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難道書中女主也穿越或者重生了?
爬錯床後閃婚兵王被寵得無法無天 作者:柳又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冷千樾想把崔曉玲捆綁給二嬸娘,讓她帶著二嬸娘一家發家致富。
冷千樾這麽做,並不是聖母心大發。
她了解奶奶的為人,二叔和二嬸娘就是再不爭氣,那也是她的兒子兒媳,要讓她無牽無掛地去鳳城生活,就必須替她把二叔一家捯飭明白了。
這次回來,冷千樾被奶奶一個用來盛雞蛋的竹籃吸引了。
那竹籃看上去精美別致,顏色溫潤,摸上去手感光滑,毫無毛刺感,用藝術品來形容它,一點都不為過。
見冷千樾看著竹籃兩眼放光,老太太告訴她,這是二嬸娘的奶奶送給自己的。
崔桂蘭的娘家龍泉莊是聞名齊河縣的竹編村,龍泉竹編已經傳承了600多年。
竹編興盛時,龍泉村幾乎家家戶戶都做竹編生意。
那時候,連孩子們都喜歡竹編,白天上學,晚上做完作業再在燈下跟父母學手藝。
淩晨三四點鍾,村裏就有人挑著竹編到縣城去賣。
那些結實耐用的竹編產品,不僅在周邊縣市暢銷,還遠銷東三省。
竹編從五十年代後期一直到六十年代,曾經一度發展成龍泉莊的致富產業。
七十年代後期,因為社會製度的影響,龍泉莊的竹編產業才被迫中斷了。
雖然生意不做了,但龍泉莊的竹編手藝一直還在,隨便拉出個七大姑八大姨,叔叔舅舅來,都有幾十年的編織經驗。
崔桂蘭的娘家是竹編世家,祖上的竹編手藝在齊河縣曾經聞名遐邇,靠著竹編生意,他們一代代都過著富足的小日子。
世代傳承的竹編手藝,到了崔桂蘭的爺爺手裏,已經傳了十幾代,崔老爺子獨成一絕的編織技藝,一直無人能及。
崔桂蘭能嫁進老顧家,是沾了竹編的光。
顧老太太當年能讓兒子娶了她這個大嘴巴的糙婆娘,是看在她奶奶崔老太太的麵子上。
崔老太太是個有見識的場麵人,一直仰慕顧老太太這個當年威震十裏八鄉的婦救會主任。
覺得自己的孫女嫁給這樣的人家,將來肯定錯不了。
依顧老太太的人品,自己的孫女即便大嘴巴點,人糙點,也不會拿她不當人看待,最多呲嗒數落兩句。
顧老太太一來因為抹不開麵子,二來覺得崔家的家境還可以,兒子娶了媳婦兒,還能跟著老丈人家學門能養活自己的手藝。
最後兩家因為竹編結了親。
顧老太太的算盤沒打錯,她那二兒子十棍子打不出個屁來的慢性子,正適合幹竹編這一行。
顧建設跟著老老丈人學手藝,不到一年就出徒了,雖然手藝比不過老老丈人,但和老丈人很有一拚。
看著坐在旁邊一聲不響,悶頭抽煙的二叔,再看看很有靈氣,並不愚笨的崔曉玲,再想想那精美的竹籃,上一時空在商場上摸爬滾打過的冷千樾,開心地笑了。
“二叔,我奶奶說您的竹編手藝了得,您現在還能不能重新拾起手藝來”?
冷千樾想試探一下二叔,看看好些年沒接觸竹編了,他的手藝有沒有就著地瓜餅子吃進肚子裏全忘了。
“你問這幹啥?學會的手藝還能忘了”?
顧二叔甕聲甕氣地回了侄媳婦一句,他還沒從自家老娘們兒昨天的丟人現眼裏回過神來。
“就是千樾,你問這個幹啥”?
二嬸娘早忘了昨天的尷尬。
也不在乎她是老顧家的兒媳婦,還是馬蘭花是老顧家的兒媳婦了,除了心中的邪火,她正舒坦著呢!
“二叔,我在想,您能不能憑著自己的手藝把日子過的滋潤點”?
冷千樾沒好意思說,作為老顧家人,你們兩口子把日子過成這樣,難道不覺得丟人?
不知道奶奶不待見你們,就是因為對你們恨鐵不成鋼?
“你這孩子,你這不是在撮弄死貓上樹嗎?人家政府禁止投機倒把,我有手藝好幹啥”?
顧二叔用煙鬥重重敲了敲鞋梆子,然後又連連搖頭。
“二叔,憑手藝賺錢養活自己,那不叫投機倒把,再說了,現在已經改革開放了,政府不再幹涉個人做買賣”。
冷千樾耐心地給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二叔同誌,解釋著當前的國家政策和經濟形勢。
“二叔,去年12月份的三中全會上,國家已經做出改革開放的決策,開始允許搞個體和私營經濟”。
“今年國家又提出可廣泛開辟就業渠道,允許多種經濟形式存在的方針”。
“再過一年,各種鼓勵發展個體經營和家庭經營的政策性規定,還會陸續發布”。
為了說服二叔把日子過好,冷千樾不僅把自己知道的政策性信息,一股腦地告訴了他,還不厭其煩地給他洗腦:
“二叔,您要腦子活泛點,現在剛改革開放,‘近水樓台先得月’,您有竹編手藝,隻要抓住機遇,您和二嬸說不定就脫貧致富了呢”。
冷千樾還想告訴二叔,在這個處處充滿機遇的年代,隻要敢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可麵對兩個死腦筋的大老粗,她覺得自己說得再多,好像也管不了啥用。
“二嬸,我回來時給你和二叔一人帶了一套衣服,昨天看見你一直忙碌,沒來得及給你,這會兒給你送來”。
二叔對自己的建議不感冒,冷千樾失望地轉移了話題
——一個不想改變現狀的人,自己剃頭挑子一頭熱管啥用?
——看來自己想把崔曉玲捆綁給他們,帶他們發家致富的的想法純屬多餘。
——她想讓崔曉玲為書中的自己贖罪,恐怕暫時找不到機會了。
“你個敗家玩意兒,不年不節的做啥衣服,這不是霍霍錢嗎”?
看著放在炕上的兩套新衣服,崔桂蘭心疼的一抽一抽的:“做這麽兩套新衣服,得花不少錢吧?你個敗家玩意兒的錢又不是大風刮來的”。
崔桂蘭其實是心疼冷千樾為他們兩口子花錢,可話從她那大嘴巴裏說出來就變了味。
“姑媽,也許人家冷千樾的錢就是大風刮來的呢”!
冷千樾正要跟二嬸娘開個玩笑解釋一下,崔曉玲笑吟吟地搶先開口了。
那笑容很真誠,不像在調侃自己。
而且此刻的崔曉玲看上去氣定神閑的,眼裏還帶著幾分雲淡風輕的從容。
這是咋回事?
自己想給二叔洗腦,連帶著給她也洗了?
不!不對!難道這書中女主和自己一樣,也穿越或者重生了?
冷千樾這麽做,並不是聖母心大發。
她了解奶奶的為人,二叔和二嬸娘就是再不爭氣,那也是她的兒子兒媳,要讓她無牽無掛地去鳳城生活,就必須替她把二叔一家捯飭明白了。
這次回來,冷千樾被奶奶一個用來盛雞蛋的竹籃吸引了。
那竹籃看上去精美別致,顏色溫潤,摸上去手感光滑,毫無毛刺感,用藝術品來形容它,一點都不為過。
見冷千樾看著竹籃兩眼放光,老太太告訴她,這是二嬸娘的奶奶送給自己的。
崔桂蘭的娘家龍泉莊是聞名齊河縣的竹編村,龍泉竹編已經傳承了600多年。
竹編興盛時,龍泉村幾乎家家戶戶都做竹編生意。
那時候,連孩子們都喜歡竹編,白天上學,晚上做完作業再在燈下跟父母學手藝。
淩晨三四點鍾,村裏就有人挑著竹編到縣城去賣。
那些結實耐用的竹編產品,不僅在周邊縣市暢銷,還遠銷東三省。
竹編從五十年代後期一直到六十年代,曾經一度發展成龍泉莊的致富產業。
七十年代後期,因為社會製度的影響,龍泉莊的竹編產業才被迫中斷了。
雖然生意不做了,但龍泉莊的竹編手藝一直還在,隨便拉出個七大姑八大姨,叔叔舅舅來,都有幾十年的編織經驗。
崔桂蘭的娘家是竹編世家,祖上的竹編手藝在齊河縣曾經聞名遐邇,靠著竹編生意,他們一代代都過著富足的小日子。
世代傳承的竹編手藝,到了崔桂蘭的爺爺手裏,已經傳了十幾代,崔老爺子獨成一絕的編織技藝,一直無人能及。
崔桂蘭能嫁進老顧家,是沾了竹編的光。
顧老太太當年能讓兒子娶了她這個大嘴巴的糙婆娘,是看在她奶奶崔老太太的麵子上。
崔老太太是個有見識的場麵人,一直仰慕顧老太太這個當年威震十裏八鄉的婦救會主任。
覺得自己的孫女嫁給這樣的人家,將來肯定錯不了。
依顧老太太的人品,自己的孫女即便大嘴巴點,人糙點,也不會拿她不當人看待,最多呲嗒數落兩句。
顧老太太一來因為抹不開麵子,二來覺得崔家的家境還可以,兒子娶了媳婦兒,還能跟著老丈人家學門能養活自己的手藝。
最後兩家因為竹編結了親。
顧老太太的算盤沒打錯,她那二兒子十棍子打不出個屁來的慢性子,正適合幹竹編這一行。
顧建設跟著老老丈人學手藝,不到一年就出徒了,雖然手藝比不過老老丈人,但和老丈人很有一拚。
看著坐在旁邊一聲不響,悶頭抽煙的二叔,再看看很有靈氣,並不愚笨的崔曉玲,再想想那精美的竹籃,上一時空在商場上摸爬滾打過的冷千樾,開心地笑了。
“二叔,我奶奶說您的竹編手藝了得,您現在還能不能重新拾起手藝來”?
冷千樾想試探一下二叔,看看好些年沒接觸竹編了,他的手藝有沒有就著地瓜餅子吃進肚子裏全忘了。
“你問這幹啥?學會的手藝還能忘了”?
顧二叔甕聲甕氣地回了侄媳婦一句,他還沒從自家老娘們兒昨天的丟人現眼裏回過神來。
“就是千樾,你問這個幹啥”?
二嬸娘早忘了昨天的尷尬。
也不在乎她是老顧家的兒媳婦,還是馬蘭花是老顧家的兒媳婦了,除了心中的邪火,她正舒坦著呢!
“二叔,我在想,您能不能憑著自己的手藝把日子過的滋潤點”?
冷千樾沒好意思說,作為老顧家人,你們兩口子把日子過成這樣,難道不覺得丟人?
不知道奶奶不待見你們,就是因為對你們恨鐵不成鋼?
“你這孩子,你這不是在撮弄死貓上樹嗎?人家政府禁止投機倒把,我有手藝好幹啥”?
顧二叔用煙鬥重重敲了敲鞋梆子,然後又連連搖頭。
“二叔,憑手藝賺錢養活自己,那不叫投機倒把,再說了,現在已經改革開放了,政府不再幹涉個人做買賣”。
冷千樾耐心地給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二叔同誌,解釋著當前的國家政策和經濟形勢。
“二叔,去年12月份的三中全會上,國家已經做出改革開放的決策,開始允許搞個體和私營經濟”。
“今年國家又提出可廣泛開辟就業渠道,允許多種經濟形式存在的方針”。
“再過一年,各種鼓勵發展個體經營和家庭經營的政策性規定,還會陸續發布”。
為了說服二叔把日子過好,冷千樾不僅把自己知道的政策性信息,一股腦地告訴了他,還不厭其煩地給他洗腦:
“二叔,您要腦子活泛點,現在剛改革開放,‘近水樓台先得月’,您有竹編手藝,隻要抓住機遇,您和二嬸說不定就脫貧致富了呢”。
冷千樾還想告訴二叔,在這個處處充滿機遇的年代,隻要敢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可麵對兩個死腦筋的大老粗,她覺得自己說得再多,好像也管不了啥用。
“二嬸,我回來時給你和二叔一人帶了一套衣服,昨天看見你一直忙碌,沒來得及給你,這會兒給你送來”。
二叔對自己的建議不感冒,冷千樾失望地轉移了話題
——一個不想改變現狀的人,自己剃頭挑子一頭熱管啥用?
——看來自己想把崔曉玲捆綁給他們,帶他們發家致富的的想法純屬多餘。
——她想讓崔曉玲為書中的自己贖罪,恐怕暫時找不到機會了。
“你個敗家玩意兒,不年不節的做啥衣服,這不是霍霍錢嗎”?
看著放在炕上的兩套新衣服,崔桂蘭心疼的一抽一抽的:“做這麽兩套新衣服,得花不少錢吧?你個敗家玩意兒的錢又不是大風刮來的”。
崔桂蘭其實是心疼冷千樾為他們兩口子花錢,可話從她那大嘴巴裏說出來就變了味。
“姑媽,也許人家冷千樾的錢就是大風刮來的呢”!
冷千樾正要跟二嬸娘開個玩笑解釋一下,崔曉玲笑吟吟地搶先開口了。
那笑容很真誠,不像在調侃自己。
而且此刻的崔曉玲看上去氣定神閑的,眼裏還帶著幾分雲淡風輕的從容。
這是咋回事?
自己想給二叔洗腦,連帶著給她也洗了?
不!不對!難道這書中女主和自己一樣,也穿越或者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