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專門的軍械研究機構,是朱由檢早就決定的事。
早在去年九月,他剛剛登極的時候,就讓兵部成立軍械司。
並且吩咐兩廣總督商周祚等官員搜集各式火銃,交給兵仗局測試,確定製式武器。
如今,軍械司在經過各種波折之後,終於在兵部尚書袁可立支持下、由專督軍械侍郎畢懋康掌管,接管兵部和工部相關機構。
不過大明軍械的製造,除了兵部和工部的機構外,還有內廷衙門。被內府監兼管的兵仗局、盔甲廠、王恭廠,都有這個職責。
畢懋康在袁可立的支持下,想要把內廷這些衙門納入軍械司管轄。朱由檢當然不願意,不想讓禦馬監兵馬用的武器受到軍械司製約。
所以他建立軍械研究院,把工部力量引入,負責研發軍械、確定製式武器的事情。
軍械司的軍器局等機構,就是從工部劃入兵部的。而且在軍械製造上,以後也有求助工部的地方。
畢懋康要不來內廷衙門的控製權,又有需要工部幫忙的地方,隻能同意三方合力,組建軍械研究院。
為了讓軍械研究院更快走入正軌,也為了打消兵部侵奪內廷職權的念頭,朱由檢選擇在印刷上屢立功勞的呂祥,負責這個衙門。
呂祥聽到皇帝的任命後,心中激動不已。
因為軍械的事情,在他看來要比印刷重要的多,立下的功勞自然也更大。
隻要做好這件事,他別說正式擔任文思院掌院,就是把身上的百戶變成世襲,都有幾分可能。
但是,正因為功勞很大,責任也很重大。一旦軍械出了問題,他就是被殺頭祭旗,也沒地方說理。
所以他懷著激動、有些忐忑地道:
“臣從未造過軍械,也不懂軍械研究。”
“陛下委以重任,實在誠惶誠恐。”
朱由檢對他很是看重,認為呂祥熟悉自己提出的分組試驗和標準規範等理念,已經成長為一個合格的科研工作者,所以耐心指點道:
“軍械研究的事情,就和你在文思院研究印刷差不多。”
“都是一點一點嚐試,確定產品規格,確定工藝流程。”
“隻要這方麵做好了,就能把製式武器定下來,控製軍械質量。”
“你擔任所長這些天,對這些應該了解了。”
“印刷行業的各種標準和規章製度,你還有什麽不解嗎?”
呂祥想了一下,很快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所謂的確定產品規格,就是確定開本尺寸、規範字體等標準。
擅長木工的呂祥,對這些可謂門清。畢竟卯榫若對不上,那是沒法用的,作為木工行業的天才,呂祥隻要用手一摸,就知道卯榫能不能對上。規矩方圓這些,早就滲透進他的骨髓裏。
至於工藝流程,就是把印刷步驟分解,把雕刻、模具、澆鑄等工作,分給專門的工匠負責。
如果有人想改動,就必須申請做實驗,經過驗證和批準後,才能進行修改。
這對印刷研究所來說,已經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呂祥不覺得有什麽難的,認為去軍械研究院做這些工作沒問題。
為了讓他安心,也為了掌握各種研究的進度,朱由檢又說道:
“你是做實事的,平時可以請假不參加朝會。”
“朕許你每月入宮一次,匯報文思院和軍械研究院的進展。”
“如果有什麽重要的事情,也可以告訴王承恩,讓他帶你入宮。”
“王承恩,你給他個兵仗局的腰牌,讓他在你不在的時候,也能申請入宮。”
這是一項很大的權力,代表著呂祥有隨時申請麵聖的機會。很多朝堂官員都沒這個權力,隻能在皇帝召見時麵聖。
有了這個權力後,呂祥的身上能減少很多麻煩。如果有人敢仗著身份欺負他,就有可能被他在麵聖時提上一嘴,受到皇帝懲罰。
所以王承恩聽到後,立刻眼神示意,讓呂祥趕緊謝恩。
呂祥雖然還不知這個權力代表著什麽,但是皇帝賞賜,他自然要謝恩。
然後又聽到皇帝向王承恩道:
“內廷軍械製造的衙門,以後要統一起來。”
“盔甲廠、王恭廠等,以後由兵仗局統一管理。”
“管理人員集中在兵仗局,盔甲廠、王恭廠作為工坊和庫房存在,設立首席匠官負責生產。”
“尤其是王恭廠,需要製造存儲火藥,一定要特別注意安全。”
“千萬不能像天啟年間那樣發生大爆炸,影響京城安定。”
提到這件事情,朱由檢轉向呂祥說道:
“軍械研究不比印刷研究,其中有許多危險。”
“以後要在周圍空曠的地方建研究所,防止出現事故損傷居民。”
“安全管理的規範也要摸索出來,讓所有人嚴格遵循。”
“軍械研究院設立安全管理處,專門負責此事。”
“每個研究所和軍工作坊都要成立安全小組,明確相關責任。”
這些話很是鄭重,王承恩、呂祥不敢輕忽,都是肅然聽命。
然後,朱由檢才說出讓呂祥負責軍械研究院的另一個用意:
“呂卿擅長木工,對卯榫結構應該很熟悉吧?”
“你說,能不能製作一個卡榫,安放在火銃上固定刺刀,讓火銃手擁有近戰能力?”
說著,他還比劃了一下,取出一份草圖,讓呂祥能根據這個,設計刺刀卡榫。
呂祥擅長木工,怎麽會不懂卯榫。隻是粗粗一看,便理解了所謂的刺刀卡榫是怎麽回事,回應道:
“能做出來,就是不知道是否牢固。”
朱由檢欣喜地道:
“先做出來看看,可以用木質模型驗證卡榫式、套筒式、插塞式等刺刀固定方法。”
“確定方案之後,再讓鐵匠打造、讓士兵試用,看看哪種刺刀固定方式最結實。”
“這個要是做好了,朕就給你記一大功,讓你實任正五品。”
刺刀這個東西,看似不怎麽顯眼,卻是十分重要的東西。
有了刺刀,火銃手就不需要另外配刀劍等冷兵器,甚至不需要長矛手保護,能夠獨立作戰。
再加上它的難度不高,被朱由檢列為最先需要研發的東西。(本章完)
早在去年九月,他剛剛登極的時候,就讓兵部成立軍械司。
並且吩咐兩廣總督商周祚等官員搜集各式火銃,交給兵仗局測試,確定製式武器。
如今,軍械司在經過各種波折之後,終於在兵部尚書袁可立支持下、由專督軍械侍郎畢懋康掌管,接管兵部和工部相關機構。
不過大明軍械的製造,除了兵部和工部的機構外,還有內廷衙門。被內府監兼管的兵仗局、盔甲廠、王恭廠,都有這個職責。
畢懋康在袁可立的支持下,想要把內廷這些衙門納入軍械司管轄。朱由檢當然不願意,不想讓禦馬監兵馬用的武器受到軍械司製約。
所以他建立軍械研究院,把工部力量引入,負責研發軍械、確定製式武器的事情。
軍械司的軍器局等機構,就是從工部劃入兵部的。而且在軍械製造上,以後也有求助工部的地方。
畢懋康要不來內廷衙門的控製權,又有需要工部幫忙的地方,隻能同意三方合力,組建軍械研究院。
為了讓軍械研究院更快走入正軌,也為了打消兵部侵奪內廷職權的念頭,朱由檢選擇在印刷上屢立功勞的呂祥,負責這個衙門。
呂祥聽到皇帝的任命後,心中激動不已。
因為軍械的事情,在他看來要比印刷重要的多,立下的功勞自然也更大。
隻要做好這件事,他別說正式擔任文思院掌院,就是把身上的百戶變成世襲,都有幾分可能。
但是,正因為功勞很大,責任也很重大。一旦軍械出了問題,他就是被殺頭祭旗,也沒地方說理。
所以他懷著激動、有些忐忑地道:
“臣從未造過軍械,也不懂軍械研究。”
“陛下委以重任,實在誠惶誠恐。”
朱由檢對他很是看重,認為呂祥熟悉自己提出的分組試驗和標準規範等理念,已經成長為一個合格的科研工作者,所以耐心指點道:
“軍械研究的事情,就和你在文思院研究印刷差不多。”
“都是一點一點嚐試,確定產品規格,確定工藝流程。”
“隻要這方麵做好了,就能把製式武器定下來,控製軍械質量。”
“你擔任所長這些天,對這些應該了解了。”
“印刷行業的各種標準和規章製度,你還有什麽不解嗎?”
呂祥想了一下,很快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所謂的確定產品規格,就是確定開本尺寸、規範字體等標準。
擅長木工的呂祥,對這些可謂門清。畢竟卯榫若對不上,那是沒法用的,作為木工行業的天才,呂祥隻要用手一摸,就知道卯榫能不能對上。規矩方圓這些,早就滲透進他的骨髓裏。
至於工藝流程,就是把印刷步驟分解,把雕刻、模具、澆鑄等工作,分給專門的工匠負責。
如果有人想改動,就必須申請做實驗,經過驗證和批準後,才能進行修改。
這對印刷研究所來說,已經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呂祥不覺得有什麽難的,認為去軍械研究院做這些工作沒問題。
為了讓他安心,也為了掌握各種研究的進度,朱由檢又說道:
“你是做實事的,平時可以請假不參加朝會。”
“朕許你每月入宮一次,匯報文思院和軍械研究院的進展。”
“如果有什麽重要的事情,也可以告訴王承恩,讓他帶你入宮。”
“王承恩,你給他個兵仗局的腰牌,讓他在你不在的時候,也能申請入宮。”
這是一項很大的權力,代表著呂祥有隨時申請麵聖的機會。很多朝堂官員都沒這個權力,隻能在皇帝召見時麵聖。
有了這個權力後,呂祥的身上能減少很多麻煩。如果有人敢仗著身份欺負他,就有可能被他在麵聖時提上一嘴,受到皇帝懲罰。
所以王承恩聽到後,立刻眼神示意,讓呂祥趕緊謝恩。
呂祥雖然還不知這個權力代表著什麽,但是皇帝賞賜,他自然要謝恩。
然後又聽到皇帝向王承恩道:
“內廷軍械製造的衙門,以後要統一起來。”
“盔甲廠、王恭廠等,以後由兵仗局統一管理。”
“管理人員集中在兵仗局,盔甲廠、王恭廠作為工坊和庫房存在,設立首席匠官負責生產。”
“尤其是王恭廠,需要製造存儲火藥,一定要特別注意安全。”
“千萬不能像天啟年間那樣發生大爆炸,影響京城安定。”
提到這件事情,朱由檢轉向呂祥說道:
“軍械研究不比印刷研究,其中有許多危險。”
“以後要在周圍空曠的地方建研究所,防止出現事故損傷居民。”
“安全管理的規範也要摸索出來,讓所有人嚴格遵循。”
“軍械研究院設立安全管理處,專門負責此事。”
“每個研究所和軍工作坊都要成立安全小組,明確相關責任。”
這些話很是鄭重,王承恩、呂祥不敢輕忽,都是肅然聽命。
然後,朱由檢才說出讓呂祥負責軍械研究院的另一個用意:
“呂卿擅長木工,對卯榫結構應該很熟悉吧?”
“你說,能不能製作一個卡榫,安放在火銃上固定刺刀,讓火銃手擁有近戰能力?”
說著,他還比劃了一下,取出一份草圖,讓呂祥能根據這個,設計刺刀卡榫。
呂祥擅長木工,怎麽會不懂卯榫。隻是粗粗一看,便理解了所謂的刺刀卡榫是怎麽回事,回應道:
“能做出來,就是不知道是否牢固。”
朱由檢欣喜地道:
“先做出來看看,可以用木質模型驗證卡榫式、套筒式、插塞式等刺刀固定方法。”
“確定方案之後,再讓鐵匠打造、讓士兵試用,看看哪種刺刀固定方式最結實。”
“這個要是做好了,朕就給你記一大功,讓你實任正五品。”
刺刀這個東西,看似不怎麽顯眼,卻是十分重要的東西。
有了刺刀,火銃手就不需要另外配刀劍等冷兵器,甚至不需要長矛手保護,能夠獨立作戰。
再加上它的難度不高,被朱由檢列為最先需要研發的東西。(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