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槍……”柳青鸞喃喃念著這個陌生的名詞,待得聽趙恪說完火槍的具體情況,縱是心思深沉如她,也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天底下竟有如此神奇的兵器?”
“千真萬確。”這般說著,趙恪又不無遺憾地道:“可惜這火槍還有缺陷,其槍管難以承受火藥在狹小空間裏炸開的溫度與強度,胡先生還在想辦法改進,一旦解決了這個問題,便可以大量製造,到時候……”
“到時候,這天底下就再沒有能夠阻擋大梁鐵騎的軍隊,縱是遼國與西夏也不行。”柳青鸞幽幽接過趙恪的話。
趙恪愣了一下,似乎沒想到柳青鸞竟會猜到這些,不過他並未細思,點頭道:“不錯,父皇一直以來的心願就是統一中原,無奈遼國與西夏勢力強大,特別是遼國,幾乎可以說全民皆兵,一直覬覦我大梁的富饒,這些年來守住大梁現有的疆土已經讓父皇心力交瘁,拓疆擴土更是想都不敢想;但如今我們有了火槍,一切不一樣了。”
柳青鸞深吸一口氣,將思緒從趙恪帶來的震憾中拉了回來,輕聲道:“胡先生獻上的果然是一件珍寶,一件可以抹去他所有過錯的稀世珍寶。”最後那句話她說得很輕,輕到就連近在咫尺的趙恪都沒有聽清,不過他並沒有在意,隻當柳青鸞是在驚歎火槍的威力,提醒道:“這件事知道的人並不多,父皇的意思是在解決火槍的問題之前,消息切不可傳出去,所以青鸞你記得,剛才的話隻限於這個亭子,出了亭子,任誰問起都不能說,包括柳大人,明白嗎?”
“我知道。”柳青鸞仰首一笑,“殿下放心,今日之話,我與紅姑絕不會往外透露一言半語。”待趙恪點頭後,她道:“時辰不早了,我陪殿下一道畫下這雪景吧,以免太子妃等著著急。”
“也好。”趙恪朝看向站在亭外的內侍,後者會意,將一早準備好的畫板與筆墨拿了進來,分別擱在二人麵前,這畫板皆是可以立於人前,便於作畫之人一邊賞景,一邊落筆。
二人並肩而站,分別作畫,不時相互看上一眼,或者會心一笑,倒是很有默契,再加上男的俊秀女的美貌;不知情的人見了,必會覺得那是一對天造地設的璧人。
再說辛夷,下山之後,一路來到順天府求見府尹大人,講明事情之後,就將汪晉成交給他押去大牢暫時關押。
一路之上,辛夷未都與汪晉成說過半句話,待得走出順天府後,常喜終是按不住心中的疑惑,道:“姑娘為什麽不問問他?”
“問什麽?”
“供出柳青鸞的罪行,換取他自己一條性命;人總是惜命的,或許他會動搖也說不定。”
麵對常喜的提議,辛夷連一絲猶豫也沒有就搖起了頭,“旁人或許是惜命的,但汪晉成不是;我與他雖然接觸的不多,但瞧得出來,在他心中,再沒什麽比柳青鸞更重要的了,莫說是指證柳青鸞,你要他傷其一根發絲都不可能;所以與他說那些,除了白費口舌之外,沒有任何意外。”
常喜愣了愣,搖頭道:“還真是個死心眼的,倒是我天真了。”說到這裏,他麵色忡忡地望向京郊的方向。
辛夷見狀,疑惑地問道:“常叔在看什麽?”
常喜收回目光,不無擔心地道:“柳家小姐常借各種理由出入東宮,其心不言而昭,希望太子不要受她引誘,否則若讓她嫁入東宮,江家的麻煩怕是要無窮無盡了。”
辛夷沉默片刻,道:“此事確實棘手,好在她與長公子的婚約尚在,一時半會兒還踏不進東宮的門,咱們再慢慢想辦法。”
“也隻能這樣了。”常喜歎了口氣,陪著辛夷一路往客棧走去。
翌日,天剛放亮,就有不少京城百姓圍在刑部門口,他們都是來觀審江家一案的,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人越來越多,硬將偌大的街道給擠成了窄窄的一條,偶爾有馬車經過,都是貼著人群過去的,甚是擁擠。
早在聖旨剛傳下之時,禦史孫邈主審江家一案的事情就在京城瘋一樣的傳了開去,江行遠一人身負兩案,無論貢茶一案還是金絲軟甲一案,都是抄家流放的大罪。像這樣的案子別說放在地方官府,便是京城也是一等一的大案,自是毫無懸念地引起了京城百姓的注意;但真正讓他們如此關注的,一大早就來刑部門口等候,翹首以盼的是因為聽說梁帝會親臨刑部聽審。
那可是當今聖上,萬歲爺啊,縱然是京城的老百姓也從未見過,如今有緣一睹當今萬歲爺的龍顏,自是激動得很,誰也不願錯過。
孫邈看到這近乎水泄不通的一幕,也是吃了一驚,但隨即沾沾自喜起來,自己頭一回審案就得到了這麽多的關注,待得此案審完,自己的名望必然水漲船高,說不定能與洪太傅等人並駕齊驅。
有名望,又蒙聖上如此看重,想來自己在這個正四品位置上不會待太久了,不知到時候聖上會按例晉自己一兩級,還是連躍數級?一舉成為朝廷中舉足輕重的大員?
一個個都說孫家到他手上沒落了,嗬嗬,看著吧,很快孫家就會重新回到父親在世時的榮耀,甚至更甚!
孫邈越想越是得意,忍不住笑出了聲,直至簾外傳來侍從的聲音方才驚醒過來,“大人,可要驅散這些百姓?”
孫邈咳嗽一聲,隔著簾子道:“刑部都沒說什麽,就由著他們去吧。”
“是。”侍從答應一聲,掀起簾子,孫邈下了轎之後一路來到刑部公堂,刑部尚書與左右侍郎已是等在那裏,這般待遇孫邈可還是頭一回遇到,得意之餘倒也沒忘了禮數,快步上前拱手道:“下官見過尚書大人與二位侍郎大人。”
“孫大人快快請起。”刑部尚書熱情地扶起他,笑嗬嗬地道:“今日你可是主角啊,無需多禮。”
“不敢不敢。”孫邈笑道:“其實這案子本該就尚書大人您幾位審理,奈何這是聖上之意,下官不敢推辭,實在是過意不去。”這番話看似謙虛,實在透著幾分炫耀之意,二位侍郎聽在耳中麵色微微一變,倒是刑部尚書麵色如常,連笑意也未曾減了半分,“江家私用聖物,乃是孫大人發現的,由孫大人審理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有什麽好過意不去的。”
“千真萬確。”這般說著,趙恪又不無遺憾地道:“可惜這火槍還有缺陷,其槍管難以承受火藥在狹小空間裏炸開的溫度與強度,胡先生還在想辦法改進,一旦解決了這個問題,便可以大量製造,到時候……”
“到時候,這天底下就再沒有能夠阻擋大梁鐵騎的軍隊,縱是遼國與西夏也不行。”柳青鸞幽幽接過趙恪的話。
趙恪愣了一下,似乎沒想到柳青鸞竟會猜到這些,不過他並未細思,點頭道:“不錯,父皇一直以來的心願就是統一中原,無奈遼國與西夏勢力強大,特別是遼國,幾乎可以說全民皆兵,一直覬覦我大梁的富饒,這些年來守住大梁現有的疆土已經讓父皇心力交瘁,拓疆擴土更是想都不敢想;但如今我們有了火槍,一切不一樣了。”
柳青鸞深吸一口氣,將思緒從趙恪帶來的震憾中拉了回來,輕聲道:“胡先生獻上的果然是一件珍寶,一件可以抹去他所有過錯的稀世珍寶。”最後那句話她說得很輕,輕到就連近在咫尺的趙恪都沒有聽清,不過他並沒有在意,隻當柳青鸞是在驚歎火槍的威力,提醒道:“這件事知道的人並不多,父皇的意思是在解決火槍的問題之前,消息切不可傳出去,所以青鸞你記得,剛才的話隻限於這個亭子,出了亭子,任誰問起都不能說,包括柳大人,明白嗎?”
“我知道。”柳青鸞仰首一笑,“殿下放心,今日之話,我與紅姑絕不會往外透露一言半語。”待趙恪點頭後,她道:“時辰不早了,我陪殿下一道畫下這雪景吧,以免太子妃等著著急。”
“也好。”趙恪朝看向站在亭外的內侍,後者會意,將一早準備好的畫板與筆墨拿了進來,分別擱在二人麵前,這畫板皆是可以立於人前,便於作畫之人一邊賞景,一邊落筆。
二人並肩而站,分別作畫,不時相互看上一眼,或者會心一笑,倒是很有默契,再加上男的俊秀女的美貌;不知情的人見了,必會覺得那是一對天造地設的璧人。
再說辛夷,下山之後,一路來到順天府求見府尹大人,講明事情之後,就將汪晉成交給他押去大牢暫時關押。
一路之上,辛夷未都與汪晉成說過半句話,待得走出順天府後,常喜終是按不住心中的疑惑,道:“姑娘為什麽不問問他?”
“問什麽?”
“供出柳青鸞的罪行,換取他自己一條性命;人總是惜命的,或許他會動搖也說不定。”
麵對常喜的提議,辛夷連一絲猶豫也沒有就搖起了頭,“旁人或許是惜命的,但汪晉成不是;我與他雖然接觸的不多,但瞧得出來,在他心中,再沒什麽比柳青鸞更重要的了,莫說是指證柳青鸞,你要他傷其一根發絲都不可能;所以與他說那些,除了白費口舌之外,沒有任何意外。”
常喜愣了愣,搖頭道:“還真是個死心眼的,倒是我天真了。”說到這裏,他麵色忡忡地望向京郊的方向。
辛夷見狀,疑惑地問道:“常叔在看什麽?”
常喜收回目光,不無擔心地道:“柳家小姐常借各種理由出入東宮,其心不言而昭,希望太子不要受她引誘,否則若讓她嫁入東宮,江家的麻煩怕是要無窮無盡了。”
辛夷沉默片刻,道:“此事確實棘手,好在她與長公子的婚約尚在,一時半會兒還踏不進東宮的門,咱們再慢慢想辦法。”
“也隻能這樣了。”常喜歎了口氣,陪著辛夷一路往客棧走去。
翌日,天剛放亮,就有不少京城百姓圍在刑部門口,他們都是來觀審江家一案的,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人越來越多,硬將偌大的街道給擠成了窄窄的一條,偶爾有馬車經過,都是貼著人群過去的,甚是擁擠。
早在聖旨剛傳下之時,禦史孫邈主審江家一案的事情就在京城瘋一樣的傳了開去,江行遠一人身負兩案,無論貢茶一案還是金絲軟甲一案,都是抄家流放的大罪。像這樣的案子別說放在地方官府,便是京城也是一等一的大案,自是毫無懸念地引起了京城百姓的注意;但真正讓他們如此關注的,一大早就來刑部門口等候,翹首以盼的是因為聽說梁帝會親臨刑部聽審。
那可是當今聖上,萬歲爺啊,縱然是京城的老百姓也從未見過,如今有緣一睹當今萬歲爺的龍顏,自是激動得很,誰也不願錯過。
孫邈看到這近乎水泄不通的一幕,也是吃了一驚,但隨即沾沾自喜起來,自己頭一回審案就得到了這麽多的關注,待得此案審完,自己的名望必然水漲船高,說不定能與洪太傅等人並駕齊驅。
有名望,又蒙聖上如此看重,想來自己在這個正四品位置上不會待太久了,不知到時候聖上會按例晉自己一兩級,還是連躍數級?一舉成為朝廷中舉足輕重的大員?
一個個都說孫家到他手上沒落了,嗬嗬,看著吧,很快孫家就會重新回到父親在世時的榮耀,甚至更甚!
孫邈越想越是得意,忍不住笑出了聲,直至簾外傳來侍從的聲音方才驚醒過來,“大人,可要驅散這些百姓?”
孫邈咳嗽一聲,隔著簾子道:“刑部都沒說什麽,就由著他們去吧。”
“是。”侍從答應一聲,掀起簾子,孫邈下了轎之後一路來到刑部公堂,刑部尚書與左右侍郎已是等在那裏,這般待遇孫邈可還是頭一回遇到,得意之餘倒也沒忘了禮數,快步上前拱手道:“下官見過尚書大人與二位侍郎大人。”
“孫大人快快請起。”刑部尚書熱情地扶起他,笑嗬嗬地道:“今日你可是主角啊,無需多禮。”
“不敢不敢。”孫邈笑道:“其實這案子本該就尚書大人您幾位審理,奈何這是聖上之意,下官不敢推辭,實在是過意不去。”這番話看似謙虛,實在透著幾分炫耀之意,二位侍郎聽在耳中麵色微微一變,倒是刑部尚書麵色如常,連笑意也未曾減了半分,“江家私用聖物,乃是孫大人發現的,由孫大人審理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有什麽好過意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