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我看這事行!
爬錯床後閃婚兵王被寵得無法無天 作者:柳又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龍泉莊被拋在腦後......
向陽而生的崔曉玲心花怒放,一路哼著歌直奔鳳凰莊。
她要投奔姑媽,開啟新生活。
從今天起,崔曉玲真正重生了,她要放下心中的仇恨,活的開心一點,幸福一些。
雖然不能和上輩子那個被自己害慘了的男人重新來過,但她也要活出個人樣來給他看看。
她還要用恰當的方式,補償那兩個上輩子被自己毀掉的小不點,洗刷自己的罪孽。
最好能和那冷千樾做朋友,不管是重生還是穿越的,人家都比自己眼光看得遠,比自己牛逼有本事。
......
崔曉玲來到姑媽家,崔桂蘭正在灶房裏忙活,一抬頭,看見侄女挎著包裹站在院子裏,驚訝地張大嘴巴:
“玲玲,你拿著包裹幹啥”?
“姑媽,我來投奔你了”!
“從今天起,我跟老崔家正式決裂了!我要跟你和姑父一起生活,讓你們過上好日子,為你們養老送終”。
崔曉玲放下包裹,從裏麵拿出一遝錢放在桌子上:“我要到錢了,600塊,我們做竹編買賣當本錢夠了”。
“玲玲,這錢真是你家裏給的?你沒騙我”?
崔桂蘭狐疑的看著桌子上的錢。
她那個“麥杆吹火小氣到家”的弟弟,那個“耗子鑽油壺有進無出”的兄弟媳婦,會一把拿出600塊給閨女?
“姑媽,他們當然不會痛快的把錢給我,我和他們幹了一架,然後驚動了老書記,他給我做主把錢要來的”。
崔曉玲把自己“哪吒鬧海”的事大略講了一遍。
“你在這住不要緊,你媽不會和你哥哥他們找上門來”?
顧二叔有點打怵那個嘴損不留口德的舅子媳婦。
自家不著調的老娘們雖然大嘴巴,但她不會故意損人,也知道留口德,那舅子媳婦罵起人來,他真是招架不住。
“你怕啥,有娘鎮著,她敢來”?
不是還有婆婆嗎?老太太的威名誰沒聽說過?那張槐花又不是傻子,還能不知道老虎屁股摸不得?
崔桂蘭吃定了兄弟媳婦沒那個膽量。
再說了,誰怕誰呀?不要臉地罵人誰不會?
為了侄女,崔桂蘭可以豁出老臉跟兄弟媳婦幹上一架。
“姑父,您別擔心,他們不會來,我們兩下都說好了,從今往後,我和老崔家沒有任何瓜葛了,是死是活,跟他們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崔曉玲知道姑父膽子小,趕緊跟他解釋。
顧建設聽完沒吭聲,這竹編買賣到底能不能做,他還拿不定主意。
再說了,讓一個小姑娘出本錢做買賣好像不是個事兒。
崔曉玲沒在意姑父想什麽,忙著和姑媽收拾廈屋,自己總得有個落腳地吧?
吃中午飯時,廈屋收拾的差不多了,院子裏堆了一大堆沒用的破東西,愁的崔曉玲腦仁疼......
這姑媽都邋遢成啥樣了?
就不會想想?收拾這些沒用的破玩意兒,往外扔都得費功夫。
“玲玲,你啥時候來的?這是幹啥?你姑媽咋舍得收拾這些破爛貨了”?
裴曉玲正犯愁時,顧老太太背著手走進院子。
“奶奶,您來了?我姑媽快做好飯了”。
“我來了有一會兒了,這些東西是我幫姑媽從廈屋收拾出來的,一會兒問問她要不要扔了”?
崔曉玲親熱地和老太太打招呼。
原本,顧老太太不想來兒子家吃飯了,她前天晚上被兒媳婦耍酒瘋氣著了。
再說了,“草靶子”做的飯實在是不咋地。
烀個餅子硬的扔到豬圈能打折豬腿不說,炒個菜也沒絲寡味的,因為她做飯難吃,三個兒媳婦哭著鬧著也要跟她分家單過。
也不知道這些年兒子是怎麽過來的?真是委屈他了。
老太太剛打定主意,兒子又拉著“草靶子”來給她賠禮道歉,一定要讓她還過去吃飯,他們好盡到孝心。
兒子要盡孝心,老太太能說啥?
能說你們那孝心我享受不了?
老太太是個很能忍耐的人,吃不上飯的年代都能熬過來,“草靶子”做的飯再不好吃,也比餓肚子強。
再說了,她過去吃飯,偶爾還會親自動手做兩頓好吃的犒勞一下兒子。
於是,老太太隻能硬著頭皮繼續來兒子家吃飯,大不了不吃餅子,或者是吃的時候注意點,別硌掉牙就行了。
“娘,今中午我烀的餅子,菜是大白菜燉粉條”。
啥?
老太太正怕餅子硌掉牙,兒媳婦又烀的大餅子。
真是怕了這兒媳婦——老太太差點淚崩。
“娘,餅子你咬不動,就用菜湯泡著吃”。顧建設很貼心的給老娘出了個主意。
“不泡著吃又能咋樣,難道還能餓肚子”?
怕讓崔曉玲聽見,老太太小聲嘀咕了一句。
吃飯時,崔桂蘭一邊吃,一邊噴天吐沫地把侄女跟娘家決裂了,要帶著他們兩口子做買賣雲雲,竹筒倒豆子一樣跟婆婆叭叭了一通。
“你胡咧咧啥?能不能著調點?八字還沒一撇,我這還沒想好呢”!
顧建設瞪了“不著調”的一眼。
“老二,你說這話就不對了!這怎麽能叫不著調?我看這事行”。
老太太巴不得兒子能把日子過好。
一聽有買賣可做,覺得兒媳婦烀的餅子也不硬了,菜炒的也有滋味兒了。
老太太把餅子泡在菜湯裏,吃得不亦樂乎:
“你們兩個就得跟年輕人學學,人家樾樾都在鳳城開服裝店了,要不你們那新衣服從哪裏來的”?
“建設,你有手藝不想辦法賺錢,還等著幹嘛?想把你那竹編手藝就著餅子吃了不成”?
聰明人啥時候腦瓜都活泛,老太太雖然上了年紀,接受新鮮事物比年輕人還快。
顧二叔在老娘的開導下,腦子有點開竅了:“好吧,我再琢磨琢磨”。
“你還琢磨個啥?人家玲玲錢也弄來了,人也來了,你還不快趕緊的”?!
老太太被十棍子打不出個屁來,火燒屋頂都不帶著急的兒子,急的差點兒蹦高。
“奶奶,您別著急,讓我姑父想想再說”。
姑父又不是榆木腦袋,崔曉玲知道他能想通。
“玲玲,真是難為你這孩子了”。
這姑娘啥時候變得這麽開通懂事了?
老太太感激地看著曉玲姑娘。
突然,她想起一件事——這姑娘晚上住哪兒?
敢情!她收拾廈屋是想住那裏呀?
這怎麽行?
好歹人家也是個姑娘家家的,哪能讓人家住那裏頭。
老太太腦子一轉有了主意......
向陽而生的崔曉玲心花怒放,一路哼著歌直奔鳳凰莊。
她要投奔姑媽,開啟新生活。
從今天起,崔曉玲真正重生了,她要放下心中的仇恨,活的開心一點,幸福一些。
雖然不能和上輩子那個被自己害慘了的男人重新來過,但她也要活出個人樣來給他看看。
她還要用恰當的方式,補償那兩個上輩子被自己毀掉的小不點,洗刷自己的罪孽。
最好能和那冷千樾做朋友,不管是重生還是穿越的,人家都比自己眼光看得遠,比自己牛逼有本事。
......
崔曉玲來到姑媽家,崔桂蘭正在灶房裏忙活,一抬頭,看見侄女挎著包裹站在院子裏,驚訝地張大嘴巴:
“玲玲,你拿著包裹幹啥”?
“姑媽,我來投奔你了”!
“從今天起,我跟老崔家正式決裂了!我要跟你和姑父一起生活,讓你們過上好日子,為你們養老送終”。
崔曉玲放下包裹,從裏麵拿出一遝錢放在桌子上:“我要到錢了,600塊,我們做竹編買賣當本錢夠了”。
“玲玲,這錢真是你家裏給的?你沒騙我”?
崔桂蘭狐疑的看著桌子上的錢。
她那個“麥杆吹火小氣到家”的弟弟,那個“耗子鑽油壺有進無出”的兄弟媳婦,會一把拿出600塊給閨女?
“姑媽,他們當然不會痛快的把錢給我,我和他們幹了一架,然後驚動了老書記,他給我做主把錢要來的”。
崔曉玲把自己“哪吒鬧海”的事大略講了一遍。
“你在這住不要緊,你媽不會和你哥哥他們找上門來”?
顧二叔有點打怵那個嘴損不留口德的舅子媳婦。
自家不著調的老娘們雖然大嘴巴,但她不會故意損人,也知道留口德,那舅子媳婦罵起人來,他真是招架不住。
“你怕啥,有娘鎮著,她敢來”?
不是還有婆婆嗎?老太太的威名誰沒聽說過?那張槐花又不是傻子,還能不知道老虎屁股摸不得?
崔桂蘭吃定了兄弟媳婦沒那個膽量。
再說了,誰怕誰呀?不要臉地罵人誰不會?
為了侄女,崔桂蘭可以豁出老臉跟兄弟媳婦幹上一架。
“姑父,您別擔心,他們不會來,我們兩下都說好了,從今往後,我和老崔家沒有任何瓜葛了,是死是活,跟他們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崔曉玲知道姑父膽子小,趕緊跟他解釋。
顧建設聽完沒吭聲,這竹編買賣到底能不能做,他還拿不定主意。
再說了,讓一個小姑娘出本錢做買賣好像不是個事兒。
崔曉玲沒在意姑父想什麽,忙著和姑媽收拾廈屋,自己總得有個落腳地吧?
吃中午飯時,廈屋收拾的差不多了,院子裏堆了一大堆沒用的破東西,愁的崔曉玲腦仁疼......
這姑媽都邋遢成啥樣了?
就不會想想?收拾這些沒用的破玩意兒,往外扔都得費功夫。
“玲玲,你啥時候來的?這是幹啥?你姑媽咋舍得收拾這些破爛貨了”?
裴曉玲正犯愁時,顧老太太背著手走進院子。
“奶奶,您來了?我姑媽快做好飯了”。
“我來了有一會兒了,這些東西是我幫姑媽從廈屋收拾出來的,一會兒問問她要不要扔了”?
崔曉玲親熱地和老太太打招呼。
原本,顧老太太不想來兒子家吃飯了,她前天晚上被兒媳婦耍酒瘋氣著了。
再說了,“草靶子”做的飯實在是不咋地。
烀個餅子硬的扔到豬圈能打折豬腿不說,炒個菜也沒絲寡味的,因為她做飯難吃,三個兒媳婦哭著鬧著也要跟她分家單過。
也不知道這些年兒子是怎麽過來的?真是委屈他了。
老太太剛打定主意,兒子又拉著“草靶子”來給她賠禮道歉,一定要讓她還過去吃飯,他們好盡到孝心。
兒子要盡孝心,老太太能說啥?
能說你們那孝心我享受不了?
老太太是個很能忍耐的人,吃不上飯的年代都能熬過來,“草靶子”做的飯再不好吃,也比餓肚子強。
再說了,她過去吃飯,偶爾還會親自動手做兩頓好吃的犒勞一下兒子。
於是,老太太隻能硬著頭皮繼續來兒子家吃飯,大不了不吃餅子,或者是吃的時候注意點,別硌掉牙就行了。
“娘,今中午我烀的餅子,菜是大白菜燉粉條”。
啥?
老太太正怕餅子硌掉牙,兒媳婦又烀的大餅子。
真是怕了這兒媳婦——老太太差點淚崩。
“娘,餅子你咬不動,就用菜湯泡著吃”。顧建設很貼心的給老娘出了個主意。
“不泡著吃又能咋樣,難道還能餓肚子”?
怕讓崔曉玲聽見,老太太小聲嘀咕了一句。
吃飯時,崔桂蘭一邊吃,一邊噴天吐沫地把侄女跟娘家決裂了,要帶著他們兩口子做買賣雲雲,竹筒倒豆子一樣跟婆婆叭叭了一通。
“你胡咧咧啥?能不能著調點?八字還沒一撇,我這還沒想好呢”!
顧建設瞪了“不著調”的一眼。
“老二,你說這話就不對了!這怎麽能叫不著調?我看這事行”。
老太太巴不得兒子能把日子過好。
一聽有買賣可做,覺得兒媳婦烀的餅子也不硬了,菜炒的也有滋味兒了。
老太太把餅子泡在菜湯裏,吃得不亦樂乎:
“你們兩個就得跟年輕人學學,人家樾樾都在鳳城開服裝店了,要不你們那新衣服從哪裏來的”?
“建設,你有手藝不想辦法賺錢,還等著幹嘛?想把你那竹編手藝就著餅子吃了不成”?
聰明人啥時候腦瓜都活泛,老太太雖然上了年紀,接受新鮮事物比年輕人還快。
顧二叔在老娘的開導下,腦子有點開竅了:“好吧,我再琢磨琢磨”。
“你還琢磨個啥?人家玲玲錢也弄來了,人也來了,你還不快趕緊的”?!
老太太被十棍子打不出個屁來,火燒屋頂都不帶著急的兒子,急的差點兒蹦高。
“奶奶,您別著急,讓我姑父想想再說”。
姑父又不是榆木腦袋,崔曉玲知道他能想通。
“玲玲,真是難為你這孩子了”。
這姑娘啥時候變得這麽開通懂事了?
老太太感激地看著曉玲姑娘。
突然,她想起一件事——這姑娘晚上住哪兒?
敢情!她收拾廈屋是想住那裏呀?
這怎麽行?
好歹人家也是個姑娘家家的,哪能讓人家住那裏頭。
老太太腦子一轉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