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縣已經成為袁術的大本營,自從淮南失守之後,他一直敗退,從成德到合肥,從合肥到現在的舒縣,終於停了下來。
他是不得不停,因為他已經無路可退了,隻能駐守舒縣,以劉勳死守皖城,阻擋孫策兵馬,而他自己卻停在舒縣,企圖依靠舒縣堅城抵擋秦壽的進攻。
當他得知雷薄等人投降之後,頓時破口大罵,三十萬大軍到現在為止,隻有十萬大軍在身,其餘的兵馬都已經盡數葬送,成為驍騎軍的俘虜。
“陛下。”
閻象走了進來,臉上露出愁苦之色。
“閻卿,什麽事情?”
袁術看著眼前的老臣,心中苦澀,實際上,他現在已經後悔了,早知道秦壽如此厲害,就不會稱帝,不然的話,袁紹等人也不可能任由秦壽進攻自己。
現在說這些已經遲了,自己現在失去了淮南,隻有廬江郡還在自己的手中,但僅僅憑借廬江郡,未必能夠抵擋秦壽的進攻。
“陛下,軍中的糧草有些不足了。”
這個時候,閻象又告訴他一個紮心的事實。
大軍倉促逃跑,壽春城的一切都拋棄了,最重要的糧草也沒有多少,能支撐到現在,都是廬江郡的庫存。
但廬江郡的庫粗再多,也禁不起這麽消耗的,舒縣袁術大軍十萬,皖城劉勳大軍有三萬人,一個小小的廬江郡就有十三萬大軍,再多的糧草也沒有用。
“糧草不足,那就去民間征調糧草。”袁術不在意的說道:“民間肯定有糧草,現在都是什麽時候了,一切以軍糧為主,我們這些人都吃不飽了,一切都完了。”
閻象聽了一陣苦澀。
“陛下,民間已經無糧可征了。”閻象苦笑道:“今年江淮大旱,糧食減產,百姓能活下來就不錯了,哪裏還有糧食?”
閻象隻是說了一半,廬江還有糧食嗎?
那肯定是有的,還在世家豪族手中,這些年的積累,還可以支撐一段時間,他們這些人還想著借機放貸,從而兼並更多的田地。
而且,大家現在都不看好袁術,更是不可能支持袁術,袁術想要活下去,隻能找那些百姓要糧,但這種情況可能?
“民間怎麽可能沒有糧食呢?那些世家豪族,還有那些賤民們,手裏麵都有糧食,先拿來就是了,等退了秦賊,再將糧食還給他們就是了。”
袁術不在意的說道。
閻象看了對方一眼,心中歎了一口氣,還有一絲絕望,在閻象看來,這個時候寧願削減士兵,精煉精銳,和秦壽在廬江郡周旋,拖延時間,不久之後,曹操和袁紹等人肯定會有動作的。
廬江郡多山,袁術活命的機會還是有的。
此刻的袁術,居然想搶奪百姓之糧,將會更進一步惡化雙方之間的關係,失去了百姓的支持,袁術敗亡隻是時間上的問題。
“閻象,我們首先要活下去,然後才能考慮其他的事情,若是連活下去的機會都沒有,你認為我們還有機會考慮其他的事情嗎?”袁術麵色陰沉。
“是,臣知道。”閻象心中悲涼,緩緩的退了下去。
管道上,一隊人馬緩緩而行,秦壽看著道路兩邊的良田,青青的稻苗,看上去一片生機,但讓人擔心的是,田地已經幹涸,都裂出了一個個巨大的縫隙。
秦壽馬鞭揚起,大軍頓時停下了腳步,他徑自跳了下來,朝田邊走去,賈詡等人緊隨其後,來到水稻田邊。
“廬江應該很長時間沒有下雨了,水稻已經齊穗,這個時候應該加強灌溉。”秦壽看著幹涸的田地,臉上露出一絲擔憂來。
賈詡沒想到秦壽對水稻居然還有研究,而且還說的頭頭是道,雖然他不懂這些,但也看的出來,此地已經幹旱到一定地步了。
“主公,看來這裏已經很長時間沒有下雨了,今年九江郡、廬江郡難免要受到旱災啊!糧食減產已經成了定局。”賈詡擔心道:“是不是讓戶部準備一下,運轉一些糧食來接應一下。”
驍騎軍缺糧嗎?現在大漢朝哪裏不缺糧,就是糧倉之稱的徐州也缺糧,唯一不缺糧食的大概就是荊州了。
驍騎軍得了麋氏之助,才勉強解決糧食問題,一旦將糧食用來拯救兩郡災民,必定會影響驍騎軍接下來的行動。
“這個該死的袁術,隻知道享受,卻知道救治老百姓。”秦壽心中十分惱火。
袁術窮兵黷武,肆意征發百姓,導致江淮之地滿目瘡痍,即將是百裏無人煙的跡象,眼前的良田就這樣任由其幹涸,實在是太可惡了。
“糧食要運過來,但不能將希望都寄托在朝廷的支援上,這些地方應該抓緊時間自救,雖然糧食減產已經成了定局,可也不能顆粒無收啊!”秦壽搖搖頭。
“主公,這莊稼可是要靠天收的,上天不降水,周圍又無水,主公您看,就是憑借那些百姓們一桶水一桶水的挑過來澆灌。”賈詡指著遠處說道。
秦壽這個時候也發現遠處有百姓正在挑水,顯然很是辛苦。
“那可說不定,附近沒水。但並不代表淮河沒有水,拿紙筆來,我設計一個器具,叫做龍骨水車,可以將水從低處引到高處,速度極快,方便實用。”
秦壽不知道龍骨水車是什麽時候發明創造的,但知道這個東西很實用,一直用到九十年代,綿延千年之久,足見龍骨水車優勢。
“快,拿紙筆來。”賈詡聽了雙眼一亮,趕緊讓人取來紙筆。
“此物以木板為槽,尾部浸入水流中,兩端有小輪軸,固定於堤岸的木架上。用時踩動拐木,使大輪軸轉動,帶動槽內板葉刮水上行,傾灌於地勢較高的田中。”秦壽一邊在紙上畫著,一邊解釋道。
賈詡看著眼前的龍骨水車,雙目圓睜。
“主公此舉活人無數,將會受到世人敬仰。”賈詡正容道。
“能讓百姓少吃點苦不錯了,先趕緊平定袁術,然後再來安排救災之事。”秦壽望著遠方,平定亂世之心越是迫切了。
(本章完)
他是不得不停,因為他已經無路可退了,隻能駐守舒縣,以劉勳死守皖城,阻擋孫策兵馬,而他自己卻停在舒縣,企圖依靠舒縣堅城抵擋秦壽的進攻。
當他得知雷薄等人投降之後,頓時破口大罵,三十萬大軍到現在為止,隻有十萬大軍在身,其餘的兵馬都已經盡數葬送,成為驍騎軍的俘虜。
“陛下。”
閻象走了進來,臉上露出愁苦之色。
“閻卿,什麽事情?”
袁術看著眼前的老臣,心中苦澀,實際上,他現在已經後悔了,早知道秦壽如此厲害,就不會稱帝,不然的話,袁紹等人也不可能任由秦壽進攻自己。
現在說這些已經遲了,自己現在失去了淮南,隻有廬江郡還在自己的手中,但僅僅憑借廬江郡,未必能夠抵擋秦壽的進攻。
“陛下,軍中的糧草有些不足了。”
這個時候,閻象又告訴他一個紮心的事實。
大軍倉促逃跑,壽春城的一切都拋棄了,最重要的糧草也沒有多少,能支撐到現在,都是廬江郡的庫存。
但廬江郡的庫粗再多,也禁不起這麽消耗的,舒縣袁術大軍十萬,皖城劉勳大軍有三萬人,一個小小的廬江郡就有十三萬大軍,再多的糧草也沒有用。
“糧草不足,那就去民間征調糧草。”袁術不在意的說道:“民間肯定有糧草,現在都是什麽時候了,一切以軍糧為主,我們這些人都吃不飽了,一切都完了。”
閻象聽了一陣苦澀。
“陛下,民間已經無糧可征了。”閻象苦笑道:“今年江淮大旱,糧食減產,百姓能活下來就不錯了,哪裏還有糧食?”
閻象隻是說了一半,廬江還有糧食嗎?
那肯定是有的,還在世家豪族手中,這些年的積累,還可以支撐一段時間,他們這些人還想著借機放貸,從而兼並更多的田地。
而且,大家現在都不看好袁術,更是不可能支持袁術,袁術想要活下去,隻能找那些百姓要糧,但這種情況可能?
“民間怎麽可能沒有糧食呢?那些世家豪族,還有那些賤民們,手裏麵都有糧食,先拿來就是了,等退了秦賊,再將糧食還給他們就是了。”
袁術不在意的說道。
閻象看了對方一眼,心中歎了一口氣,還有一絲絕望,在閻象看來,這個時候寧願削減士兵,精煉精銳,和秦壽在廬江郡周旋,拖延時間,不久之後,曹操和袁紹等人肯定會有動作的。
廬江郡多山,袁術活命的機會還是有的。
此刻的袁術,居然想搶奪百姓之糧,將會更進一步惡化雙方之間的關係,失去了百姓的支持,袁術敗亡隻是時間上的問題。
“閻象,我們首先要活下去,然後才能考慮其他的事情,若是連活下去的機會都沒有,你認為我們還有機會考慮其他的事情嗎?”袁術麵色陰沉。
“是,臣知道。”閻象心中悲涼,緩緩的退了下去。
管道上,一隊人馬緩緩而行,秦壽看著道路兩邊的良田,青青的稻苗,看上去一片生機,但讓人擔心的是,田地已經幹涸,都裂出了一個個巨大的縫隙。
秦壽馬鞭揚起,大軍頓時停下了腳步,他徑自跳了下來,朝田邊走去,賈詡等人緊隨其後,來到水稻田邊。
“廬江應該很長時間沒有下雨了,水稻已經齊穗,這個時候應該加強灌溉。”秦壽看著幹涸的田地,臉上露出一絲擔憂來。
賈詡沒想到秦壽對水稻居然還有研究,而且還說的頭頭是道,雖然他不懂這些,但也看的出來,此地已經幹旱到一定地步了。
“主公,看來這裏已經很長時間沒有下雨了,今年九江郡、廬江郡難免要受到旱災啊!糧食減產已經成了定局。”賈詡擔心道:“是不是讓戶部準備一下,運轉一些糧食來接應一下。”
驍騎軍缺糧嗎?現在大漢朝哪裏不缺糧,就是糧倉之稱的徐州也缺糧,唯一不缺糧食的大概就是荊州了。
驍騎軍得了麋氏之助,才勉強解決糧食問題,一旦將糧食用來拯救兩郡災民,必定會影響驍騎軍接下來的行動。
“這個該死的袁術,隻知道享受,卻知道救治老百姓。”秦壽心中十分惱火。
袁術窮兵黷武,肆意征發百姓,導致江淮之地滿目瘡痍,即將是百裏無人煙的跡象,眼前的良田就這樣任由其幹涸,實在是太可惡了。
“糧食要運過來,但不能將希望都寄托在朝廷的支援上,這些地方應該抓緊時間自救,雖然糧食減產已經成了定局,可也不能顆粒無收啊!”秦壽搖搖頭。
“主公,這莊稼可是要靠天收的,上天不降水,周圍又無水,主公您看,就是憑借那些百姓們一桶水一桶水的挑過來澆灌。”賈詡指著遠處說道。
秦壽這個時候也發現遠處有百姓正在挑水,顯然很是辛苦。
“那可說不定,附近沒水。但並不代表淮河沒有水,拿紙筆來,我設計一個器具,叫做龍骨水車,可以將水從低處引到高處,速度極快,方便實用。”
秦壽不知道龍骨水車是什麽時候發明創造的,但知道這個東西很實用,一直用到九十年代,綿延千年之久,足見龍骨水車優勢。
“快,拿紙筆來。”賈詡聽了雙眼一亮,趕緊讓人取來紙筆。
“此物以木板為槽,尾部浸入水流中,兩端有小輪軸,固定於堤岸的木架上。用時踩動拐木,使大輪軸轉動,帶動槽內板葉刮水上行,傾灌於地勢較高的田中。”秦壽一邊在紙上畫著,一邊解釋道。
賈詡看著眼前的龍骨水車,雙目圓睜。
“主公此舉活人無數,將會受到世人敬仰。”賈詡正容道。
“能讓百姓少吃點苦不錯了,先趕緊平定袁術,然後再來安排救災之事。”秦壽望著遠方,平定亂世之心越是迫切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