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動物網。


    對於這一次院士增選進行了全程直播,同時還邀請了幾個學者做評點。


    董肝帝和另一個主持人,加上三個學者,看著大會堂的直播畫麵。


    看到江淼正在上台發表演講,肝帝笑著問道:“江淼先生獲得工程院院士應該是實至名歸,不過為什麽還有科學院院士呢?這一點我有些不解。”


    一旁的學者之一趙教授提了提眼鏡:“江淼先生的論文我拜讀過,他獲得工程院院士確實是實至名歸,因為仙豆大豆這種大規模應用成果,肯定比較符合工程院那邊的評選標準,不過科學院那邊的評選標準是偏向於理論領域的,這一點我確實沒有在網上看到相關論文,但是可能相關論文有保密要求吧!”


    沒有戴墨鏡的何教授也跟著說道:“確實可能涉及保密論文,不過我對於生物領域不太熟悉,小耿應該可能知道一些情況。”


    耿博士笑著說道:“從江淼先生目前已經發表的相關論文來看,他的理論比較特立獨行,或者說創新度比較高,有時候我瀏覽這些論文過程中,會產生一種明顯的割裂感。”


    “哦?耿博士可以給我們解惑一下嗎?”董肝帝隨即引導起話題。


    “這方麵要詳細解釋,很難需要很長時間,我就簡單說幾點。”耿博士停頓了一會,然後繼續說道:


    “江淼先生的相關論文可以分為三個領域,即農業育種、基因靶點、生物材料。”


    “實際上,這看似是三個領域,其實也可以看作為一個領域,那就是從基因靶點和基因編輯技術,衍生出農業育種和生物材料。”


    聽到耿博士的這個描述。


    無論是董肝帝,還是何教授、趙教授都若有所思,不少正在看視頻直播的觀眾朋友也有些明白。


    特別是那些在國內保密機構從事生物領域研究的科研人員,他們目前正在使用的女媧係統,就是來自於海陸豐公司,更準確一點來講,是來自於江淼。


    因此這些人都非常清楚,江淼不僅僅在應用領域非常厲害,其在理論領域的貢獻甚至更有價值,隻是這些理論是不能公開的機密。


    這也是為什麽看江淼夫妻倆的很多論文,明明是同一個作者,但是很多論文看起來卻有些割裂感,還橫跨多個領域。


    因為這其中缺少了最關鍵的生物理論。


    耿博士說出了自己的猜測:“但是我們從公開的論文資料之中,並沒有看到相關的生物理論,很顯然這一部分的核心理論,目前應該處於不能公開的狀態,我估計這一部分理論內容,就是江淼先生獲得科學院院士的基礎。”


    “很有可能,不過這種信息應該非常敏感吧?”董肝帝也有些擔憂,畢竟這是視頻直播。


    “主持人別擔心。”耿博士半開玩笑起來:“其實連我這個小小的益生菌博士都猜到一部分情況,全世界生物領域的學者都有這麽方麵的猜測。”


    “原來如此,國外學者也是這樣猜想的?”董肝帝提了提眼鏡問道。


    “我和導師今年參加了幾個全球性的生物技術論壇,期間就有不少外國學者詢問這方麵的事情,他們詢問江淼先生是不是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生物理論。”


    何教授雖然是理論物理方麵的學者,但他對於生物理論還是挺感興趣的,便開口問道:“小耿,你認為為什麽國外學者會這樣猜想?”


    “嗬嗬,非常簡單的一點,那就是成果數量。”耿博士也沒有藏著掖著。


    趙教授也反應過來了:“嗯,小耿說得有道理。”


    耿博士如數家珍地解說道:“從2024年開始,江淼先生累計完成了鰻魚人工繁殖技術、香蘭草莓、仙豆大豆、麥克香蕉、榴蓮的轉基因砧木技術等大大小小,合計26個成果,如果加上林院士的成果,以及不公開的保密技術,哪怕是有其他科研人員輔助,這個成果數量也是非常龐大的規模。”


    董肝帝眼神之中也帶著明顯的驚訝:“你不說,我還沒有感覺,你一說,我都被震驚了。”


    另一個主持人也跟著點了點頭:“是呀!這些技術成果還非常成功,而且很多的成果戰略價值極高,在如此短時間內密集出現,怪不得國外學者會懷疑江淼先生有特殊的生物理論。”


    何教授則好奇地問道:“小耿,你是研究生物領域的,你認為江淼先生的生物理論應該是什麽?能不能猜一下?”


    “是呀!我也非常好奇,估計觀眾朋友們也一樣。”董肝帝跟著說道。


    而此時直播間的彈幕,則冒出一大堆:


    【好奇】、【好奇寶寶】、【開門查水表】、【一樣】之類的彈幕。


    耿博士倒是沒有覺得這種事情不能說,畢竟現在國內外的生物領域學術界,早已經有各種各樣的猜測,甚至暗中試探出了一些情況。


    畢竟隨著女媧係統的使用人群越來越多,哪怕是一部分人隻接觸到一小部分內容,信息的泄露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隻是核心的機密,外界並不知道,也沒有辦法檢測到被隱藏在塔敏查幹農場內部的那個科研基地。


    他半開玩笑著說道:“應該是一種可以快速篩選基因靶點的理論模型,因為這也是目前很多生物領域學者在努力的方向,這種理論模型可以提升生物育種的效率,從而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育種成果。”


    董肝帝有些不解的問道:“耿博士,我聽說現在的基因編輯技術,不是已經可以做到需要什麽性狀,就編輯出什麽性狀嗎?”


    “現在基因編輯技術確實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你必須知道這個基因代表的功能,這才是基因編輯技術的難點。”


    董肝帝根據自己的理解說道:“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基因編輯技術就類似於一把槍,而如何讓這把槍射擊出來的子彈準確命中靶心,就成為了關鍵。”


    “差不多,就是這樣一個道理。”


    另一個主持人則開了一個新話題:“耿博士,對於現在越來越發達的基因技術,你認為基因編輯嬰兒技術未來有沒有可能大規模應用?”


    對於這個話題,很多人都非常感興趣。


    對於這方麵,耿博士則顯得有些慎重,甚至是憂心忡忡:“目前技術上已經具備做基因編輯嬰兒的前置條件,但是這涉及到生物領域的科學倫理,我認為未來就算是要在人類身上使用基因編輯技術,也必須采用非常嚴格的管製,不然很容易引發災難性的後果。”


    何教授開玩笑道:“說不定在我們有生之年內,就可以看到新人類大戰自然人。”


    更加明白社會運行機製的趙教授,搖了搖頭歎息道:“技術在發展,我們不使用,別人也會使用,這個局麵很難控製呀!”


    “這一點確實非常難以處理。”耿博士深有同感。


    “這有點類似於《三體》的黑暗森林理論。”董肝帝一臉深思地緩緩說道:“現在全世界各個國家中,至少有十幾個國家都有相關的生物技術,而生物技術又涉及各方的醫療、糧食、生態、國防等領域,肯定不會輕易接受監督,這就形成了一個個盲區。”


    “在這種盲區之中,大家都會懷疑其他人是不是在暗中進行人類相關的基因編輯實驗,麵對這種局麵,唯一的辦法就是同樣研究,除非那天世界實現大一統了,不然這個猜疑鏈是不會輕易解除的。”


    觀察動物網的言論,雖然有些刺耳。


    但確實引發了很多人對於生物技術的擔憂,畢竟國內之前就出現過一起非法的人類胎兒基因編輯案件,那個研究者服刑出來之後,又在繼續從事人類基因編輯相關的研究,甚至在籌備新的基因實驗。


    當然,別看網上聲音那麽大。


    其實現實中的討論並不激烈,主要是很多人並不關心這種事情。


    互聯網有時候會放大這種討論,實際上全國的絕大部分人,都是屬於沉默的大多數。


    很多人看了一眼,就忘到腦後。


    也有很多不懷好意的勢力,在暗中推波助瀾。


    比如另一個有名科普博主的視頻之中,就極大渲染了轉基因、基因編輯、生物技術武器化之類的可能。


    然而他的這種恐嚇式宣傳,卻帶來另一個意想不到的後果,那就是支持轉基因、基因編輯的人群,反而在快速增加。


    因為很多人真的被嚇到了。


    加上西方勢力向來在不做人這方麵,那是遙遙領先的。


    這讓很多人不由自主地擔憂,如果西方勢力掌握了這些技術,會不會用來製造武器,或者針對賽裏斯。


    顯然答案是必然的。


    因為前兩年國內ai技術爆發式發展的時候,西方很多互聯網企業悄悄將“不將ai技術應用在武器開發”的條款刪除了。


    也就是說,現在西方勢力可能口頭說不能將生物技術武器化,但說不定過幾年,他們又是另一幅嘴臉了。


    這種危機感,觸發了很多人的擔憂。


    敵人掌握相關生物武器的擔憂,壓倒了對於生物技術帶來的其他負麵影響。


    顯然這是很多幕後勢力意料之外的結果,但是話已經說出去了,想收回去,卻基本沒有可能了。


    人們總有一種先入為主的慣性。


    有時候要改變一個觀念,最有效的方法,不是不停的宣傳,而是等那些固執己見的老人死去。


    就如同年年科普辟謠的食品安全,那些十幾年前的謠言,很多老人卻深信不疑,逢年過節都要給年輕人灌輸一遍。


    比如海陸豐公司的新技術榴蓮。


    一部分老人就是認為這些榴蓮充滿了科技與狠活,堅決不吃,又不允許家裏的人吃。


    其實海陸豐公司的榴蓮,比暹羅榴蓮更加安全,也更加新鮮,畢竟安全食品理念就是海陸豐公司的企業品牌。


    可惜架不住很多人疑神疑鬼。


    不過那些營銷號倒是不敢造謠海陸豐公司的榴蓮和其他產品,除非他們有真憑實據,不然分分鍾被海陸豐公司的法務送進去。


    但是現實中,街頭巷尾的市井流言,肯定是沒有辦法消除的。


    很多大媽大爺最喜歡聽這種話,而那些水果店、菜攤經營者則是最喜歡造謠的群體。


    這簡直是一對臥龍鳳雛。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就是菜攤和水果店比較吃熟客,這就有了造謠的繁殖土壤。


    這些個體經營者通過造謠,抹黑其他經營者的產品,營造出我家產品最好,我家產品都是自己種的,或者都是好東西,別人家的產品都下了農藥、保鮮劑、激素。


    而那些大爺大媽則最喜歡聽這種言論,然後去購買經營者的高價產品。


    這和目前互聯網上,很大一部分帶貨主播的套路如出一轍。


    統一的話術:就是別人家的東西不好,我家的東西好。


    其實現在的農藥已經變得越來越低毒化,而且很多都是可以快速降解的產品。


    比如海陸豐公司近期成立的農藥化肥事業部。


    就推出了十幾種低毒,甚至是無毒農藥,這些農藥的作用機製,就是通過基因靶點,調配出讓昆蟲討厭和恐懼的信息素,從而讓昆蟲主動離開種植區域。


    而且這種信息素驅逐藥水,除了低毒無毒之外,還有另外兩個好處。


    一個是不會產生耐藥性。


    一個是不會消滅有益昆蟲。


    這和傳統化學農藥有巨大的區別。


    當然,這種信息素驅逐型農藥,也不是沒有缺點,其缺點包括:


    配方複雜,基本就是一蟲一藥;


    環境降解速度極快,一般隻能維持四五天;


    生產原材料高度依賴天然植物。


    海陸豐公司的信息素驅逐藥,核心原材料有33種,包括比較常見的艾草、菊花、油茶籽餅、大豆豆粕、海芋、高毒木薯、油桐樹、橡膠樹、銀杏樹、杜仲樹、仙人掌等。


    從這些植物來看,很多都是比較常見的植物,甚至是經濟作物。


    其實並不是這些植物的提取物有專門的驅逐昆蟲效果,而是配方專門采用了這些植物的提取物,目的就是為了減少成本。


    在其他植物中,也存在相同或者相類似的成分,但是為什麽不采用?


    原因就在於成本控製的需要。


    比如有一種從沉香木葉片提取的芳香烴物質,配合其他天然提取物,加上一些輔料,可以高效驅逐紅蜘蛛,在沒有大雨的情況下,維持時間可以達到18天左右。


    可是這個芳香烴物質在沉香葉的含量非常低,每噸沉香葉隻能提取0.8毫克,生產成本太高了,不具備經濟推廣性。


    除非可以通過化學合成,不然這個配方隻能束之高閣。


    目前海陸豐公司的信息素驅逐農業,都是采用一種非常高效的使用策略,那就是先從農場中心區域使用,然後以一個圓形向四麵八方延伸,將特定的昆蟲從農場驅逐出去。


    然後這農場外圍建立一條隔離帶,采用自動噴霧塔,定期維持隔離帶的信息素濃度,讓害蟲不敢進入農場內部。


    這種方法可以減少很多農藥的使用量。


    農場麵積越大越集中,信息素隔離帶的性價比越高。


    至於一小部分漏網之魚,其實它們在農場內部的生態位已經很難維持了,畢竟農場內部還有其他吃昆蟲的動物存在,這些吃昆蟲的動物會讓這一小部分漏網之魚,麵臨大量的掠食者,族群規模很難獲得擴大。


    而且海陸豐公司在使用信息驅逐藥劑的時候,並不是對所有的害蟲都一股腦驅趕,而是分門別類地製定不同的方案。


    如果是國內本身就存在的昆蟲,就不能一股腦驅逐,而必須保留一定的種群密度,以維持生態平衡。


    如果是國外入侵的害蟲,則采用全麵驅逐的方式,將其徹底逼出農場範圍。


    當然,海陸豐公司也不是那種以鄰為壑的企業,這種信息素驅逐藥物本身不能消滅昆蟲,因此這些昆蟲會在短時間內,富集在農場的周邊山林、農田之中,很容易導致這些區域被害蟲禍害。


    這就是信息素隔離帶的另一個用途了。


    在信息素隔離帶之外,還有另一條臨時的信息素隔離帶,可以將這些害蟲鎖定在該區域內,然後采用高毒又容易降解的藥物,一次性將這些害蟲滅殺,避免這些害蟲跑出去禍害周圍的農田和山林。


    因此海陸豐公司,以及合作的相關種植戶、企業,都在逐步采用這種高效低成本的方式消滅害蟲。


    農場的核心區域,一般可以大半年不需要噴灑滅蟲藥物,反倒是細菌真菌需要防治。


    這一點沒有辦法,細菌和真菌是沒有辦法徹底消滅的。


    哪怕是室內農場,也隻能通過定期消毒,加上更換營養土,加上培育有益微生物,壓縮有害微生物的生存空間。


    因此,現階段國內的農產品中,海陸豐係的農產品,安全狀況就是最好的,不僅僅種植過程中非常好,這個產業鏈條的管理也是十分嚴格。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看到了一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嶺南仨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嶺南仨人並收藏我看到了一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