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座,甫公在武漢過世了。”
此時通訊軍官將電報遞到了彭剛手中。
麵對這份突如其來的電報,彭剛整個人突然懵了一下。
倒不是他對於劉湘有什麽感情,而是突然一個認識的人過世,有種非常茫然的感覺。
“對於甫公的過世,武漢方麵是怎麽安排的?”
“聽說是追授為陸軍一級上將,並給予國葬。另外對甫公長子劉世英、次子劉世哲,均授予少將軍銜。”
一級上將這個軍銜,國府這邊授予的人很少。目前獲得的人都是一方大佬,例如馮玉祥、張學良、李宗仁、閻錫山、陳濟棠等人。
要麽就是國府這邊位高權重者,例如何應欽、陳紹寬等人。
目前國府一級上將僅有九人,劉湘死後被追授,也可以看出對其重視。而且給劉湘長子、次子少將軍銜,這也算蔭子。
當然國府這邊給這麽高的規格,肯定是有原因的,還不是窺視四川的人力物力。
在丟失江浙滬一帶之後,國府這邊實力大減,尤其是淞滬與南京戰場,作為國府的武力保障,中央軍這邊損失的十分慘重。
要不然四十七軍怎麽會被國府看中,你看這既給裝備又給私人筆記,這些舉動都是要將四十七軍打造成一支標杆。告訴其他人,投靠中央軍才有肉吃。
至於說效果嘛,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
“多事之秋。”
雖然給足了劉湘身後事的殊榮,但這肯定不是白給的,少了劉湘這位四川王,國府接下來肯定要加速對四川動手。
“給武漢發報,讓四十七軍駐武漢辦事處派人參加甫公的吊唁會。另外給陳副軍長發電報,甫公過世小侄悲痛萬分,奈何軍務在身,還請陳叔代為參加。”
很明顯,劉湘過世彭剛如果不想被別人說閑話,那麽最好還是要參與一下的。
彭剛的猜測其實非常的準確,因為劉湘的過世,川中又起了紛爭,首先是劉湘的位置該誰來坐。尤其是川康綏靖公署主任這個關鍵性的位置。
武漢這邊一開始安排的是準備安排張群接任川康綏靖公署主任的。
不過很可惜這個決定遭到川中一致的反對,甚至王陵基在成都公開表示,如果張群要來成都接任,他準備安排槍炮迎接。
麵對川中群情激憤的聲音,害怕引起四川本土勢力反彈的國府這邊,隻能放棄立刻接收川中軍務。隻能選擇由某人親自擔任是川康綏靖公署主任。
當然為了不給川中勢力口實,對於省主席一職,則安排一直以來與國府一直有聯係的王瓚緒。
這位得到省主席一職的王上將,在三月接任省主席之後,立刻安排副手許紹宗率2個軍16個團代他出川,將自己支持抗戰的決心表露了出來。
至於劉湘死後的大部分軍事遺產,其實王瓚緒並沒有得到,而是由潘文華獲得的。
其實在反對張群主川,最有力的就是潘文華為首的武德勵進會成員。這個原本劉湘任會長的武德勵進會,是其軍中裏的核心組織,其成員均為軍中營長以上骨幹力量充任。說起來潘文華接任該會的會長一職還十分有戲劇性,因為當時王陵基、王纘緒都想繼承劉湘衣缽,爭取當選為武德勵進會會長。
潘文華因在前線被蔣介石處分,大傷顏麵,情緒消沉。奉喪回川後,即杜門謝客,不問時事,無心與二王相爭。
但大會召開時,劉湘部下鍾體乾率先發言,建議選一個平素最受劉湘信任的人來繼承劉的事業。
許多人都知道潘文華與劉湘的關係,因此當鍾體乾的話剛一說完,便一致推舉潘為會長,並說如有人反對,定是川奸,當共誅之。於是,潘文華便輕而易舉的登上了劉湘的寶座,當上了武德勵進會會長。反而讓王陵基與王瓚緒,挖空心思的人,落得沒了臉麵。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對於彭剛來說,劉湘死後留下的勢力,跟他沒有任何的瓜葛。
因為四十七軍並非劉湘的部隊,如果說二十三師還算有千絲萬縷聯係的話,那麽擴編成四十七軍之後,川中基本都將其視為脫離了劉湘掌控。
至於四十七軍所屬的派係,被不少川中將領稱為南充本土係,也有直接叫石油係的。這就顯得十分的搞笑了。
過沒辦法,誰讓四十七軍現在不知道該怎麽算了。畢竟作為四十七軍掌舵人的彭剛,沒有上過軍校,不知道該往哪裏分,至於以大部分軍官出身來算,對不起來源也是十分的雜亂,更何況現在四十七軍屬於被國府收編了的部隊。
其實也有不少人將四十七軍稱為新川軍係,一方麵是因為彭剛是新一代川軍的領頭人,另一方麵也寓意著,川軍遲早要被納入國府內,將來彭剛這位領頭人,可以帶領一眾川中軍士們,在中央軍中爭取足夠的待遇。
對於這些川中的彎彎繞繞,彭剛也從陳副軍長那裏得到過消息。
因為有不少川中軍官暗示過,願意以彭剛馬首是瞻。雖然主要是不得誌的軍官為主,但這也是一個趨勢。
在這裏再說一個和四十軍有關的問題,那就是國府在一月武漢召開了一場軍事總結會議。
在會議中國府談論了抗戰爆發以來,軍中的各項問題。什麽武器裝備優劣的問題,還有國防建設的問題,以及高級軍官的問題,最後軍中腐敗的問題。
而談論到這些問題的時候,作為最佳優等人的四十七軍又一次被拿出來做正麵教程給予講述。
四十七軍的裝備,官兵的培訓,軍事技能的訓練、以及作戰指揮的能力,乃至腐敗的問題。
可以說,那位委座將四十七軍稱為在這些問題上,全國做得最好軍隊。甚至將四十七軍能屢次戰勝日軍,都歸結於在這些問題上處理的非常好,所以導致官兵一心,方能擊敗強敵。
反正在這場會議中,那位委座對四十七軍就是一頓誇,都快將他們誇成了一朵花。
根據武漢同僚透露出的另一個消息,那就是國府這邊要對目前各部的編製下手,據說旅一級要被取消。另外師也要取消兩旅四團編製,直接采用四十七軍的三個團製師。
當然在武器裝備上,新編製肯定趕不上目前四十七軍的三個師。畢竟四十七軍一個師都編有一個炮兵團,這多少其他部隊還拿82毫米迫擊炮充當師屬炮兵火力。
另外什麽原本的路軍、軍團、軍這一級,都要通通改成軍。以後直接是集團軍-軍-師-(旅)團-營-連-排-班。
不管商議出個什麽結果,反正四十七軍又大大的揚名一次。
此時通訊軍官將電報遞到了彭剛手中。
麵對這份突如其來的電報,彭剛整個人突然懵了一下。
倒不是他對於劉湘有什麽感情,而是突然一個認識的人過世,有種非常茫然的感覺。
“對於甫公的過世,武漢方麵是怎麽安排的?”
“聽說是追授為陸軍一級上將,並給予國葬。另外對甫公長子劉世英、次子劉世哲,均授予少將軍銜。”
一級上將這個軍銜,國府這邊授予的人很少。目前獲得的人都是一方大佬,例如馮玉祥、張學良、李宗仁、閻錫山、陳濟棠等人。
要麽就是國府這邊位高權重者,例如何應欽、陳紹寬等人。
目前國府一級上將僅有九人,劉湘死後被追授,也可以看出對其重視。而且給劉湘長子、次子少將軍銜,這也算蔭子。
當然國府這邊給這麽高的規格,肯定是有原因的,還不是窺視四川的人力物力。
在丟失江浙滬一帶之後,國府這邊實力大減,尤其是淞滬與南京戰場,作為國府的武力保障,中央軍這邊損失的十分慘重。
要不然四十七軍怎麽會被國府看中,你看這既給裝備又給私人筆記,這些舉動都是要將四十七軍打造成一支標杆。告訴其他人,投靠中央軍才有肉吃。
至於說效果嘛,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
“多事之秋。”
雖然給足了劉湘身後事的殊榮,但這肯定不是白給的,少了劉湘這位四川王,國府接下來肯定要加速對四川動手。
“給武漢發報,讓四十七軍駐武漢辦事處派人參加甫公的吊唁會。另外給陳副軍長發電報,甫公過世小侄悲痛萬分,奈何軍務在身,還請陳叔代為參加。”
很明顯,劉湘過世彭剛如果不想被別人說閑話,那麽最好還是要參與一下的。
彭剛的猜測其實非常的準確,因為劉湘的過世,川中又起了紛爭,首先是劉湘的位置該誰來坐。尤其是川康綏靖公署主任這個關鍵性的位置。
武漢這邊一開始安排的是準備安排張群接任川康綏靖公署主任的。
不過很可惜這個決定遭到川中一致的反對,甚至王陵基在成都公開表示,如果張群要來成都接任,他準備安排槍炮迎接。
麵對川中群情激憤的聲音,害怕引起四川本土勢力反彈的國府這邊,隻能放棄立刻接收川中軍務。隻能選擇由某人親自擔任是川康綏靖公署主任。
當然為了不給川中勢力口實,對於省主席一職,則安排一直以來與國府一直有聯係的王瓚緒。
這位得到省主席一職的王上將,在三月接任省主席之後,立刻安排副手許紹宗率2個軍16個團代他出川,將自己支持抗戰的決心表露了出來。
至於劉湘死後的大部分軍事遺產,其實王瓚緒並沒有得到,而是由潘文華獲得的。
其實在反對張群主川,最有力的就是潘文華為首的武德勵進會成員。這個原本劉湘任會長的武德勵進會,是其軍中裏的核心組織,其成員均為軍中營長以上骨幹力量充任。說起來潘文華接任該會的會長一職還十分有戲劇性,因為當時王陵基、王纘緒都想繼承劉湘衣缽,爭取當選為武德勵進會會長。
潘文華因在前線被蔣介石處分,大傷顏麵,情緒消沉。奉喪回川後,即杜門謝客,不問時事,無心與二王相爭。
但大會召開時,劉湘部下鍾體乾率先發言,建議選一個平素最受劉湘信任的人來繼承劉的事業。
許多人都知道潘文華與劉湘的關係,因此當鍾體乾的話剛一說完,便一致推舉潘為會長,並說如有人反對,定是川奸,當共誅之。於是,潘文華便輕而易舉的登上了劉湘的寶座,當上了武德勵進會會長。反而讓王陵基與王瓚緒,挖空心思的人,落得沒了臉麵。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對於彭剛來說,劉湘死後留下的勢力,跟他沒有任何的瓜葛。
因為四十七軍並非劉湘的部隊,如果說二十三師還算有千絲萬縷聯係的話,那麽擴編成四十七軍之後,川中基本都將其視為脫離了劉湘掌控。
至於四十七軍所屬的派係,被不少川中將領稱為南充本土係,也有直接叫石油係的。這就顯得十分的搞笑了。
過沒辦法,誰讓四十七軍現在不知道該怎麽算了。畢竟作為四十七軍掌舵人的彭剛,沒有上過軍校,不知道該往哪裏分,至於以大部分軍官出身來算,對不起來源也是十分的雜亂,更何況現在四十七軍屬於被國府收編了的部隊。
其實也有不少人將四十七軍稱為新川軍係,一方麵是因為彭剛是新一代川軍的領頭人,另一方麵也寓意著,川軍遲早要被納入國府內,將來彭剛這位領頭人,可以帶領一眾川中軍士們,在中央軍中爭取足夠的待遇。
對於這些川中的彎彎繞繞,彭剛也從陳副軍長那裏得到過消息。
因為有不少川中軍官暗示過,願意以彭剛馬首是瞻。雖然主要是不得誌的軍官為主,但這也是一個趨勢。
在這裏再說一個和四十軍有關的問題,那就是國府在一月武漢召開了一場軍事總結會議。
在會議中國府談論了抗戰爆發以來,軍中的各項問題。什麽武器裝備優劣的問題,還有國防建設的問題,以及高級軍官的問題,最後軍中腐敗的問題。
而談論到這些問題的時候,作為最佳優等人的四十七軍又一次被拿出來做正麵教程給予講述。
四十七軍的裝備,官兵的培訓,軍事技能的訓練、以及作戰指揮的能力,乃至腐敗的問題。
可以說,那位委座將四十七軍稱為在這些問題上,全國做得最好軍隊。甚至將四十七軍能屢次戰勝日軍,都歸結於在這些問題上處理的非常好,所以導致官兵一心,方能擊敗強敵。
反正在這場會議中,那位委座對四十七軍就是一頓誇,都快將他們誇成了一朵花。
根據武漢同僚透露出的另一個消息,那就是國府這邊要對目前各部的編製下手,據說旅一級要被取消。另外師也要取消兩旅四團編製,直接采用四十七軍的三個團製師。
當然在武器裝備上,新編製肯定趕不上目前四十七軍的三個師。畢竟四十七軍一個師都編有一個炮兵團,這多少其他部隊還拿82毫米迫擊炮充當師屬炮兵火力。
另外什麽原本的路軍、軍團、軍這一級,都要通通改成軍。以後直接是集團軍-軍-師-(旅)團-營-連-排-班。
不管商議出個什麽結果,反正四十七軍又大大的揚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