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呂祥離開的背影,朱由檢既欣喜於出現呂祥這樣的天才,又覺得大明的呂祥實在太少了。


    如果有幾百個呂祥這樣的人材,他又何必操心技術上的事情?隻需要下達任務、讓這些人實現就是了。


    為了讓更多的呂祥出現,朱由檢留下王承恩,又派人把內官監掌印劉若愚、錦衣衛南司房提督戚昌國喚來,向他們道:


    “官吏分級,為朝廷效力的工匠也要分級。”


    “內官監和內府監有工匠,錦衣衛也有軍匠。”


    “你們三方合力,把各種工匠按技術分級,從低到高分為九級。”


    “例如呂祥,他的木工很精湛,可以定為九級木匠。九級木匠的技術,就以他為基準。”


    “讓他和其他九級木匠一起,編寫木匠行業的技能等級標準,每年舉行考試,確定木匠等級。”


    “其他行業的工匠同樣,以後他們的工資待遇,就以這個級別為基準。”


    這個分級,是仿照後世的八級工資製。隻是因為大明的吏員、內侍等之前被朱由檢定為九級,所以工匠的等級被他同樣定為九級。


    到了九級,就是從九品官員待遇。無論身份地位、還是工資俸祿,都相當於從九品官員。


    大明從九品官員年俸六十石,實際到手的本色俸是四十二石。對於有手藝的工匠來說,他們對這個俸祿根本是看不上的。願意去文思院輪班的原因,是有從九品副使、正九品大使官職——


    這樣他們就有了官身,無論品級再低,身份地位也截然不同。


    所以朱由檢隻能在八級工之上設立九級工匠,明確它的身份地位相當於從九品官員,這樣才能讓文思院匠官接受。


    九級工匠的分級,和外麵的九級吏員、宮裏的九級內侍一樣,王承恩、劉若愚等人一聽就明白了。


    不過,九級工匠說到底還是工匠,王承恩疑惑地道:


    “呂祥現在是正六品百戶,署理正五品職務。”


    “他的工資,也要按九級木匠發放嗎?”


    朱由檢當然不會犯這樣的錯誤,說道:


    “工匠之外,當有工程師。”


    “工程師至少掌握一門技術,有全套技術方案,甚至能發明創新。”


    “工程師的級別,分為助理工程師、初級工程師、中級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特級工程師五種。”


    “其中助理工程師和工匠一樣分為九級,初級工程師身份地位和工資待遇相當於九品官員,中級工程師相當於八品官員,高級工程師相當於七品官員,特級工程師相當於六品官員。”


    “例如呂祥,他在九級木匠之外,還可以評定為特級工程師。身份地位和基礎工資按更高的等級對待,也就是特級工程師、相當於六品官員。”


    “以後所有為朝廷做工的工匠,都要進行考核,評定工匠等級和工程師等級,確定身份待遇。”


    這個決定,把大明工匠的天花板,由正九品文思院大使,提高到相當於六品官員的特級工程師。


    相信能鼓勵一部分工匠,更積極地為朝廷效力。


    朱由檢的心中,也期待有更多的工程師出現,用他們掌握的技術,生產更多東西。


    為了確保工匠和工程師等級評定的公平,不讓工匠因為受到不公鬧起來,朱由檢道:


    “等級評定的事情,先在內廷和錦衣衛的工匠中試行,讓呂祥參與此事,選擇技術高超的匠官組成技能評審委員會。”


    “待到完善之後,再在文思院等衙門試行。”


    “如果文思院的匠官沒異議,那就在少府寺成立技能評審機構,專門負責此事。”


    “從文思院的高級工匠和高級工程師中選擇人員,輪換負責技能評審。”


    “原則上每年至少舉行一次評審,工匠隻考實操,工程師現在加上麵試,以後用筆試和製圖代替,鼓勵他們學習文化知識。”


    “等級評審的規範,每十年至少修改一次,在實際執行中按照工匠反饋和技術發展狀況進行修改。”


    這些定下之後,工匠的技能等級、工資待遇,也就基本確定下了。


    但是實際執行中,肯定有工匠的酬勞超過等級工資,為了防止這些人被壓低酬勞產生異議,朱由檢道:


    “等級工資隻是參考標準,對於外界的工匠應該獲得多少工資,朝廷不強製規定,隻要不低於最低等級的工匠工資就好。”


    “為朝廷工作的工匠,以等級工資作為基本工資。再根據為朝廷工作的時間,加上工齡工資。”


    “然後根據分工不同,定下崗位工資。根據在該崗位上完成多少工作量,發放績效工資。如果超額完成,還要對優秀者發放獎金。”


    “同時,在工坊有分紅權的職工,還能按貢獻享有相應分紅。內府監的工坊要以身作則,在年底公布收益、發放分紅獎金,給全天下的人樹標準。”


    “總之,不能讓工匠吃虧,要用各種方式鼓勵他們工作、發明新的工作方法和技術,提高生產能力。”


    林林總總交待了一大堆,朱由檢就工匠的等級和工資,做出具體規定。提高他們的身份和待遇,提高工匠地位。


    但是這些還都不夠,為了鼓勵工匠發明創造,也為了讓他們有更高的待遇,朱由檢最後說道:


    “呂祥屢立功勳,應該給他授勳。”


    “之前授予武將的百戶,有些不倫不類。”


    “朕決定仿照文武勳級,設置工匠勳級。”


    “分造士、上造、良造三種,同樣設少中上大四級。”


    “少造士享有從九品待遇,少上造享有從七品待遇,少良造享有從五品待遇,以此類推。”


    “呂祥的勳級,就定為從五品少良造。他在朝廷工作,除了官俸之外,還要發放勳祿。勳祿參考官俸石數,直接改成銀兩。”


    “不為朝廷工作的,隻授予勳級和等級,不發放任何俸祿。”


    劉若愚對此有些不解,詢問道:


    “不為朝廷工作的,也要發放勳級嗎?”


    朱由檢肯定地道:


    “當然也要發放,要鼓勵發明創造,鼓勵工匠為朝廷立功。”


    “隻要能為朝廷立下功勞,無論他們以後在不在朝廷工作,勳級都會保留。”


    “之前朕設立了公士,當時說是等同正七品。”


    “現在就正式規定,造士和庶士屬於公士,都能稱為士人,地位等同於八九品。”


    “那些不在朝廷工作、卻得到勳級的工匠,就相當於公士,除了沒有俸祿外,享有相應地位。”


    “之前授予公士的工匠,這次一律授予正八品大造士。”


    正式把士這個勳級,和接受捐納的公士爵位對應起來——


    相信在造士、庶士和公士的地位相關聯後,能夠讓人們對造士更認可,更積極地發明創造。


    同時,因為造士、公士被朱由檢明確認定為士人,再加上錢謙益寫出了《恒產論》,按照《孟子》說的“無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把士人說成天然擁有恒心。


    這樣一些富人為了名聲,會有可能捐納公士、獲得士人身份。


    朱由檢開的這個捐納口子,會再次收獲一批錢財。


    不過,對公士的設置,朱由檢現在的目的主要不是為了錢財,而是想用這個內廷設立的民爵,保障一些富人的身份地位。避免地方官吏肆無忌憚,對他們胡作非為。


    以後大明的公士多了,他還能在公士下麵,順勢設立公民。把各種戶籍製度改動,釋放大明的活力。


    正是出於這種考慮,朱由檢才把造士、庶士和公士等同,納入公士階級。


    這個階級,和錢謙益提出的恒產者有很多重合之處,有可能成為大明的中堅階級。(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