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寶靜王登基後,就開始大肆選秀。皇後也沒有阻攔,早就看透了這個人。太後在宮裏基本成了隱居狀態,不過皇後依然晨昏定省,感動的太後對她多了些情誼。
季舒城在新皇登基不久,就自請去別苑。起先新帝很滿意季舒城的識趣,自從他離開後,新皇就開始大肆享樂。有勸諫的,都被嗬斥乃至罷官。義清親王看不下去,直接退出朝廷。連禹在新皇的猜忌中,也退了出去。
兩人沒事就跑到別苑找季舒城,釣釣魚、喝喝茶,很愜意。在三人愜意的時候,寶清卻出事了。不知怎麽落水,昏迷不醒。太後震怒,連皇上都被罵了。
傳到季舒城耳朵裏時,他焦急的不行,一直遞帖子但被皇帝擋了回去。皇帝命禦醫救治,可熟悉寶清的禦醫前些日子又被皇帝罷免了。
義清親王聽到季舒城被拒,很生氣。不顧一切跑進皇宮,找了太後。太後這才知道皇帝幹的事,等她宣季舒城的時候。聽說他不顧年邁的身體,跑到之前那個禦醫老家去請他了。
太後聽聞後感動連連,這一刻才終於明白為什麽先皇這麽喜歡季舒城,大家這麽喜歡季舒城。誰不喜歡一個真誠的人呢?尤其皇宮裏,這麽多年還能保持赤子之心,多難能可貴啊!
等季舒城快馬加鞭回來的時候,就聽到太後宣召。又匆匆帶著禦醫進宮,太後見到風塵仆仆,滿臉都是泥土的季舒城,更加羞愧。
在禦醫的精心治療和季舒城的貼身照顧下,寶清終於醒了。醒了之後,看到季舒城就抓住他的手喊:“季伯伯!”
季舒城跪在他床前,給他掖著被角,邊哄他:“老奴在,殿下別擔心。”
寶清點頭,但抓著季舒城的手就是不放,然後閉上眼睛,睡著了。寶清病好了,皇帝終於舒了口氣,太後對皇帝提了把季舒城留下來的要求。說當她宮裏的總管。盡管皇帝心裏不太高興,最後還是同意了。
同意的時候,還責罵了季舒城,說他仗著兩朝先皇的寵愛,不分尊卑。對他時有不敬,在先皇時很多時候見他都隻躬身行禮。還多次和義清親王及璟和親王平起平坐,同吃一餐。還規定了,不管是多大身份的太監,見到皇子或再低位的嬪妃都必須行跪拜禮。
皇後聽後,直覺皇帝腦子有問題。許多宮女太監也不服氣——季總管這麽好的人,被冤枉到這個地步。這事傳到前朝,與季舒城相熟的官員也是一陣錯愕。就不明白堂堂天子,為什麽非和太監過不去。
太後不好說什麽,隻好賞賜豐厚來安撫季舒城。但他本人像沒事一樣,嚴格遵守新皇的規定。義清親王氣得回了自己的藩地,還把連禹一家也帶走了。
皇後第一次接觸季舒城,是在他帶著寶清遊禦花園。她在旁邊觀察了很久,發現季公公對寶清照顧很精細,也很尊重寶清。十分有分寸,進退有度。說話間不難發現,季公公博學多才。她也聽自己身邊的宮女說起過季舒城,評價都很好。
她貼身宮女還說:“季公公管著宮裏時,井然有序、賞罰分明。”
第二天皇後去太後宮裏,表明想要季舒城繼續當總管,管內宮就好。說他是老人,也有威望。有他協助,自己也放心很多。
太後想著果然有道理,便同意了。等皇帝曉得後,又是對皇後有微詞。他絕不承認他是不滿,父皇對季舒城比對他還好。對寶清都算了,畢竟是嫡親兄長。
要說新皇一無是處,也不是。隻是有些喜歡享樂,有點好大喜功。也許年輕,人難免不太穩重。除了針對季舒城之外,別的大錯也沒犯。
最近太後對季舒城的愧疚達到了頂峰,是她的父親來看望她。後提出要見季舒城,說她爺爺臨終時,有東西要給季舒城,是一本冊子。上麵記錄著她爺爺和季舒城的故事,還有當年季舒城和爺爺的一問一答。
到現在太後才知道,原來季舒城是自家爺爺半個學生。在章大人寫的冊子裏,親口說雖無師徒之名,但有師徒之誼,舒城就是他的弟子。並給他取字:回。
季舒城拿著章大人的冊子看了又看,哭了多少遍。覺得人生之幸,悲欣交集。
皇帝最近也不大找季舒城的麻煩了,畢竟季舒城這人確實好用……
起因還是一個問題,皇帝絞盡腦汁都不知該怎麽辦。還是寶清看到,跑去問季舒城,季舒城一聽這是前朝的事。正準備告誡寶清,結果眼角瞟著龍袍的衣角。就假裝是教寶清的樣子,一點點的分析。
皇帝聽後醍醐灌頂,馬上知道了該如何處理。而後找了個借口,擢升他為副總管。正級,是永遠不可能了,這是他的底線!
盡管是副的,但宮內,包括正總管都不把季舒城那個“副”字當真,開玩笑三朝總管了!期間的盤根錯節……好吧,自己還是他的徒孫呢!
有了季舒城的輔助,皇帝終於辦事順利了許多。以前感覺像大山一樣的壓力,也瞬間消散了。皇後對於皇帝把季舒城要了過去,沒多大的感想,隻是覺得他反複無常。
帝後之間的不睦,後宮是難以平靜的。再加上這些年,皇後隻生下一個公主。有子的貴妃,就開始高調起來。不僅對皇後不尊敬,知道皇帝不太喜歡季舒城,也多次為難他。罰跪的事,時常有之。
總管是很心疼自己師爺的,私底下給他擦藥,邊擦邊哭。心裏多少有些怨懟。不僅是總管,很多宮女太監,心裏都不舒服——季總管這麽好的人!
後來還是太後敲打了貴妃,才讓她收斂起來。太後很後悔自己給兒子挑的那些宮女,貴妃就是其中之一。目光短淺,見識淺薄。兒子和兒媳關係一直冰冷,她終於明白了先皇為什麽後期對自己越來越冷淡了。
季舒城年紀實在是太大了,都七十多了。如今皇帝都立了太子,羽翼豐滿,處理各種事務遊刃有餘。可,他還是不放季舒城,他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麽心態。對他敬愛吧,其實又很討厭他。說討厭,又沒那麽可恨。
也隻有季公公幾十年如一日的照顧寶清,這麽精心這麽慈愛。他不會承認,他不高興這些事。對自己,季舒城好像從小就恭敬有餘,親近不足。
不管皇帝內心的糾結,季舒城走了。壽終正寢,他回顧自己的一生,如彈指一瞬。他似乎聽到了皇帝喊他,聽到了他的哭聲還有寶清……
太累了,他想休息一下。
季舒城在新皇登基不久,就自請去別苑。起先新帝很滿意季舒城的識趣,自從他離開後,新皇就開始大肆享樂。有勸諫的,都被嗬斥乃至罷官。義清親王看不下去,直接退出朝廷。連禹在新皇的猜忌中,也退了出去。
兩人沒事就跑到別苑找季舒城,釣釣魚、喝喝茶,很愜意。在三人愜意的時候,寶清卻出事了。不知怎麽落水,昏迷不醒。太後震怒,連皇上都被罵了。
傳到季舒城耳朵裏時,他焦急的不行,一直遞帖子但被皇帝擋了回去。皇帝命禦醫救治,可熟悉寶清的禦醫前些日子又被皇帝罷免了。
義清親王聽到季舒城被拒,很生氣。不顧一切跑進皇宮,找了太後。太後這才知道皇帝幹的事,等她宣季舒城的時候。聽說他不顧年邁的身體,跑到之前那個禦醫老家去請他了。
太後聽聞後感動連連,這一刻才終於明白為什麽先皇這麽喜歡季舒城,大家這麽喜歡季舒城。誰不喜歡一個真誠的人呢?尤其皇宮裏,這麽多年還能保持赤子之心,多難能可貴啊!
等季舒城快馬加鞭回來的時候,就聽到太後宣召。又匆匆帶著禦醫進宮,太後見到風塵仆仆,滿臉都是泥土的季舒城,更加羞愧。
在禦醫的精心治療和季舒城的貼身照顧下,寶清終於醒了。醒了之後,看到季舒城就抓住他的手喊:“季伯伯!”
季舒城跪在他床前,給他掖著被角,邊哄他:“老奴在,殿下別擔心。”
寶清點頭,但抓著季舒城的手就是不放,然後閉上眼睛,睡著了。寶清病好了,皇帝終於舒了口氣,太後對皇帝提了把季舒城留下來的要求。說當她宮裏的總管。盡管皇帝心裏不太高興,最後還是同意了。
同意的時候,還責罵了季舒城,說他仗著兩朝先皇的寵愛,不分尊卑。對他時有不敬,在先皇時很多時候見他都隻躬身行禮。還多次和義清親王及璟和親王平起平坐,同吃一餐。還規定了,不管是多大身份的太監,見到皇子或再低位的嬪妃都必須行跪拜禮。
皇後聽後,直覺皇帝腦子有問題。許多宮女太監也不服氣——季總管這麽好的人,被冤枉到這個地步。這事傳到前朝,與季舒城相熟的官員也是一陣錯愕。就不明白堂堂天子,為什麽非和太監過不去。
太後不好說什麽,隻好賞賜豐厚來安撫季舒城。但他本人像沒事一樣,嚴格遵守新皇的規定。義清親王氣得回了自己的藩地,還把連禹一家也帶走了。
皇後第一次接觸季舒城,是在他帶著寶清遊禦花園。她在旁邊觀察了很久,發現季公公對寶清照顧很精細,也很尊重寶清。十分有分寸,進退有度。說話間不難發現,季公公博學多才。她也聽自己身邊的宮女說起過季舒城,評價都很好。
她貼身宮女還說:“季公公管著宮裏時,井然有序、賞罰分明。”
第二天皇後去太後宮裏,表明想要季舒城繼續當總管,管內宮就好。說他是老人,也有威望。有他協助,自己也放心很多。
太後想著果然有道理,便同意了。等皇帝曉得後,又是對皇後有微詞。他絕不承認他是不滿,父皇對季舒城比對他還好。對寶清都算了,畢竟是嫡親兄長。
要說新皇一無是處,也不是。隻是有些喜歡享樂,有點好大喜功。也許年輕,人難免不太穩重。除了針對季舒城之外,別的大錯也沒犯。
最近太後對季舒城的愧疚達到了頂峰,是她的父親來看望她。後提出要見季舒城,說她爺爺臨終時,有東西要給季舒城,是一本冊子。上麵記錄著她爺爺和季舒城的故事,還有當年季舒城和爺爺的一問一答。
到現在太後才知道,原來季舒城是自家爺爺半個學生。在章大人寫的冊子裏,親口說雖無師徒之名,但有師徒之誼,舒城就是他的弟子。並給他取字:回。
季舒城拿著章大人的冊子看了又看,哭了多少遍。覺得人生之幸,悲欣交集。
皇帝最近也不大找季舒城的麻煩了,畢竟季舒城這人確實好用……
起因還是一個問題,皇帝絞盡腦汁都不知該怎麽辦。還是寶清看到,跑去問季舒城,季舒城一聽這是前朝的事。正準備告誡寶清,結果眼角瞟著龍袍的衣角。就假裝是教寶清的樣子,一點點的分析。
皇帝聽後醍醐灌頂,馬上知道了該如何處理。而後找了個借口,擢升他為副總管。正級,是永遠不可能了,這是他的底線!
盡管是副的,但宮內,包括正總管都不把季舒城那個“副”字當真,開玩笑三朝總管了!期間的盤根錯節……好吧,自己還是他的徒孫呢!
有了季舒城的輔助,皇帝終於辦事順利了許多。以前感覺像大山一樣的壓力,也瞬間消散了。皇後對於皇帝把季舒城要了過去,沒多大的感想,隻是覺得他反複無常。
帝後之間的不睦,後宮是難以平靜的。再加上這些年,皇後隻生下一個公主。有子的貴妃,就開始高調起來。不僅對皇後不尊敬,知道皇帝不太喜歡季舒城,也多次為難他。罰跪的事,時常有之。
總管是很心疼自己師爺的,私底下給他擦藥,邊擦邊哭。心裏多少有些怨懟。不僅是總管,很多宮女太監,心裏都不舒服——季總管這麽好的人!
後來還是太後敲打了貴妃,才讓她收斂起來。太後很後悔自己給兒子挑的那些宮女,貴妃就是其中之一。目光短淺,見識淺薄。兒子和兒媳關係一直冰冷,她終於明白了先皇為什麽後期對自己越來越冷淡了。
季舒城年紀實在是太大了,都七十多了。如今皇帝都立了太子,羽翼豐滿,處理各種事務遊刃有餘。可,他還是不放季舒城,他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麽心態。對他敬愛吧,其實又很討厭他。說討厭,又沒那麽可恨。
也隻有季公公幾十年如一日的照顧寶清,這麽精心這麽慈愛。他不會承認,他不高興這些事。對自己,季舒城好像從小就恭敬有餘,親近不足。
不管皇帝內心的糾結,季舒城走了。壽終正寢,他回顧自己的一生,如彈指一瞬。他似乎聽到了皇帝喊他,聽到了他的哭聲還有寶清……
太累了,他想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