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早,京中長街落滿厚厚白霜,沿街樓閣屋舍簷下墜著小冰錐。
天光不明,北風呼嘯。
早起的行路人縮著脖子,雙手揣進袖中,熙攘而過。
臨街開著的鋪子多是賣早點、早茶,羊湯滾熱,烙餅噴香,鐵鍋前揚起熏人的白色霧氣。
不過今日晨起生意最好的鋪子並不是早食店,而是賣燈籠紙紮的壽材鋪。
歸鶴堂門麵不大,來往進出的人越聚越多,外頭排起了長隊。
葛老四一大早就從下河溝村趕進城,不為趕早市,隻為到紙紮鋪買一盞梅花燈籠。
他站在長隊中間,裹緊了身上的棉衣,伸頭看前麵還有多少人。
有人接二連三從裏麵走出來,人人手中提著一盞梅花燈籠。
葛老四渾濁眸中隱隱泛紅,輕聲嘀咕:“也不知還買不買的到,唉……”
他輾轉各處打聽,別家的都售空了,隻有這家還有存貨。
要說今日京中有何重大喪事,那便是沈將軍的靈柩回京。
買燈籠的人這麽多,不用問也能猜到為何。
排在他前麵商賈模樣的中年男子回頭,似是聽到他的嘀咕,打量兩眼,問道:“老爺子,你也是來買梅花燈籠的?”
“你認得沈將軍?”
葛老四吸了吸凍紅的鼻子,點頭。
他自然認識,他還認識沈夫人,五載前鹿鳴別苑外曾對他們祖孫二人施以援手。
一對璧人都是頂頂好的品行。
據說梅花燈籠能照亮英魂輪回的路,葛老四對此深信不疑,他來送一送,希望沈將軍下輩子長命百歲。
葛老四聽商賈口音不像京城附近的人,反問道:“後生,你也知道沈將軍?”
商賈侃侃而談:“當然,那年沈將軍領兵經過獻城,順手拔了一座土匪寨,救下了被打劫綁架的近百名商賈,我就是其中一個。”
“後來,他還特地安排獻城的巡防兵多加巡視山道,以保我們這些過路商人的安危。”
他憤憤咬牙:“唉,你說這麽好的人,為何……”
站在葛老四身後的一個婦人歎了一口氣接話,北境邊城口音:“好人不長久,禍害活千年呐。”
她拉著孫兒的手,麵露淒然:“要不是沈將軍打贏了北漠人,我們一家子都要死在邊城了,哪來現在的好日子。”
她身旁的小男娃穿戴暖和,臉蛋圓乎乎的,手裏還握著把木劍,舉起來呼呼喝喝:“沈將軍是英雄,辰兒長大了也要做那樣的大英雄!”
童言無忌,清亮的嗓音在隊伍裏傳開。
又有幾個學子裝束的人從紙紮鋪裏走出來,清秀書生氣。
無一例外,手中都提著梅花燈籠。
“快些吧,我們去沈府外的長街等著。”
天上飄起柳絮般的雪點子,不一會兒變為鵝毛狀,越飄越大,越飄越密。
街上排隊買紙燈籠的隊伍,也越續越長。
人群中時不時聽到沈將軍的名頭,談論的人有京城本土百姓,也有來自大魏各州的。
無一例外,他們都曾親眼見證過沈將軍和他麾下士兵的勇猛和忠正。
將軍戍衛四方,百姓心中有數,乾坤朗朗,心眼明淨。
葛老四揉了揉酸脹眼睛,迎沈將軍的人真多,他那般喜好熱鬧的人,應當不會覺得孤單了。
京城初雪自晨起至午前,片刻未停。
滿地清白,厚厚沉沉,密密匝匝。
比開道官兵更早等候的,是滿城百姓。
繁華京城長街無人喧嘩,無車馬亂湧,隻有窸窸窣窣落下的白雪映著一張張樸實無華,凍紅的臉龐。
城門大開,鏗鏘堅實的腳步聲陣陣逼近,有將軍騎著高頭大馬威武而來。
葛老四站在人群裏翹首以盼,從前凱旋歸來的都是沈將軍,但如今回來的人,不是他。
黑色棺木車緩緩跟在後麵,棺槨沒有棚頂沒有遮蓋,是最尋常的木材。
堆積的雪被覆在棺材蓋上,厚厚一層,看著很輕很軟,實則又冰又冷。
有百姓疑惑出聲:“那是沈將軍的靈柩嗎?為何如此潦草。”
有懂壽材的人竊竊私語:“是啊,沈將軍是為國捐軀,這棺木未免太過敷衍了。”
於盡良目空一切,睥睨兩旁站著的百姓。
一群愚民,死人有什麽好迎的。
隊伍徑直往沈府而去,百姓們自發跟上,步伐沉重,踩著厚厚的雪地嘎吱作響。
沈府大門外白幔高懸,白紙黑墨的奠字燈籠迎風搖擺,岌岌可危。
府內眾人穿白如素,皆是紅著眼睛,互相攙扶立於門前。
沈母崔氏已經哭暈過去兩回,現下由沈傾意扶著,才勉強不至於倒地。
待到棺木車停於府宅前,眾人哀慟不已,哭聲悲愴。
“二公子。”
“妄兒。”
“我的孫兒。”
主仆上下泣不成聲,聞者傷心,見者落淚,旁觀的百姓們扯著袖子抹眼淚。
於盡良居高臨下,坐在馬上掃視沈府滿門,噙著淺淡笑意。
現在就哭成這樣,才哪到哪兒啊。
沈老侯爺杵著螭首拐杖,顫顫巍巍迎上前,“敢問於將軍,可否將我孫兒的棺槨交於府內。”
於盡良眼見時辰差不多,翻身下馬。
意味深長道:“老侯爺何須多禮,自然可以。”
沈老侯爺微微頷首,揚手示意底下人去接。
等候抬棺的十幾人起步上前,尚未走出兩步,就聽得一連串激烈馬蹄聲傳來。
“慢著。”
“陛下有旨!”
薛公公翻身下馬,抖了抖肩頭厚厚的風毛披風,揚起手中明黃聖旨麵向沈府眾人。
嗓音細長:“陛下有旨,沈府眾人聽旨!”
在場諸人紛紛暫止了哭聲,跪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沈修妄貴為一國公侯,驍勇善戰,身死戰場,朕心甚殤。」
「然,今查獲通敵密信一封,乃出於沈修妄之手,其內飽含通敵之策,交戰之計,乃至我大魏將兵於南境連戰告敗皆由於此。」
「沈修妄與南梁首領謀劃城池分贓不均,方遭其暗算剿殺,以至數萬鷹鶴軍埋骨他鄉。」
「朕得此信,日不能食,夜不能寐,痛心疾首。」
「國固有法,公侯世家犯法皆與庶民同罪。沈修妄叛國通敵,乃沈氏滿門教導無方,門楣不正之過。」
「按律,當滿門戴罪,男子流放嶺南,女子沒入教坊司!」
寒風刺骨,吹翻袍袖,跪地聽旨的沈氏眾人猶如待宰羔羊。
薛公公頓了頓,又繼續念下去。
「然,沈氏乃輔國世家,於大魏江山社稷有功,朕實在不忍多加苛責。」
「沈修妄遠於千裏之外通敵叛國,念在沈氏全族不知其行,遂從輕發落。罰沒沈氏族產,褫奪公侯命婦之位,貶為庶人。」
「賜沈修妄一百鞭笞,當眾行刑,以正國法!」
「不得有人哭喪守靈,聞聲斬之!」
薛公公悠然念畢,居高臨下,雙手遞上聖旨。
看向沈老侯爺,尾調拉長:“沈繼閶,接旨吧。”
沈老侯爺僵著脊背,雙手顫顫巍巍舉過花白頭頂,一字一頓:“老臣接旨,謝主隆恩!”
在他身後,眾人肩頭不停顫抖,卻不敢哭出一絲聲響,捂著嘴瑟瑟發抖。
薛公公麵色陰白,涼聲道:“改日還是上門多謝喬相吧,畢竟是喬相為陛下分憂,否則,沈府滿門可比現下慘多了。”
他抬頭與於盡良相視一笑:“於將軍放手行刑吧,一百鞭刑。”
“天寒地凍,咱家先行回宮了。”
話畢,一幫子人威風凜凜地騎馬離開。
於盡良掃視眾人,嗬,顯赫一世的沈家,不過如此。
他舔了舔嘴唇,語氣狠厲:“來人啊!”
“開棺,鞭屍!”
天光不明,北風呼嘯。
早起的行路人縮著脖子,雙手揣進袖中,熙攘而過。
臨街開著的鋪子多是賣早點、早茶,羊湯滾熱,烙餅噴香,鐵鍋前揚起熏人的白色霧氣。
不過今日晨起生意最好的鋪子並不是早食店,而是賣燈籠紙紮的壽材鋪。
歸鶴堂門麵不大,來往進出的人越聚越多,外頭排起了長隊。
葛老四一大早就從下河溝村趕進城,不為趕早市,隻為到紙紮鋪買一盞梅花燈籠。
他站在長隊中間,裹緊了身上的棉衣,伸頭看前麵還有多少人。
有人接二連三從裏麵走出來,人人手中提著一盞梅花燈籠。
葛老四渾濁眸中隱隱泛紅,輕聲嘀咕:“也不知還買不買的到,唉……”
他輾轉各處打聽,別家的都售空了,隻有這家還有存貨。
要說今日京中有何重大喪事,那便是沈將軍的靈柩回京。
買燈籠的人這麽多,不用問也能猜到為何。
排在他前麵商賈模樣的中年男子回頭,似是聽到他的嘀咕,打量兩眼,問道:“老爺子,你也是來買梅花燈籠的?”
“你認得沈將軍?”
葛老四吸了吸凍紅的鼻子,點頭。
他自然認識,他還認識沈夫人,五載前鹿鳴別苑外曾對他們祖孫二人施以援手。
一對璧人都是頂頂好的品行。
據說梅花燈籠能照亮英魂輪回的路,葛老四對此深信不疑,他來送一送,希望沈將軍下輩子長命百歲。
葛老四聽商賈口音不像京城附近的人,反問道:“後生,你也知道沈將軍?”
商賈侃侃而談:“當然,那年沈將軍領兵經過獻城,順手拔了一座土匪寨,救下了被打劫綁架的近百名商賈,我就是其中一個。”
“後來,他還特地安排獻城的巡防兵多加巡視山道,以保我們這些過路商人的安危。”
他憤憤咬牙:“唉,你說這麽好的人,為何……”
站在葛老四身後的一個婦人歎了一口氣接話,北境邊城口音:“好人不長久,禍害活千年呐。”
她拉著孫兒的手,麵露淒然:“要不是沈將軍打贏了北漠人,我們一家子都要死在邊城了,哪來現在的好日子。”
她身旁的小男娃穿戴暖和,臉蛋圓乎乎的,手裏還握著把木劍,舉起來呼呼喝喝:“沈將軍是英雄,辰兒長大了也要做那樣的大英雄!”
童言無忌,清亮的嗓音在隊伍裏傳開。
又有幾個學子裝束的人從紙紮鋪裏走出來,清秀書生氣。
無一例外,手中都提著梅花燈籠。
“快些吧,我們去沈府外的長街等著。”
天上飄起柳絮般的雪點子,不一會兒變為鵝毛狀,越飄越大,越飄越密。
街上排隊買紙燈籠的隊伍,也越續越長。
人群中時不時聽到沈將軍的名頭,談論的人有京城本土百姓,也有來自大魏各州的。
無一例外,他們都曾親眼見證過沈將軍和他麾下士兵的勇猛和忠正。
將軍戍衛四方,百姓心中有數,乾坤朗朗,心眼明淨。
葛老四揉了揉酸脹眼睛,迎沈將軍的人真多,他那般喜好熱鬧的人,應當不會覺得孤單了。
京城初雪自晨起至午前,片刻未停。
滿地清白,厚厚沉沉,密密匝匝。
比開道官兵更早等候的,是滿城百姓。
繁華京城長街無人喧嘩,無車馬亂湧,隻有窸窸窣窣落下的白雪映著一張張樸實無華,凍紅的臉龐。
城門大開,鏗鏘堅實的腳步聲陣陣逼近,有將軍騎著高頭大馬威武而來。
葛老四站在人群裏翹首以盼,從前凱旋歸來的都是沈將軍,但如今回來的人,不是他。
黑色棺木車緩緩跟在後麵,棺槨沒有棚頂沒有遮蓋,是最尋常的木材。
堆積的雪被覆在棺材蓋上,厚厚一層,看著很輕很軟,實則又冰又冷。
有百姓疑惑出聲:“那是沈將軍的靈柩嗎?為何如此潦草。”
有懂壽材的人竊竊私語:“是啊,沈將軍是為國捐軀,這棺木未免太過敷衍了。”
於盡良目空一切,睥睨兩旁站著的百姓。
一群愚民,死人有什麽好迎的。
隊伍徑直往沈府而去,百姓們自發跟上,步伐沉重,踩著厚厚的雪地嘎吱作響。
沈府大門外白幔高懸,白紙黑墨的奠字燈籠迎風搖擺,岌岌可危。
府內眾人穿白如素,皆是紅著眼睛,互相攙扶立於門前。
沈母崔氏已經哭暈過去兩回,現下由沈傾意扶著,才勉強不至於倒地。
待到棺木車停於府宅前,眾人哀慟不已,哭聲悲愴。
“二公子。”
“妄兒。”
“我的孫兒。”
主仆上下泣不成聲,聞者傷心,見者落淚,旁觀的百姓們扯著袖子抹眼淚。
於盡良居高臨下,坐在馬上掃視沈府滿門,噙著淺淡笑意。
現在就哭成這樣,才哪到哪兒啊。
沈老侯爺杵著螭首拐杖,顫顫巍巍迎上前,“敢問於將軍,可否將我孫兒的棺槨交於府內。”
於盡良眼見時辰差不多,翻身下馬。
意味深長道:“老侯爺何須多禮,自然可以。”
沈老侯爺微微頷首,揚手示意底下人去接。
等候抬棺的十幾人起步上前,尚未走出兩步,就聽得一連串激烈馬蹄聲傳來。
“慢著。”
“陛下有旨!”
薛公公翻身下馬,抖了抖肩頭厚厚的風毛披風,揚起手中明黃聖旨麵向沈府眾人。
嗓音細長:“陛下有旨,沈府眾人聽旨!”
在場諸人紛紛暫止了哭聲,跪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沈修妄貴為一國公侯,驍勇善戰,身死戰場,朕心甚殤。」
「然,今查獲通敵密信一封,乃出於沈修妄之手,其內飽含通敵之策,交戰之計,乃至我大魏將兵於南境連戰告敗皆由於此。」
「沈修妄與南梁首領謀劃城池分贓不均,方遭其暗算剿殺,以至數萬鷹鶴軍埋骨他鄉。」
「朕得此信,日不能食,夜不能寐,痛心疾首。」
「國固有法,公侯世家犯法皆與庶民同罪。沈修妄叛國通敵,乃沈氏滿門教導無方,門楣不正之過。」
「按律,當滿門戴罪,男子流放嶺南,女子沒入教坊司!」
寒風刺骨,吹翻袍袖,跪地聽旨的沈氏眾人猶如待宰羔羊。
薛公公頓了頓,又繼續念下去。
「然,沈氏乃輔國世家,於大魏江山社稷有功,朕實在不忍多加苛責。」
「沈修妄遠於千裏之外通敵叛國,念在沈氏全族不知其行,遂從輕發落。罰沒沈氏族產,褫奪公侯命婦之位,貶為庶人。」
「賜沈修妄一百鞭笞,當眾行刑,以正國法!」
「不得有人哭喪守靈,聞聲斬之!」
薛公公悠然念畢,居高臨下,雙手遞上聖旨。
看向沈老侯爺,尾調拉長:“沈繼閶,接旨吧。”
沈老侯爺僵著脊背,雙手顫顫巍巍舉過花白頭頂,一字一頓:“老臣接旨,謝主隆恩!”
在他身後,眾人肩頭不停顫抖,卻不敢哭出一絲聲響,捂著嘴瑟瑟發抖。
薛公公麵色陰白,涼聲道:“改日還是上門多謝喬相吧,畢竟是喬相為陛下分憂,否則,沈府滿門可比現下慘多了。”
他抬頭與於盡良相視一笑:“於將軍放手行刑吧,一百鞭刑。”
“天寒地凍,咱家先行回宮了。”
話畢,一幫子人威風凜凜地騎馬離開。
於盡良掃視眾人,嗬,顯赫一世的沈家,不過如此。
他舔了舔嘴唇,語氣狠厲:“來人啊!”
“開棺,鞭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