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山南峰高359米、北峰高392米,稱不上高山,矗立在海邊卻分外顯眼。


    經過一場大雨洗刷,山上草木翠綠,鮮花點綴其間,山穀河道水流潺潺。


    山北采石廠已經停止開采,搬走了機器設備,拆掉了建築房屋。


    如同大傷疤般的石窩子,被刷上綠色塗料,遠遠望去,與石門山融為一體,很難分辨出來。


    在山穀的中間,北峰南山坡腳下,文革期間毀壞的寺廟遺址,地表建築隻剩下三座石碑,一座石橋,一個水池。


    從尚存的地基,能夠看出寺廟的局。


    經過修整塗上紅漆,石碑上的字跡相當清楚,記載了新羅人張鄭年建設寺廟經過。


    新羅位於如今南韓境內,與大唐素有海上貿易往來,有些新羅人住在石門山周圍村莊。


    張鄭年武藝超群,加入唐軍作戰,屢立戰功,被提升為將軍。


    他功成名就後,回到新羅做官,清剿海盜,從事海上貿易,開辟與大唐、霓虹海上航線。


    經曆多次海上風險,他都幸運地活了下來,因而開始信奉佛教,認為是菩薩保佑他平安。


    他來到埠口港,被石門山秀麗的風景所吸引,在山穀修建寺廟。


    開光時,僧人讀誦《華嚴經》,因此寺廟取名為“華嚴寺”。


    石門山鎮漁業公司請來古建築設計院專家,對石門山景區規劃設計,向村民征集文物。


    設計師見多識廣,看到村民提供的寺廟照片,提出依據原圖複建華嚴寺。


    孟廣發搖頭道:“原圖隻有三進院落,夾在石門山兩座山峰中,小裏小氣。幹脆建成九進院落,顯得廟宇有氣勢。”


    設計師提醒道:“按照這種風格改造華嚴寺,完全失去古跡的意義。”


    李遠方陪同設計師勘察景區,點頭道:“我讚成設計師方案,按原圖複建華嚴寺,原汁原味展現古跡。”


    “遊客過來隻能看到小廟,十分鍾就逛完了,景點太少。”孟廣發建議道:


    “不如多建幾處景點,能讓遊客逛一個多小時,感覺買門票的錢花得有價值。”


    “孟總對建設景點有何建議?”設計師問道。


    “我還沒有想好,可以參照別的地方,例如少林寺之類的景區。”孟廣發答道。


    設計師搖頭道:“少林寺突出的是武術發源地,寺廟格局可以參考,可是演武館及塔林古跡等就免了,別照貓畫虎不成反類犬。”


    李遠方建議道:“石門山風景區的建設要體現自身特點,這裏是古代與南韓、霓虹友好商貿往來地點,特別是張鄭年的傳奇事跡。


    以此來建設景點,不僅能夠吸引國內遊客,還能吸引國外遊客前來旅遊觀光。”


    設計師馬上領會了意思,高興地說道:“在華嚴寺的對麵半山坡,可以建設一座張鄭年紀念館,豎立他的雕像,陳列事跡介紹,放些曆史文物。


    再製作唐代石門山及埠口港模型,配合燈光聲樂,這裏將成為成為另一個景點。


    在華嚴寺前方的空地,放置一座菩薩銅像,可以設計成活動式,配合著音樂噴泉旋轉,增加神秘色彩,吸引香客朝拜,又能增加一處景點。”


    “我差點把這件大事忘了。”孟廣發一拍腦門,引領到山穀東邊小山坡上,手指東邊大海,興衝衝地說道:


    “這個地方位置很好,能夠俯視整個埠口海灣,眺望遠處,海天一色。


    “米國紐嶽之所以出名,就是因為在麵向大海處建設一座女神像。埠口港要想成為國際著名港口,應當在此處建設一座男神像。”


    他這話說得不倫不類,聽起來通俗易懂。


    設計師看向遠處的大海,埠口海灣盡收眼底。從海上行船,遠遠看到高大的神像。


    李遠方提議道:“石門山草木茂盛,是個天然氧吧。從山穀開始,修建兩條石階路,通向南北兩峰,能夠吸引眾多登山愛好者。”


    ……


    設計師聽取意見,取出紙筆,很快勾畫出景區草圖,是直觀的透視圖,從大海看向石門山,立體感很強,各個景點層次分明,雕像比例放大,栩栩如生。


    “很好,大約需要投資多少錢?”孟廣發問道。


    “最少1億元。”設計師答道。


    “這麽多?”孟廣發倒吸一口涼氣。


    在1992年,鄉鎮企業利潤過百萬元就是好企業,上億元投資對他們來講,簡直就是天文數字。


    “投資不必一次到位,可以分批建設,先把華嚴寺建設起來,景區就可以開放。有了收入,再擴大投資,逐步完成其他建築。”李遠方建議道。


    “嗯!分步建設景色區思路很好。華嚴寺三進院落,主體建築不用太多的投資,三千萬元足夠。”設計師附和道。


    “以石門山做抵押,貸款三千萬元不成問題。”孟廣發腦瓜很活,很快想出辦法。


    如同後來的房地產行業,先籌措資金拿地,再以土地抵押建樓,再以樓抵押,繼續拿地建房,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以山作抵押卻很少見,銀行不會輕易放貸。可是石門山鎮漁業公司是投資方,以公司來擔保,貸款便不成問題。


    孟廣發辦事雷厲風行,立即安排人員辦好貸款事宜,支付了華嚴寺設計費用,與施工隊簽訂了建築合同,請來古建築工程師監工。


    運東省西部建材行業發達,有多家生產青磚灰瓦等古建築材料工廠。


    石門山鎮漁業公司考察後,確定了供貨廠家。結算不是現款,用冷凍海產品代替。


    西部地區海產品價格較高,很難買到新鮮貨。供貨廠家把海產品運回後,不用發愁銷路,還能夠掙到差價。


    各類古建築材料陸續運到石門山工地,施工隊分工協作,不到一個月時間,一座三進院落寺廟矗立在山穀,氣勢雄偉。腳手架沒有撤掉,內外裝修還要繼續使用。


    孟廣發陪著李遠方視察工地,看著油漆工正在給佛像上彩,感慨道:


    “再有一個月,華嚴寺工程建設能夠完工,可以對遊客開放。


    古代建座寺廟費老鼻子勁,和尚尼姑四處化緣,沒有十年八年建不成。我們卻隻用兩個月,就把廟建好。”


    “阿彌陀佛!”他合起雙掌,念了一聲佛號。


    “孟總找到感覺了,應該出去化緣。”李遠方笑著說道。


    “漁業公司家大業大,用不著為了幾個小錢,到處求爺爺告奶奶化緣。”孟廣發霸氣地說道。


    “孟總,古今中外,凡是建設寺廟,幾乎都要憑借社會力量。假設化緣能夠得到千萬元以上,你仍然不會心動嗎?”


    “誰能夠捐助上千萬元,讓我喊爺爺都行,問題是沒有人肯捐助這麽多錢。”孟廣發笑言道。


    李遠方正色道:“孟總不要當成開玩笑,要主動去爭取機會。眼前就有一個機會,就看孟總表現!”


    “什麽機會?即使頭拱地,我也要去爭取。”孟廣發追問道。


    李遠方提示道:“8月24日,我國與南韓正式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接下來會有密切經貿往來,這就是石門山風景區化緣的機會。”


    “李鎮長,國內都不能化緣到上千萬元,到國外怎麽能行呢?”孟廣發搖頭道。


    李遠方耐心解釋道:“我國與南韓有四十多年隔閡,雙方民眾彼此都有神秘感,互相了解的願望很迫切。兩國正式建交後,簽證變得容易,雙方人員交流會更加頻繁。


    張鄭年被南韓人視為民族英雄,有很強的號召力。把石門山景區拍下照片,還要錄像,印刷宣傳單,到南韓去推介炒作,宣傳張鄭年創建華嚴寺的經過,要建設張鄭年紀念館,我就不相信沒有人讚助。”


    孟廣發心動了,拱手道:“拜托李鎮長,您領著我們到南韓考察化緣,爭取到足夠資金,用於張鄭年紀念館建設,償還華嚴寺貸款。”


    李遠方坦言道:“鎮領導到南韓,輪不到我,先要考慮黨委書記和鎮長。”


    “沒有李鎮長過去指揮,化緣上千成元就辦不成。我去找張書記,大不了你們一起到南韓。”


    孟廣發沒有耽擱,很快向張叔傑匯報此事,特別要求李遠方必須去,以便幫助牽線搭橋。


    企業負責人陪同出國,花錢不成問題,能夠吃得好、玩得好。


    張叔傑很想隨著出國,可是縣委已經統一安排,隻好同意畢國亮、李遠方隨同孟廣發到南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扶搖直上:重返官路商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關西老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關西老將並收藏扶搖直上:重返官路商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