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防禦條件下曆史極端大旱重演影響分析——以明崇禎大旱為例》:
崇禎大旱是近500年來我國持續時間最長、受災範圍最廣的特大幹旱事件。此次大旱,早在1627年在陝西北部出現,1643年大部分地區旱情明顯減輕,前後持續17年,其中最嚴重的時段為1637—1643年。中國南、北方共有20餘省份相繼受災,其中核心區域涉及黃淮海地區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山東、江蘇、安徽9省(市)。
崇禎大旱核心區域逐年旱情演變過程如圖所示:
結論:農業是幹旱災害影響最直接、最嚴重的行業,當發生高強度、長曆時的特大幹旱時,糧食主產區將遭到重創,危及糧食安全。現狀水利工程條件下,核心區域9省市多年平均糧食減產7263.6萬t,多年平均減產率接近3成。在特大幹旱第1年,糧食減產率為11.2%,但隨著高強度幹旱連年持續,糧食減產率逐年增加,到特大幹旱第5年達到峰值,減產量達到10270.6萬t。
簡單總結就是在現代條件下遇到崇禎大旱,多年平均減產率也會接近三成。
文章中的旱澇數據源自《中國近五百年旱澇分布圖集》,主要講的是重旱期7年(1637—1643,即崇禎十年到崇禎十六年)。
《崇禎大旱曆年旱災程度的空間分布》繪製的圖像更精確,年份更多:
文中還有1637-1643年降水量估算,可以看到華北地區降水量都降到400mm甚至300mm以下。
400mm等降水量線大約是種植業與畜牧業分界線,低於400mm說明旱災非常嚴重,可以稱為重旱、極旱。
《中國近五百年旱澇分布圖集》崇禎元年的旱澇情況如圖(圖中5代表大旱,1代表大澇)。
《中國人口史》崇禎年間分省人口估測,崇禎三年總人口約19251萬。
崇禎大旱中受災最嚴重的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北直隸等地人口約六千萬。(本章完)
崇禎大旱是近500年來我國持續時間最長、受災範圍最廣的特大幹旱事件。此次大旱,早在1627年在陝西北部出現,1643年大部分地區旱情明顯減輕,前後持續17年,其中最嚴重的時段為1637—1643年。中國南、北方共有20餘省份相繼受災,其中核心區域涉及黃淮海地區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山東、江蘇、安徽9省(市)。
崇禎大旱核心區域逐年旱情演變過程如圖所示:
結論:農業是幹旱災害影響最直接、最嚴重的行業,當發生高強度、長曆時的特大幹旱時,糧食主產區將遭到重創,危及糧食安全。現狀水利工程條件下,核心區域9省市多年平均糧食減產7263.6萬t,多年平均減產率接近3成。在特大幹旱第1年,糧食減產率為11.2%,但隨著高強度幹旱連年持續,糧食減產率逐年增加,到特大幹旱第5年達到峰值,減產量達到10270.6萬t。
簡單總結就是在現代條件下遇到崇禎大旱,多年平均減產率也會接近三成。
文章中的旱澇數據源自《中國近五百年旱澇分布圖集》,主要講的是重旱期7年(1637—1643,即崇禎十年到崇禎十六年)。
《崇禎大旱曆年旱災程度的空間分布》繪製的圖像更精確,年份更多:
文中還有1637-1643年降水量估算,可以看到華北地區降水量都降到400mm甚至300mm以下。
400mm等降水量線大約是種植業與畜牧業分界線,低於400mm說明旱災非常嚴重,可以稱為重旱、極旱。
《中國近五百年旱澇分布圖集》崇禎元年的旱澇情況如圖(圖中5代表大旱,1代表大澇)。
《中國人口史》崇禎年間分省人口估測,崇禎三年總人口約19251萬。
崇禎大旱中受災最嚴重的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北直隸等地人口約六千萬。(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