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


    距離壽春八百裏。


    曾經的豫州精華所在。


    汝南郡的巔峰,曾達到五十萬戶,人口兩百萬!


    這是一個堪比南陽的人口大郡。


    可惜在經曆過黃巾兵亂,諸侯混戰,如今的汝南郡,百姓早已十不存一,要麽死於兵亂。


    要麽死於災荒。


    要麽逃往淮南,新野,潁川相鄰州郡。


    如今還能夠留在汝南的,除了一些世家大族的塢堡,就是一些易守難攻的堅城了。


    至於城外,早已經被無窮無盡的賊兵占據。


    有汝南黃巾。


    有本土山匪。


    還有數不清的潰兵流民。


    當然也少不了一些野心家。


    比如江夏李通,就曾進入汝南,招兵買馬,自立一方,更與汝南的其他黃巾賊帥分庭抗禮。


    但跟其他黃巾賊帥一開始支持袁術不同,李通對袁術並不看好,相反極為欣賞曹操。


    於是在曹操迎天子入許昌的第一年,李通果斷帶著麾下所有人主動投靠,還自帶幹糧,幫助曹操擊敗抓捕了大量黃巾百姓,押到許昌屯田。


    由此,李通獲得曹操極大賞識,特意分別汝南西界郎陵,陽安,讓李通自行任命縣長,位比太守。


    但李通並不滿足僅有兩縣的太守。


    他所要的,乃是整個汝南,做那真正的汝南太守!


    於是趁著袁術渡江與孫策大戰,屯兵郎陵的李通也動了,他先是嚐試攻擊汝南周邊的縣城,發現沒什麽抵抗後。


    李通果斷出兵,對孫香屯兵的汝南堅城發起了偷襲,卻被孫香識破,雙方激戰半月無法奪城。


    聰明的李通立刻改變策略,以攻擊為輔,勸降為主,為此李通特意給孫香寫了一封書信。


    告訴孫香,曹操已經與孫策聯姻,孫香身為孫策族兄,完全沒有理由繼替袁術賣命,特別是袁術目前還在進攻江東,與孫策大戰的情況下。


    這封書信也成功讓孫香產生了動搖。


    就在李通以為自己將兵不血刃奪取整個汝南時,孫香的動搖突然又變得堅定了,不但拒絕了李通的勸降,孫香還主動出兵,與李通廝殺了一場。


    讓孫香改變的乃是一個人。


    曾經的淮南第三大將橋蕤,也是袁術除了紀靈外最信任的大將,為此離開壽春時,袁術特意命橋蕤鎮守淮南。


    橋蕤也不負袁術所望,在淮南時安心配合高順練兵,後來聽說汝南不穩,橋蕤又果斷帶著兩萬淘汰的袁術兵急忙進入汝南。


    終於在孫香即將徹底動搖的時候,橋蕤帶著這些人馬進入汝南治所汝陽。


    “隻要汝陽不丟,李通就休想奪取整個汝南!”


    看著城外不斷聚集的李通兵馬,橋蕤滿臉不屑,畢竟汝陽乃是袁氏根基,方圓數百裏,不是袁氏曾經的門生故吏,就是依附於袁氏的百姓。


    在這裏,身為袁術部將,橋蕤可以獲得了極大的支持。


    饒是如此,對於接下來的戰鬥,橋蕤還是沒有多少信心,一來他帶來的兵馬都是被淘汰下來的老弱之兵。


    二來,李通的麾下,不知道何時居然冒出來一群騎兵,這群騎兵來去如風,已經截殺橋蕤不下二十波派出求援的信使。


    “也不知道現在淮南的情況如何,主公在江東的戰況勝了沒有。”城頭上,橋蕤的目光閃過一抹憂慮。


    身邊立刻就有部將沉聲道:“將軍,要不屬下親自出城,去向主公求援?”


    橋蕤扭頭看了一眼,認出說話的是樂就,袁氏親衛出身,後來由於立功,被袁術任命為校尉,歸入橋蕤麾下。


    樂就作為袁氏親衛,對袁氏十分忠誠。


    隻是一想到外麵那群凶神惡煞的神秘騎兵,橋蕤又搖搖頭,“不行,敵軍騎兵太強,而我們皆是步卒,還大部分都是主公淘汰下來的弱兵,守城還可,出城必死,最重要的是,我們已經沒有馬了……”


    之前那二十波求援,橋蕤已經把能用的馬全派出去了,可惜很多剛衝出城,就被外麵的神秘騎兵截殺。


    現在就連橋蕤這樣的大將,都隻能步戰。


    樂就聞言眼神更是黯然,“若我們的求援無法送出去,那就隻剩下死守汝陽一條路了!”


    “死守又如何,主公難得改變,我等身為袁氏部曲,大不了就是為主公守城而死!”橋蕤淡然道。


    樂就一想也是,不管主公名聲有多臭,但主公對他們這些部曲那是真的好,就當是回報袁氏之恩了。


    “不過死守歸死守,我們也要防著有人繼續叛變,樂就,你下城去告訴張闓,讓他盯死孫香,隻要此人有一絲異常,我允許他先斬後奏!”橋蕤忽然冷森森道。


    到底汝南太守孫香的身份太過敏感,本來楊弘在壽春就想換掉,隻是還沒來得及,李通就開始進攻汝南。


    孫香的麾下,也立刻就有多名部將叛亂,這才造成了汝南局勢的迅速失控,若是橋蕤晚來一步,整個汝南可能就被李通拿下了。


    橋蕤看向城外,後背再次浮現一身冷汗,“主公,若你再不來,我橋蕤當與城共存亡!”


    轟隆!


    似聽到橋蕤的話,天空忽然響徹一聲驚雷。


    可當所有人都抬頭的時候,卻發現頭頂的天空,除了兩片微不足道的烏雲,竟然沒有一滴雨水落下。


    這樣的場景,還不僅發生在汝南。


    自從被袁術強行任命為勸農都尉,鄭渾盡管極度不爽,卻也隻能和倉慈一起在三百兵卒的看押下提前進入壽春,不情不願的按照袁術的命令,開始調查淮南各地的農田水利情況。


    還有百姓的耕作情況。


    但僅僅是來到第一處農田,身為糧官小吏出身的倉慈急忙攔住一個老伯問道:“老伯,水渠就在旁邊,你們怎麽都挑著水桶往山上跑?”


    “兩位官爺你們難道不知道,老朽這裏方圓五十裏,已經有足足一百多天沒有下過一滴雨,除了山上還有些水,周圍的水渠都已經幹了……”老伯一臉愁容的看向天空。


    鄭渾和倉慈的身軀卻先後一震,然後輕微的顫抖,兩人皆是精通農事之人,一聽老伯所言。


    又親自衝上土坡,看到淺的隻剩下一攤淤泥的水渠,鄭渾的臉色忽然慘變。


    他想起了古書上曾記載的一段話。


    “百日無雨,此乃……大旱之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袁術,從不稱帝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剛二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剛二驢並收藏三國袁術,從不稱帝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