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壽的話讓鍾繇感到震驚。
雖然長安也是京師,但是比不得洛陽,鍾繇出身潁川,自然是希望建都洛陽,而不是長安,尤其是現在更是如此。
沒想到,身為董卓的部將,秦壽居然想還都於洛陽,這是什麽意思?
“長安雖然很安全,但卻並非吾故鄉,而且,陛下也不喜歡長安,這裏太壓抑了。”
秦壽若有所指的說道。
鍾繇深深的望了秦壽一眼,像他這樣睿智的人,如何看不出,秦壽和董卓是不一樣的。
“下官聽說,將軍麾下有賈文和,何必來找下官呢?”
鍾繇遲疑了片刻。
“天下大亂,我欲平定天下,除掉兵事之外,尚有許多事情需要大賢相助。這賢者自然是越多越好。”
“我欲建內閣,分設七司,吏、禮、戶、刑、兵、工、商,請賢達出山相助,若元常願意,可以為戶司之主;其中禮司之主為我嶽父蔡邕;兵司之主為賈文和。先生若是有其他好友,可以推薦與我。”
秦壽顯得真誠。
鍾繇聽的卻是連連點頭,眼前的年輕人並非一個簡單的武夫,恐怕在很早的時候,就對自己治下的情況做了安排。
從設七司,到邀請人員,就知道對方花了一番心事。和董卓麾下的人是截然不同的。
再加上對方的勇猛,或許還真的有可能成事。
對方的意思很簡單,以後秦壽麾下,將由七人做主,秦壽隻管行軍打仗。
七人相互製衡,相互團結。政治手腕之傲高,讓人驚豔。
充滿著誘惑力。
“丞相讓我華雄麾下兵馬,坐擁八關之固,守住洛陽,虎視關東,監視關中,在必要時候,迎帝於洛陽,先生以為如何?”
秦壽又說道。
鍾繇知道,這個必要的時候就是董卓死的時候,隻是他為何這般確定董卓必死。
“將軍,此事關係重大,下官還要好生思考一番,才能答複將軍。”
鍾繇沉吟了片刻,並沒有當場拒絕對方,也沒有當場答應對方,畢竟,此事關係到鍾氏的未來,鍾繇不得不小心謹慎。
秦壽也沒有失望,有才能的人,都是如此,想要一口氣說服對方,憑借現在的秦壽而言,還是不可能實現的。
“那是自然,某真心希望,能與先生一起複我大漢榮光。”
說著就朝鍾繇一拜,態度十分誠懇。
“某自會認真考慮的。”鍾繇也還了一禮,然後親自將秦壽送了出去。
“兄長,準備跟隨秦宜祿前往洛陽?”回到大廳,就見鍾演走了出來。
“你認為此人如何?”鍾繇詢問道。
“此人胸懷大誌,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誌者。”鍾演又說道:“待人赤誠,禮賢下士,是明主。隻是這聲望?”
不僅僅是聲望,還有門第。
看看袁紹,四世三公,就是曹操,也是太尉之子,再看看秦壽,隻是小吏而已。
“高祖也不過一亭長而已。”鍾繇卻搖頭說道:“仲常,秦壽已經不是一般的寒門了,他手中有四萬大軍,亂世之中,什麽最重要,是兵馬。”
“驍騎將軍是一個聰明人,他知道自己要什麽,洛陽雖然殘破,誰去都不行,但驍騎將軍前往卻可以,他救了不少洛陽人啊!這是他的聰明之處。”
鍾演聽了雙眼一亮。
“此人和董卓是不一樣的,也走不到一起。”鍾繇歎息道:“此人心中有漢室啊!”
鍾演聽了頓時明白了,想要光複漢室,現在隻能依靠秦壽,此人占據洛陽,要兵有兵,要人有人,要糧有糧,不指望此人,還能指望誰呢?
“兄長決定跟他前往洛陽?”鍾演頓時明白鍾繇的選擇。
“不僅僅我要去,你也要去。”鍾繇幽幽的說道:“既然已經決定,那就將寶押在他身上,要兵有兵,要人有人,此人勇猛無雙,加上我們的相助,不會不成功的。”
家國家國,鍾繇也要為鍾氏考慮,目前而言,跟在秦壽身後,比跟在董卓身邊要好。
這些聰明人實際上,早就看出來了,漢室傾頹,已經到了生死關頭,能扶則扶,不能扶那就找明主。
似乎,除掉家世之外,秦壽還可以。
“在離開之前,我還要替他找一個人,原本是我要完成的事情,現在隻能去找另外一個人了。”鍾繇目光閃爍。
鍾演想了想,也說道:“似乎此事隻有他能成功了。”
鍾繇收拾一番之後,就來到荀攸府邸。
“元常,你是來做說客的?”荀攸看見鍾繇前來,立刻將其迎入府內,笑嗬嗬的說道:“汝主,某剛剛送走。”
“公達如何得知我已經投靠驍騎將軍?”鍾繇很驚訝。
“他說的一切,我很心動,相信我是如此,元常肯定也是如此。”荀攸正容道:“隻是我並未當場表態。”
“我也沒有當場表態,但看見公達的模樣,我就知道,我可以安心前往洛陽了。”鍾繇見狀頓時鬆了一口氣。
“伱還有謀劃?”荀攸目光閃爍,頓時說道:“你是擔心關中之事?”
“正是。”鍾繇正容道:“主公欲還帝於東都,長安城缺少人配合。若是交個其他人,我放心。”
“論理政,我不如你,論計謀,你不如我,我留在長安城更合適。”荀攸也是一個堅定之人,既然決定了歸順秦壽,自然為秦壽考慮。
“不錯。”鍾繇正容道:“主公和賈文和認為,兩年後,董賊必定敗亡,這個時候,就是我們的機會,那個時候,東都也已經恢複。”
“挾天子以令諸侯。”
荀攸忽然幽幽的說道。
鍾繇深深的看了荀攸一眼,這個家夥固果然是一個膽大的家夥,張口就是大逆不道的話,不過鍾繇並沒有說什麽。
忠於漢室自然是一個方麵,但首先他要考慮的是鍾氏的情況。
“如此恐怕需要公達在關中呆上一段時間了。”鍾繇頓時放下心來。
“一起為了主公的大業而已。”
荀攸不在意的說道。
關中雖然混亂,但奈何不得自己。
(本章完)
雖然長安也是京師,但是比不得洛陽,鍾繇出身潁川,自然是希望建都洛陽,而不是長安,尤其是現在更是如此。
沒想到,身為董卓的部將,秦壽居然想還都於洛陽,這是什麽意思?
“長安雖然很安全,但卻並非吾故鄉,而且,陛下也不喜歡長安,這裏太壓抑了。”
秦壽若有所指的說道。
鍾繇深深的望了秦壽一眼,像他這樣睿智的人,如何看不出,秦壽和董卓是不一樣的。
“下官聽說,將軍麾下有賈文和,何必來找下官呢?”
鍾繇遲疑了片刻。
“天下大亂,我欲平定天下,除掉兵事之外,尚有許多事情需要大賢相助。這賢者自然是越多越好。”
“我欲建內閣,分設七司,吏、禮、戶、刑、兵、工、商,請賢達出山相助,若元常願意,可以為戶司之主;其中禮司之主為我嶽父蔡邕;兵司之主為賈文和。先生若是有其他好友,可以推薦與我。”
秦壽顯得真誠。
鍾繇聽的卻是連連點頭,眼前的年輕人並非一個簡單的武夫,恐怕在很早的時候,就對自己治下的情況做了安排。
從設七司,到邀請人員,就知道對方花了一番心事。和董卓麾下的人是截然不同的。
再加上對方的勇猛,或許還真的有可能成事。
對方的意思很簡單,以後秦壽麾下,將由七人做主,秦壽隻管行軍打仗。
七人相互製衡,相互團結。政治手腕之傲高,讓人驚豔。
充滿著誘惑力。
“丞相讓我華雄麾下兵馬,坐擁八關之固,守住洛陽,虎視關東,監視關中,在必要時候,迎帝於洛陽,先生以為如何?”
秦壽又說道。
鍾繇知道,這個必要的時候就是董卓死的時候,隻是他為何這般確定董卓必死。
“將軍,此事關係重大,下官還要好生思考一番,才能答複將軍。”
鍾繇沉吟了片刻,並沒有當場拒絕對方,也沒有當場答應對方,畢竟,此事關係到鍾氏的未來,鍾繇不得不小心謹慎。
秦壽也沒有失望,有才能的人,都是如此,想要一口氣說服對方,憑借現在的秦壽而言,還是不可能實現的。
“那是自然,某真心希望,能與先生一起複我大漢榮光。”
說著就朝鍾繇一拜,態度十分誠懇。
“某自會認真考慮的。”鍾繇也還了一禮,然後親自將秦壽送了出去。
“兄長,準備跟隨秦宜祿前往洛陽?”回到大廳,就見鍾演走了出來。
“你認為此人如何?”鍾繇詢問道。
“此人胸懷大誌,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誌者。”鍾演又說道:“待人赤誠,禮賢下士,是明主。隻是這聲望?”
不僅僅是聲望,還有門第。
看看袁紹,四世三公,就是曹操,也是太尉之子,再看看秦壽,隻是小吏而已。
“高祖也不過一亭長而已。”鍾繇卻搖頭說道:“仲常,秦壽已經不是一般的寒門了,他手中有四萬大軍,亂世之中,什麽最重要,是兵馬。”
“驍騎將軍是一個聰明人,他知道自己要什麽,洛陽雖然殘破,誰去都不行,但驍騎將軍前往卻可以,他救了不少洛陽人啊!這是他的聰明之處。”
鍾演聽了雙眼一亮。
“此人和董卓是不一樣的,也走不到一起。”鍾繇歎息道:“此人心中有漢室啊!”
鍾演聽了頓時明白了,想要光複漢室,現在隻能依靠秦壽,此人占據洛陽,要兵有兵,要人有人,要糧有糧,不指望此人,還能指望誰呢?
“兄長決定跟他前往洛陽?”鍾演頓時明白鍾繇的選擇。
“不僅僅我要去,你也要去。”鍾繇幽幽的說道:“既然已經決定,那就將寶押在他身上,要兵有兵,要人有人,此人勇猛無雙,加上我們的相助,不會不成功的。”
家國家國,鍾繇也要為鍾氏考慮,目前而言,跟在秦壽身後,比跟在董卓身邊要好。
這些聰明人實際上,早就看出來了,漢室傾頹,已經到了生死關頭,能扶則扶,不能扶那就找明主。
似乎,除掉家世之外,秦壽還可以。
“在離開之前,我還要替他找一個人,原本是我要完成的事情,現在隻能去找另外一個人了。”鍾繇目光閃爍。
鍾演想了想,也說道:“似乎此事隻有他能成功了。”
鍾繇收拾一番之後,就來到荀攸府邸。
“元常,你是來做說客的?”荀攸看見鍾繇前來,立刻將其迎入府內,笑嗬嗬的說道:“汝主,某剛剛送走。”
“公達如何得知我已經投靠驍騎將軍?”鍾繇很驚訝。
“他說的一切,我很心動,相信我是如此,元常肯定也是如此。”荀攸正容道:“隻是我並未當場表態。”
“我也沒有當場表態,但看見公達的模樣,我就知道,我可以安心前往洛陽了。”鍾繇見狀頓時鬆了一口氣。
“伱還有謀劃?”荀攸目光閃爍,頓時說道:“你是擔心關中之事?”
“正是。”鍾繇正容道:“主公欲還帝於東都,長安城缺少人配合。若是交個其他人,我放心。”
“論理政,我不如你,論計謀,你不如我,我留在長安城更合適。”荀攸也是一個堅定之人,既然決定了歸順秦壽,自然為秦壽考慮。
“不錯。”鍾繇正容道:“主公和賈文和認為,兩年後,董賊必定敗亡,這個時候,就是我們的機會,那個時候,東都也已經恢複。”
“挾天子以令諸侯。”
荀攸忽然幽幽的說道。
鍾繇深深的看了荀攸一眼,這個家夥固果然是一個膽大的家夥,張口就是大逆不道的話,不過鍾繇並沒有說什麽。
忠於漢室自然是一個方麵,但首先他要考慮的是鍾氏的情況。
“如此恐怕需要公達在關中呆上一段時間了。”鍾繇頓時放下心來。
“一起為了主公的大業而已。”
荀攸不在意的說道。
關中雖然混亂,但奈何不得自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