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芸,三房嫡子,性子衝動,劉昭不奇怪對方會跳出來質問,故而也不惱,隻是起身拱手道:
“三公子且先聽我說來。”
樊芸憤憤坐下,劉昭卻是從懷中取出了一份邸報,
“諸位,我知道大家都有顧慮,畢竟鏢局咱們家也開過。”
樊氏起家時也想著開過鏢局,但這不是這麽好開的,一來,開鏢局免不了要和各種人打交道,尤其是官府,那些個大人還好,有修為在身,不會多為難,那些個小吏卻是喂不飽的,收拾一頓反而會讓人嫉恨,那更麻煩,除此之外還會和人結仇,昔年就有一家仇人整出不小的麻煩;
二來,大衍雖不禁私辦鏢局,可名為私,實為公,隻要鏢局一開,當地衙門就會向裏塞人,好些的是身強體壯的退伍老兵,差些的那可就指不定了,偏偏還不能辭退,一來二去卻不掙錢。
經此一遭,樊氏徹底斷了開鏢局的念頭,專心招攬扈從,培養族人,這才有今日成就。
“今時不同往日,昔年咱家勢弱,今日咱們實力雄厚,一不懼官府,二不怕樹敵,最重要的是這個!”
劉昭將手中邸報扔出,眾人眼神不弱,自是能看到上麵的內容。
說來這份邸報並非今日才出,旬月前就已通印全國,上麵寫著的乃是帝國在南方對於商稅的改製,隻是在一地暫行施法,尚未推行。
“想必各位都有瞧過這份邸報,其上的各類商稅對我等可是不利啊!”
樊氏的開業遍布各行各業,尤其是那些背靠官府的東西,更是占了絕大部分,這次施行的商稅針對的就是這些,且稅率不低,幾乎會抽走大半的利潤。
“那又如何?商稅一事尚未敲定,也不過在江南諸地試行,說不得就此作罷。”
說話的是四公子樊花,相貌肖母,性情冷峻,說這話時倒是別有一番風情。
“商稅一定會施行,這是不容置喙的事實!”
劉昭斬釘截鐵的說著,他雖然專注修行,卻也不是不聞天下事,商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一旦推行,大衍國運必將再上一層樓。
“我知道大家都在擔心什麽,以往幾千年裏,不乏帝王嚐試推行商稅,卻都沒有成功。
可那是時機不成熟,你我都清楚,商賈起於農,盛於工,現下農稅已去,工又被帝國牢牢握在手裏,我想不通沒有什麽理由做不到的,剩下的也隻是時間問題。”
話音落下,眾人又是嘈雜起來,劉昭說的的確屬實,他們都清楚,以當今取消農稅的魄力,自然有推行商稅的雄心,而且時機真的已經成熟。
“既如此,我有一事不明。”
說話的乃是一英武少年,是五房公子樊茴,性情直爽。
“五公子請講。”
“為何要從商道下手?而不是各項產業?”
“公子問得好。”
劉昭拱了拱手,起身道:
“邸報上的內容大家也看了,其上稅收類項繁雜,各不統一,且不論這些如何,行商靠商道,這是毋庸置疑的。
南方多行水道,自有市舶司收取稅務,北方不同,商道多為自行開辟,倘有一日,帝國要收為官有,並沿途設駐軍,那時我等便不用大費周折,隻需交些錢財。
但那個耗費恐怕太大,帝國不會那麽快設駐軍,這樣一來,商道歸公,錢我們要出,人還要我們自己出,諸位覺得這合理嗎?”
當然不合理,但大衍帝國不是沒做過這樣的事情,例如銀號,原本的銀號是允許私有的,之後收歸國有,大衍可就是來了一次空手套白狼。
“所以,你的意思是早做打算?”
七房公子樊瑩眉頭緊鎖,搖頭道:
“那也太著急了,其他人還沒有動作,我們挑這個頭……”
“七公子,”
劉昭知道樊瑩要說什麽,當即打斷了他,
“我不懂商賈一道,卻也知道先人一步就是先人十步,百步,等別人也要一起,你覺得我們能得多少利?
況且,在襄州這個地界,曲家可比咱們更有資格撐這個頭!”
劉昭瞥了眼眾人,自懷中又是取出一個冊子,
“這是我的計劃,我打算聯合襄州所有小型氏族成立一家掛靠在官辦驛站下的驛站,所有的貨,包括我們的,根據目的地統一安排隨行人員,而後統一押送,我們隻收取押送費。
當然,這個驛站一開始很難盈利,但絕不是壞事,其他那幾家肯定會想到咱們要做什麽,他們要麽學咱們,要麽一塊合作,不管那樣,這個盤子算是轉活了。
待到商稅推行,商道必是重中之重,屆時,咱們的驛站掛靠在官辦之下,一來二去損失其實並不大。
怎樣,諸位覺得如何?”
眾人你看我我看你,半晌後,五位公子齊齊起身,拱手道:
“我等願行此事!”
——
“大權在握的感覺如何?”
樊寧笑吟吟的遞上一杯清茶,劉昭有些恍神,隨後道:
“不如何,要想的事情太多,而且我這個想法不少人都有吧?”
樊寧點了點頭,沉聲道:
“不錯,不光是他們,整個襄州不少人都想到以商道作為突破口,但他們缺乏魄力,或者說,這潭水太安逸了。”
“安逸……”
大衍承平兩百年,襄州繁華在帝國北方都是數一數二的,在四大家族的坐鎮下,這裏的一切都很安定,也很落後,彼此間的糾纏,牽製,讓一些決定難以真正實施。
“所以說,我趕上了一個好時候?”
劉昭搖頭一笑,又是飲下一杯清茶。
“話不能這麽說。”
樊寧輕歎一聲,唏噓道:
“天下之事,從古至今並無什麽新鮮,王朝更迭,潮起潮落,這些東西就像是痢疾之蘚,去了來,來了去,不同的無非是換了人,本質上還是一樣,痛苦的隻有底層小民。”
“哦?”
劉昭眉頭一挑,正聲道:
“我出身貧賤,知曉氏族子弟與我們的差異,但這不是重點,因為差異永遠都在,弱肉強食,亙古不變,重點是讓地基變高。
氏族子弟吃靈材,喝靈茶,這沒事,要我們食不果腹,這就不行,差距可以有,卻不能太大。”
聽得這番話,樊寧會心一笑,道:
“我明白六弟為何會選擇你了,這件事盡管去做,反正兜底的是我。”
劉昭亦是一笑,挑眉道:
“不見得吧?我家公子怕也背著這事。”
樊寧不語,隻是笑著端起了茶杯……
“三公子且先聽我說來。”
樊芸憤憤坐下,劉昭卻是從懷中取出了一份邸報,
“諸位,我知道大家都有顧慮,畢竟鏢局咱們家也開過。”
樊氏起家時也想著開過鏢局,但這不是這麽好開的,一來,開鏢局免不了要和各種人打交道,尤其是官府,那些個大人還好,有修為在身,不會多為難,那些個小吏卻是喂不飽的,收拾一頓反而會讓人嫉恨,那更麻煩,除此之外還會和人結仇,昔年就有一家仇人整出不小的麻煩;
二來,大衍雖不禁私辦鏢局,可名為私,實為公,隻要鏢局一開,當地衙門就會向裏塞人,好些的是身強體壯的退伍老兵,差些的那可就指不定了,偏偏還不能辭退,一來二去卻不掙錢。
經此一遭,樊氏徹底斷了開鏢局的念頭,專心招攬扈從,培養族人,這才有今日成就。
“今時不同往日,昔年咱家勢弱,今日咱們實力雄厚,一不懼官府,二不怕樹敵,最重要的是這個!”
劉昭將手中邸報扔出,眾人眼神不弱,自是能看到上麵的內容。
說來這份邸報並非今日才出,旬月前就已通印全國,上麵寫著的乃是帝國在南方對於商稅的改製,隻是在一地暫行施法,尚未推行。
“想必各位都有瞧過這份邸報,其上的各類商稅對我等可是不利啊!”
樊氏的開業遍布各行各業,尤其是那些背靠官府的東西,更是占了絕大部分,這次施行的商稅針對的就是這些,且稅率不低,幾乎會抽走大半的利潤。
“那又如何?商稅一事尚未敲定,也不過在江南諸地試行,說不得就此作罷。”
說話的是四公子樊花,相貌肖母,性情冷峻,說這話時倒是別有一番風情。
“商稅一定會施行,這是不容置喙的事實!”
劉昭斬釘截鐵的說著,他雖然專注修行,卻也不是不聞天下事,商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一旦推行,大衍國運必將再上一層樓。
“我知道大家都在擔心什麽,以往幾千年裏,不乏帝王嚐試推行商稅,卻都沒有成功。
可那是時機不成熟,你我都清楚,商賈起於農,盛於工,現下農稅已去,工又被帝國牢牢握在手裏,我想不通沒有什麽理由做不到的,剩下的也隻是時間問題。”
話音落下,眾人又是嘈雜起來,劉昭說的的確屬實,他們都清楚,以當今取消農稅的魄力,自然有推行商稅的雄心,而且時機真的已經成熟。
“既如此,我有一事不明。”
說話的乃是一英武少年,是五房公子樊茴,性情直爽。
“五公子請講。”
“為何要從商道下手?而不是各項產業?”
“公子問得好。”
劉昭拱了拱手,起身道:
“邸報上的內容大家也看了,其上稅收類項繁雜,各不統一,且不論這些如何,行商靠商道,這是毋庸置疑的。
南方多行水道,自有市舶司收取稅務,北方不同,商道多為自行開辟,倘有一日,帝國要收為官有,並沿途設駐軍,那時我等便不用大費周折,隻需交些錢財。
但那個耗費恐怕太大,帝國不會那麽快設駐軍,這樣一來,商道歸公,錢我們要出,人還要我們自己出,諸位覺得這合理嗎?”
當然不合理,但大衍帝國不是沒做過這樣的事情,例如銀號,原本的銀號是允許私有的,之後收歸國有,大衍可就是來了一次空手套白狼。
“所以,你的意思是早做打算?”
七房公子樊瑩眉頭緊鎖,搖頭道:
“那也太著急了,其他人還沒有動作,我們挑這個頭……”
“七公子,”
劉昭知道樊瑩要說什麽,當即打斷了他,
“我不懂商賈一道,卻也知道先人一步就是先人十步,百步,等別人也要一起,你覺得我們能得多少利?
況且,在襄州這個地界,曲家可比咱們更有資格撐這個頭!”
劉昭瞥了眼眾人,自懷中又是取出一個冊子,
“這是我的計劃,我打算聯合襄州所有小型氏族成立一家掛靠在官辦驛站下的驛站,所有的貨,包括我們的,根據目的地統一安排隨行人員,而後統一押送,我們隻收取押送費。
當然,這個驛站一開始很難盈利,但絕不是壞事,其他那幾家肯定會想到咱們要做什麽,他們要麽學咱們,要麽一塊合作,不管那樣,這個盤子算是轉活了。
待到商稅推行,商道必是重中之重,屆時,咱們的驛站掛靠在官辦之下,一來二去損失其實並不大。
怎樣,諸位覺得如何?”
眾人你看我我看你,半晌後,五位公子齊齊起身,拱手道:
“我等願行此事!”
——
“大權在握的感覺如何?”
樊寧笑吟吟的遞上一杯清茶,劉昭有些恍神,隨後道:
“不如何,要想的事情太多,而且我這個想法不少人都有吧?”
樊寧點了點頭,沉聲道:
“不錯,不光是他們,整個襄州不少人都想到以商道作為突破口,但他們缺乏魄力,或者說,這潭水太安逸了。”
“安逸……”
大衍承平兩百年,襄州繁華在帝國北方都是數一數二的,在四大家族的坐鎮下,這裏的一切都很安定,也很落後,彼此間的糾纏,牽製,讓一些決定難以真正實施。
“所以說,我趕上了一個好時候?”
劉昭搖頭一笑,又是飲下一杯清茶。
“話不能這麽說。”
樊寧輕歎一聲,唏噓道:
“天下之事,從古至今並無什麽新鮮,王朝更迭,潮起潮落,這些東西就像是痢疾之蘚,去了來,來了去,不同的無非是換了人,本質上還是一樣,痛苦的隻有底層小民。”
“哦?”
劉昭眉頭一挑,正聲道:
“我出身貧賤,知曉氏族子弟與我們的差異,但這不是重點,因為差異永遠都在,弱肉強食,亙古不變,重點是讓地基變高。
氏族子弟吃靈材,喝靈茶,這沒事,要我們食不果腹,這就不行,差距可以有,卻不能太大。”
聽得這番話,樊寧會心一笑,道:
“我明白六弟為何會選擇你了,這件事盡管去做,反正兜底的是我。”
劉昭亦是一笑,挑眉道:
“不見得吧?我家公子怕也背著這事。”
樊寧不語,隻是笑著端起了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