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庭是山西代州人,家中世襲振武衛百戶。
同很多世襲軍官一樣,他的祖上早就鼓勵子孫習文、參加科舉成為文官。孫傳庭祖上四代,都曾考取舉人,擔任州縣官吏。
到了孫傳庭這一代,孫家終於出了進士。萬曆四十七年,年僅二十七歲的孫傳庭,在鄉試中舉後一鼓作氣考取進士,被賜同進士出身。
有了進士身份,孫傳庭的官位,自然勝過父祖。先是在永城、商丘擔任知縣,後來因為在山東白蓮教造反時防備有功,被調進了朝廷,擔任吏部驗封司主事。
主事是新科進士就能擔任的,這個職位,對孫傳庭明顯隻是過渡。沒過多久,他就升任吏部稽勳司郎中,成為朝堂上頗有實權的正五品官員。
此時的孫傳庭,年僅三十三歲,隻要按部就班向上升遷,完全有可能在四十歲左右時擔任侍郎,成為朝廷高官。
不過這個時候,朝堂上是閹黨橫行、魏忠賢專政擅權。孫傳庭對此頗為不滿,不願同流合汙,找了個理由告假回鄉,在家侍奉母親。
朱由檢知道他的大名,登極之後不久,便想法把他起複。先是任命監察禦史巡按陝西、加從三品參政銜,又在山西巡撫胡廷宴因為建祠被罷免後,任命孫傳庭署理陝西巡撫。希望這個能臣,穩定陝西局麵。
此時,距離孫傳庭起複,已經四個多月。孫傳庭到陝西的時間,也有近三個月。
“老爺,還要去什麽地方看嗎?”
“您現在已經是巡撫,不該微服私巡。”
“萬一發生什麽事,朝廷臉麵何在?”
隨著孫傳庭在陝西轉了三月,家仆孫福實在忍不下去,再次勸說他道。
陝西的局麵實在太亂,到處都是盜匪,一路上他們數次遇險。若非孫家出身衛所,有精銳家丁跟隨,說不定他們這些人,就有可能遇難了。
所以這些人早就不願轉下去,多次勸說孫傳庭,亮明旗號也罷、去西安上任,不能這樣下去。
不過孫傳庭是個倔脾氣,絲毫不聽他們的勸。以皇帝之前命自己秘密巡按陝西為由,帶著他們把陝西轉了一圈,不但有陝西巡撫的轄區,延綏、寧夏、甘肅三個巡撫的轄區,他也曾去看過。
將近三個月下來,孫傳庭對陝西的情況不說了如指掌,卻也了然於心。對自己麵臨的情況,已經明明白白:
“陛下讓我來陝西,是要把陝西的情況好好治一治啊!”
“如果治理不好,那就栽在這裏了!”
對自己突然被起複頗為不解,孫傳庭接受任命後,便思索皇帝的用意。
他對當今皇帝毫無了解,也不覺得自己和皇帝有什麽交情。想來想去,隻能把自己起複的原因,歸結為當初防備白蓮教的功績。
來到陝西之後,看到一路上的盜匪,他更確認了自己的想法,知道現在陝西最重要的,就是平定盜匪。
為了確認自己的想法,孫傳庭一路輕車簡從、在陝西秘密查訪時,仍沒有放棄對朝廷的關注。
在從邸報上看到,朝廷任命延綏總兵楊肇基擔任三省剿匪提督、楊鶴擔任三省剿匪護軍使,並且把現任兵部尚書袁可立的兒子袁樞派來擔任西北鎮撫使後。他完全確定了自己的想法,認為皇帝把自己派過來,就是為剿滅陝西盜匪做準備。
一路上的遭遇,讓孫傳庭認為這點很正確。陝西的盜匪,已經到了不得不剿的地步。如果放任不管,就會像天啟二年的白蓮教之亂一樣,發生一場大亂。當前陝西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剿匪,不讓盜匪蔓延。
如果再像三月份那樣,發生饑民殺死澄城知縣的事情,陝西的情況可能就變得不可收拾、到處都會生亂。
這些情況,孫傳庭已寫成奏疏,打算在巡察完整個陝西後,把情況上奏上去。
隻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他查訪到臨洮府時,朝廷又傳來消息,任命他署理陝西巡撫。把陝西最菁華的西安府等地,交給了他治理。
這下他的蹤跡再也隱瞞不住,陝西很多官員都知道,新任巡撫孫傳庭,早已被朝廷派來秘密查訪,說不定就在某個地方,看到他們的行為。
這讓很多官員產生緊張,擔心孫傳庭看到什麽,會對他們不利。
孫傳庭這些日子已察覺到變化,發現自己秘密查訪的阻力越來越大,再這樣下去已經不能查訪到實情,反而給地方帶來壓力。
甚至,說不定還會有人鋌而走險,勾結盜匪謀害自己。
所以,麵對孫福等人的再次勸說,孫傳庭道:
“走吧,前麵是鳳翔府,過了鳳翔就是西安,到那打出旗號。”
從家鄉代州出發,過延綏、寧夏、固原、臨洮,孫傳庭本來打算往西去甘州諸衛,接到升任陝西巡撫的命令後,不好再去甘肅巡撫的轄區,所以他轉而向東,打算把陝西巡撫的轄區轉一遍。
隻是讓他沒想到的是,自己秘密查訪的事情傳播得太快,很多地方官員都得知了消息。再從鞏昌去漢中府已不可行,所以他打算去鳳翔,然後直奔西安府——
西安那邊的官吏,一定比其他地方注意他的消息。為了避免這些官吏騷擾地方,他決定亮出旗號,不讓他們擾民。
隻是,讓他沒想到的是,鳳翔官吏也很注意他的消息。來到鳳翔府不久,他的身份就被人察覺,被當地官吏確認。
“就是這些人,剛才向我打聽沈公渠的情況。”
“還說這個渠修得好,問我沈公是誰。”
一個老丈指著孫傳庭,向一個差役說道。
顯然,這邊的人早就被囑咐,注意異常人員。孫傳庭向他打聽情況後,便被暴露出來。
那個差役聽到老丈的舉報,當即小心上前,詢問孫傳庭一行人的身份。
孫傳庭已經沒打算繼續隱瞞,見此點了點頭,孫福高聲說道:
“我家老爺姓孫,諱傳庭。現任巡按禦史,署理陝西巡撫。”
“找個能做主的,接待我家老爺!”
早就知道新任巡撫孫傳庭在陝西秘密查訪的消息,甚至被縣裏的官員派出來注意這件事。這個差役卻完全沒有想到,孫傳庭會出現在這裏。
聽到孫福通名,他驚得嚇了一跳,急忙下拜行禮後,囑咐老丈等人好好招待孫傳庭,自己向縣裏告知這個消息。
這個差役走後,孫傳庭來到老丈身前,扶起同樣下拜的老丈,和顏悅色地道:
“老人家,剛才你不願說,現在該說了吧?”
老丈這個時候,才知道縣裏官吏讓注意異常人員的目的。見孫傳庭如此和藹,哪裏還不知道這是遇到了傳說中的青天大老爺微服私訪,縣裏那些貪官汙吏是在故意阻撓。
所以一拍大腿,後悔道:
“大老爺怎麽不早說!”
“早說我怎麽會告訴王差役,早就把沈公渠的事情告訴你了。”
“這沈公渠啊,是萬曆四十六年的時候,知府沈老爺親自主持修的。”
“這些年遇旱的時候能夠收獲糧食,多虧這條沈公渠。”
“沈老爺真是好官,還讓衙役去販鹽,官代民課。”
“聽說鳳翔公差到京城探望他的時候,見他家裏十分簡陋,幾乎一無所有。”
“這樣的官啊,現在可不多了。”
“青天大老爺微服私訪,也是這樣的好官吧!”
一番話絮絮叨叨,聽得孫傳庭有些慚愧。他雖然稱不上貪官,家中卻頗為富足,回鄉後大治第宅、辟園圃,與賓客賦詩談笑。哪像這位沈知府那樣,在京做官家裏都一無所有,甚至在公差去拜訪後才開火做飯。
『這樣的官吏,我該向朝廷舉薦啊!』
詢問沈知府的名字,孫傳庭得知是沈自彰,頓時有了印象,想起前些日子從邸報上看到的一個消息:
『光祿寺丞沈自彰,轉任文選司郎中。』
『陛下已經重用他,不用我舉薦了!』
曾任吏部稽勳郎,孫傳庭對吏部的官員還是有些關注的。尤其是文選司郎中,哪個官員都會十分關心。
如今,他終於知道了,眼前老丈提起的沈知府,就是新任文選司郎中沈自彰。
『陛下任命這樣的幹臣做文選司郎中,這是天下之福啊!』
『希望沈郎中多選拔些和他一樣的能臣幹吏,把天下給治理好!』
轉了這麽多地方,眼前是他看到的最好景象之一。這讓他對沈自彰頗有好感,認為提拔他擔任文選司郎中的皇帝,也是一位明君。
尤其是想到皇帝登極以來,撫察罕、平閹黨,不但穩定邊疆,還掃清了朝堂妖氛。這讓他更認可這位皇帝,願意為皇帝治理天下出力。
仔細詢問沈自彰在鳳翔府做的事情,孫傳庭對他的作為頗為認可。認為鳳翔能有現在的局麵,沈自彰功不可沒。
在府縣官吏到來後,他更是查閱當年沈自彰治理鳳翔府的記載,詢問各種政策的效果,對如何治理陝西,心中有了腹稿。
為了這件事情,孫傳庭在鳳翔府停留數天後,才在府縣官吏的護送下,向東前往西安府。
此時,西安官吏早已得知消息,很多人前去迎接。
有這些人在身邊,孫傳庭顯然無法繼續查訪,他隻能按這些官吏的安排,直接前往西安城。
西安是漢唐故都,在大明也頗受重視。太祖朱元璋曾打算遷都西安,甚至派太子朱標查看。後來因為朱標回去後生病去世,遷都的事情不了了之,西安錯失了成為大明首都的機會。
不過,作為首都的備選地之一,又是秦王府所在,西安城的建設還是很好的。
孫傳庭抵達之後,便對此暗暗點頭,認為隻要有一支精兵,西安城就不可能會丟失。他有這座城池做依靠,可以放手剿匪。
作為陝西巡撫,孫傳庭的權力非常大。按照朝廷製度,巡撫是朝廷派往地方的代表,正式職位是都察院僉都禦史和兵部侍郎,有權監督和節製地方三司。
西安作為陝西承宣布政使司、陝西按察使司、陝西都指揮使司駐地,這三司的官員,都受孫傳庭的節製。
即使秦王這個藩王,也很難影響孫傳庭。
唯有三邊總督,擁有總督陝西、甘肅、延綏、寧夏軍務職權,可以約束陝西巡撫。但是三邊總督的駐地在固原,防秋駐花馬池。陝西巡撫的駐地在西安,防秋駐固原。
兩人根本就不在一個地方,而且有很多地方要配合。所以三邊總督對陝西巡撫的約束也不大,孫傳庭在西安城中,可謂大權在握。
這麽大的權力,同樣也意味著巨大的責任。尤其是孫傳庭這個巡撫是皇帝直接任命署理的,沒有經過廷推。如果他幹得不好,無法轉正不說,也傷害皇帝的威望。那樣他在以後,就很難被重用了。
所以,孫傳庭在接風洗塵之後,很快便開始工作。
正當他寫著奏疏、思索如何打開局麵的時候,西北鎮撫使袁樞,主動找了過來。
他同樣擔負著剿匪任務,而且在出發前,便被父親袁可立囑咐,要做好剿匪軍隊和地方官員的協調工作。
再加上皇帝也顯示出對孫傳庭的重視,袁樞在孫傳庭抵達西安後,主動找了過來:
“孫巡撫,陛下讓我擔任西北鎮撫使,輔助軍隊和地方協調工作。”
“若是孫巡撫有什麽需要,可以盡管安排。”
孫傳庭對此大喜,更知道了皇帝對自己的看重。雖然他對此極為疑惑,不知道皇帝看上了自己哪一點,不斷升官不說,還做出這些安排。
但是這個時候,明顯不適合追究原因。想到自己在查訪時聽說過錦衣衛同樣在查訪,孫傳庭讓袁樞把錦衣衛調查的資料帶來,以供自己參考。他想把錦衣衛的資料和自己查訪的情況相對照,摸清陝西情況。
錦衣衛有三個隊伍調查陝西情況,這件事袁樞是知道的。甚至還知道因為錦衣衛調查時太高調、名聲也太差的原因,頗是損失了些人手,導致現在還沒有達到皇帝的要求,把流民、盜賊、錢糧、人口等數據調查清楚。
如今孫傳庭索要這些資料,袁樞當然要配合。把傳遞到西安的資料,都向孫傳庭送了過去。
看著這些零散的資料,孫傳庭知道了錦衣衛至今未完成調查的原因。這些驢頭不對馬嘴的資料,顯然是不適合傳到朝廷的。就是對他來說,作用也並不大。
好在他對陝西的情況調查得很清楚,隻是用錦衣衛的資料佐證。很快就根據自己的見聞,從裏麵擇取有用的資料,把奏疏最終完善,利用錦衣衛的渠道,快馬發了出去。(本章完)
同很多世襲軍官一樣,他的祖上早就鼓勵子孫習文、參加科舉成為文官。孫傳庭祖上四代,都曾考取舉人,擔任州縣官吏。
到了孫傳庭這一代,孫家終於出了進士。萬曆四十七年,年僅二十七歲的孫傳庭,在鄉試中舉後一鼓作氣考取進士,被賜同進士出身。
有了進士身份,孫傳庭的官位,自然勝過父祖。先是在永城、商丘擔任知縣,後來因為在山東白蓮教造反時防備有功,被調進了朝廷,擔任吏部驗封司主事。
主事是新科進士就能擔任的,這個職位,對孫傳庭明顯隻是過渡。沒過多久,他就升任吏部稽勳司郎中,成為朝堂上頗有實權的正五品官員。
此時的孫傳庭,年僅三十三歲,隻要按部就班向上升遷,完全有可能在四十歲左右時擔任侍郎,成為朝廷高官。
不過這個時候,朝堂上是閹黨橫行、魏忠賢專政擅權。孫傳庭對此頗為不滿,不願同流合汙,找了個理由告假回鄉,在家侍奉母親。
朱由檢知道他的大名,登極之後不久,便想法把他起複。先是任命監察禦史巡按陝西、加從三品參政銜,又在山西巡撫胡廷宴因為建祠被罷免後,任命孫傳庭署理陝西巡撫。希望這個能臣,穩定陝西局麵。
此時,距離孫傳庭起複,已經四個多月。孫傳庭到陝西的時間,也有近三個月。
“老爺,還要去什麽地方看嗎?”
“您現在已經是巡撫,不該微服私巡。”
“萬一發生什麽事,朝廷臉麵何在?”
隨著孫傳庭在陝西轉了三月,家仆孫福實在忍不下去,再次勸說他道。
陝西的局麵實在太亂,到處都是盜匪,一路上他們數次遇險。若非孫家出身衛所,有精銳家丁跟隨,說不定他們這些人,就有可能遇難了。
所以這些人早就不願轉下去,多次勸說孫傳庭,亮明旗號也罷、去西安上任,不能這樣下去。
不過孫傳庭是個倔脾氣,絲毫不聽他們的勸。以皇帝之前命自己秘密巡按陝西為由,帶著他們把陝西轉了一圈,不但有陝西巡撫的轄區,延綏、寧夏、甘肅三個巡撫的轄區,他也曾去看過。
將近三個月下來,孫傳庭對陝西的情況不說了如指掌,卻也了然於心。對自己麵臨的情況,已經明明白白:
“陛下讓我來陝西,是要把陝西的情況好好治一治啊!”
“如果治理不好,那就栽在這裏了!”
對自己突然被起複頗為不解,孫傳庭接受任命後,便思索皇帝的用意。
他對當今皇帝毫無了解,也不覺得自己和皇帝有什麽交情。想來想去,隻能把自己起複的原因,歸結為當初防備白蓮教的功績。
來到陝西之後,看到一路上的盜匪,他更確認了自己的想法,知道現在陝西最重要的,就是平定盜匪。
為了確認自己的想法,孫傳庭一路輕車簡從、在陝西秘密查訪時,仍沒有放棄對朝廷的關注。
在從邸報上看到,朝廷任命延綏總兵楊肇基擔任三省剿匪提督、楊鶴擔任三省剿匪護軍使,並且把現任兵部尚書袁可立的兒子袁樞派來擔任西北鎮撫使後。他完全確定了自己的想法,認為皇帝把自己派過來,就是為剿滅陝西盜匪做準備。
一路上的遭遇,讓孫傳庭認為這點很正確。陝西的盜匪,已經到了不得不剿的地步。如果放任不管,就會像天啟二年的白蓮教之亂一樣,發生一場大亂。當前陝西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剿匪,不讓盜匪蔓延。
如果再像三月份那樣,發生饑民殺死澄城知縣的事情,陝西的情況可能就變得不可收拾、到處都會生亂。
這些情況,孫傳庭已寫成奏疏,打算在巡察完整個陝西後,把情況上奏上去。
隻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他查訪到臨洮府時,朝廷又傳來消息,任命他署理陝西巡撫。把陝西最菁華的西安府等地,交給了他治理。
這下他的蹤跡再也隱瞞不住,陝西很多官員都知道,新任巡撫孫傳庭,早已被朝廷派來秘密查訪,說不定就在某個地方,看到他們的行為。
這讓很多官員產生緊張,擔心孫傳庭看到什麽,會對他們不利。
孫傳庭這些日子已察覺到變化,發現自己秘密查訪的阻力越來越大,再這樣下去已經不能查訪到實情,反而給地方帶來壓力。
甚至,說不定還會有人鋌而走險,勾結盜匪謀害自己。
所以,麵對孫福等人的再次勸說,孫傳庭道:
“走吧,前麵是鳳翔府,過了鳳翔就是西安,到那打出旗號。”
從家鄉代州出發,過延綏、寧夏、固原、臨洮,孫傳庭本來打算往西去甘州諸衛,接到升任陝西巡撫的命令後,不好再去甘肅巡撫的轄區,所以他轉而向東,打算把陝西巡撫的轄區轉一遍。
隻是讓他沒想到的是,自己秘密查訪的事情傳播得太快,很多地方官員都得知了消息。再從鞏昌去漢中府已不可行,所以他打算去鳳翔,然後直奔西安府——
西安那邊的官吏,一定比其他地方注意他的消息。為了避免這些官吏騷擾地方,他決定亮出旗號,不讓他們擾民。
隻是,讓他沒想到的是,鳳翔官吏也很注意他的消息。來到鳳翔府不久,他的身份就被人察覺,被當地官吏確認。
“就是這些人,剛才向我打聽沈公渠的情況。”
“還說這個渠修得好,問我沈公是誰。”
一個老丈指著孫傳庭,向一個差役說道。
顯然,這邊的人早就被囑咐,注意異常人員。孫傳庭向他打聽情況後,便被暴露出來。
那個差役聽到老丈的舉報,當即小心上前,詢問孫傳庭一行人的身份。
孫傳庭已經沒打算繼續隱瞞,見此點了點頭,孫福高聲說道:
“我家老爺姓孫,諱傳庭。現任巡按禦史,署理陝西巡撫。”
“找個能做主的,接待我家老爺!”
早就知道新任巡撫孫傳庭在陝西秘密查訪的消息,甚至被縣裏的官員派出來注意這件事。這個差役卻完全沒有想到,孫傳庭會出現在這裏。
聽到孫福通名,他驚得嚇了一跳,急忙下拜行禮後,囑咐老丈等人好好招待孫傳庭,自己向縣裏告知這個消息。
這個差役走後,孫傳庭來到老丈身前,扶起同樣下拜的老丈,和顏悅色地道:
“老人家,剛才你不願說,現在該說了吧?”
老丈這個時候,才知道縣裏官吏讓注意異常人員的目的。見孫傳庭如此和藹,哪裏還不知道這是遇到了傳說中的青天大老爺微服私訪,縣裏那些貪官汙吏是在故意阻撓。
所以一拍大腿,後悔道:
“大老爺怎麽不早說!”
“早說我怎麽會告訴王差役,早就把沈公渠的事情告訴你了。”
“這沈公渠啊,是萬曆四十六年的時候,知府沈老爺親自主持修的。”
“這些年遇旱的時候能夠收獲糧食,多虧這條沈公渠。”
“沈老爺真是好官,還讓衙役去販鹽,官代民課。”
“聽說鳳翔公差到京城探望他的時候,見他家裏十分簡陋,幾乎一無所有。”
“這樣的官啊,現在可不多了。”
“青天大老爺微服私訪,也是這樣的好官吧!”
一番話絮絮叨叨,聽得孫傳庭有些慚愧。他雖然稱不上貪官,家中卻頗為富足,回鄉後大治第宅、辟園圃,與賓客賦詩談笑。哪像這位沈知府那樣,在京做官家裏都一無所有,甚至在公差去拜訪後才開火做飯。
『這樣的官吏,我該向朝廷舉薦啊!』
詢問沈知府的名字,孫傳庭得知是沈自彰,頓時有了印象,想起前些日子從邸報上看到的一個消息:
『光祿寺丞沈自彰,轉任文選司郎中。』
『陛下已經重用他,不用我舉薦了!』
曾任吏部稽勳郎,孫傳庭對吏部的官員還是有些關注的。尤其是文選司郎中,哪個官員都會十分關心。
如今,他終於知道了,眼前老丈提起的沈知府,就是新任文選司郎中沈自彰。
『陛下任命這樣的幹臣做文選司郎中,這是天下之福啊!』
『希望沈郎中多選拔些和他一樣的能臣幹吏,把天下給治理好!』
轉了這麽多地方,眼前是他看到的最好景象之一。這讓他對沈自彰頗有好感,認為提拔他擔任文選司郎中的皇帝,也是一位明君。
尤其是想到皇帝登極以來,撫察罕、平閹黨,不但穩定邊疆,還掃清了朝堂妖氛。這讓他更認可這位皇帝,願意為皇帝治理天下出力。
仔細詢問沈自彰在鳳翔府做的事情,孫傳庭對他的作為頗為認可。認為鳳翔能有現在的局麵,沈自彰功不可沒。
在府縣官吏到來後,他更是查閱當年沈自彰治理鳳翔府的記載,詢問各種政策的效果,對如何治理陝西,心中有了腹稿。
為了這件事情,孫傳庭在鳳翔府停留數天後,才在府縣官吏的護送下,向東前往西安府。
此時,西安官吏早已得知消息,很多人前去迎接。
有這些人在身邊,孫傳庭顯然無法繼續查訪,他隻能按這些官吏的安排,直接前往西安城。
西安是漢唐故都,在大明也頗受重視。太祖朱元璋曾打算遷都西安,甚至派太子朱標查看。後來因為朱標回去後生病去世,遷都的事情不了了之,西安錯失了成為大明首都的機會。
不過,作為首都的備選地之一,又是秦王府所在,西安城的建設還是很好的。
孫傳庭抵達之後,便對此暗暗點頭,認為隻要有一支精兵,西安城就不可能會丟失。他有這座城池做依靠,可以放手剿匪。
作為陝西巡撫,孫傳庭的權力非常大。按照朝廷製度,巡撫是朝廷派往地方的代表,正式職位是都察院僉都禦史和兵部侍郎,有權監督和節製地方三司。
西安作為陝西承宣布政使司、陝西按察使司、陝西都指揮使司駐地,這三司的官員,都受孫傳庭的節製。
即使秦王這個藩王,也很難影響孫傳庭。
唯有三邊總督,擁有總督陝西、甘肅、延綏、寧夏軍務職權,可以約束陝西巡撫。但是三邊總督的駐地在固原,防秋駐花馬池。陝西巡撫的駐地在西安,防秋駐固原。
兩人根本就不在一個地方,而且有很多地方要配合。所以三邊總督對陝西巡撫的約束也不大,孫傳庭在西安城中,可謂大權在握。
這麽大的權力,同樣也意味著巨大的責任。尤其是孫傳庭這個巡撫是皇帝直接任命署理的,沒有經過廷推。如果他幹得不好,無法轉正不說,也傷害皇帝的威望。那樣他在以後,就很難被重用了。
所以,孫傳庭在接風洗塵之後,很快便開始工作。
正當他寫著奏疏、思索如何打開局麵的時候,西北鎮撫使袁樞,主動找了過來。
他同樣擔負著剿匪任務,而且在出發前,便被父親袁可立囑咐,要做好剿匪軍隊和地方官員的協調工作。
再加上皇帝也顯示出對孫傳庭的重視,袁樞在孫傳庭抵達西安後,主動找了過來:
“孫巡撫,陛下讓我擔任西北鎮撫使,輔助軍隊和地方協調工作。”
“若是孫巡撫有什麽需要,可以盡管安排。”
孫傳庭對此大喜,更知道了皇帝對自己的看重。雖然他對此極為疑惑,不知道皇帝看上了自己哪一點,不斷升官不說,還做出這些安排。
但是這個時候,明顯不適合追究原因。想到自己在查訪時聽說過錦衣衛同樣在查訪,孫傳庭讓袁樞把錦衣衛調查的資料帶來,以供自己參考。他想把錦衣衛的資料和自己查訪的情況相對照,摸清陝西情況。
錦衣衛有三個隊伍調查陝西情況,這件事袁樞是知道的。甚至還知道因為錦衣衛調查時太高調、名聲也太差的原因,頗是損失了些人手,導致現在還沒有達到皇帝的要求,把流民、盜賊、錢糧、人口等數據調查清楚。
如今孫傳庭索要這些資料,袁樞當然要配合。把傳遞到西安的資料,都向孫傳庭送了過去。
看著這些零散的資料,孫傳庭知道了錦衣衛至今未完成調查的原因。這些驢頭不對馬嘴的資料,顯然是不適合傳到朝廷的。就是對他來說,作用也並不大。
好在他對陝西的情況調查得很清楚,隻是用錦衣衛的資料佐證。很快就根據自己的見聞,從裏麵擇取有用的資料,把奏疏最終完善,利用錦衣衛的渠道,快馬發了出去。(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