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雖然作為帝都所在,但這些年飽受兵災·之禍,滿目蕭條。
楊彪府邸內,董承跪坐在一邊,楊彪將手中的情報遞給對方,說道:“衛將軍已經在開始征兵了。”
“陛下東歸絕對不能找他。”
董承搖搖頭。
楊彪用白癡一樣的眼神看著對方,東歸不就是去洛陽嗎?現在洛陽就在對方手中,不找他找誰?
“可以加封對方為豫州牧,責令其讓出洛陽。”董承立刻說道。
“現在唯一能對付李傕郭汜的人就是秦壽了。”楊彪幽幽的說道。
“袁本初、曹孟德都是忠義之人,等秦壽讓出洛陽之後,召兩人入京勤王就是了。”董承又做了安排。
楊彪聽了已經不知道說什麽好了。眼前的董承實在是太天真了,要不是因為他的女兒已經成了皇帝的嬪妃,加上對方也是知兵之人,楊彪絕對不會找對方商議的。
如今天下大亂,誰占到的地盤就是誰的,秦壽可不是一個好講話的人。
根據楊彪的了解人,讓秦壽讓出洛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件事情是離不開秦壽的。”楊彪有些擔心。
“加封其為車騎將軍,如何?”董承咬牙切齒的說道。
“現在李傕、郭汜兩人爭鬥,想讓陛下離開長安恐怕有些困難。”楊彪忽然說道:“若是這個時候,讓秦壽領軍西進,兩人恐怕就會一致對外。”
“楊大人有什麽高見?”董承聽出了其中的含義。
“李傕、郭汜鬥而不破,就是因為有一個人在,此人若是不在,兩人肯定會鬥的更凶,甚至興兵廝殺。”楊彪手執沾著酒水,在幾案上寫下一個人的姓名。
“是他?”
董承恍然大悟,點頭說道:“每次兩賊相鬥的時候,都是張濟在其中說和,有此人在,兩人的鬥爭總是勉強能控製住。唯一的辦法,就是此人去死。”
“想殺此人,恐怕不是容易的事情啊!”楊彪搖搖頭。
“不過一個張濟而已,匹夫爾!殺之如屠豬狗。”董承目光閃爍,站起身來,說道:“秦壽擊敗白波軍,收複河東,當賞。”
“此事我會去稟報陛下。”楊彪連忙說道。
“有勞楊大人了。”
董承哈哈大笑,轉身就出了楊府。
“父親,此人無能而天真,日後必定沒有好下場,我楊氏還是少與他接觸的好。”黑暗之中,轉出楊修的身影。
“他也是為天子考慮,還真的以為秦壽那麽好對付一樣。”楊彪苦笑道:“說實在的是,若是李傕和郭汜兩賊膽大包天,加上長安困苦,我是不會同意陛下東歸的。”
實在是因為長安太危險了,皇帝連飯都吃不飽,李郭兩人實在是太過囂張,比董卓的時候還要過分。
楊彪這些忠誠於漢室的人,實在是忍無可忍,準備召關東兵馬勤王。
比如袁紹、曹操都是首選,劉表、劉焉等宗室大臣都是次選,至於秦壽,那是最後的選擇。畢竟對方也是跟著董卓的。
但楊彪卻知道,這件事情是避不開秦壽的,尤其當河東落入秦壽之手,楊彪就知道,能夠勤王,最終必定勤王的隻有秦壽。
在他看見楊修秘密來到長安之後,他更加堅定自己的想法了。
“長安之糧可有我家主公的一份?”楊修有些不滿的說道:“父親,看看,如今的天下,除掉我家主公之外,何人還在供奉著朝廷。”
楊彪冷笑道:“雖然秦壽運來糧草,但他的野心也是昭然若揭的。論忠義,還是看袁本初和曹孟德。”
“可惜的是,這兩人是不會來勤王的。”楊修不在意的說道。
“你這逆子,不要忘記了,楊氏世受皇恩。”楊彪很是不滿。
“父親,根據我們的消息,曹操已經派人前往徐州,將自己的老父親接過來了。徐州是太平之地,相反兗州距離我們太近,主公隨時會出兵征討兗州,您說曹孟德為何在這個時候,將曹嵩接回兗州?”楊修忽然說道。
楊彪先是一愣,很快就明白其中的道理,頓時麵色一變,失聲驚呼道:“他要征伐徐州。”
“徐州陶謙老邁,偏偏他手中無良將,徐州治下錢糧無數,就好像童子持黃金於鬧市者,又怎麽可能不為世人所動呢!”
楊彪頓時不說話了。
他將曹操的消息說出來,不僅僅是為了告訴自己天下大勢,更是為了向自己表明,曹孟德並非表麵上那麽簡單,所謂的忠君愛國都是假的。
“袁本初呢?”
楊彪又詢問道。
“正在和公孫瓚爭奪幽州呢!”
楊修不緊不慢的說道:“父親,如今這天下,能夠救陛下出水火的,除掉我家主公之外,就沒有其他人了。”
楊彪臉色一陣失神。
“早知道,就不會讓你去驍騎軍了。”
楊彪長歎道。
“父親,主公英明神武,待人赤誠,父親為何不相信他呢!”楊修十分不解。
在洛陽呆久了,楊修自認為還是了解禽獸的。
“寒門出身,一旦登臨大位,更是會滋長他的野心,諸如董卓、李傕、郭汜之流,都是如此,秦壽若是日後權傾朝野,你認為對方沒有其他的心思?”
楊彪不屑的說道。
“父親能保證袁本初、曹孟德就沒有這樣的心思?”
楊修搖搖頭。
楊彪頓時語塞了,這件事情誰也不能保證。
“他們世受皇恩,想來不會做出這種無君無父之事。”
楊彪雖然說著,但語氣已經不怎麽肯定了。
“當年的世祖皇帝也是這麽想的。”楊修笑嗬嗬的說道:“真到了那個時候,豈是他人能做主的?父親,如今的天下大勢就是這樣的,誰也不能改變,還是走一步算一步的好。”
楊彪聽了更是不滿的瞪了自己兒子。
這個時候的他,感覺到秦壽比李傕郭汜還要危險。他甚至想著,讓皇帝留在長安,在李郭兩人的掌控之中,也是不錯的。
但他更加知道,這件事情不是自己想怎樣,就能怎樣的。
滿朝公卿已經不耐煩了。
(本章完)
楊彪府邸內,董承跪坐在一邊,楊彪將手中的情報遞給對方,說道:“衛將軍已經在開始征兵了。”
“陛下東歸絕對不能找他。”
董承搖搖頭。
楊彪用白癡一樣的眼神看著對方,東歸不就是去洛陽嗎?現在洛陽就在對方手中,不找他找誰?
“可以加封對方為豫州牧,責令其讓出洛陽。”董承立刻說道。
“現在唯一能對付李傕郭汜的人就是秦壽了。”楊彪幽幽的說道。
“袁本初、曹孟德都是忠義之人,等秦壽讓出洛陽之後,召兩人入京勤王就是了。”董承又做了安排。
楊彪聽了已經不知道說什麽好了。眼前的董承實在是太天真了,要不是因為他的女兒已經成了皇帝的嬪妃,加上對方也是知兵之人,楊彪絕對不會找對方商議的。
如今天下大亂,誰占到的地盤就是誰的,秦壽可不是一個好講話的人。
根據楊彪的了解人,讓秦壽讓出洛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件事情是離不開秦壽的。”楊彪有些擔心。
“加封其為車騎將軍,如何?”董承咬牙切齒的說道。
“現在李傕、郭汜兩人爭鬥,想讓陛下離開長安恐怕有些困難。”楊彪忽然說道:“若是這個時候,讓秦壽領軍西進,兩人恐怕就會一致對外。”
“楊大人有什麽高見?”董承聽出了其中的含義。
“李傕、郭汜鬥而不破,就是因為有一個人在,此人若是不在,兩人肯定會鬥的更凶,甚至興兵廝殺。”楊彪手執沾著酒水,在幾案上寫下一個人的姓名。
“是他?”
董承恍然大悟,點頭說道:“每次兩賊相鬥的時候,都是張濟在其中說和,有此人在,兩人的鬥爭總是勉強能控製住。唯一的辦法,就是此人去死。”
“想殺此人,恐怕不是容易的事情啊!”楊彪搖搖頭。
“不過一個張濟而已,匹夫爾!殺之如屠豬狗。”董承目光閃爍,站起身來,說道:“秦壽擊敗白波軍,收複河東,當賞。”
“此事我會去稟報陛下。”楊彪連忙說道。
“有勞楊大人了。”
董承哈哈大笑,轉身就出了楊府。
“父親,此人無能而天真,日後必定沒有好下場,我楊氏還是少與他接觸的好。”黑暗之中,轉出楊修的身影。
“他也是為天子考慮,還真的以為秦壽那麽好對付一樣。”楊彪苦笑道:“說實在的是,若是李傕和郭汜兩賊膽大包天,加上長安困苦,我是不會同意陛下東歸的。”
實在是因為長安太危險了,皇帝連飯都吃不飽,李郭兩人實在是太過囂張,比董卓的時候還要過分。
楊彪這些忠誠於漢室的人,實在是忍無可忍,準備召關東兵馬勤王。
比如袁紹、曹操都是首選,劉表、劉焉等宗室大臣都是次選,至於秦壽,那是最後的選擇。畢竟對方也是跟著董卓的。
但楊彪卻知道,這件事情是避不開秦壽的,尤其當河東落入秦壽之手,楊彪就知道,能夠勤王,最終必定勤王的隻有秦壽。
在他看見楊修秘密來到長安之後,他更加堅定自己的想法了。
“長安之糧可有我家主公的一份?”楊修有些不滿的說道:“父親,看看,如今的天下,除掉我家主公之外,何人還在供奉著朝廷。”
楊彪冷笑道:“雖然秦壽運來糧草,但他的野心也是昭然若揭的。論忠義,還是看袁本初和曹孟德。”
“可惜的是,這兩人是不會來勤王的。”楊修不在意的說道。
“你這逆子,不要忘記了,楊氏世受皇恩。”楊彪很是不滿。
“父親,根據我們的消息,曹操已經派人前往徐州,將自己的老父親接過來了。徐州是太平之地,相反兗州距離我們太近,主公隨時會出兵征討兗州,您說曹孟德為何在這個時候,將曹嵩接回兗州?”楊修忽然說道。
楊彪先是一愣,很快就明白其中的道理,頓時麵色一變,失聲驚呼道:“他要征伐徐州。”
“徐州陶謙老邁,偏偏他手中無良將,徐州治下錢糧無數,就好像童子持黃金於鬧市者,又怎麽可能不為世人所動呢!”
楊彪頓時不說話了。
他將曹操的消息說出來,不僅僅是為了告訴自己天下大勢,更是為了向自己表明,曹孟德並非表麵上那麽簡單,所謂的忠君愛國都是假的。
“袁本初呢?”
楊彪又詢問道。
“正在和公孫瓚爭奪幽州呢!”
楊修不緊不慢的說道:“父親,如今這天下,能夠救陛下出水火的,除掉我家主公之外,就沒有其他人了。”
楊彪臉色一陣失神。
“早知道,就不會讓你去驍騎軍了。”
楊彪長歎道。
“父親,主公英明神武,待人赤誠,父親為何不相信他呢!”楊修十分不解。
在洛陽呆久了,楊修自認為還是了解禽獸的。
“寒門出身,一旦登臨大位,更是會滋長他的野心,諸如董卓、李傕、郭汜之流,都是如此,秦壽若是日後權傾朝野,你認為對方沒有其他的心思?”
楊彪不屑的說道。
“父親能保證袁本初、曹孟德就沒有這樣的心思?”
楊修搖搖頭。
楊彪頓時語塞了,這件事情誰也不能保證。
“他們世受皇恩,想來不會做出這種無君無父之事。”
楊彪雖然說著,但語氣已經不怎麽肯定了。
“當年的世祖皇帝也是這麽想的。”楊修笑嗬嗬的說道:“真到了那個時候,豈是他人能做主的?父親,如今的天下大勢就是這樣的,誰也不能改變,還是走一步算一步的好。”
楊彪聽了更是不滿的瞪了自己兒子。
這個時候的他,感覺到秦壽比李傕郭汜還要危險。他甚至想著,讓皇帝留在長安,在李郭兩人的掌控之中,也是不錯的。
但他更加知道,這件事情不是自己想怎樣,就能怎樣的。
滿朝公卿已經不耐煩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