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爺也咧嘴笑了。


    可心裏頭那個感慨啊,翻江倒海的。


    原本還以為秦淮茹應下這門親事,是為了圖點糧食啥的,反正也不缺,看在倆孩子的情麵上,給就給了吧。


    結果呢,怎麽塞她也不要。


    這樣一來,對秦淮茹的看法可大不一樣了。


    或許那隻雞,秦淮茹是真心想送的,結果讓家裏那老太婆給攪黃了。


    攤上這麽個惡婆婆,也真是難為她了。


    自從那次宴請之後啊,


    楊廠長的身影,


    何雨柱見得是少之又少,估摸著是在條件不足的情況下忙著燒製耐火磚呢。


    倒是那天遇見的警衛員王德清,隔三差五地就拎著白糖和地瓜往食堂跑,完了還得打包兩盒拔絲地瓜回家。


    這樣一來二去的,何雨柱和他也就慢慢混熟了。


    臉熟的那種熟。


    這位兄弟呢,話不多,臉上總是一副嚴肅的樣子,仿佛麵癱了一般,老是板著臉。


    頭一回來的時候,還想掏錢。


    何雨柱念在楊廠長的麵子上,沒要他的錢,不過是稍微加工了一下,也沒費多大勁。


    第二次來,帶了糧票。


    何雨柱還是沒收。


    第三次,竟扛來了兩瓶茅台酒。


    正巧何雨柱炒菜缺點酒提味,這才收下了。


    怪的是,這酒一收,王德清來食堂的次數反而少了。


    就這麽一來二去的,日子一天天過去。


    等到發工資那天,還發了工業券,


    20塊工資外頭,額外給一張工業券。


    這工業券可是萬能券,能買的東西多了去了。


    以前啊,各種商品的票證種類多得數不清。


    這工業券幾乎能頂替大多數票證。


    像什麽自行車票、手表票這類稀缺貨,有了工業券,也不再金貴。


    12張工業券能換一輛自行車,6張工業券能買一塊手表,工人們互相湊湊也就夠了。


    何雨柱工資74塊,領了三張工業券。


    食堂裏其他人,工資統統一月18塊,大部分都沒得工業券。


    好在他有副科級別的待遇,又額外給了10張工業券。


    何雨柱又向那位大爺借了幾張,拿這些工業券給雨水也買了輛一樣的自行車。


    在街道工作,天天東奔西跑的,沒輛自行車確實不方便。


    剩下來的票,就買了個鍾表。


    這玩意兒不貴,之前沒買主要因為它要上發條,隔幾天就得停,又不好調時間,有沒有其實都一樣。


    有了手表,相互校對時間,倒也省心了。


    此外,他還買了個收音機。


    快過年了,家裏總得添點新玩意兒。


    眼下,也就收音機算得上是個家用電器,買來聽聽新聞音樂啥的,也挺好。


    隨著最後一次工資的發放,


    軋鋼廠也要放假過年了,


    養了大半年的豬,該出欄了。


    何雨柱盤算著,


    按軋鋼廠之前的人數,這豬肉還能人均分點,


    過年一人八兩肉,到年底每人能分二三兩肉,已是很不錯的了,


    但新招了二百多人,這兩頭豬,剔除雜七雜八的,肯定是不夠分了,


    都是軋鋼廠的工人,新來的不分,這在團結就是力量的年代,可說不過去。


    要麽都不分,要麽都得分。


    何雨柱琢磨著,再從肉聯廠勻點定量來,加上些豬骨、豬皮啥的,一股腦全分了,這樣每個工人至少能分個三兩肉,要肉就這麽些,要其他的,就多給點。


    這樣的年頭,能吃飽飯不挨餓就很不錯了,還能分到肉,簡直是超級福利。


    想著這事兒,


    何雨柱尋思著找已經好幾天不見的楊廠長商量商量。


    真是說曹操曹操到,楊廠長一臉振奮地出現了。


    “小何,耐火材料差不多備齊了,廠裏打算趁著過年放假不開工,組織些工人對加熱爐進行改造升級。到時候,食堂留幾個人值班,這算是加班了,工人沒什麽額外補貼,但這三頓飯得管好。”


    放半個月的年假,在現在看來是天大的好事。


    可在那個時候,對某些工人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放年假的這半個月,沒工資不說,等下個月發工資,也隻有半數,很多家庭的口糧都得一減再減。


    廠裏加班能管三餐,很多工人樂意。


    食堂跟著加班,自然也是如此。


    但人手不必太多,關鍵是要留下誰。


    何雨柱想了想,答應了加班的事,並簡單說了說豬的問題。


    “養的豬不夠分……”楊廠長沉吟片刻,認真說道:“你想得很周到,明天早會上我提一提;


    “正好,那些豬下水啥的,你處理一下存著,到時候給加班的工人做菜;


    不知道年假時間夠不夠,年後可不能耽誤生產任務,加熱爐的改造必須爭分奪秒,連軸轉。”


    “等加熱爐改造好了,我們優先處理不鏽鋼,然後……”


    何雨柱聽著,心裏五味雜陳。


    就為了弄台和麵機,等了這麽久,總算有點盼頭了。


    加熱爐一改造好,合格的不鏽鋼一出來,終於可以動手做和麵機了。


    年假放了,


    加班的人也定了。


    作為軋鋼廠唯一的八級鉗工,那位大爺自然在加班名單裏;至於劉海中,雖是七級鍛工,但打鐵的活計在這裏派不上用場,就沒他啥事了。


    食堂這邊,


    何雨柱一視同仁,不偏不倚,考慮到大家的家庭情況,大徒弟馬華就沒讓他留下,而留下了劉嵐和秦淮茹幫忙加班。


    這時,申清分的房子也終於有著落了。


    何雨柱和婁曉娥去看了一眼。


    是筒子樓,在二樓,一間房不足二十平米。


    水管公用,廁所也是共用的,沒廚房,家家戶戶門口擺著煤爐炒菜,本就不寬敞的走廊堆滿了各式雜物,走個人都得小心翼翼。


    隔音效果特別不好,人又住得滿滿的,所以特別嘈雜。


    盡管這樣,能有這麽一套房子,比起很多人來已經好很多了,


    不過呢,跟四合院那種環境一比,可就差遠了。


    何雨柱有點失落,他本來還以為能分到楊廠長那種級別的房子呢。


    雖然同樣吵鬧,但好歹也是樓房。這筒子樓啊,就像是軍隊裏的營房一樣,是用來臨時過渡的住房,現在正變得越來越普遍。


    看完了房子之後,


    婁曉娥心裏不太願意搬過去。


    何雨柱心裏也這麽想,於是他們就沒搬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廚藝啟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地球是源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地球是源的並收藏四合院:廚藝啟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