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尚書有事公布。
工部的眾人就三三兩兩結伴而行。
“聽說了嗎,今日新任的侍郎大人來了。”
“我也聽說了,我還聽說這個侍郎大人之前是杭城知府。”
“杭城知府跟工部侍郎可是相差兩級啊。”
“想來陛下應該是很看重這個侍郎大人的。”
“這是自然,不然的話,也不會給他連升兩級。”
“也不知道這個侍郎大人,是不是跟之前的侍郎大人一樣的好相處。”
“我們工部的尚書大人和侍郎大人一向都是很好的,希望這個侍郎大人也是如此。”
“好不好的,待會見到就知道了。”
“沒錯。”
正好到了議事廳,幾人才停止了話題。
一進議事廳,就見尚書大人和一個陌生的大人,但是看官服就知道這應該就是新來的侍郎大人。
幾人拱手道:“下官見過尚書大人,見過侍郎大人。”
幾人觀察張書元的同時,張書元也在觀察他們。
進來的幾人看著都還行,具體的還要看他們之後的表現。
等人都到齊了,韓大人開口道:“我身邊的這位就是新來的侍郎張大人。以後有什麽事就找張大人。”
“是。尚書大人。”
張書元沒想到韓大人這麽幹脆的,在議事廳當著眾下屬說有什麽事找他。
看來是他想岔了,韓大人是真心的想要他接手工部的大小事務。
既然如此,那他就不客氣了。
張書元:“我是新上任的工部侍郎張書元,你們以後有什麽事可以找我,但是現在我這倒是有件緊急的事要吩咐大家。”
“想必有些人有聽說過我之前在杭城任知府,陛下之所以把我調到都城是為了水利一事。”
“陛下愛民如子,想要做成修河築壩的千古之功,我們作為臣子的是不是應該幫陛下完成這個願望呢。”
“現在有了新的材料水泥,想必各位同僚應該聽說過,陛下這次就是準備用水泥來做這件事,但是既然用到水泥了,肯定是需要水泥作坊的,
這就需要先在當地找縣令配合了,以後大家的日子不會很輕鬆,除了留下必要的人,其餘的人我都是打算放出去的,但是你們也不用擔心,這個日期不會很久,我還跟陛下申請了一筆銀子,這些銀子我準備補貼給外出的同僚。”
下麵人之前也聽過類似的風聲,但是沒想到新來的侍郎,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燒到了他們的身上。
“這個……居然是讓我們離開都城,自從我進入工部以來還沒有遇到這個情況。”
“別說是你了,我比你早來兩年也沒有遇到過啊。”
“關鍵是長久的呆在異地,這我應該是不能習慣啊。”
“水泥我倒是知道的,為什麽非要去當地建作坊呢,就不能在都城做好後,再運到大越各地嗎?”
“就是說啊,這個新來的侍郎不是故意的吧?”
“說不好啊,我看他說完這件事,韓大人都愣住了。”
“韓大人都不知道的話,就是張大人一人的決定了?”
“不止,你沒聽張大人說了,跟陛下申請的銀子,這件事陛下也是知情的。”
“陛下都知道了,看來這次我們一定要去外地了。”
“也不知道張大人說的補貼有多少?”
“怎麽要是少了你還能不去啊?”
“是不能,但是也不影響我想知道補貼是多少,你也知道我家啊孩子多,要是補貼多一些,我是很願意去的。”
張書元等人都安靜下來,才繼續開口道:“大家可以放心的是,這個補貼就是等同俸銀。”
“等同俸銀,那豈不是一個月就能有兩個月的俸銀?”
“沒想到陛下竟然還批準了,張大人真是個好人啊。”
“有了這個補貼就算是張大人不讓我去,我都要去。”
“其實說來這也是個機會,不是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這次也是個機會能去不同的地方。”
張書元通過下屬臉上的神情了解到,大家對於補貼還是滿意的。
不枉他為了他們特意跟陛下申請了。
其實他真的覺得這是個好機會,還能去不同的地方,領略不同的風景。
要不是他要在都城坐鎮,他都想要去了。
接下來的時間,張書元先是把大概的想法說了下。
工部的人這才明白,為什麽要在當地建水泥作坊了。
也怪不得陛下會這麽大方的給他們準備補貼了。
聽張大人的意思,多則兩年的時間,少則一年,這個築壩的工程就會完工,之後水泥作坊就可以把水泥賣給百姓了。
雖然他們也沒有那麽的看好水泥作坊的未來,但是張大人怪不得受陛下的重用。
一番話說的他們熱血沸騰的,真恨不得立刻做出一番事業來。
韓大人對於張書元也挺滿意的,張大人認真負責,還體恤下屬。
以後工部交在張大人的手裏,他是放心的。
看來他的養老生活可以正式開啟了,有張大人在,想必這些下屬也不會煩到自己了。
也多虧了老搭檔走的早,不然讓他搶先告老還鄉了,享福的就是老搭檔了。
******
張芷妍知道今日是她爹正式報到的日子,想必以她爹的性子,今日就會把要做的事都安排好。
隻是爹畢竟是新上任的,為了防止她爹引起眾怒,張芷妍決定,讓有間鋪子準備些吃食,送到工部衙門。
讓她爹和眾同僚們一起吃個飯,古往今來飯局都是拉近距離的方式。
相信有她相助,她爹和同僚們一定能相處融洽哦。
張芷妍讓秋香去問一下張叔,工部大概有多少人。
張江中也是第一次來工部,但是不妨礙他知道工部有多少人。
張江中:“秋香姑娘,小姐問這個做什麽?”
秋香:“張書,少夫人想著這是張大人新官上任,就想著準備些飯菜,讓張大人跟工部的大人們一起吃。”
小姐真是細心,這麽做也是為了老爺能更加快速的融入工部同僚吧。
想明白的張江中,把自己了解到的工部官員人數告知了秋香。
工部的眾人就三三兩兩結伴而行。
“聽說了嗎,今日新任的侍郎大人來了。”
“我也聽說了,我還聽說這個侍郎大人之前是杭城知府。”
“杭城知府跟工部侍郎可是相差兩級啊。”
“想來陛下應該是很看重這個侍郎大人的。”
“這是自然,不然的話,也不會給他連升兩級。”
“也不知道這個侍郎大人,是不是跟之前的侍郎大人一樣的好相處。”
“我們工部的尚書大人和侍郎大人一向都是很好的,希望這個侍郎大人也是如此。”
“好不好的,待會見到就知道了。”
“沒錯。”
正好到了議事廳,幾人才停止了話題。
一進議事廳,就見尚書大人和一個陌生的大人,但是看官服就知道這應該就是新來的侍郎大人。
幾人拱手道:“下官見過尚書大人,見過侍郎大人。”
幾人觀察張書元的同時,張書元也在觀察他們。
進來的幾人看著都還行,具體的還要看他們之後的表現。
等人都到齊了,韓大人開口道:“我身邊的這位就是新來的侍郎張大人。以後有什麽事就找張大人。”
“是。尚書大人。”
張書元沒想到韓大人這麽幹脆的,在議事廳當著眾下屬說有什麽事找他。
看來是他想岔了,韓大人是真心的想要他接手工部的大小事務。
既然如此,那他就不客氣了。
張書元:“我是新上任的工部侍郎張書元,你們以後有什麽事可以找我,但是現在我這倒是有件緊急的事要吩咐大家。”
“想必有些人有聽說過我之前在杭城任知府,陛下之所以把我調到都城是為了水利一事。”
“陛下愛民如子,想要做成修河築壩的千古之功,我們作為臣子的是不是應該幫陛下完成這個願望呢。”
“現在有了新的材料水泥,想必各位同僚應該聽說過,陛下這次就是準備用水泥來做這件事,但是既然用到水泥了,肯定是需要水泥作坊的,
這就需要先在當地找縣令配合了,以後大家的日子不會很輕鬆,除了留下必要的人,其餘的人我都是打算放出去的,但是你們也不用擔心,這個日期不會很久,我還跟陛下申請了一筆銀子,這些銀子我準備補貼給外出的同僚。”
下麵人之前也聽過類似的風聲,但是沒想到新來的侍郎,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燒到了他們的身上。
“這個……居然是讓我們離開都城,自從我進入工部以來還沒有遇到這個情況。”
“別說是你了,我比你早來兩年也沒有遇到過啊。”
“關鍵是長久的呆在異地,這我應該是不能習慣啊。”
“水泥我倒是知道的,為什麽非要去當地建作坊呢,就不能在都城做好後,再運到大越各地嗎?”
“就是說啊,這個新來的侍郎不是故意的吧?”
“說不好啊,我看他說完這件事,韓大人都愣住了。”
“韓大人都不知道的話,就是張大人一人的決定了?”
“不止,你沒聽張大人說了,跟陛下申請的銀子,這件事陛下也是知情的。”
“陛下都知道了,看來這次我們一定要去外地了。”
“也不知道張大人說的補貼有多少?”
“怎麽要是少了你還能不去啊?”
“是不能,但是也不影響我想知道補貼是多少,你也知道我家啊孩子多,要是補貼多一些,我是很願意去的。”
張書元等人都安靜下來,才繼續開口道:“大家可以放心的是,這個補貼就是等同俸銀。”
“等同俸銀,那豈不是一個月就能有兩個月的俸銀?”
“沒想到陛下竟然還批準了,張大人真是個好人啊。”
“有了這個補貼就算是張大人不讓我去,我都要去。”
“其實說來這也是個機會,不是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這次也是個機會能去不同的地方。”
張書元通過下屬臉上的神情了解到,大家對於補貼還是滿意的。
不枉他為了他們特意跟陛下申請了。
其實他真的覺得這是個好機會,還能去不同的地方,領略不同的風景。
要不是他要在都城坐鎮,他都想要去了。
接下來的時間,張書元先是把大概的想法說了下。
工部的人這才明白,為什麽要在當地建水泥作坊了。
也怪不得陛下會這麽大方的給他們準備補貼了。
聽張大人的意思,多則兩年的時間,少則一年,這個築壩的工程就會完工,之後水泥作坊就可以把水泥賣給百姓了。
雖然他們也沒有那麽的看好水泥作坊的未來,但是張大人怪不得受陛下的重用。
一番話說的他們熱血沸騰的,真恨不得立刻做出一番事業來。
韓大人對於張書元也挺滿意的,張大人認真負責,還體恤下屬。
以後工部交在張大人的手裏,他是放心的。
看來他的養老生活可以正式開啟了,有張大人在,想必這些下屬也不會煩到自己了。
也多虧了老搭檔走的早,不然讓他搶先告老還鄉了,享福的就是老搭檔了。
******
張芷妍知道今日是她爹正式報到的日子,想必以她爹的性子,今日就會把要做的事都安排好。
隻是爹畢竟是新上任的,為了防止她爹引起眾怒,張芷妍決定,讓有間鋪子準備些吃食,送到工部衙門。
讓她爹和眾同僚們一起吃個飯,古往今來飯局都是拉近距離的方式。
相信有她相助,她爹和同僚們一定能相處融洽哦。
張芷妍讓秋香去問一下張叔,工部大概有多少人。
張江中也是第一次來工部,但是不妨礙他知道工部有多少人。
張江中:“秋香姑娘,小姐問這個做什麽?”
秋香:“張書,少夫人想著這是張大人新官上任,就想著準備些飯菜,讓張大人跟工部的大人們一起吃。”
小姐真是細心,這麽做也是為了老爺能更加快速的融入工部同僚吧。
想明白的張江中,把自己了解到的工部官員人數告知了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