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崇禎十七年)正月。


    京師,皇宮禦書房。


    “愛卿之意與朕合,但朝堂中諸臣不從,奈何?”


    書房內,崇禎親自接見左中允李明睿,言語中無奈的說道。


    之所以崇禎會親自接見左中允李明睿這個隻有正六品的言官,主要是因為,李明睿前幾日上疏崇禎,放棄北京,盡快南遷南京。


    “回稟陛下,天命微密,當內斷聖心,勿致噬臍之憂。”


    李明睿沒有絲毫的婉轉,言語之中,直擊要害,告訴崇禎,此事當立刻做出決斷。


    “此事,愛卿容朕思索思索,你且先退下吧。”


    優柔寡斷的崇禎,不,應該說是害怕擔起拋棄京師重責的崇禎,沒能立刻答複李明睿,而是用起了拖字訣。


    “哎~~”


    李明睿無奈的歎了口氣,回複道:“微臣告退。”


    ……………………………………………………


    兩天後,皇宮大殿內。


    崇禎端坐皇位,目光掃視著下方的眾多大臣。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崇禎身旁的太監王承恩尖聲說道。


    “啟稟皇上,微臣有事啟奏!”


    李明睿上前幾步,大聲說道。


    “準奏!”


    “啟稟陛下,今賊寇勢大,闖賊李自成在西安僭越稱帝,建立偽國‘大順’,賊酋張獻忠在成都僭越稱帝,建立偽國‘大西’,山西、陝西、四川、甘肅皆陷,湖廣等部分地區也陷入賊手,京師地處北方,糧食需要依靠南方供給,眼下中原地區靡亂,運送到京師的補給不易,微臣懇請陛下同意遷都南京!”(1644年1月,李自成稱帝,同年1月,張獻忠也在成都稱帝)


    李明睿再次上奏道。


    崇禎聽到這話,內心其實是十分滿意的,為此,他特意把目光看向首輔陳演,希望陳演能站出來讚同李明睿所言,這樣一來,他拒絕幾次,陳演等人再上疏幾次,如此這般,他就可以把丟棄京師的罪責,撇的一幹二淨,以此來保全自己的名聲。


    奈何陳演乃是一個老狐狸,他自然了解崇禎的心思,不僅在這個場合裝聾作啞,還暗中給兵科給事中,光時亨授意,讓光時亨站出來反駁李明睿。


    “啟稟陛下!微臣認為李明睿此言,實乃禍國殃民之策,自我大明成祖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乃是我大明立國之根本,英宗時期 ,瓦剌兵臨北京,於少保堅決抵抗,終是挫敗了瓦剌的攻勢,保全了我大明的基業,如今,賊寇尚在千裏之遙,李明睿就妄想蠱惑陛下南遷,實乃用心險惡之徒,不殺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不殺李明睿,何以治天下!微臣鬥膽,懇請陛下立即降罪李明睿!”


    兵科給事中光時亨,大聲說道。


    崇禎的臉色很難看,他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這些人反駁李明睿的遷都之策,此前的幾個月時間裏,崇禎曾幾次暗示陳演,讓陳演同意李明睿的遷都之策,奈何陳演一直裝聾作啞,甚至還指示手下之前,反駁李明睿提出的遷都之策,著實可恨之極。


    隨著崇禎看向陳演的目光越來越不善,大殿內那些政治嗅覺敏銳的文臣,頓時嗅到了扳倒陳演的機會。


    幾天後,皇宮大殿。


    給事中汪惟效、孫承澤同時上前幾步,齊聲道:“微臣要彈劾首輔陳演,勾結內臣,收受賄賂,排擠同僚。”


    正所謂牆倒眾人推,眼見有文官站出來彈劾陳演,這幾個月,備受陳演欺壓的文臣也紛紛出來彈劾陳演。


    很快,陳演的罪責就被這些文臣給羅列出了一大筐,聽得崇禎火冒三丈。


    聽到這麽多人彈劾自己,陳演也知道,自己的大勢已去,立刻上前說道:“啟稟陛下,微臣才薄智淺,懇請陛下準許微臣告老還鄉!”


    事到如今,這陳演想到的依然是自保,崇禎大失所望,開口道:“朕判斷失當,錯信了陳演,罪當死。”


    緊跟著,崇禎怒視著陳演,大聲斥責道:“汝一死不足蔽辜!來人,把此獠給朕轟出大殿!”


    隨著崇禎的一聲令下,陳演直接被人攆出了大殿。


    陳演雖然被趕走,但李明睿提出的南遷一事,也被耽擱,隻能選好新任的內閣首輔,再來討論此事。


    兩天後,蔣德璟被崇禎任命為新一任的內閣首輔。


    ……………………………………………………


    山海關,明軍大營。


    “督師,陛下有意招您回援京師,奈何朝中諸多大臣不允,如今我等該如何是好?”


    遼東巡撫丘民仰,一臉無奈的對著洪承疇說道。


    此時的洪承疇,經過錦州城之敗後,已經全麵放棄了幾乎整個遼東的土地,隻剩下山海關和寧遠城掌控在手中。


    如今,寧遠城由吳三桂率領的兩萬人駐守,而洪承疇則率軍四萬,駐守山海關。


    隻是,明軍的軍餉,已經有三個月的時間沒有發放,若非依靠洪承疇的威望壓著此事,恐怕軍中早就鬧出了亂子。


    同時,駐守山海關的這段時間,洪承疇收到了好幾封滿清韃子的勸降信,以及祖大壽的勸降信。


    雖然滿清韃子的皇帝,皇太極於去年九月死了,但滿清韃子絲毫沒有受到什麽影響,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順利繼位,穩定住了滿清韃子的局勢。


    “當今陛下是何等的脾性,朝中的那些大臣怎會不知,若是我軍從山海關撤出,一旦韃子進攻,山海關若有失,何人來承擔責任?!”


    洪承疇這老狐狸,怎會不知朝中那些大臣阻止他回援京師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自保而已。


    當年袁崇煥的經曆,可是曆曆在目,若是沒有崇禎的旨意,就算洪承疇想要率軍回援京師,也要考慮一下後果。


    現如今,洪承疇還把期望寄托於曹變蛟的身上,也隻有那些海寇才是如今能拯救大明的關鍵,隻要曹變蛟說服海寇趙日天來降,洪承疇就可以把山海關的防務,交到趙日天手中。


    以韃子對趙日天的恨意,以及這些年,趙日天在遼東針對韃子的舉措,洪承疇能完全信任趙日天可以很好的完成阻擋韃子入關的任務。


    隻是,曹變蛟跟著那趙日天的屬下離開已有近兩年的日子,依然還是杳無音信,這讓洪承疇的信念開始一步一步的崩塌。


    就如同當初被韃子圍困在鬆山城中一樣,眼下,大軍軍餉已經處於拖欠狀態,若是朝廷再不運送軍餉到山海關,哪怕洪承疇也壓不了太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凜冬長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柿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柿餠並收藏凜冬長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