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先無論如何都想不到,自己還有這個際遇。


    作為一個夥計,在錯失加入衛生隊、獲得衛尉署編製的機會後。王定先在衛尉署巡警招收編外眼線時,毫不猶豫地選擇加入。


    這些日子,他一直在想著打探到有用的消息。以便立下功勞,真正加入衛尉署。


    沒想到一次問話,就讓他得到了機會。


    “好小子!”


    “你是怎麽看出來那些人不一樣的?”


    “這次你誤打誤撞,算是立下了功勞。”


    “皇爺親自下令,讓你當六級警員,爭取再立新功!”


    王定先的上級、或者說是上上級,負責這一片的楊百戶,在宣讀對他的賞賜後,拍著他的肩膀道。


    這次王定先立功,他也有一份功勞。原先的署理警長,轉為正式任職。


    甚至,衛尉署正在籌備的治安科和刑偵科,他也被列入候選。有可能更進一步,繼續獲得升遷。


    一旦成為科長,他在外地衛尉署組建時,就有可能被調過去,成為府衛尉署校尉。


    這讓他的心裏,如何能不高興?所以他對王定先,可謂極其親切。


    王定先摸著腦袋,嘿嘿傻笑起來。


    他到現在都不知道鄭芝虎等人的身份,隻知道他們是外地來的,有幾個五大三粗、似乎有些匪氣。


    所以他出於習慣,警告了他們一下。想看看這些人會不會露出馬腳,讓自己得到立功機會。


    沒想到這個機會來得這麽快,自己還沒有把情況上報,就獲得了賞賜。


    尤其是聽到這個賞賜是皇帝親自下令,他心中激動得幾乎懵了,將信將疑地道:


    “聖上也知道俺王六的名字嗎?”


    “昨天到底是什麽事兒?那幾個人是誰?”


    楊百戶聞言收斂了笑容,警告道:


    “不該問的別問!”


    “幹咱們這一行的,不能有太多的好奇心。”


    “保密司培訓時強調過,不要隨便打探、尤其是不能在私下裏跨部門詢問。”


    提醒了一下王定先,楊百戶把鄭芝虎的事情略過去。又見王定先變了臉色,似乎有些怕了,安慰道:


    “實話告訴你吧,你小子是趕上時候了。”


    “錦衣衛是皇爺的親兵,現在是皇爺親自在整頓。”


    “若非如此,你以為區區一個六級警員,皇爺會親自下指示?”


    作為皇帝的親兵,錦衣衛劃入內廷後,有些人已經開始學內廷太監,稱呼皇帝為老爺。


    但是被稱老爺的人又太多,為了區分,稱呼就變成了皇爺——


    錦衣衛的人員,很喜歡這樣稱呼。以示和皇帝親近,是皇帝的家臣。


    王定先知道這些,想著自己是皇帝親自任命的,也隨著楊百戶稱皇爺,笑道:


    “全靠皇爺恩典!”


    “要不是楊百戶把俺招進來,俺怎麽有這機會?”


    對楊百戶千恩萬謝,感謝他把自己發展成編外的情報員。


    對於王定先的識趣,楊百戶很是滿意,笑著道:


    “你這一張嘴啊,還真是能說會道。”


    “怪不得皇爺說你機敏!”


    “現在衛尉寺新立,你要好好地幹,爭取再立下幾樁功勞,得到一個官身。”


    “到了那時,就會有正式敕封。說不定你的家人,將來能有封贈。”


    大明官員的任命,一品到五品用誥,稱為誥命;六品到九品用敕,稱為敕命。


    正一品到從七品官員的祖母、母親、妻子,有可能獲得封贈,通常被稱為誥命夫人。


    當然嚴格來說,隻有五品以上才有誥命,一二品才能稱為夫人,三四五六七品稱為淑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


    這些都是常識,王定先當然知道。他實在沒有想到,楊百戶對自己竟然如此看重,認為自己有可能成為七品官。


    這對於他來說,是沒有想過的事情——


    畢竟他現在還是夥計,連媳婦都討不到,哪想過自己的妻子,有可能成為誥命夫人。


    這讓他又是激動,又有些不敢相信:


    “俺這樣的人,能和縣太爺平級嗎?”


    擔心是在做夢,或者楊百戶在畫大餅。


    見他沒有因為得到賞賜就膨脹,反而有些謹小慎微,楊百戶暗暗點頭,覺得可以培養。


    錦衣衛的人員,就是需要謹慎的。這個機敏的王定先,值得自己培養。所以他仔細解釋道:


    “你是六級警員,再往上就是七級、八級、九級,每級磨勘三年。”


    “也就是說九年之後,隻要你沒犯錯,那就是九級警員。”


    “這一級隻要有功勞,就能轉為從九品。”


    “你小子的功勞是皇爺親自定下的,這一點絕對沒問題。”


    “隻要你這九年內不犯錯,就能有個官身!”


    警員級別的設置,朱由檢定得和吏員相同。同樣是三年磨勘,劃分為九個級別。


    隻要功勞資曆到了,理論上都能轉為官身。


    王定先如今還年輕,隻是剛滿二十歲,九年後拿到官身,年齡也算年輕。


    然後,錦衣衛作為武官,磨勘期是五年。隻要他不犯錯,就會五年升半品。


    這樣二十年後,他就會成為從七品官員,母親和妻子有可能受封孺人。


    有這樣的機遇,還怕娶不到妻子?


    說不定今日之後,就會有富貴人家來聯姻。


    王定先聽著講解,才知道皇帝給自己的賞賜,到底有多麽大。


    可以說,有了這個賞賜,官吏之間的差別,在他這兒完全打通。他以後就是不立功,也能在五六十歲時,成為六七品官員。


    這是多少人求不來的,也難怪楊百戶作為世襲百戶,都想拉攏培養他。


    如果他做得再好點,再立下些功勞。以後成為校尉、都尉,都有一點可能。


    楊百戶尚且如此,其他衛尉署的警員,對王定先更是羨慕了。他們大多是巡捕營的官兵,被皇帝盯著訓練的。然後又根據成績和這些日子的表現,受封一二三級警員。惟有其中佼佼者,才能受封更高級的警員,甚至成為警長。


    這些人見王定先這個編外人員一舉成為六級警員,級別超過他們。紛紛嚷著要請客,一定要請大夥兒吃一頓。


    王定先誌得意滿,對此一口答應。決定用昨日得來的、原本打算存著娶媳婦的碎銀子,請大夥兒去喝酒。


    不過這些都是下班後才能做的,楊百戶道:


    “上班期間不準喝酒,這是錦衣衛的紀律。”


    “你們都不要鬧,多立點功勞正經。”


    “現在皇爺親自整訓錦衣衛,大夥兒都有機會。”


    “隻要能立功勞,還怕沒有前程?”


    說得眾人嗷嗷直叫,一個個都想立功。


    王定先的例子,著實激勵了很多人。


    見到士氣可用,楊百戶道:


    “按照皇爺的命令,京城三十六坊,都要有派出所。作為衛尉署派出機構,就近處理糾紛。”


    “現在衛生隊已經派去各坊了,巡警隊、消防隊也要派過去。”


    “以後這個派出所,就是咱們的營地。”


    說著派出所的事情,楊百戶道:


    “衛生隊的工作,是從大掃除展開。”


    “消防隊在過年救火時做的也不錯,已經被官民認可。”


    “咱們巡警隊在抓捕盜賊和疏導交通上做得還不錯,但是不夠深入。”


    “現在皇爺下令,在各坊建立派出所,並且統計各坊的街道、胡同、住戶,正式定名編號!”


    取出一張圖紙,楊百戶指著上麵的地圖,向他們道:


    “托王兄弟的福,咱們分派下來的任務,是去小時雍坊建派出所。”


    “這裏臨近西苑,也是太仆寺所在,一定要多注意。”


    “許多大臣的宅邸都在這兒,例如弘治朝的李東陽閣老,就曾住在這裏。”


    “你們的眼睛要放亮點,不要冒犯到他們。”


    “若非王兄弟立功,咱們還派不到這個地方呢!”


    從在城門當眼線,被調到皇城邊的小時雍坊,楊百戶自然十分欣喜,也是他對王定先另眼相看的原因——


    這可是一員福將,他升官的助力。


    在皇城邊上幹活,有什麽功績錦衣衛高層能看到,甚至直達天聽。


    這對楊百戶來說,無疑是踏上了升遷的快車道。


    但是如果幹不好出了問題,下場也會很慘。


    所以他一再警告下屬,一定要小心注意。


    作為皇城邊上的坊,小時雍坊的街道胡同名稱,已經非常正規。


    楊百戶拿著地圖,挨個把坊裏的胡同、巷子畫出來,並且寫上名稱。


    這個工作,是繪製京城交通圖的一部分,據說以後要印製,供來京的人購買。


    京城的坊是按牌鋪管理,每個坊劃分為幾個牌,每個牌又劃分為幾個鋪,每個鋪有幾條胡同街道,一層一層管理。


    小時雍坊不大,沒有劃分出牌,直接按鋪管理。


    一鋪有龍驤衛胡同、雙塔寺胡同、武功胡同、石虎胡同,二鋪有李閣老胡同、演象所夾道街、灰廠街、石廠街,三鋪有射所南門街、夾道街、四眼井胡同、湧泉巷,五鋪有饊枝胡同、乾石橋街、單牌樓。


    楊百戶把這些在交通圖上記下,向眾人道:


    “你們看這些胡同、街道的名稱,有什麽需要改的嗎?”


    “皇爺讓正式定名,盡量用常用字,而且要和其它地方區分。”


    眾人紛紛攘攘,普遍認為“單牌樓”這個名字,不容易和其它地方區分。遇到不明白的,還以為它是個牌樓,而非是條街。


    但是直接加個街吧,南邊的大時雍坊有單牌樓街。而且牌樓這東西很多地方都有,單單稱為牌樓街,難以區分出來。


    所以商討之後,眾人決定加個西字,意為皇城西邊的單牌樓,簡稱西單。又因為南邊有單牌樓街,定為西單北大街。


    楊百戶還打算和大時雍坊的警長商議,把那邊的單牌樓街,改為西單南大街。


    繼續商討,眾人對這些胡同的名字,大多沒有意見。隻是對饊枝胡同,覺得有點不雅。


    這個胡同原本稱饊子王胡同,是一個姓王的人製作的饊子遠近聞名,所以得了這個名字。饊子又被稱為饊枝,演變到現在,被稱為饊枝胡同。


    這樣一個名字,當然讓有些人不滿意。但是楊百戶考慮之後,說道:


    “皇爺說過,隻要不是太生僻或者不雅觀的,盡量就不要改,即使改也要盡量改為同音字,避免產生混亂。”


    “饊枝胡同吧,稱不上必須改,那就不要改了。”


    “這些名字都寫出來公示,隻要街道上住的人沒意見,那就正式定名。”


    安排人去埋木牌,在紙上寫出名字貼上去。


    如果街道上的住戶都沒意見,那就正式定名,用毛筆給寫上去。


    然後街道上的宅院,就會正式編號,例如饊枝胡同一號、饊枝胡同二號等等。


    裏麵的住戶也要登記,給本地人口發戶口簿。外地人口則根據需要,發放暫住證或居住證。要把所有人口,全都統計起來。


    這件事情,明顯是戶部的職權。


    袁可立在發現之後,立刻提起了警惕。


    衛尉署這樣做,明顯是侵犯政務署戶政科的權力,他們把戶籍辦好了,戶政科以後怎麽辦?


    所以他當即上了一份奏疏,說衛尉署侵權。


    這份奏疏,毫無疑問地被朱由檢打了回去。理由是京城治安,需要清查戶口。


    政務署戶政科一直不作為,那就讓衛尉署做。政務署如果需要戶口資料,可以向衛尉署索要。


    同時,朱由檢還把統計上來的草圖,給了袁可立一份。說明這件事情,辦得很有必要。


    袁可立看著被改名的臭皮胡同、哱囉倉胡同、豬市口等地名,同樣感覺街道定名這件事,的確很有必要。


    皇帝這一次確實是找準了切入口,讓衛尉署有了插手的理由。


    如果他繼續糾纏著這件事不放,皇帝會認為他不做事、而且阻撓做事,對他的看法會發生轉變,不像現在這樣信任。


    再加上戶政科的事情,他這個兵部尚書,實在不好多嘴。所以在爭論了一番後,便默認了這件事情。


    戶部尚書畢自嚴,如今還忙著戶部和太府寺的分割,實在沒時間插手這件事。再加上京城三署的組建,被皇帝交給袁可立負責。他若插手還有越權嫌疑,所以同樣默認了這件事。


    朱由檢利用職權的不明,讓衛尉署獲得了戶口上的權力。以後戶口登記、戶籍變更,都要通過衛尉署。(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