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在京城接到書信時,已經是九月十七日。


    就在四天前十三日的常朝上,楊所修夥同黨羽再一次參劾閹黨大臣。朱由檢仍舊沒有答應,朝中許多人卻已經回過味來,知道閹黨開始內亂。


    然而,就在一些人準備隨楊所修參劾的時候,閹黨作出反應。首先上奏瑞王就藩的事情,又上報了一串功臣名單。然後以三殿功為由,請求封賞內臣。


    朱由檢還在等草原上的消息,需要朝中暫時維持穩定。隻能應閹黨所求,蔭內臣錦衣衛指揮僉事十二人、正千戶四十七人。


    這些人得了賞賜,閹黨穩住了局麵。在十五日的朔望朝上,沒有人跟著楊所修參劾閹黨大臣。


    閹黨再接再厲,在十六日常朝上,一邊讓崔呈秀再次請求守製,一邊向朱由檢這個皇帝請求封賞功臣。


    朱由檢在他們的再三請求下,隻能以藩封大典敘錄沿河效勞諸臣,有六十一人獲得加銜蔭襲。


    這件事情,讓朱由檢心裏憋著一口氣,如今在收到孔貞運傳回的信息後,他知道自己這口氣,終於可以發出去了:


    “孔貞運辦得很好,在封貢上立了大功。”


    “告訴他,朕不會虧待有功之臣,讓他好好統計戶數,確定封爵名單。”


    “所有事情都由他這個全權大使決定,朕一概批準!”


    知道北疆穩定,自己在朝中可以放手調整。朱由檢對孔貞運的功勞,可謂不吝賞賜。對恭順侯吳汝胤、侯保山等有功之臣,也是賞賜多多。


    可以肯定,在他們把事情辦好回來之後,加官加銜是少不了的,甚至有可能封爵、獲得世襲官職。


    對於林丹汗用玉璽換玉印、明確王號的請求,朱由檢看了他的書信後,覺得可以答應:


    “螭紐玉印既有先例,可以按前例發放。”


    “但是要讓林丹汗保證,除了獻上來的玉璽之外,他沒有保留任何其它玉璽。”


    “即使再發掘出什麽玉璽,也應獻給大明,由大明鑒定真假。”


    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獲得前元帝統,朱由檢當然不能留下任何隱患。他知道天子的印璽非常多,所以要求林丹汗獻上玉璽的時候,保證沒有任何遺留。以後再挖出什麽玉璽,他也無權擁有,需要獻給大明,讓大明鑒定真假。


    如此一來,就斷絕了黃台吉從林丹汗那裏獲得前元帝統、登極稱帝的可能。大明仍舊是這片大地上,唯一的正統帝國。


    然後在王號上,朱由檢看著林丹汗的抱怨,心中嗬嗬直樂。林丹汗在這上麵計較,說明他已經融入大明體係,就他那點見識,如何與自己鬥:


    “林丹汗想要明確順禮王的級別,那就在王號裏麵加上‘親王’二字。”


    “他認為自己不是武臣、而是一名君王,那就去掉‘宣力武臣’這四個字。”


    “他對自己和公侯伯同是順天翊運推誠不滿,那就給他改個字,仿照開國輔運推誠,定為順天輔運推誠。”


    “以後他的王號,就是順天輔運推誠禮親王,簡稱順禮王或禮親王、禮王,隨他怎麽稱呼。”


    確定了林丹汗的新王號,朱由檢對林丹汗另一項請求,卻是直接否決:


    『想讓兒子都封郡王、女兒都封郡主,這件事想都別想。』


    『我可不想從自己口袋裏掏錢,鼓勵他生兒女。』


    『這次給他的福晉和兒女封賞是特例,以後就別想了!』


    對宗室膨脹問題本就頭疼,朱由檢當然不肯開這個口子。所以對林丹汗的請求,他在思考之後,向回來報信的人吩咐道:


    “告訴順禮王,除了世子可以繼承王位之外,他的其餘兒子想獲得什麽樣的爵位,要看他們有多少戶。”


    “現在大明給他們封爵的標準是萬戶侯爵、五千戶伯爵、千戶子爵、五百戶男爵、百戶爵士。”


    “順禮王給他的兒子分多少戶口,朕就給他的兒子封什麽爵位。”


    “如果他還不滿意,就讓孔貞運以他的兒子血脈尊貴為由,加一等爵位賜予。”


    如此一來,林丹汗的兒子長大之後,就會源源不斷地從分出戶口。利用這種推恩令,削弱林丹汗的本部。


    林丹汗現在或許會心喜於兒子能夠封爵,自己能用他們的爵祿和貿易配額壯大部落。但是等以後兒子長大成人需要分家時,他就要麵對諸子爭產的現實了。說不定他的後代還會控製兒子數量,免得本部太弱——


    千古第一陽謀推恩令,隻有這個辦法可解!


    想到曆史上對付藩王的種種手段,朱由檢覺得隻要林丹汗接受封爵,都不需要自己出麵,朝堂上的大臣就能把他收拾得服服帖帖。中原王朝對這樣的事情,經驗豐富無比:


    『把他們拉到我的規矩裏,再用豐富的經驗打敗他們。』


    『以後盡量用這種策略,不要自己冒險。』


    秉承著這個原則,朱由檢對有風險的事,現在是能不做就不做。戰爭這種事情,有勝利就有失敗,對他來說風險實在太大,他要盡量立於不敗之地,等待敵人失敗:


    “孫子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念叨著這兩句話,朱由檢對林丹汗接受封貢、北疆沒有戰事,感到無比欣喜。


    更別說林丹汗這個成吉思汗最嫡係的後裔臣服,代表著自宋朝以來、中原和草原的數百年征戰,在自己手中結束。


    如果時間跨度再長點,這代表著自漢朝征服匈奴、唐朝征服突厥之後,中原對草原的又一次征服:


    『單憑這點,我也能留名史冊了!』


    『更別說有了這個法理,整個大陸曾被蒙古人占據的地方,我都有權統治。』


    想到蒙古全盛時所占據的疆域,尤其是繼承察合台汗國法理、現在還統治著印度的莫臥兒帝國,朱由檢知道林丹汗臣服給自己帶來的不僅僅是北疆安穩,還有統治其它地方的法理。


    現在自己沒有實力統治那些地方,這個法理也看似沒有用處。但是在自己實力強大後,那就很有用處了。


    朱由檢對此十分清楚,這也是他開出很高的條件、在很多事情上滿足林丹汗的原因——


    以後的大明帝國,就是蒙古帝國在法理上的完全繼承者,可以和任何人爭奪曾經被蒙古人統治的地域。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