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商量生意
首輔他又在逗弄小夫郎了 作者:仟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成瑞帝頗有野心,急切著想要打破現有的僵局,但卻苦於無人可用。
朝廷內的文官已幾乎被世家所壟斷,即使有寒門出身的官員,也迫於此形勢不得不投靠世家。
他在當太子時籠絡了一波寒門官員,可和他一起來對付世族的人要麽能力不足,要麽膽識不夠,讓成瑞帝空有一腔熱情卻無處下手。
而宋群青的兩篇策論中隱隱透露出他對世族的不滿,在眾多世家出身的考生中十分突出,成瑞帝又怎麽可能不點他做狀元?可以說他現在對這位狀元抱有不小的期望。
宋群青上稟的這份奏折雖是說在製鹽和製糖法子上找人當靠山,但這背後隱藏的意思又何嚐不是在朝堂上尋求皇帝庇護,成為皇帝一黨中的一員。
不過這也隻是自己的猜測而已,是否真有這個意思還得再打探一番。
想到這兒,成瑞帝沉聲道:“你明日就去狀元郎的工坊看看情況。”
“是,皇上。”餘朝恩垂頭應道。
有了皇帝的吩咐,次日餘朝恩讓自己的徒弟頂上自己去侍奉皇帝,自己換了身常服出了宮門。
又跟著宋群青先將製鹽逛了一遍,他心中的詫異幾乎要湧出來,一張總是笑眯眯、看不出其他情緒的臉上少見的出現了驚訝之色。
雖說早已知道他有了製鹽的新法子,但是沒想到居然如此簡易好上手,他看了一遍幾乎就把流程記了下來。
等看完製雪糖工坊後,他已完完全全麻木了。
難怪宋群青要尋求皇帝的庇護,這兩種暴利的法子一旦被暴露出去,宋群青肯定會被那些貪婪成性的狼虎吞得連渣都不剩。
“那就麻煩公公替我向皇上問安了。”宋群青站在工坊的門口,朝著餘朝恩拱了拱手。
餘朝恩一甩拂塵,露出朝廷官員最為熟悉的笑容:“宋大人客氣了,今日種種必然會跟皇上如實稟告,大人就等著消息吧。”
“多謝公公。”宋群青笑著點頭,目送著他上了一輛樸素的馬車。
既然餘朝恩都這麽說了,那這件事肯定是穩了!
他的猜測一點錯都沒有,幾乎是第二日就傳來消息,皇帝那邊點頭同意了。
沒有了後顧之憂,宋群青便迅速開始了行動。
他先是在東西市各露了點雪糖,其品質之高一下子就吸引了不少的目光,許多商人都在打探這些雪糖的來源,打探來打探去終於發現了原來是出自宛平縣的一個工坊。
再加上工坊的主人謝淮安放出消息,說宛平縣的製糖工坊專門生產雪糖,現如今已有一批雪糖待出手,又定了時間邀請宛平縣內大大小小的商人前來聚會。
這一下被這些雪糖吸引住目光的人可按耐不住了,幾乎日日都往宋家送禮,想要拿到這場聚會的進場權。
看著已經堆了滿桌的信,謝淮安心中最後的一點擔憂也消失殆盡了。
他用銀叉子從果盤裏叉了塊切好的瓜果遞到宋群青的嘴邊:“工坊生產出來的雪糖比市場上售賣的成色好了幾倍不止,還是按照五兩銀子一兩售賣?”
宋群青正忙著挑選商人回信,聞言頭也沒抬,將嘴邊的瓜果咬了下來:“五兩銀子是正常雪糖的價格,成色再好也是雪糖,就按五兩賣吧。”
“說的也是,隻是怕我們按這個價格賣,一些不要臉的會加價賣給別人。”謝淮安想到這些人的常規操作,忍不住皺了皺眉。
宋群青停下筆,笑道:“你忘記了咱們工坊可不僅賣給那些商人販子,也有專門的鋪子可零售賣,五兩銀子是零售價。”
他這個生產方定了五兩銀子的零售價,隻要他的產能跟得上,有五兩銀子的雪糖可以買,誰還會去加價買呢?
“難怪你連皇帝同不同意都不知道就開工。”謝淮安半趴在桌麵上,若有所思地摸了摸下巴,“不過也不能一次性放出太多雪糖,畢竟物以稀為貴。”
宋群青笑著點了點頭,又問道:“那你覺得放多少出去好?”
這個問題謝淮安已經思考了許久,報出一個數字來。
京城作為全世界最大的經濟中心,不少國內國外的商人都聚集於此,謝淮安想的是不僅要賣給國內商人,國外商人也要考慮在內,因而報出的數字並不小,但是也不會太過。
說完後,他眼神亮亮地盯著宋群青,想要從他那兒得到他想要的反饋。
宋群青完全抵抗不了,伸手揉了揉他湊過來毛茸茸的腦袋:“就按你說的數來。”
他倒也不是被美色誘惑才點頭,謝淮安所報出來的數字正在他所想的範圍之內,他可是巨賈之家謝家培養的繼承人,在商業上麵的敏銳度也不會差到哪兒去。
這些大大小小的商人收到謝淮安的回信之後,齊齊在約定的日子來到了酒樓的一個大包間當中。
宋群青和謝淮安攜手來到了酒樓,還沒進門就聽到裏麵一片嘈雜,他們對視一眼,打算聽聽裏頭都在討論些什麽。
“不管放多少出來,我們王氏商行全都收了。”
“好大的口氣!王氏商行雖然是京城最大的商行,要是工坊一次性放幾百斤出來,恐怕你們也吃不下吧?更何況我們這些人可不是來湊熱鬧的,你想全吞也得看看大家吧?”
“謝家和薛家不是也派了人來嗎?怎麽這王家如此囂張?他們不是向來同仇敵愾嗎?”一個京城當中的新貴有些疑惑地問旁邊的商人。
商人見離那幾人較遠,也沒收著音量,向那新貴解釋道:“京城三大世家當中都是主支進入官場,而旁支入商給與主支錢財上的支持,雖說他們三大家族在官場向來以合作為主,但是能賺的錢就這些,他們在商業上自然互為對手。”
“在商業之上,王家經營的比其他兩家都要好,這才敢放出如此狂妄的話來。”
“原來如此,受教了。”新貴了然點頭。
而一旁三大世家的人依舊在爭論不休,王家和薛家派來的人已鬥得麵紅耳赤,而謝家派來的謝念蘊則端坐在一旁,笑著看著他們爭論。
他已經得了消息,知道那製糖工坊就是宋群青和他夫郎一起開的,原本略有些緊張的心也安定了下來。
怎麽說也是宋群青早期的合作夥伴,不論他有多少雪糖,看在之前合作一場的份上,宋群青總會考慮到他,他也不必擔心搶不到了。
聽見裏麵的人幾乎都快要動手了,宋群青才牽著謝淮安敲門走了進去,身邊充斥著“宋大人”、“謝老板”之類的種種問好。
謝念蘊也從穩坐釣魚台的姿態中站了起來,朝著接近自己的兩人點點頭:“宋大人,謝老板。”
他的目光掃過兩人,見謝淮安依舊帶著鬥笠,白紗下的麵容若隱若現,心中莫名閃過幾分失望。
還以為來到這種場合,謝淮安應該會將鬥笠摘下來,沒想到還依舊戴著。
清河縣的驚鴻一瞥讓謝念蘊記到了現在,但莫名的熟悉感更讓他念念不忘,急切著想要再看看謝淮安的臉龐,弄清楚這股熟悉感到底從何而來。
可惜接二連三的見麵,謝淮安始終戴著遮住臉的鬥笠,且他已經嫁作人夫,自己作為一個外男根本沒資格讓他露出臉來,更何況謝家的家風也不允許他對他人的夫郎如此越軌。
“諸位請坐,此次請各位過來就是來討論這些雪糖之事,各位所有問題了盡情提出,”宋群青站在包間的最前頭,向著嘰嘰喳喳的商人們懸空壓了壓手。
眾商人們見他開門見山,也不再說些客套話,順著他的手勢坐了下來。
等大家都落座後,便有急切的商人忍不住了:“宋大人,謝老板,您二位就說說這雪糖究竟是個如何售賣法?”
此話一出,眾人的目光全部集中在了最前方的兩人身上,這可是他們最為關注的問題。
來的這大大小小的商人在商場浸潤多年,沒見過如此純淨的雪糖,紛紛猜測定價定會比尋常的雪糖更加昂貴,隻是貴上多少就要看眼前兩人了。
謝念蘊也將視線移了過去,若是這雪糖貴上一倍他還能接受,若是貴上個兩三倍恐怕他就要重新考慮了,能買得起雪糖的畢竟是少數人,他怕貨囤在手中賣不出去。
“諸位請稍安勿躁,這雪糖再純白如雪還是雪糖,我們商量過後將價格定為五兩銀子一兩,諸位以為如何?”謝淮安麵紗下的嘴輕輕勾起,朗聲道。
價格一出,包間內安靜了一瞬,隨後爆發出陣陣叫好之聲。
“謝老板大氣!”
“好!”
“我同意!”
……
“不過……”謝淮安緩緩開口。
屋內再度安靜下來,以為這個定價有變動的一些商人都忍不住皺起了眉,有些擔憂地看向頭戴麵紗那人。
謝淮安繼續道:“不過這個定價為零售價,成本價格定為四兩銀子一兩。”
四兩銀子?!
眾人呼吸一窒,但都是些混跡商場的老狐狸,自然知道這個價格必定另有蹊蹺,都屏住呼吸等待著最重要的條件。
“以四兩銀子購入工坊的雪糖時,必須要使用工坊所提供的布袋進行售賣。若是發現有人明明售賣工坊的雪糖卻不用工坊的袋子,那就不好意思了,我們工坊拒絕與這人繼續合作。”
謝淮安從身側的綾羅手上拿出了印有標記的袋子展示給包廂內的眾人。
就這?
謝念蘊蹙眉思索了片刻,他知道謝淮安他們既然拿出這麽好價格來賣雪糖所圖必然不小,隻是這一舉動究竟是何意?
但很快他就想到他們的意圖,了然地笑了笑,率先點頭應道:“謝老板的要求我們謝氏商行可以接受。”
“我們王氏也可接受!”
“薛家一樣!”
其他兩家不甘示弱,一先一後表明自己的態度。
有了這些巨頭帶頭,其他大大小小的商人也不再猶豫,紛紛出聲同意了謝淮安提出的條件。
雖然這兩人別有所圖,但這雪糖價格如此低,他們定能從其中撈一大筆銀子。
王氏商行派來的人等眾人表完態,向前一步朝著宋群青兩人拱了拱手:“宋大人,謝老板,二位邀了如此多同行一同赴約,想必這雪糖的數量定不會少,可我們這麽多人,您二位這兒該如何分配呢?”
願意來參加此次聚會的商人出門前都往懷中揣了不少銀票,想的是能買下多少是多少。
但是若是雪糖的數量有限,稱個幾斤幾兩回家,想必不少人都會有意見。
就算宋家雪糖的價格比旁的更低,那也要數量大才能賺到錢,不然就賺個百十兩銀子不是白開心了?
謝淮安鬥笠下的眼睛將眾人的神色收進眼底,心念一動便清楚了這些人的心思。
他不慌不忙道:“既然邀請了諸位到場,定不會叫各位失望,工坊中現如今有一千斤的雪糖待售,不知道這一千斤的量諸位能不能吃得下。”
“一……一千斤?”
“謝老板是不是說錯了,是一百斤才對吧?”
“從未見過這麽多的雪糖。”
一眾商人都被這數量嚇了一跳,雪糖極為難得,京城市場上所有雪糖的數量加起來也不過其半數,這兩人哪裏來的這麽多雪糖?
就連一向平穩莊重的謝念蘊也被驚到站了起來,他還以為宋群青手中撐死也不過百斤雪糖,這還是他深知其本事才往大了猜。
他笑著搖了搖頭,沒想到還是自己小瞧了宋群青啊!
之前和王氏商行爭吵的薛家負責人晲了王家那狂妄小子一眼:“王氏商行不是說要全收了嗎?一千斤雪糖,你吃得下嗎?盡說些大話!”
被陰陽怪氣了一通的王家負責人臉漲得通紅,但也不敢再放話說自己全收了。
四兩銀子一兩的雪糖,一千斤就需要四萬兩白銀。
他們王家富裕是富裕,但也不至於富裕到一下子拿出數萬兩就為了雪糖這一樁生意,想也知道不切實際。
朝廷內的文官已幾乎被世家所壟斷,即使有寒門出身的官員,也迫於此形勢不得不投靠世家。
他在當太子時籠絡了一波寒門官員,可和他一起來對付世族的人要麽能力不足,要麽膽識不夠,讓成瑞帝空有一腔熱情卻無處下手。
而宋群青的兩篇策論中隱隱透露出他對世族的不滿,在眾多世家出身的考生中十分突出,成瑞帝又怎麽可能不點他做狀元?可以說他現在對這位狀元抱有不小的期望。
宋群青上稟的這份奏折雖是說在製鹽和製糖法子上找人當靠山,但這背後隱藏的意思又何嚐不是在朝堂上尋求皇帝庇護,成為皇帝一黨中的一員。
不過這也隻是自己的猜測而已,是否真有這個意思還得再打探一番。
想到這兒,成瑞帝沉聲道:“你明日就去狀元郎的工坊看看情況。”
“是,皇上。”餘朝恩垂頭應道。
有了皇帝的吩咐,次日餘朝恩讓自己的徒弟頂上自己去侍奉皇帝,自己換了身常服出了宮門。
又跟著宋群青先將製鹽逛了一遍,他心中的詫異幾乎要湧出來,一張總是笑眯眯、看不出其他情緒的臉上少見的出現了驚訝之色。
雖說早已知道他有了製鹽的新法子,但是沒想到居然如此簡易好上手,他看了一遍幾乎就把流程記了下來。
等看完製雪糖工坊後,他已完完全全麻木了。
難怪宋群青要尋求皇帝的庇護,這兩種暴利的法子一旦被暴露出去,宋群青肯定會被那些貪婪成性的狼虎吞得連渣都不剩。
“那就麻煩公公替我向皇上問安了。”宋群青站在工坊的門口,朝著餘朝恩拱了拱手。
餘朝恩一甩拂塵,露出朝廷官員最為熟悉的笑容:“宋大人客氣了,今日種種必然會跟皇上如實稟告,大人就等著消息吧。”
“多謝公公。”宋群青笑著點頭,目送著他上了一輛樸素的馬車。
既然餘朝恩都這麽說了,那這件事肯定是穩了!
他的猜測一點錯都沒有,幾乎是第二日就傳來消息,皇帝那邊點頭同意了。
沒有了後顧之憂,宋群青便迅速開始了行動。
他先是在東西市各露了點雪糖,其品質之高一下子就吸引了不少的目光,許多商人都在打探這些雪糖的來源,打探來打探去終於發現了原來是出自宛平縣的一個工坊。
再加上工坊的主人謝淮安放出消息,說宛平縣的製糖工坊專門生產雪糖,現如今已有一批雪糖待出手,又定了時間邀請宛平縣內大大小小的商人前來聚會。
這一下被這些雪糖吸引住目光的人可按耐不住了,幾乎日日都往宋家送禮,想要拿到這場聚會的進場權。
看著已經堆了滿桌的信,謝淮安心中最後的一點擔憂也消失殆盡了。
他用銀叉子從果盤裏叉了塊切好的瓜果遞到宋群青的嘴邊:“工坊生產出來的雪糖比市場上售賣的成色好了幾倍不止,還是按照五兩銀子一兩售賣?”
宋群青正忙著挑選商人回信,聞言頭也沒抬,將嘴邊的瓜果咬了下來:“五兩銀子是正常雪糖的價格,成色再好也是雪糖,就按五兩賣吧。”
“說的也是,隻是怕我們按這個價格賣,一些不要臉的會加價賣給別人。”謝淮安想到這些人的常規操作,忍不住皺了皺眉。
宋群青停下筆,笑道:“你忘記了咱們工坊可不僅賣給那些商人販子,也有專門的鋪子可零售賣,五兩銀子是零售價。”
他這個生產方定了五兩銀子的零售價,隻要他的產能跟得上,有五兩銀子的雪糖可以買,誰還會去加價買呢?
“難怪你連皇帝同不同意都不知道就開工。”謝淮安半趴在桌麵上,若有所思地摸了摸下巴,“不過也不能一次性放出太多雪糖,畢竟物以稀為貴。”
宋群青笑著點了點頭,又問道:“那你覺得放多少出去好?”
這個問題謝淮安已經思考了許久,報出一個數字來。
京城作為全世界最大的經濟中心,不少國內國外的商人都聚集於此,謝淮安想的是不僅要賣給國內商人,國外商人也要考慮在內,因而報出的數字並不小,但是也不會太過。
說完後,他眼神亮亮地盯著宋群青,想要從他那兒得到他想要的反饋。
宋群青完全抵抗不了,伸手揉了揉他湊過來毛茸茸的腦袋:“就按你說的數來。”
他倒也不是被美色誘惑才點頭,謝淮安所報出來的數字正在他所想的範圍之內,他可是巨賈之家謝家培養的繼承人,在商業上麵的敏銳度也不會差到哪兒去。
這些大大小小的商人收到謝淮安的回信之後,齊齊在約定的日子來到了酒樓的一個大包間當中。
宋群青和謝淮安攜手來到了酒樓,還沒進門就聽到裏麵一片嘈雜,他們對視一眼,打算聽聽裏頭都在討論些什麽。
“不管放多少出來,我們王氏商行全都收了。”
“好大的口氣!王氏商行雖然是京城最大的商行,要是工坊一次性放幾百斤出來,恐怕你們也吃不下吧?更何況我們這些人可不是來湊熱鬧的,你想全吞也得看看大家吧?”
“謝家和薛家不是也派了人來嗎?怎麽這王家如此囂張?他們不是向來同仇敵愾嗎?”一個京城當中的新貴有些疑惑地問旁邊的商人。
商人見離那幾人較遠,也沒收著音量,向那新貴解釋道:“京城三大世家當中都是主支進入官場,而旁支入商給與主支錢財上的支持,雖說他們三大家族在官場向來以合作為主,但是能賺的錢就這些,他們在商業上自然互為對手。”
“在商業之上,王家經營的比其他兩家都要好,這才敢放出如此狂妄的話來。”
“原來如此,受教了。”新貴了然點頭。
而一旁三大世家的人依舊在爭論不休,王家和薛家派來的人已鬥得麵紅耳赤,而謝家派來的謝念蘊則端坐在一旁,笑著看著他們爭論。
他已經得了消息,知道那製糖工坊就是宋群青和他夫郎一起開的,原本略有些緊張的心也安定了下來。
怎麽說也是宋群青早期的合作夥伴,不論他有多少雪糖,看在之前合作一場的份上,宋群青總會考慮到他,他也不必擔心搶不到了。
聽見裏麵的人幾乎都快要動手了,宋群青才牽著謝淮安敲門走了進去,身邊充斥著“宋大人”、“謝老板”之類的種種問好。
謝念蘊也從穩坐釣魚台的姿態中站了起來,朝著接近自己的兩人點點頭:“宋大人,謝老板。”
他的目光掃過兩人,見謝淮安依舊帶著鬥笠,白紗下的麵容若隱若現,心中莫名閃過幾分失望。
還以為來到這種場合,謝淮安應該會將鬥笠摘下來,沒想到還依舊戴著。
清河縣的驚鴻一瞥讓謝念蘊記到了現在,但莫名的熟悉感更讓他念念不忘,急切著想要再看看謝淮安的臉龐,弄清楚這股熟悉感到底從何而來。
可惜接二連三的見麵,謝淮安始終戴著遮住臉的鬥笠,且他已經嫁作人夫,自己作為一個外男根本沒資格讓他露出臉來,更何況謝家的家風也不允許他對他人的夫郎如此越軌。
“諸位請坐,此次請各位過來就是來討論這些雪糖之事,各位所有問題了盡情提出,”宋群青站在包間的最前頭,向著嘰嘰喳喳的商人們懸空壓了壓手。
眾商人們見他開門見山,也不再說些客套話,順著他的手勢坐了下來。
等大家都落座後,便有急切的商人忍不住了:“宋大人,謝老板,您二位就說說這雪糖究竟是個如何售賣法?”
此話一出,眾人的目光全部集中在了最前方的兩人身上,這可是他們最為關注的問題。
來的這大大小小的商人在商場浸潤多年,沒見過如此純淨的雪糖,紛紛猜測定價定會比尋常的雪糖更加昂貴,隻是貴上多少就要看眼前兩人了。
謝念蘊也將視線移了過去,若是這雪糖貴上一倍他還能接受,若是貴上個兩三倍恐怕他就要重新考慮了,能買得起雪糖的畢竟是少數人,他怕貨囤在手中賣不出去。
“諸位請稍安勿躁,這雪糖再純白如雪還是雪糖,我們商量過後將價格定為五兩銀子一兩,諸位以為如何?”謝淮安麵紗下的嘴輕輕勾起,朗聲道。
價格一出,包間內安靜了一瞬,隨後爆發出陣陣叫好之聲。
“謝老板大氣!”
“好!”
“我同意!”
……
“不過……”謝淮安緩緩開口。
屋內再度安靜下來,以為這個定價有變動的一些商人都忍不住皺起了眉,有些擔憂地看向頭戴麵紗那人。
謝淮安繼續道:“不過這個定價為零售價,成本價格定為四兩銀子一兩。”
四兩銀子?!
眾人呼吸一窒,但都是些混跡商場的老狐狸,自然知道這個價格必定另有蹊蹺,都屏住呼吸等待著最重要的條件。
“以四兩銀子購入工坊的雪糖時,必須要使用工坊所提供的布袋進行售賣。若是發現有人明明售賣工坊的雪糖卻不用工坊的袋子,那就不好意思了,我們工坊拒絕與這人繼續合作。”
謝淮安從身側的綾羅手上拿出了印有標記的袋子展示給包廂內的眾人。
就這?
謝念蘊蹙眉思索了片刻,他知道謝淮安他們既然拿出這麽好價格來賣雪糖所圖必然不小,隻是這一舉動究竟是何意?
但很快他就想到他們的意圖,了然地笑了笑,率先點頭應道:“謝老板的要求我們謝氏商行可以接受。”
“我們王氏也可接受!”
“薛家一樣!”
其他兩家不甘示弱,一先一後表明自己的態度。
有了這些巨頭帶頭,其他大大小小的商人也不再猶豫,紛紛出聲同意了謝淮安提出的條件。
雖然這兩人別有所圖,但這雪糖價格如此低,他們定能從其中撈一大筆銀子。
王氏商行派來的人等眾人表完態,向前一步朝著宋群青兩人拱了拱手:“宋大人,謝老板,二位邀了如此多同行一同赴約,想必這雪糖的數量定不會少,可我們這麽多人,您二位這兒該如何分配呢?”
願意來參加此次聚會的商人出門前都往懷中揣了不少銀票,想的是能買下多少是多少。
但是若是雪糖的數量有限,稱個幾斤幾兩回家,想必不少人都會有意見。
就算宋家雪糖的價格比旁的更低,那也要數量大才能賺到錢,不然就賺個百十兩銀子不是白開心了?
謝淮安鬥笠下的眼睛將眾人的神色收進眼底,心念一動便清楚了這些人的心思。
他不慌不忙道:“既然邀請了諸位到場,定不會叫各位失望,工坊中現如今有一千斤的雪糖待售,不知道這一千斤的量諸位能不能吃得下。”
“一……一千斤?”
“謝老板是不是說錯了,是一百斤才對吧?”
“從未見過這麽多的雪糖。”
一眾商人都被這數量嚇了一跳,雪糖極為難得,京城市場上所有雪糖的數量加起來也不過其半數,這兩人哪裏來的這麽多雪糖?
就連一向平穩莊重的謝念蘊也被驚到站了起來,他還以為宋群青手中撐死也不過百斤雪糖,這還是他深知其本事才往大了猜。
他笑著搖了搖頭,沒想到還是自己小瞧了宋群青啊!
之前和王氏商行爭吵的薛家負責人晲了王家那狂妄小子一眼:“王氏商行不是說要全收了嗎?一千斤雪糖,你吃得下嗎?盡說些大話!”
被陰陽怪氣了一通的王家負責人臉漲得通紅,但也不敢再放話說自己全收了。
四兩銀子一兩的雪糖,一千斤就需要四萬兩白銀。
他們王家富裕是富裕,但也不至於富裕到一下子拿出數萬兩就為了雪糖這一樁生意,想也知道不切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