意思。
通過特殊裝置,使用火藥和引線實現多發齊射,增加射擊密度和強度。
至於紅衣大炮,則是由同時期葡萄牙傳入華夏的火炮改造而成的大炮。
毫不誇張的說,紅衣大炮絕對是這個時期最優秀的火炮,並且它們真的在古代戰場上大放異彩過。
在薛長山所在的那個時空下,袁崇煥就是在寧遠城上用紅衣大炮逼退了努爾哈赤。
甚至在許多民間傳聞中,更是直接說成了袁崇煥一炮直接轟死了努爾哈赤。
但不管怎麽說,都證明了紅衣大炮的優秀品質和足夠的震懾力。
之前薛長山被自己的思維所局限,幡然醒悟後他必須盡快恢複過來。
格局要打開,要盡可能大的打開。
意識到自己無法改造三眼銃後薛長山並不氣餒,但他必須盡快找到那位武器專家畢懋康。
沒記錯的話,畢懋康跟祖大壽應該年紀相仿,相差最多不會超過十歲。
穿越過來之後薛長山已經看出,雖然天下的主人換了,但這個天下還是天下人的天下。
那些原本就應該出現在曆史長河中的人物,可能因為機緣巧合暫時無法嶄露頭角,但他們一定是存在的。
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能力肯定不會因為機緣的多少而缺失。
隻要能找到畢懋康,燧發槍被造出來絕對隻是時間問題。
畢竟隻有這個時代的“科學家”,才更能適應這個時代的製造條件。
至於紅衣大炮,這東西最好是也走改造路線,甚至最好就是能從葡萄牙人手裏弄到他們的火炮再加以改造。
但這個事情也就隻能想想而已,薛長山還沒有自大到認為自己能直接溝通葡萄牙人。
畢竟這個時期的葡萄牙人就算真的也已經來了,他們也是為了貿易而來,大概率還是在廣州或者澳門登陸。
而薛長山現在連北直隸都出不去,自然不可能去想那麽遠的事情。
“佛朗機炮的技術看來隻能再等等了,先解決槍的問題吧。”
薛長山喃喃自語道,他的臉上也絲毫不見氣餒之色。
畢竟這還隻是規劃,而規劃中的事情肯定是會隨著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的。
比如現在,薛長山最重要的事情還是要攻破鬆林村,先發一筆橫財,再把禍水東引。
可以這麽說,這是薛長山開始積蓄力量之後遇到的第一個難關。
如果這件事做不好,或者做得狼狽不堪,薛長山也確實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辛辛苦苦攢了半年的力量到底攢了些什麽。
其實就算沒有三眼銃,薛長山對這一戰也有足夠的信心。
若非如此,他也不可能大費周章地把隊伍從東石村一批一批地運出來。
三眼銃隻是錦上添花的東西,若是隊伍本身戰鬥力不行,就算裝備了這種火器也無濟於事。
開寧衛的衛所官兵就是最好的例子,給他們多少好裝備都沒用。
隨著薛長山正式放棄研究三眼銃改造,祖大壽總算徹底鬆了一口氣。
通過顧思南打探回來的情報來看,鬆林村防禦的嚴密程度比他們預想中的要高很多。
這一戰絕不能用之前攻打山寨的方法去進攻,否則絕對會損失慘重。
他們需要結合雙方情況製定戰術,才能找出敵人的薄弱點開始進攻。
好在他們現在是有心算無心,掌握著戰場上的主動權。
初步的商討結束後,薛長山忽然說道:“對了大壽,等到這一戰結束,你受累幫我去找個人。”
“好的,找什麽人?”祖大壽點頭回道。
“是一個武器專家,擅長製造各類火器和軍械的……”
一聽薛長山又提起火器,祖大壽好不容易放鬆下去的心情又變得緊張起來。
沒完了嗎?
可當他聽到薛長山說出的名字後,卻不禁微微一怔。
“老大你說你要找誰?”
“畢懋康,他的字我記不得了,好像是孟侯,如果有機會的話最好能找到我們這邊來做事。”薛長山又重複了一遍。
“孟侯兄啊,我認識他。”祖大壽隨口道。
“嗯?你說什麽?”
“我說我認識他。”
好在他並非完全陷入其中,這才讓祖大壽頗感欣慰。
畢竟在祖大壽看來火器就是奇技淫巧,並不值得耗費太多心血去鑽研。
而薛長山在嚐試多次之後,也不得不承認自己雖然是穿越者,但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很多事確實無能為力。
比如說改造三眼銃,以他的能力確實做不到這一點。
薛長山是槍械高手不假,但他終究不是槍械專家,會用和會造是兩碼事。
其實哪怕是專門研究槍械製造的專家,也很難說清楚每一把槍的具體參數。
況且槍械的發展並非一蹴而就,它們都是在一代代鑽研者的積累和漫長時間堆積下才逐漸成型的。
薛長山這段時間唯一的收獲,不過就是總結出了三眼銃的練習之法,可以之後在自己的隊伍當中推廣。
這份收獲對薛長山而言已經足夠。
他之所以注重火槍,就是因為他知道這東西的使用可以“速成”。
軍隊之中想培養出神射手很難,但想培養出大量的火槍手卻並不困難。
隻要會火槍的人足夠多,就有很多戰法可以使用。
比如最出名的三段式射擊法,單單這一個方法就可以讓薛長山的隊伍在剿匪過程中極大提升戰鬥力。
至於抗倭名將戚繼光的鴛鴦陣,薛長山雖然不懂其中精髓,卻很清楚陣法的搭配以及在戰場上的使用。
有祖大壽這樣經驗豐富的將領在,鴛鴦陣絕對可以很快開發出來,到那時融入其中的火槍手也絕對可以大放異彩。
薛長山自己也很清楚,三眼銃的缺陷也是相當明顯的。
但他更知道,在他還沒有徹底起兵造反之前,火器絕對是最重要的武器。
隻要薛長山一天不造反,他在戰場上的對手就隻會是其他的造反勢力,也就是農民起義軍。
而這樣的勢力就算再怎麽會暗中積蓄力量,終究不可能給所有士兵都裝備重甲。
況且就算是他們舍得給重甲,也不是人人都能成為身披重甲的精銳戰士。
隻要不是大規模會戰,隻要對手不是身披重甲,三眼銃的威力就會最大程度上展現出來。
說白了,就是薛長山要趁著自己的對手還不是正規軍之前好好使用火器。
用最快的速度摧毀對手,最大程度上積攢勝利果實。
最重要的是,在戰場上積累出足夠多數量的火槍兵。
因為薛長山的目標並非三眼銃,更不是現在威力更大的鳥銃。
而是燧發槍,一窩蜂,乃至紅衣大炮。
當薛長山看到三眼銃的時候,他就猛然意識到自己的思想在穿越之後的這段時間裏受到了束縛。
他潛意識裏以為自己穿越到了古代,就要用古代的思維去看待戰爭。
可他卻忘了,這應該已經是十六世紀,人類的科技水平已經開始出現一定的變化。
其實就在這個時間點上,華夏大地上已經有人造出了燧發槍。
他就是明末時期的武器專家畢懋康。
在他的著作《軍器圖說》中首次介紹了燧發槍(自生火銃),他對燧發槍的改造與完成大致上與同時期的歐洲同步。
隻可惜在這片大地上,這個大殺器並未得到普及。
除了燧發槍,還有一窩蜂這種多發式火箭。
此火箭非彼火箭,這就是“著火的箭矢”的意思。
通過特殊裝置,使用火藥和引線實現多發齊射,增加射擊密度和強度。
至於紅衣大炮,則是由同時期葡萄牙傳入華夏的火炮改造而成的大炮。
毫不誇張的說,紅衣大炮絕對是這個時期最優秀的火炮,並且它們真的在古代戰場上大放異彩過。
在薛長山所在的那個時空下,袁崇煥就是在寧遠城上用紅衣大炮逼退了努爾哈赤。
甚至在許多民間傳聞中,更是直接說成了袁崇煥一炮直接轟死了努爾哈赤。
但不管怎麽說,都證明了紅衣大炮的優秀品質和足夠的震懾力。
之前薛長山被自己的思維所局限,幡然醒悟後他必須盡快恢複過來。
格局要打開,要盡可能大的打開。
意識到自己無法改造三眼銃後薛長山並不氣餒,但他必須盡快找到那位武器專家畢懋康。
沒記錯的話,畢懋康跟祖大壽應該年紀相仿,相差最多不會超過十歲。
穿越過來之後薛長山已經看出,雖然天下的主人換了,但這個天下還是天下人的天下。
那些原本就應該出現在曆史長河中的人物,可能因為機緣巧合暫時無法嶄露頭角,但他們一定是存在的。
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能力肯定不會因為機緣的多少而缺失。
隻要能找到畢懋康,燧發槍被造出來絕對隻是時間問題。
畢竟隻有這個時代的“科學家”,才更能適應這個時代的製造條件。
至於紅衣大炮,這東西最好是也走改造路線,甚至最好就是能從葡萄牙人手裏弄到他們的火炮再加以改造。
但這個事情也就隻能想想而已,薛長山還沒有自大到認為自己能直接溝通葡萄牙人。
畢竟這個時期的葡萄牙人就算真的也已經來了,他們也是為了貿易而來,大概率還是在廣州或者澳門登陸。
而薛長山現在連北直隸都出不去,自然不可能去想那麽遠的事情。
“佛朗機炮的技術看來隻能再等等了,先解決槍的問題吧。”
薛長山喃喃自語道,他的臉上也絲毫不見氣餒之色。
畢竟這還隻是規劃,而規劃中的事情肯定是會隨著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的。
比如現在,薛長山最重要的事情還是要攻破鬆林村,先發一筆橫財,再把禍水東引。
可以這麽說,這是薛長山開始積蓄力量之後遇到的第一個難關。
如果這件事做不好,或者做得狼狽不堪,薛長山也確實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辛辛苦苦攢了半年的力量到底攢了些什麽。
其實就算沒有三眼銃,薛長山對這一戰也有足夠的信心。
若非如此,他也不可能大費周章地把隊伍從東石村一批一批地運出來。
三眼銃隻是錦上添花的東西,若是隊伍本身戰鬥力不行,就算裝備了這種火器也無濟於事。
開寧衛的衛所官兵就是最好的例子,給他們多少好裝備都沒用。
隨著薛長山正式放棄研究三眼銃改造,祖大壽總算徹底鬆了一口氣。
通過顧思南打探回來的情報來看,鬆林村防禦的嚴密程度比他們預想中的要高很多。
這一戰絕不能用之前攻打山寨的方法去進攻,否則絕對會損失慘重。
他們需要結合雙方情況製定戰術,才能找出敵人的薄弱點開始進攻。
好在他們現在是有心算無心,掌握著戰場上的主動權。
初步的商討結束後,薛長山忽然說道:“對了大壽,等到這一戰結束,你受累幫我去找個人。”
“好的,找什麽人?”祖大壽點頭回道。
“是一個武器專家,擅長製造各類火器和軍械的……”
一聽薛長山又提起火器,祖大壽好不容易放鬆下去的心情又變得緊張起來。
沒完了嗎?
可當他聽到薛長山說出的名字後,卻不禁微微一怔。
“老大你說你要找誰?”
“畢懋康,他的字我記不得了,好像是孟侯,如果有機會的話最好能找到我們這邊來做事。”薛長山又重複了一遍。
“孟侯兄啊,我認識他。”祖大壽隨口道。
“嗯?你說什麽?”
“我說我認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