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道心緣由
我想救個人,可她活在一千年前 作者:李個腿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愛上了她?”
江河一怔,
“你的道心,便是她麽?”
道心,歸根結底,不過是一個人奮力修行的執念。
正因有了這份執念,才會不顧一切地,向著更高的彼岸邁進。
隻是江河沒想到,於薛正陽這般儒雅直率的人而言——愛情,才是他不顧一切追求的彼岸。
薛正陽眸色微黯,終究是點了點頭:
“大概是在我入道三十餘年後,師尊將她帶上了山來。天機山向來未有人煙,自那之後,便是我們三人一同生活的日子。
她的天賦極為卓越,遠非我之天賦可以比擬,最重要的是,她有天衍道台,可以傳承師尊的衣缽,成為萬仙山的第二位天機術士。
這也是我師尊將她帶上山來的本因。
我其實並不對此感到嫉妒。因為師尊一直安慰我,每個人皆有自己的緣法,他能推演出我的未來,總是警醒我不要被眼前的事物所迷障了雙眼。
我甚至感到慶幸。因為我害怕師尊一輩子也找不到衣缽傳人,又要因為我的無能,而讓他苦心經營數百年的術法埋入黃土,不得後路。
所以師妹被帶上山來,我由衷感到開心。
她很開朗,是一個會在每個清晨,主動敲響我的房門,與我打招呼的好姑娘。
但其實天機術士的性情,向來是很寡淡的。
因為他們能通過卜算,看破因果,貫徹古今。
便如向來不假辭色的師尊一般。
可不知我那師妹,是還未苦心鑽研天演卜算之道,不能看透人生百態,還是天性如此。
在之後的許多年裏,她一直開朗如初。
而我,雖然並沒有天演的資質,但跟在師尊身邊多年以來,也對算術一道有些涉獵研究。所以很多時候,有些她不太敢向師尊請教的問題,便會來請教我這位名義上的師兄。
在日積月累的相伴下,我對這位師妹,產生了些不易被察覺的情愫。
師尊或許早早便看透了天機,卻從不會對因果加以幹涉,他默許了我與師妹朝夕相伴,也眼看著我一步步陷入沉淪——
在與師妹相處的那段時間,我愈發感到了莫名的壓力。
那是師妹上山後的第十年,我已接近六十。修行火法近四十載,瀕臨人七之境——
而她二十有六,修為……亦如是。”
“……”
江河一時語塞。
天資。
似是這天地之間,太多人無法逾越的鴻溝。
人的資質上天注定,人的一生,似乎也早在誕生之初,便被天命所既定了輪廓。
自己四十年的歲月,隻被他人十年趕超。
自己百年的一生,隻是他人漫長的一瞬。
這很殘忍,也很現實。
而當意識到,自己與所在乎之人的身前,注定隔著一條無法跨越的天塹時。
心中的痛苦,更是溢於言表。
江河飲酒掩飾心中的無奈,又道:
“那又是什麽原因,促使你踏上了地境之岸。”
這個橫跨幾十年的故事,也才堪堪過去一半而已。
“便是她。”
回想起往事,薛正陽隻感到心頭有一抹鬱氣遲遲不消,緊緊抓撓一番心口,又痛飲下一口烈酒。
雖無濟於事,也能聊以心安:
“當時的我,常常陷入到無力之中,心頭始終縈繞著對她的念想,但更讓我痛苦的是,我知道我不能再更進一步了。
我時常會幻想,如果我是這萬仙山上絕無僅有的天才,是萬千修士中那個最有望踏道飛升的人,我一定會告訴她我真正的心意。
我會向她保證,自己能夠嗬護她的一生,與她共度漫長的歲月,攜手相伴,直至時間的盡頭。
可我不能。
甚至在她的人生剛要起步之時,我便已經走到自己的末路。
這樣的我,又能拿什麽來保證,有什麽資格去保證呢……
正待我這麽陷入掙紮的時候,是她將我從深淵泥沼中拉了出來。
她親口告訴我,她會等我。”
江河聽著,輕輕歎了口氣。
聽起來像是個雙向奔赴的故事。
但自己眼前的薛正陽,定定的坐在這裏,便已經告訴了他,這個故事的結局。
他靜心聽了下去:
“師妹告訴我,她為自己算了一卦,她這一生,終究會有一個和她糾纏一生的人——
而那個人,一定是我。
所以她告訴我不要氣餒。合抱之木,生於毫末。我如今所經曆的一切,隻不過是薄發前的積累,我總有一天能與她一同,抵達遠方的彼岸。
自那之後,師妹便不再刻苦修行,而是陪在我的身邊,等待我厚積薄發的那一天。
師尊詢問她修行的進度,她便隱瞞師尊,謊稱在修行的過程中出了很多岔子,每次都要絞盡腦汁,才能想出一個還算像樣的理由,蒙混過關……
可她其實不知道,師尊早已卜算過我們兩人的一生,他什麽都知道,隻是從來不說。
我越發覺得,自己不能再這般沉淪下去。
我所深愛的她,甘願放棄漫長的大道,選擇等待我這個庸人,但我卻不能因為這份情感而捆綁她,讓她心甘情願為我這麽做,讓她永遠隻為我付出。
於是,我奮力修行,想要與她度過漫長歲月的執念愈發深重,它時時刻刻影響著我的靈台,直至勾連起心與靈的神橋。
我的道心,便這麽塑成了。”
可說到這裏,薛正陽的語氣並未多麽放鬆。
四周霎時間變得安靜。
江河隻覺得氣氛更沉重了。
因為一切過程的美好,都不過是在襯托結局的悲哀。
薛正陽艱難道:
“後來,我的修行速度一日千裏。
雖然仍然與師妹有著相當程度的差距,但對平庸的我而言,已然甘之如飴。
於是我的修為開始精進,不斷突破七境、八境、九境,乃至人與地之間的,那第一道天劫。
一朝踏入地境,待我回過頭來時,便見師妹已然在我的身後向我微笑。
她與我一同步入了地境之中。
那時,已然是三十年之後。
我已九十有餘,而師妹,則生生等待了我三十年。
在這三十年間,乃至踏入地境的後十年裏,我們仍是朝夕相伴,時而一同下山磨礪技藝,時而在山上清心苦修。
對我來說,這興許是一輩子裏,最值得珍重的回憶了。”
薛正陽幽幽一歎,話鋒也霎時一轉:
“而變故,則發生在十年之後。
又或者說是,一年之前。
師妹最終離開了我,離開了師尊,也離開了天機山。”
江河不知發生了什麽,隻能妄加猜測一番:
“她離開了,是指因意外過世麽?”
薛正陽搖了搖頭:
“不是。
她的離開……隻是因為她變了。
其實在踏入地境之後的十年裏,我能很清晰地感覺到師妹的變化。
她的話越來越少,一個人獨處的時間也越來越多,哪怕山上的一切從未有過變化,她也仍然不再那麽開朗。
無論我是否願意承認,都沒辦法否認事實——
她已經,不再是那個,會數十年如一日,在清晨時刻敲響我房門的師妹了。”
江河一怔,
“你的道心,便是她麽?”
道心,歸根結底,不過是一個人奮力修行的執念。
正因有了這份執念,才會不顧一切地,向著更高的彼岸邁進。
隻是江河沒想到,於薛正陽這般儒雅直率的人而言——愛情,才是他不顧一切追求的彼岸。
薛正陽眸色微黯,終究是點了點頭:
“大概是在我入道三十餘年後,師尊將她帶上了山來。天機山向來未有人煙,自那之後,便是我們三人一同生活的日子。
她的天賦極為卓越,遠非我之天賦可以比擬,最重要的是,她有天衍道台,可以傳承師尊的衣缽,成為萬仙山的第二位天機術士。
這也是我師尊將她帶上山來的本因。
我其實並不對此感到嫉妒。因為師尊一直安慰我,每個人皆有自己的緣法,他能推演出我的未來,總是警醒我不要被眼前的事物所迷障了雙眼。
我甚至感到慶幸。因為我害怕師尊一輩子也找不到衣缽傳人,又要因為我的無能,而讓他苦心經營數百年的術法埋入黃土,不得後路。
所以師妹被帶上山來,我由衷感到開心。
她很開朗,是一個會在每個清晨,主動敲響我的房門,與我打招呼的好姑娘。
但其實天機術士的性情,向來是很寡淡的。
因為他們能通過卜算,看破因果,貫徹古今。
便如向來不假辭色的師尊一般。
可不知我那師妹,是還未苦心鑽研天演卜算之道,不能看透人生百態,還是天性如此。
在之後的許多年裏,她一直開朗如初。
而我,雖然並沒有天演的資質,但跟在師尊身邊多年以來,也對算術一道有些涉獵研究。所以很多時候,有些她不太敢向師尊請教的問題,便會來請教我這位名義上的師兄。
在日積月累的相伴下,我對這位師妹,產生了些不易被察覺的情愫。
師尊或許早早便看透了天機,卻從不會對因果加以幹涉,他默許了我與師妹朝夕相伴,也眼看著我一步步陷入沉淪——
在與師妹相處的那段時間,我愈發感到了莫名的壓力。
那是師妹上山後的第十年,我已接近六十。修行火法近四十載,瀕臨人七之境——
而她二十有六,修為……亦如是。”
“……”
江河一時語塞。
天資。
似是這天地之間,太多人無法逾越的鴻溝。
人的資質上天注定,人的一生,似乎也早在誕生之初,便被天命所既定了輪廓。
自己四十年的歲月,隻被他人十年趕超。
自己百年的一生,隻是他人漫長的一瞬。
這很殘忍,也很現實。
而當意識到,自己與所在乎之人的身前,注定隔著一條無法跨越的天塹時。
心中的痛苦,更是溢於言表。
江河飲酒掩飾心中的無奈,又道:
“那又是什麽原因,促使你踏上了地境之岸。”
這個橫跨幾十年的故事,也才堪堪過去一半而已。
“便是她。”
回想起往事,薛正陽隻感到心頭有一抹鬱氣遲遲不消,緊緊抓撓一番心口,又痛飲下一口烈酒。
雖無濟於事,也能聊以心安:
“當時的我,常常陷入到無力之中,心頭始終縈繞著對她的念想,但更讓我痛苦的是,我知道我不能再更進一步了。
我時常會幻想,如果我是這萬仙山上絕無僅有的天才,是萬千修士中那個最有望踏道飛升的人,我一定會告訴她我真正的心意。
我會向她保證,自己能夠嗬護她的一生,與她共度漫長的歲月,攜手相伴,直至時間的盡頭。
可我不能。
甚至在她的人生剛要起步之時,我便已經走到自己的末路。
這樣的我,又能拿什麽來保證,有什麽資格去保證呢……
正待我這麽陷入掙紮的時候,是她將我從深淵泥沼中拉了出來。
她親口告訴我,她會等我。”
江河聽著,輕輕歎了口氣。
聽起來像是個雙向奔赴的故事。
但自己眼前的薛正陽,定定的坐在這裏,便已經告訴了他,這個故事的結局。
他靜心聽了下去:
“師妹告訴我,她為自己算了一卦,她這一生,終究會有一個和她糾纏一生的人——
而那個人,一定是我。
所以她告訴我不要氣餒。合抱之木,生於毫末。我如今所經曆的一切,隻不過是薄發前的積累,我總有一天能與她一同,抵達遠方的彼岸。
自那之後,師妹便不再刻苦修行,而是陪在我的身邊,等待我厚積薄發的那一天。
師尊詢問她修行的進度,她便隱瞞師尊,謊稱在修行的過程中出了很多岔子,每次都要絞盡腦汁,才能想出一個還算像樣的理由,蒙混過關……
可她其實不知道,師尊早已卜算過我們兩人的一生,他什麽都知道,隻是從來不說。
我越發覺得,自己不能再這般沉淪下去。
我所深愛的她,甘願放棄漫長的大道,選擇等待我這個庸人,但我卻不能因為這份情感而捆綁她,讓她心甘情願為我這麽做,讓她永遠隻為我付出。
於是,我奮力修行,想要與她度過漫長歲月的執念愈發深重,它時時刻刻影響著我的靈台,直至勾連起心與靈的神橋。
我的道心,便這麽塑成了。”
可說到這裏,薛正陽的語氣並未多麽放鬆。
四周霎時間變得安靜。
江河隻覺得氣氛更沉重了。
因為一切過程的美好,都不過是在襯托結局的悲哀。
薛正陽艱難道:
“後來,我的修行速度一日千裏。
雖然仍然與師妹有著相當程度的差距,但對平庸的我而言,已然甘之如飴。
於是我的修為開始精進,不斷突破七境、八境、九境,乃至人與地之間的,那第一道天劫。
一朝踏入地境,待我回過頭來時,便見師妹已然在我的身後向我微笑。
她與我一同步入了地境之中。
那時,已然是三十年之後。
我已九十有餘,而師妹,則生生等待了我三十年。
在這三十年間,乃至踏入地境的後十年裏,我們仍是朝夕相伴,時而一同下山磨礪技藝,時而在山上清心苦修。
對我來說,這興許是一輩子裏,最值得珍重的回憶了。”
薛正陽幽幽一歎,話鋒也霎時一轉:
“而變故,則發生在十年之後。
又或者說是,一年之前。
師妹最終離開了我,離開了師尊,也離開了天機山。”
江河不知發生了什麽,隻能妄加猜測一番:
“她離開了,是指因意外過世麽?”
薛正陽搖了搖頭:
“不是。
她的離開……隻是因為她變了。
其實在踏入地境之後的十年裏,我能很清晰地感覺到師妹的變化。
她的話越來越少,一個人獨處的時間也越來越多,哪怕山上的一切從未有過變化,她也仍然不再那麽開朗。
無論我是否願意承認,都沒辦法否認事實——
她已經,不再是那個,會數十年如一日,在清晨時刻敲響我房門的師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