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霍維華看來屬於空架子的東寧軍,在鄭芝虎等人看來,已經是合格的軍隊。
看著這些人整齊的隊列、堅定的步伐,相比他們麾下散亂的海盜來說,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即使這些人大多沒上戰場見過血的壯丁,鄭芝虎也不敢說,自己率領一千海盜,能在陸地上戰勝同樣數量的東寧軍。
這讓知道這些人底細的鄭芝虎,頗為羨慕地道:
“怪不得都說大明精銳在邊軍,除了關寧軍外,就屬陝西的秦軍最精銳。”
“人家淘汰下來的,帶著壯丁都比咱們麾下更利害。”
鄭芝龍也頗為沉重地點了點頭,說道:
“是啊!”
“這就是大哥要招安的原因。”
“別以為打敗了俞谘皋,就以為大明軍隊都是那樣子。”
“朝廷隻是沒把精力放在海上,精銳都雲集在九邊。”
“你看,秦軍淘汰下來種地的軍戶,都比咱們的陸上兵馬更強些。”
“若是這些人會了水、登上船,你說誰更厲害?”
這話說得鄭芝虎等頭領紛紛點頭,更認同鄭芝龍招安的決策。
現在的海戰,還沒有發展到完全靠炮戰的地步,接舷戰還有一定地位。
這些秦軍隻要有一部分熟悉水性、習慣在船上作戰,他們就沒把握一定能戰勝他們。
所以這些人對鄭芝龍的招安策略更為認同,就連一直堅持占據東寧製霸東南的陳衷紀,此時也徹底絕了這個心思——
因為他已經認識到,自己即使在海上占優勢,也很難登陸上岸。最多對大明形成騷擾,就像百十年前的倭寇一般。
此時此刻,他想的是能不能招攬些淘汰的軍戶,幫助自己去開拓領地。
想到皇帝曾說伯爵可以有一個衛、子爵可以有兩個千戶所,陳衷紀道:
“皇上說咱們能夠捐納男爵,會不會給咱們分軍戶?”
“子爵有兩個千戶所,男爵也應該有一個吧?”
“若是有一千個這樣的軍戶帶著,咱們在南洋的陸地上就不怕誰!”
這話說出,眾頭領頓時眼前一亮,有了向皇帝討要軍戶的打算。
說實話,他們在海上誰都不怕,就是荷蘭人、西班牙人,他們也都敢上去打。
但是到了陸地上,他們就沒把握了。對於能不能征服那些土著,並無十足信心。
如果有了皇帝支持的軍戶就不一樣了,若是有一支像東寧軍這樣的軍隊,他們敢肯定在南洋來去自如,誰都不能阻攔他們。
鄭芝龍、李國助等人,紛紛都是心動。
鄭芝虎拍著胸膛大咧咧道:
“下次我去京城,就向皇上討軍戶。”
“咱們的男爵就算是捐納的,朝廷也該支援。”
認為這件事難度應該不大,憑皇帝對自己的態度,應該能討過來。
眾頭領聽到鄭芝虎這麽說,更加羨慕他和皇帝的關係。紛紛暗恨當初去京城的不是自己,以至於讓鄭芝虎這個憨貨和皇帝搭上了關係。
但是他們現在也隻能懷著羨慕,托鄭芝虎在皇帝麵前美言。
鄭芝龍見他們這個樣子,麵上是在大笑,心中卻惱怒鄭芝虎的胡言。
在他看來,鄭芝虎即使有把握從皇帝那裏要來軍戶,也不該大大咧咧地說出來。
畢竟李國助、陳衷紀等人,以後就都是競爭對手。南洋開拓的時候,說不定會有糾紛。
這些人若有了一千個軍戶為兵力,自己以後還怎麽拿捏他們?
所以他打算回去後就教訓一下鄭芝虎,讓他以後說話不要再這麽大大咧咧。
這些海盜頭領的想法,熱蘭遮堡中的荷蘭人自然不知。但是他們看著霍維華率領的東寧軍,心中是一樣的感覺:
那就是這些人是軍隊,不是島上的土人。
即使這些人身上的衣服破破爛爛,大多也拿的是冷兵器。
但是整齊的隊列、堅定的步伐,無不在彰顯著,這是一支經過訓練的軍隊。
隻要發上火器,就能上陣作戰。
彼得·奴易茲見到這一幕後,徹底沒有了堅守熱蘭遮堡的信心,眼看東寧軍有進攻的意思,他立刻命人舉起白旗,商討和平移交事宜。
有些士兵不滿,彼得·奴易茲把望遠鏡遞給他,說道:
“看到這些人眼裏的仇恨了嗎?”
“他們在視我們為仇人!”
“如果戰爭打起來,這個沒建成的城堡無法保護我們。”
“我敢肯定地說,我們這些人都要死在這裏!”
這是他一槍都沒有放,就決定舉白旗的原因——
對麵的大明士兵看他的目光,簡直是在看殺父仇人!
反對的荷蘭士兵拿著望遠鏡看了一下,頓時也不說話了。
雖然對麵的人在他看來武器很差,大部分人還在用冷兵器。
但是這種仇恨的目光,讓他感覺到不寒而栗。
他敢肯定地說:
一旦發生戰爭,自己戰敗後絕對會被處死。
彼得·奴易茲的舉白旗,是很正確的決定。
統一意見之後,熱蘭遮堡的荷蘭人,很快帶著漢人通譯去和霍維華談判。
霍維華也樂得不和他們打仗,讓鄭芝龍等人過來繼續談。
畢竟談判一直是這些人負責的,他作為原任兵部尚書,也看不上談下一個城堡的小功勞。
他更在乎的,是東寧軍經過這次示威,能樹立起信心。
將荷蘭人投降的消息告訴士兵,剛剛組建的東寧軍,頓時歡聲如雷。
這些人在出發前,就被霍維華等護軍校尉告知島上有夷人仗著城堡,要在東寧島和他們搶土地。
所以他們心中,都做好了死戰的準備。打算拚上性命,都要消滅這夥和他們搶地種的夷人。
如今夷人屈服,他們不用死戰,自然都歡呼雀躍——
畢竟好日子就在眼前,戰場上刀劍無眼,誰又想在這時候死呢?
他們對屈服的夷人,看著也順眼起來。
霍維華帶著他們遊行了一圈,隨後就讓那些保長帶著壯丁退了,隻留下兩千人的士兵盯著荷蘭人。
畢竟上萬人的兵力,每日的吃喝用度都不是小數,他不可能一直留著這麽多人在這威懾。
但是這些人也沒解散,因為他想要舉行一次圍獵,抓捕一下鹿群。
此時的東寧島上,大部分地方都沒開發,和古時中原一樣,到處都是鹿群。
荷蘭人也不像霍維華向士兵說的來島上搶地種,他們主要是為了和大明、日本貿易。
其中和大明的主要貿易是購買生絲,和日本的貿易,則是輸入鹿皮。
此時的日本,正在盛行用鹿皮製成甲胄或背心,對鹿皮的需求量很大,價格也很高昂。
霍維華了解這種情況後,打算舉行一次圍獵,獲得鹿皮的同時,讓東寧衛的軍民有肉吃。
東寧島上的土人,也有冬月聚眾捕鹿的傳統。後來荷蘭人征服他們後,強製交換他們的鹿皮。每年輸往日本的鹿皮,最低有三萬張,最高峰的一年,達到十五萬張之多。
這些土人捕鹿尚有如此收獲,霍維華帶著有組織的軍隊,自然效率更高。
不過幾天時間,就捕到數千頭鹿,收獲非常可觀。
眼看再捕下去就要運不動了,霍維華才率兵回返,安排人把鹿皮、鹿角收上來,鹿肉分給軍民。
這讓東寧島的軍民,都是歡呼雀躍。畢竟在陝西的時候,他們可很難吃上肉。
但是在這歡聲笑語間,也有幾家愁眉不展,甚至起了糾紛。
李三水的麾下就發生了一件事,他手下一個被稱為關老頭的甲長,在捕鹿時不慎從山上跌下來摔死了,留下兩個兒子,爭奪世襲軍士職位。
這對於他來說,可謂幸福的煩惱。因為以前當軍戶時,正軍和餘丁爭得可沒這麽激烈。那時更多的人想當餘丁,不想去軍中服役。
甚至後來因為軍戶逃亡太多,很多衛所出身的餘丁,被強行征發為例軍——奉例頂補絕軍者。
如今有人爭著來當軍戶,是他出生以來僅見。
看著關老頭留下的倆兒子,李三水苦口婆心道:
“關老大、關老二,你們都是兄弟,在這瞎爭什麽?”
“就不能按以前的辦法,老大去當正軍,老二當餘丁嗎?”
又向關老二道:
“現在衛所的餘丁都能轉為民戶,這是了不得的恩典。”
“以前還沒有這個機會呢,你要學會感恩!”
關老二擰著脖子,大聲道:
“我才不要這恩典!”
“就是軍戶,也有五十畝世業田呢!”
“哪能老大分了750畝地,卻隻給我五畝。”
“你們說有沒有理?”
大聲喊著讓人過來評理,關老頭留下的遺產,應不應該這樣分。
那些家裏的老大,對這個分法都是認同的。老大之外的男丁,心裏就有意見了。
事實上,在軍士待遇和世業田製度出來後,很多兒子多的人家,就出現了隔閡。
如今關家的事情,隻是最早爆發出來。
關老二的遭遇,引來了很多非長子的同情,他們紛紛認為,這個分法不合理。
一時間,李三水麾下的年輕人,被這件事分成了兩派:長子支持目前的分法,非長子則認為不合理。
李三水難以調解,隻能把這件事情往上報。層層上報之下,霍維華、徐大化等人都來了。
他們都沒想到,皇帝定下的軍士製度,在執行時出現這麽嚴重的問題:
“軍士算爵位嗎?應該稱不上吧,連個官職都沒有。”
“但是現在有人搶著承襲,應該要怎麽辦?”
如果是爵位或世官,他們能輕鬆決斷,《大明會典》上襲爵製度,定得非常明確:
凡軍官亡故年老征傷,須以嫡長兒男承襲替職。
其他人的襲爵襲職次序,都要往後麵排。
如今要承襲的是軍士,兩個兒子都過來爭搶,事情就難辦了。
直接按這條規定駁回關老二的要求,也並不是不可。
但是這樣做的話,會傷了東寧府中非長子的士氣。
霍維華等人就是認識到這一點,所以親自來處理這件事。
在聽到關老二的要求後,霍維華向關老大道:
“你是怎麽想的?”
“願不願意給弟弟多分幾畝地?”
關老大是個老實人,要不然也不會在占著理的情況下,讓弟弟和自己爭起來。
聽著霍維華的詢問,他看了弟弟一眼,說道:
“我是想多分老二幾畝地,750畝地我一個人也種不來。”
“但是朝廷規定二級軍士必須有二方裏世業田,我怎麽能私自分?”
霍維華聽他這麽說,眼前頓時一亮,詢問道:
“那麽把你的二級軍士降為一級軍士,世業田降為一方裏。”
“多餘的地分一些給你弟弟,你願不願接受?”
關老大囁嚅著道:
“還能這樣分嗎?”
“朝廷會不會怪罪?”
有些不情願世業田的下降,也有些不好意思說不願意給弟弟多分地——
畢竟一口唾沫一個釘,他剛才都說願意給弟弟多分地了。如今當官的想出辦法,讓他怎麽反駁?
霍維華知道自己在東寧的權力有多大,斬釘截鐵地道:
“絕對不會怪罪!”
“本官會向聖上提建議。”
然後向關老二道:
“分你五十畝世業田,讓你以後當軍戶。”
“你還願不願意?”
關老二有些失望道:
“怎麽才五十畝,世業田不是降為一方裏了嗎?”
滿心把那一方裏土地都要過來的他,有些不願接受。
對這樣貪心不足的人,霍維華神情一肅,喝問道:
“問你願不願意,哪來這麽多話?”
關老二急忙說願意,沒敢說辦個不字。
能多分四十五畝已經是喜事了,他怎麽能不接受?
霍維華解決了他之後,又向關老大道:
“這樣你家地,就隻剩下705畝了。不到二級軍士要求的二方裏,要降為一級軍士。”
“但是以後這裏麵有330畝地可以讓你分,以後你有了多個兒子,可以分他們五十畝當軍戶。”
“這樣你願不願意?”
關老大連連點頭,連聲說了願意。
因為這個分法,解決了他以後給兒子分地的大問題。
世襲二級軍士降為一級軍士,在他看來也沒啥,反正他沒有像李三水那樣想著繼續升級封爵。高一級還是低一級,在他看來無所謂。
就這樣,霍維華解決了關家分地的事情。回去後寫了一個條例,規定一級軍士以上,可以選擇降級,把世業田拆開,分配給長子之外的兒子。
但是這些田地仍舊還是世業田,隻能分給願意當軍戶的兒子,不能轉為民田。
並且到了一級軍士後,就不能再往下降,世業田不能再拆分。
這個條例,解決了很多軍士家庭,非長子動力不足的問題。
即使有些長子不願給弟弟分田,但是在父母的強壓下,隻能選擇降級承襲,把部分世業田分給弟弟。
可以說,因為這個政策,之前大量被轉為軍士的軍戶,一下子又多了起來。
而且可以想象,在高等級軍士全部降成一級軍士之前,會有越來越多的軍士子弟,以後會當軍戶。
這些軍戶相比民戶,都有當兵服役的責任。
東寧府以後,必然不會缺少兵力。
就連李三水,麵對這個政策也有些動搖。不知自己以後是繼續立功升等級,還是選擇把安穩日子過下去,以後把世業田拆開,讓大兒子當一級軍士,其餘兒子當軍戶。
把這個想法告訴妻子楊大妮,楊大妮道:
“你傻啊!”
“有封爵的機會還不爭!”
“軍士以後可能有上百萬,封爵的會有幾個?”
“萬一軍士和軍戶的世業田以後被爵爺侵占了,你去找誰說理?”
李三水一想也對,不能把現在的情況當常態。
洪武、永樂年間的時候,軍戶的土地也沒有多少人敢侵占。
但是在那之後,就不斷被軍官奪取了。
這是曾經發生的事情,必須要吸取教訓。
當今皇帝是很好,但是誰知道當今皇帝之後,世業田政策會不會廢。
還是要爭取立功,把世業田變成爵田!(本章完)
看著這些人整齊的隊列、堅定的步伐,相比他們麾下散亂的海盜來說,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即使這些人大多沒上戰場見過血的壯丁,鄭芝虎也不敢說,自己率領一千海盜,能在陸地上戰勝同樣數量的東寧軍。
這讓知道這些人底細的鄭芝虎,頗為羨慕地道:
“怪不得都說大明精銳在邊軍,除了關寧軍外,就屬陝西的秦軍最精銳。”
“人家淘汰下來的,帶著壯丁都比咱們麾下更利害。”
鄭芝龍也頗為沉重地點了點頭,說道:
“是啊!”
“這就是大哥要招安的原因。”
“別以為打敗了俞谘皋,就以為大明軍隊都是那樣子。”
“朝廷隻是沒把精力放在海上,精銳都雲集在九邊。”
“你看,秦軍淘汰下來種地的軍戶,都比咱們的陸上兵馬更強些。”
“若是這些人會了水、登上船,你說誰更厲害?”
這話說得鄭芝虎等頭領紛紛點頭,更認同鄭芝龍招安的決策。
現在的海戰,還沒有發展到完全靠炮戰的地步,接舷戰還有一定地位。
這些秦軍隻要有一部分熟悉水性、習慣在船上作戰,他們就沒把握一定能戰勝他們。
所以這些人對鄭芝龍的招安策略更為認同,就連一直堅持占據東寧製霸東南的陳衷紀,此時也徹底絕了這個心思——
因為他已經認識到,自己即使在海上占優勢,也很難登陸上岸。最多對大明形成騷擾,就像百十年前的倭寇一般。
此時此刻,他想的是能不能招攬些淘汰的軍戶,幫助自己去開拓領地。
想到皇帝曾說伯爵可以有一個衛、子爵可以有兩個千戶所,陳衷紀道:
“皇上說咱們能夠捐納男爵,會不會給咱們分軍戶?”
“子爵有兩個千戶所,男爵也應該有一個吧?”
“若是有一千個這樣的軍戶帶著,咱們在南洋的陸地上就不怕誰!”
這話說出,眾頭領頓時眼前一亮,有了向皇帝討要軍戶的打算。
說實話,他們在海上誰都不怕,就是荷蘭人、西班牙人,他們也都敢上去打。
但是到了陸地上,他們就沒把握了。對於能不能征服那些土著,並無十足信心。
如果有了皇帝支持的軍戶就不一樣了,若是有一支像東寧軍這樣的軍隊,他們敢肯定在南洋來去自如,誰都不能阻攔他們。
鄭芝龍、李國助等人,紛紛都是心動。
鄭芝虎拍著胸膛大咧咧道:
“下次我去京城,就向皇上討軍戶。”
“咱們的男爵就算是捐納的,朝廷也該支援。”
認為這件事難度應該不大,憑皇帝對自己的態度,應該能討過來。
眾頭領聽到鄭芝虎這麽說,更加羨慕他和皇帝的關係。紛紛暗恨當初去京城的不是自己,以至於讓鄭芝虎這個憨貨和皇帝搭上了關係。
但是他們現在也隻能懷著羨慕,托鄭芝虎在皇帝麵前美言。
鄭芝龍見他們這個樣子,麵上是在大笑,心中卻惱怒鄭芝虎的胡言。
在他看來,鄭芝虎即使有把握從皇帝那裏要來軍戶,也不該大大咧咧地說出來。
畢竟李國助、陳衷紀等人,以後就都是競爭對手。南洋開拓的時候,說不定會有糾紛。
這些人若有了一千個軍戶為兵力,自己以後還怎麽拿捏他們?
所以他打算回去後就教訓一下鄭芝虎,讓他以後說話不要再這麽大大咧咧。
這些海盜頭領的想法,熱蘭遮堡中的荷蘭人自然不知。但是他們看著霍維華率領的東寧軍,心中是一樣的感覺:
那就是這些人是軍隊,不是島上的土人。
即使這些人身上的衣服破破爛爛,大多也拿的是冷兵器。
但是整齊的隊列、堅定的步伐,無不在彰顯著,這是一支經過訓練的軍隊。
隻要發上火器,就能上陣作戰。
彼得·奴易茲見到這一幕後,徹底沒有了堅守熱蘭遮堡的信心,眼看東寧軍有進攻的意思,他立刻命人舉起白旗,商討和平移交事宜。
有些士兵不滿,彼得·奴易茲把望遠鏡遞給他,說道:
“看到這些人眼裏的仇恨了嗎?”
“他們在視我們為仇人!”
“如果戰爭打起來,這個沒建成的城堡無法保護我們。”
“我敢肯定地說,我們這些人都要死在這裏!”
這是他一槍都沒有放,就決定舉白旗的原因——
對麵的大明士兵看他的目光,簡直是在看殺父仇人!
反對的荷蘭士兵拿著望遠鏡看了一下,頓時也不說話了。
雖然對麵的人在他看來武器很差,大部分人還在用冷兵器。
但是這種仇恨的目光,讓他感覺到不寒而栗。
他敢肯定地說:
一旦發生戰爭,自己戰敗後絕對會被處死。
彼得·奴易茲的舉白旗,是很正確的決定。
統一意見之後,熱蘭遮堡的荷蘭人,很快帶著漢人通譯去和霍維華談判。
霍維華也樂得不和他們打仗,讓鄭芝龍等人過來繼續談。
畢竟談判一直是這些人負責的,他作為原任兵部尚書,也看不上談下一個城堡的小功勞。
他更在乎的,是東寧軍經過這次示威,能樹立起信心。
將荷蘭人投降的消息告訴士兵,剛剛組建的東寧軍,頓時歡聲如雷。
這些人在出發前,就被霍維華等護軍校尉告知島上有夷人仗著城堡,要在東寧島和他們搶土地。
所以他們心中,都做好了死戰的準備。打算拚上性命,都要消滅這夥和他們搶地種的夷人。
如今夷人屈服,他們不用死戰,自然都歡呼雀躍——
畢竟好日子就在眼前,戰場上刀劍無眼,誰又想在這時候死呢?
他們對屈服的夷人,看著也順眼起來。
霍維華帶著他們遊行了一圈,隨後就讓那些保長帶著壯丁退了,隻留下兩千人的士兵盯著荷蘭人。
畢竟上萬人的兵力,每日的吃喝用度都不是小數,他不可能一直留著這麽多人在這威懾。
但是這些人也沒解散,因為他想要舉行一次圍獵,抓捕一下鹿群。
此時的東寧島上,大部分地方都沒開發,和古時中原一樣,到處都是鹿群。
荷蘭人也不像霍維華向士兵說的來島上搶地種,他們主要是為了和大明、日本貿易。
其中和大明的主要貿易是購買生絲,和日本的貿易,則是輸入鹿皮。
此時的日本,正在盛行用鹿皮製成甲胄或背心,對鹿皮的需求量很大,價格也很高昂。
霍維華了解這種情況後,打算舉行一次圍獵,獲得鹿皮的同時,讓東寧衛的軍民有肉吃。
東寧島上的土人,也有冬月聚眾捕鹿的傳統。後來荷蘭人征服他們後,強製交換他們的鹿皮。每年輸往日本的鹿皮,最低有三萬張,最高峰的一年,達到十五萬張之多。
這些土人捕鹿尚有如此收獲,霍維華帶著有組織的軍隊,自然效率更高。
不過幾天時間,就捕到數千頭鹿,收獲非常可觀。
眼看再捕下去就要運不動了,霍維華才率兵回返,安排人把鹿皮、鹿角收上來,鹿肉分給軍民。
這讓東寧島的軍民,都是歡呼雀躍。畢竟在陝西的時候,他們可很難吃上肉。
但是在這歡聲笑語間,也有幾家愁眉不展,甚至起了糾紛。
李三水的麾下就發生了一件事,他手下一個被稱為關老頭的甲長,在捕鹿時不慎從山上跌下來摔死了,留下兩個兒子,爭奪世襲軍士職位。
這對於他來說,可謂幸福的煩惱。因為以前當軍戶時,正軍和餘丁爭得可沒這麽激烈。那時更多的人想當餘丁,不想去軍中服役。
甚至後來因為軍戶逃亡太多,很多衛所出身的餘丁,被強行征發為例軍——奉例頂補絕軍者。
如今有人爭著來當軍戶,是他出生以來僅見。
看著關老頭留下的倆兒子,李三水苦口婆心道:
“關老大、關老二,你們都是兄弟,在這瞎爭什麽?”
“就不能按以前的辦法,老大去當正軍,老二當餘丁嗎?”
又向關老二道:
“現在衛所的餘丁都能轉為民戶,這是了不得的恩典。”
“以前還沒有這個機會呢,你要學會感恩!”
關老二擰著脖子,大聲道:
“我才不要這恩典!”
“就是軍戶,也有五十畝世業田呢!”
“哪能老大分了750畝地,卻隻給我五畝。”
“你們說有沒有理?”
大聲喊著讓人過來評理,關老頭留下的遺產,應不應該這樣分。
那些家裏的老大,對這個分法都是認同的。老大之外的男丁,心裏就有意見了。
事實上,在軍士待遇和世業田製度出來後,很多兒子多的人家,就出現了隔閡。
如今關家的事情,隻是最早爆發出來。
關老二的遭遇,引來了很多非長子的同情,他們紛紛認為,這個分法不合理。
一時間,李三水麾下的年輕人,被這件事分成了兩派:長子支持目前的分法,非長子則認為不合理。
李三水難以調解,隻能把這件事情往上報。層層上報之下,霍維華、徐大化等人都來了。
他們都沒想到,皇帝定下的軍士製度,在執行時出現這麽嚴重的問題:
“軍士算爵位嗎?應該稱不上吧,連個官職都沒有。”
“但是現在有人搶著承襲,應該要怎麽辦?”
如果是爵位或世官,他們能輕鬆決斷,《大明會典》上襲爵製度,定得非常明確:
凡軍官亡故年老征傷,須以嫡長兒男承襲替職。
其他人的襲爵襲職次序,都要往後麵排。
如今要承襲的是軍士,兩個兒子都過來爭搶,事情就難辦了。
直接按這條規定駁回關老二的要求,也並不是不可。
但是這樣做的話,會傷了東寧府中非長子的士氣。
霍維華等人就是認識到這一點,所以親自來處理這件事。
在聽到關老二的要求後,霍維華向關老大道:
“你是怎麽想的?”
“願不願意給弟弟多分幾畝地?”
關老大是個老實人,要不然也不會在占著理的情況下,讓弟弟和自己爭起來。
聽著霍維華的詢問,他看了弟弟一眼,說道:
“我是想多分老二幾畝地,750畝地我一個人也種不來。”
“但是朝廷規定二級軍士必須有二方裏世業田,我怎麽能私自分?”
霍維華聽他這麽說,眼前頓時一亮,詢問道:
“那麽把你的二級軍士降為一級軍士,世業田降為一方裏。”
“多餘的地分一些給你弟弟,你願不願接受?”
關老大囁嚅著道:
“還能這樣分嗎?”
“朝廷會不會怪罪?”
有些不情願世業田的下降,也有些不好意思說不願意給弟弟多分地——
畢竟一口唾沫一個釘,他剛才都說願意給弟弟多分地了。如今當官的想出辦法,讓他怎麽反駁?
霍維華知道自己在東寧的權力有多大,斬釘截鐵地道:
“絕對不會怪罪!”
“本官會向聖上提建議。”
然後向關老二道:
“分你五十畝世業田,讓你以後當軍戶。”
“你還願不願意?”
關老二有些失望道:
“怎麽才五十畝,世業田不是降為一方裏了嗎?”
滿心把那一方裏土地都要過來的他,有些不願接受。
對這樣貪心不足的人,霍維華神情一肅,喝問道:
“問你願不願意,哪來這麽多話?”
關老二急忙說願意,沒敢說辦個不字。
能多分四十五畝已經是喜事了,他怎麽能不接受?
霍維華解決了他之後,又向關老大道:
“這樣你家地,就隻剩下705畝了。不到二級軍士要求的二方裏,要降為一級軍士。”
“但是以後這裏麵有330畝地可以讓你分,以後你有了多個兒子,可以分他們五十畝當軍戶。”
“這樣你願不願意?”
關老大連連點頭,連聲說了願意。
因為這個分法,解決了他以後給兒子分地的大問題。
世襲二級軍士降為一級軍士,在他看來也沒啥,反正他沒有像李三水那樣想著繼續升級封爵。高一級還是低一級,在他看來無所謂。
就這樣,霍維華解決了關家分地的事情。回去後寫了一個條例,規定一級軍士以上,可以選擇降級,把世業田拆開,分配給長子之外的兒子。
但是這些田地仍舊還是世業田,隻能分給願意當軍戶的兒子,不能轉為民田。
並且到了一級軍士後,就不能再往下降,世業田不能再拆分。
這個條例,解決了很多軍士家庭,非長子動力不足的問題。
即使有些長子不願給弟弟分田,但是在父母的強壓下,隻能選擇降級承襲,把部分世業田分給弟弟。
可以說,因為這個政策,之前大量被轉為軍士的軍戶,一下子又多了起來。
而且可以想象,在高等級軍士全部降成一級軍士之前,會有越來越多的軍士子弟,以後會當軍戶。
這些軍戶相比民戶,都有當兵服役的責任。
東寧府以後,必然不會缺少兵力。
就連李三水,麵對這個政策也有些動搖。不知自己以後是繼續立功升等級,還是選擇把安穩日子過下去,以後把世業田拆開,讓大兒子當一級軍士,其餘兒子當軍戶。
把這個想法告訴妻子楊大妮,楊大妮道:
“你傻啊!”
“有封爵的機會還不爭!”
“軍士以後可能有上百萬,封爵的會有幾個?”
“萬一軍士和軍戶的世業田以後被爵爺侵占了,你去找誰說理?”
李三水一想也對,不能把現在的情況當常態。
洪武、永樂年間的時候,軍戶的土地也沒有多少人敢侵占。
但是在那之後,就不斷被軍官奪取了。
這是曾經發生的事情,必須要吸取教訓。
當今皇帝是很好,但是誰知道當今皇帝之後,世業田政策會不會廢。
還是要爭取立功,把世業田變成爵田!(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