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太平州的隱患
躺平小廟祝:我家神明太卷了! 作者:情書難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關於一覺醒來被升職這件事,舒陽不太高興。
他大致知道太虛兩個字的含義,跟腎虛毫無關係,但當成神官的稱號……
“能不能換個名字,這樣叫久了,會不會把我叫虛了?”
“你本來就虛。”心裏這樣想,雲燁卻沒說出來,隻耐心解釋道:
“太虛二字分量極重,若非你有太虛鏡,我還不給你取這稱號,怕你承受不住。”
他說的不無道理。
凡人取名尚且不敢取太大,怕壓垮了自身氣運,一生蹉跎事小,有時還會招來橫禍,暴斃身亡。
更何況修士取名號?
既不敢取重,又怕取輕了,多數人便以自己要走的道或者誌向命名。
隻有那些沒有傳承,不知輕重的人才亂取。
舒陽聽了有些許鬱鬱,不過無法更改,也隻能作罷。
這一夜時間,雲燁也不曾飛多遠,堪堪八千裏路而已,距離太平州還有五萬裏。
若裝死物,太虛鏡也不會這般沉重。
有這百萬生民在鏡子裏,才壓的他們速度緩慢。
這也解釋了舒陽那個疑惑,為什麽蠻族那些大佬不揮手把中洲百姓卷走,反而像趕羊一樣,驅趕著他們往南走。
這種速度,太容易被攔截了。
就像現在,他們就被攔截了。
“道友哪裏去?”
一個端著豁口缽盂的遊僧笑吟吟地堵住了路,缽盂裏冒著熱氣,另一隻手裏還有兩根樹枝充當筷子,看起來似在吃飯,就騰空趕來了。
“太平州。”
舒陽停下劍光,抱拳行禮,說了目的地。
那遊僧上下打量了舒陽,又問道:“敢問道友是哪門哪派,師承何人?可有太平令嗎?”
“翠微山雲侯座下神官,受太平道所邀,特下山襄助,隻是我家雲侯與蠻族有大仇,故此不曾領太平令。”
舒陽一一解釋了對方的疑問,那遊僧沒再多問。
他也知道冠軍候若是在這裏冒了頭會引來什麽禍事,所以對方應邀而來,不領大賢良師的令牌,倒是好事。
起碼少個推演方位的物件兒,讓那群蠻子多費些功夫尋摸。
“原來是雲侯門下,還請神官代為問候,小僧就不耽誤神官趕路了。”
遊僧略一思索便放了行,還拿著筷子執禮,算是敬拜雲侯。
舒陽沒想到自家老板的名號這麽好用,還以為得使點兒什麽雲燁的絕活證明一下。
畢竟你要說你是馬老師的弟子,卻連閃電五連鞭都不會,還算什麽弟子?
對那遊僧回了禮,舒陽就要走,忽然耳邊響起雲燁的叮囑,便又停下。
“不知大師可否行個方便,在大師所在的城內為晚輩傳立香火……”
舒陽把太虛神官的供奉方式講了一遍,那遊僧若有所思,很快就點了頭。
如今到處是蠻災巫禍,隻要能顯靈保命,便是邪神餓鬼都有人拜,何況是正經神官呢?
至於這香火的歸屬,他自然也是閉口不提。
神官收到的香火,廟裏神明是可以直接用的。
因為他的神職都是來自神明。
商量好這裏的事,舒陽又朝太平州飛去。
此後這一路,遇見友軍求香火,遇見敵人就二打一,迅速秒了。
磕磕絆絆,總算看見了太平州那座巨城。
遠遠望去,這城牆有數百丈高,比碎雲山邊上那西河還寬,城牆上煞氣衝天,在高空中幾乎凝為實質。
這種威壓之下,莫說築基修士禦劍,就是金丹境想飛起來也搖搖欲墜。
“左零右火,雷公助我!
大賢良師果真有本事,憑借這大陣,怕是仙人境來了也要飲恨。”
太平州附近並沒有蠻人蹤跡,城門附近的村子隱隱約約有人在搶收秋糧,舒陽遠遠看著,也覺得安心。
“這裏倒是來了不少人,但糧食大概不夠吃了。”
雲燁僅僅瞥了一眼,就下了結論。
以他的經驗,既結了軍陣,便不會輕易開啟城門,以免泄了兵中煞氣。
這太平州大開城門也要出來搶外麵這些糧食,可見窘迫。
“前輩止步!可否通報姓名?”
田野裏負責戒備的太平道修士看到有劍光落下,連忙來盤查。
這人頭戴黃巾,一張國字臉,像個炮灰一樣。
舒陽掏出了大賢良師所發的請帖。
大約帖子是群發的吧,這弟子一看請帖封皮,便連忙躬身行禮,為舒陽引路。
來到城門前,守城的將士清一色在頭盔上係了巾子,但卻不是黃顏色,而是紅巾子。
“是哪裏來的仙長?可有憑證?”
守城之人態度也十分溫和,而且熱情,並沒有因為來人麵相小便輕視。
要知道,修仙之人最不能以外貌衡量年齡修為。
舒陽依舊遞上了帖子。
那人接過帖子也不打開,隻是轉身把帖子放在以前用來收稅銀的桌子上,向桌上香爐以及神位默默禱告。
神位上書:太平道大賢良師張公角之神位!
桌上青煙嫋嫋,卻不斷下移往請帖飄,甫一接觸,請帖瞬間起火,燒了個幹淨。
黃巾弟子和紅巾將士正愣神,城門裏快步走出一人,大笑道:
“哈哈哈!貴客臨門,有失遠迎,有失遠迎啊!”
隻見那人豐姿英偉,昂首挺胸,身穿百納陰陽服,頭戴逍遙一字巾,手持伏魔白麈尾,背上長劍刻七星!
不待舒陽說話,一把拉了他進城中軍帳。
“此處巫王也難見,正是說話的地方,雲侯屈尊前來,真叫晚輩喜不自勝。”
張角這位大賢良師僅有真君修為,又靠軍陣臨時撐上來一境,故此對雲燁十分客氣。
雲燁亦知他客氣的原因。
黃巾軍人數眾多,卻是盡是鄉野之民,以香火輔以尋常軍陣,勉強能撐起來,卻怕拖延。
時間一久,信仰與軍心不穩,雙雙潰散,太平州不攻自破,連帶他庇護的其他八州也一並倒掉。
蠻人便無所畏懼了。
“……我這裏有昔日虎賁軍軍陣,陣旗鎮物還需你自尋……”
接管了舒陽身體,雲燁也不廢話,讓對方立下誓言絕不外傳陣法,便詳細說了軍陣之秘。
此乃王朝利器,張角一個道士是接觸不到的,況且他又有斬前朝國運的先例,大唐即便指望他挽尊,也不可能送軍陣給他。
而是李靖駐紮在楚江以北,是防蠻人還是防太平道。
隻有李二自己清楚。
他大致知道太虛兩個字的含義,跟腎虛毫無關係,但當成神官的稱號……
“能不能換個名字,這樣叫久了,會不會把我叫虛了?”
“你本來就虛。”心裏這樣想,雲燁卻沒說出來,隻耐心解釋道:
“太虛二字分量極重,若非你有太虛鏡,我還不給你取這稱號,怕你承受不住。”
他說的不無道理。
凡人取名尚且不敢取太大,怕壓垮了自身氣運,一生蹉跎事小,有時還會招來橫禍,暴斃身亡。
更何況修士取名號?
既不敢取重,又怕取輕了,多數人便以自己要走的道或者誌向命名。
隻有那些沒有傳承,不知輕重的人才亂取。
舒陽聽了有些許鬱鬱,不過無法更改,也隻能作罷。
這一夜時間,雲燁也不曾飛多遠,堪堪八千裏路而已,距離太平州還有五萬裏。
若裝死物,太虛鏡也不會這般沉重。
有這百萬生民在鏡子裏,才壓的他們速度緩慢。
這也解釋了舒陽那個疑惑,為什麽蠻族那些大佬不揮手把中洲百姓卷走,反而像趕羊一樣,驅趕著他們往南走。
這種速度,太容易被攔截了。
就像現在,他們就被攔截了。
“道友哪裏去?”
一個端著豁口缽盂的遊僧笑吟吟地堵住了路,缽盂裏冒著熱氣,另一隻手裏還有兩根樹枝充當筷子,看起來似在吃飯,就騰空趕來了。
“太平州。”
舒陽停下劍光,抱拳行禮,說了目的地。
那遊僧上下打量了舒陽,又問道:“敢問道友是哪門哪派,師承何人?可有太平令嗎?”
“翠微山雲侯座下神官,受太平道所邀,特下山襄助,隻是我家雲侯與蠻族有大仇,故此不曾領太平令。”
舒陽一一解釋了對方的疑問,那遊僧沒再多問。
他也知道冠軍候若是在這裏冒了頭會引來什麽禍事,所以對方應邀而來,不領大賢良師的令牌,倒是好事。
起碼少個推演方位的物件兒,讓那群蠻子多費些功夫尋摸。
“原來是雲侯門下,還請神官代為問候,小僧就不耽誤神官趕路了。”
遊僧略一思索便放了行,還拿著筷子執禮,算是敬拜雲侯。
舒陽沒想到自家老板的名號這麽好用,還以為得使點兒什麽雲燁的絕活證明一下。
畢竟你要說你是馬老師的弟子,卻連閃電五連鞭都不會,還算什麽弟子?
對那遊僧回了禮,舒陽就要走,忽然耳邊響起雲燁的叮囑,便又停下。
“不知大師可否行個方便,在大師所在的城內為晚輩傳立香火……”
舒陽把太虛神官的供奉方式講了一遍,那遊僧若有所思,很快就點了頭。
如今到處是蠻災巫禍,隻要能顯靈保命,便是邪神餓鬼都有人拜,何況是正經神官呢?
至於這香火的歸屬,他自然也是閉口不提。
神官收到的香火,廟裏神明是可以直接用的。
因為他的神職都是來自神明。
商量好這裏的事,舒陽又朝太平州飛去。
此後這一路,遇見友軍求香火,遇見敵人就二打一,迅速秒了。
磕磕絆絆,總算看見了太平州那座巨城。
遠遠望去,這城牆有數百丈高,比碎雲山邊上那西河還寬,城牆上煞氣衝天,在高空中幾乎凝為實質。
這種威壓之下,莫說築基修士禦劍,就是金丹境想飛起來也搖搖欲墜。
“左零右火,雷公助我!
大賢良師果真有本事,憑借這大陣,怕是仙人境來了也要飲恨。”
太平州附近並沒有蠻人蹤跡,城門附近的村子隱隱約約有人在搶收秋糧,舒陽遠遠看著,也覺得安心。
“這裏倒是來了不少人,但糧食大概不夠吃了。”
雲燁僅僅瞥了一眼,就下了結論。
以他的經驗,既結了軍陣,便不會輕易開啟城門,以免泄了兵中煞氣。
這太平州大開城門也要出來搶外麵這些糧食,可見窘迫。
“前輩止步!可否通報姓名?”
田野裏負責戒備的太平道修士看到有劍光落下,連忙來盤查。
這人頭戴黃巾,一張國字臉,像個炮灰一樣。
舒陽掏出了大賢良師所發的請帖。
大約帖子是群發的吧,這弟子一看請帖封皮,便連忙躬身行禮,為舒陽引路。
來到城門前,守城的將士清一色在頭盔上係了巾子,但卻不是黃顏色,而是紅巾子。
“是哪裏來的仙長?可有憑證?”
守城之人態度也十分溫和,而且熱情,並沒有因為來人麵相小便輕視。
要知道,修仙之人最不能以外貌衡量年齡修為。
舒陽依舊遞上了帖子。
那人接過帖子也不打開,隻是轉身把帖子放在以前用來收稅銀的桌子上,向桌上香爐以及神位默默禱告。
神位上書:太平道大賢良師張公角之神位!
桌上青煙嫋嫋,卻不斷下移往請帖飄,甫一接觸,請帖瞬間起火,燒了個幹淨。
黃巾弟子和紅巾將士正愣神,城門裏快步走出一人,大笑道:
“哈哈哈!貴客臨門,有失遠迎,有失遠迎啊!”
隻見那人豐姿英偉,昂首挺胸,身穿百納陰陽服,頭戴逍遙一字巾,手持伏魔白麈尾,背上長劍刻七星!
不待舒陽說話,一把拉了他進城中軍帳。
“此處巫王也難見,正是說話的地方,雲侯屈尊前來,真叫晚輩喜不自勝。”
張角這位大賢良師僅有真君修為,又靠軍陣臨時撐上來一境,故此對雲燁十分客氣。
雲燁亦知他客氣的原因。
黃巾軍人數眾多,卻是盡是鄉野之民,以香火輔以尋常軍陣,勉強能撐起來,卻怕拖延。
時間一久,信仰與軍心不穩,雙雙潰散,太平州不攻自破,連帶他庇護的其他八州也一並倒掉。
蠻人便無所畏懼了。
“……我這裏有昔日虎賁軍軍陣,陣旗鎮物還需你自尋……”
接管了舒陽身體,雲燁也不廢話,讓對方立下誓言絕不外傳陣法,便詳細說了軍陣之秘。
此乃王朝利器,張角一個道士是接觸不到的,況且他又有斬前朝國運的先例,大唐即便指望他挽尊,也不可能送軍陣給他。
而是李靖駐紮在楚江以北,是防蠻人還是防太平道。
隻有李二自己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