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通過審查的錦衣衛官員,明天下午在內教場集合,朕要親自整訓。”


    “訓練合格的,授勳任職,不合格的就去學堂學習。”


    “衛尉寺接管巡捕營了嗎,現在有多少人?”


    轉向衛尉寺卿劉僑,朱由檢詢問他道。


    還沒有從皇帝親自整訓的震驚中回過神來,劉僑聽到問話,急忙回道:


    “巡捕營額定巡軍一萬一千,馬五千匹。”


    “設提督一,參將二,把總十八。”


    “如今提督張體乾、左參將王文烈等人涉劉鐸案,已經革職待審。”


    這又是被閹黨禍害的重災區,巡捕營別看名聲不顯,其實卻很重要——


    從宣德年間的五百人,膨脹到現在的一萬一千人,巡捕營人數和級別的提高,彰顯了它的重要性。


    可以說,這是京營和禦馬監之外,京城最重要的武裝力量。一萬一千巡軍,相比現在禦馬監的一萬二千官勇,也是不遑多讓。


    朱由檢登極之後,就想加強對軍隊的掌控。


    京營牽扯太大,一時不好做大改動。禦馬監原來的掌印塗文輔早就投靠他、現在的掌印高時明也是效忠皇帝的,暫時沒必要動。


    所以他對巡捕營下手,以衛尉寺負責巡捕盜賊為由,把巡捕營放在衛尉寺,方便自己管轄。


    如今巡捕營高層撤換,正是加強影響的好時機,朱由檢道:


    “巡捕營將領審查一遍,通過的明日一起到內教場。”


    “挑選一千精銳,一起參與整訓。”


    知道巡捕營在閹黨管轄下一定很混亂,人馬不可能齊全,朱由檢隻讓劉僑挑選一千人,明日參加整訓。


    不過即使如此,劉僑還是很為難。因為巡捕營和京營一樣,軍人和馬匹被勳貴、太監、將領私役現象很嚴重,很多人不願意當巡軍。將領也樂得沒人,以便能吃空餉。


    所以現在巡捕營是“軍半虛廩,馬多雇人騎”,挑出一千人已經有點難,更別說皇帝要求的是精銳。


    劉僑想來想去,也隻能從巡捕營現有官兵中盡力挑選。幸好皇帝沒讓這一千人騎馬,他還能挑出來。否則就隻能把事情告知,表示臣做不到。


    朱由檢不知道巡捕營壞到這個程度,還覺得巡捕營人數太多,可以分一些人去下麵,擔任巡警、刑警。


    這一千人,就是他為三個城區準備的,用於充實城區衛尉署。


    如果劉僑知道這點,絕對不會把所謂的精銳挑出來,免得巡捕營沒有中堅力量,徹底淪為空架子。


    朱由檢詢問了一下衛尉寺的情況,尤其是刑偵、治安、消防、衛生四大總署的組建進展。然後又轉向北司房,聽鄭士毅匯報各情報司進展。


    就這樣忙了一天,直到宮門落鎖,才把他們放出去。


    一眾錦衣衛高層離了皇宮,頓時如脫大難。


    當今皇帝實在是不好糊弄,他們每一次入宮,都是提心吊膽。


    以前他們多想見到皇帝,現在就有多不想。經常見到皇帝錦衣衛權力會提高,但是如今每一次見到皇帝,對他們而言都是一次劫難。


    他們現在都很是佩服那些太監,不知道這些一直在皇帝身邊的人,是怎麽堅持下來的。


    這就是他們的無知了,朱由檢對太監和錦衣衛,采用的是不同的管理模式。


    太監和宮女是身邊人,朱由檢當然要寬容點,免得像嘉靖皇帝那樣鬧出壬寅宮變,差點被宮女勒死。


    朱由檢知道這件事情,而且在登極前夜曾經因為一個太監佩劍就提心吊膽,所以對身邊人很寬容,經常予以加恩。就是對魏忠賢也沒做絕,冊封了他的家人,免得宮裏太監寒心、不願盡心做事。


    但是對錦衣衛就不一樣了,這些人說到底是外臣,不是一直在皇帝身邊伺候的。


    而且在朱由檢看來,軍警隊伍就應該高壓管理、令行禁止。所以他對錦衣衛從來都是提出要求,催促他們做事。


    這樣的管理方式下,錦衣衛高層當然覺得難。


    沒有立刻回家,一眾錦衣衛高層,去承天門外不遠的衙門裏商議。


    鄭士毅作為指揮使,首先向負責南司房的戚昌國、李順祖道:


    “已經通過審核的官員名單,盡快給列出來。”


    “今晚上就要通知到,讓他們好好準備。”


    “陛下明日要親自整訓,他們是否能真正當上錦衣衛的實職,要看明天表現。”


    “別怪我沒有提醒,到時候誰出問題誰就自己扛起來,別指望我救援。”


    知道自己其實並不合皇帝的心意,隻是最有資格,才被皇帝任命為指揮使。鄭士毅對自己的分量很清楚,絲毫不覺得能夠影響皇帝。


    如果有錦衣衛官員在整訓時出了問題,那他們就自求多福,別指望他說話。


    戚昌國、李順祖應下,急忙去整理名單,派人通知各家。


    衛尉寺卿劉僑,任務同樣很重,因為他要挑選一千精銳,明日入宮整訓。


    如果挑選出的是老弱病殘,讓皇帝覺得不滿。或者有閹黨餘孽混在裏麵,故意在皇帝麵前作亂。他這個衛尉寺卿有可能被皇帝認為不合格,甚至直接撤換。


    鄭士毅等人是知道巡捕營實情的,看看坐立不安的劉僑,對他很是同情。但是讓他們出主意糊弄皇帝,這些人卻又不敢——


    一旦被皇帝察覺,說不定欺君的帽子就會扣上來。到時候他們這些人,都會一起遭難。


    所以他們安慰了劉僑一番,以這是衛尉寺事務為由,讓劉僑和郭承昊、吳孟明兩個少卿去忙巡捕營的事情。


    但是對刑獄司的事情,鄭士毅就不得不說幾句,提醒兼管刑獄司的劉僑道:


    “田爾耕、許顯純等人遲遲沒有定案,陛下已經不滿。”


    “今日提督監察司的王公公已經提醒過我們,而且剛才在宮裏,陛下給熊廷弼、楊漣等文官後裔加蔭東寧衛百戶,英國公張維賢的子嗣,也有一人加蔭東寧衛指揮僉事。”


    “如果我們的動作再慢點,東寧衛就不再屬於廠衛。文官和勳貴的力量,都會隨著進去。”


    “不要再給田爾耕、許顯純等人留麵子,把他們的案子判了,直接送去海外。”


    這幾個人遲遲沒有定案,說到底是視海外為畏途,不想冒著風險去開辟新衛所。


    錦衣衛這些高層礙於以往交情,也不好強逼他們。所以就把這些人關在詔獄裏,好吃好喝招待。


    但是如今皇帝發話了,還把文官和勳貴勢力引進來,他們就不得不加快動作,把田爾耕、許顯純等人送過去。


    否則東寧衛可能就不是廠衛所有,到時候宮裏的太監也會埋怨。


    就這樣,在朱由檢的逼迫下,東寧衛開辟的事情,速度開始加快。


    《明史》:


    捕營提督一,參將二,把總十八,巡軍萬一千,馬五千匹。


    《明熹宗實錄》:


    提督勇士四衛營軍務禦馬監太監塗文輔疏言……見操官勇旅軍一萬二千餘名之數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