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了一下軍民混合衛所的設置,朱由檢覺得這是個大課題,很可能成為以後衛所改製的方向。所以他考慮之後,決定多找幾個人在實踐中摸索,自己派人記錄,看看實施效果。
把李尊祖和李性忠一起派去遼東,讓他盡快選出人手前往金角灣。朱由檢又對孔貞運和吳汝胤、侯保山等人千叮萬囑,讓他們盡力說服林丹汗——
對於大明來說,如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阻止林丹汗西遷,保持北疆穩定。
“秋高馬肥,林丹汗如果想要西遷,就是這段時間。”
“你們要盡快出發,勸他留在原地。”
“如果他實在不聽勸,就問問他是不是怕了建虜,配不配做大汗!”
想說必要的時候可以把林丹汗解決掉,朱由檢到底沒當著眾人的麵說出來。畢竟大明在草原的力量不足以做到這件事,強行去做失敗的可能性很大,甚至會招來仇恨。
所以朱由檢決定以勸說為主,實在勸不住再出兵,保衛大明北疆。
知道事情重要,孔貞運等人不敢怠慢,匆匆組建了使團之後,在第二日便出發北上。走最近的密雲後衛古北口出關,前去尋找林丹汗。
使團的快速出發,讓朝堂眾人再次察覺到皇帝對這件事異乎尋常的關心。尤其是魏忠賢,精心準備的辭任文書撞到這件事上,直接被皇帝否決後視而不見,這讓他感覺一拳打在棉花上,摸不清皇帝的態度:
“陛下到底是什麽意思呢?”
“是要繼續用我,還是在拖著我?”
向王體乾說著這些話,魏忠賢想到新皇帝在登極後一直沒有單獨召見自己,心裏就有些不安。
但是皇帝對他和王體乾的司禮監披紅又沒什麽改變,朝廷大權仍掌握在他的手裏。這讓魏忠賢不清楚皇帝到底想做什麽,他有沒有危險。
王體乾一時也想不明白,想到昨日兵部下發的幾道聖旨,有些不確定地說道:
“看陛下的態度,是要用心邊事的,有重用武將的意思。”
“可能在他眼裏,廠公和其他人沒有什麽區別,隻要能夠辦事,他就能夠任用。”
“隻是現在有一點,陛下可能會覺得很礙眼。”
魏忠賢不明所以,問道:“哪一點?”
王體乾正要回答,忽然有人來報,說是張皇後清查後宮舊人,奉聖夫人客氏被趕出宮。
這讓魏忠賢大驚失色,就要動身阻攔。
王體乾卻攔住他,問道:
“廠公現在過去,是要阻止這件事嗎?”
魏忠賢想也不想,理所當然地道:
“當然要阻止了!”
“沒有奉聖夫人在宮裏,我如何知道陛下的心意……”
說著他忽然一頓,想到新皇帝登極以來,根本就沒見過客氏。自己別說從客氏那裏得到消息了,甚至有什麽消息,還得自己傳過去。
這讓他頓時明白,如今已經不是天啟皇帝的時候,奉聖夫人在宮中,已經沒有用了。
王體乾也在旁邊說道:
“先帝和奉聖夫人關係密切,外麵多有不好的風聲傳出。當今陛下就是為了避嫌,也不會見奉聖夫人。”
“如今奉聖夫人在宮裏已經沒有什麽用了,廠公阻攔這件事除了讓陛下和張皇後、以及未來的周皇後心裏不痛快,還有什麽用呢?”
“不如順其自然,讓奉聖夫人出宮,也讓張皇後出出氣。”
魏忠賢頹然坐下,知道是這麽個道理。但是閹黨人稱客魏,自己就是靠客氏起家,靠她獲取皇帝信任。如今客氏出宮,讓他感覺心裏麵空落落的,不知道誰能代替:
“要不要選幾個美人,送到陛下那邊?”
“現在信王府的嬪妃都還沒有進宮,正好可以得寵。”
王體乾急忙阻止,說道:
“千萬不要這樣!”
“當今陛下是守禮的,最是注重禮法。”
“先帝大行之後,陛下要守製二十七日。這期間陛下絕不會違反禮法,寵愛所謂美人。”
“廠公這樣做隻會讓陛下厭惡,認為你不知禮。更嚴重點就是不念先帝恩德,讓陛下懷疑廠公的忠心。”
魏忠賢確實不重視什麽禮法,甚至在他眼裏就沒什麽規矩。不過聽王體乾這麽說,他也隻能罷了這個念頭,想到先前王體乾說的事情,問道:
“剛才你說陛下覺得礙眼的是哪一點?”
“是不是奉聖夫人?”
王體乾搖頭說道:
“奉聖夫人對當今陛下不值一提,他連看都不看一眼,怎會覺得礙眼?”
“我說的礙眼之事,是陛下給戚繼光等人追贈爵位都沒成功,寧國公卻因為寧遠之捷被封為伯,後來又因三殿功封寧國公,食祿五千三百石,超過功臣之首的魏國公。”
“這在陛下看來,難道不礙眼嗎?”
沒有人提醒還不覺得,此時王體乾仔細一說,魏忠賢才覺得有些害怕。戚繼光等人那麽大的功勞都沒有追贈爵位,自己的侄子何德何能,成了食祿最多的寧國公?更別說魏良棟、魏鵬翼這兩個三四歲的小孩,都被封為東安侯、安平伯,這讓皇帝那裏,應該如何看待?
不過,此時魏忠賢害怕的,還不是這三個公侯伯,而是崔呈秀寫的“請加九錫”帖子,有沒有被皇帝知道:
崔呈秀那個帖子都有誰看到過?
他們會不會背叛,把這件事告訴皇帝?
還有先帝大行前讓黃立極擬的那個褒獎文書,是模仿曹操九錫文,不知道皇帝有沒有看出來?
後一件事無論如何沒有點明,魏忠賢覺得還能糊弄過去。但是前一件事的“請加九錫”寫得實在太明白了,一旦追究起來就是圖謀篡位的死罪。
魏忠賢仔細回想,思索有幾個人看過那個帖子:
王朝用作為掌家,他肯定是看到過。
帖子是李永貞念的,他可能也記得這件事。
其他還有誰見過那個帖子呢?
努力回憶這件事,魏忠賢連和王體乾都不敢說,隻能自己琢磨。想要在不驚動他人的情況下,解決這個隱患。
《崇禎遺錄》:九月甲子朔,太監魏忠賢乞辭廠務,不允。奉聖夫人客氏,準出外宅;給寧國公魏良卿、安平伯魏鵬翼鐵券;太監李永貞疏病,準回籍調理。
客氏既奉旨出宮,於五更衰服赴梓宮前,出一小函,用黃色龍袱包裹,皆先帝胎發、痘痂及累年剃發、落齒、指甲等焚化,痛哭而去。
後奉旨籍其家,命太監王之政(疑為王文政)嚴訊之,有宮人有娠者八人,蓋出入掖庭,多攜其家侍媵,冀如呂不韋、李園事也。
上大怒,立命赴浣衣局掠死後,仍僇屍淩遲。子侯國興伏誅。
(本章完)
把李尊祖和李性忠一起派去遼東,讓他盡快選出人手前往金角灣。朱由檢又對孔貞運和吳汝胤、侯保山等人千叮萬囑,讓他們盡力說服林丹汗——
對於大明來說,如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阻止林丹汗西遷,保持北疆穩定。
“秋高馬肥,林丹汗如果想要西遷,就是這段時間。”
“你們要盡快出發,勸他留在原地。”
“如果他實在不聽勸,就問問他是不是怕了建虜,配不配做大汗!”
想說必要的時候可以把林丹汗解決掉,朱由檢到底沒當著眾人的麵說出來。畢竟大明在草原的力量不足以做到這件事,強行去做失敗的可能性很大,甚至會招來仇恨。
所以朱由檢決定以勸說為主,實在勸不住再出兵,保衛大明北疆。
知道事情重要,孔貞運等人不敢怠慢,匆匆組建了使團之後,在第二日便出發北上。走最近的密雲後衛古北口出關,前去尋找林丹汗。
使團的快速出發,讓朝堂眾人再次察覺到皇帝對這件事異乎尋常的關心。尤其是魏忠賢,精心準備的辭任文書撞到這件事上,直接被皇帝否決後視而不見,這讓他感覺一拳打在棉花上,摸不清皇帝的態度:
“陛下到底是什麽意思呢?”
“是要繼續用我,還是在拖著我?”
向王體乾說著這些話,魏忠賢想到新皇帝在登極後一直沒有單獨召見自己,心裏就有些不安。
但是皇帝對他和王體乾的司禮監披紅又沒什麽改變,朝廷大權仍掌握在他的手裏。這讓魏忠賢不清楚皇帝到底想做什麽,他有沒有危險。
王體乾一時也想不明白,想到昨日兵部下發的幾道聖旨,有些不確定地說道:
“看陛下的態度,是要用心邊事的,有重用武將的意思。”
“可能在他眼裏,廠公和其他人沒有什麽區別,隻要能夠辦事,他就能夠任用。”
“隻是現在有一點,陛下可能會覺得很礙眼。”
魏忠賢不明所以,問道:“哪一點?”
王體乾正要回答,忽然有人來報,說是張皇後清查後宮舊人,奉聖夫人客氏被趕出宮。
這讓魏忠賢大驚失色,就要動身阻攔。
王體乾卻攔住他,問道:
“廠公現在過去,是要阻止這件事嗎?”
魏忠賢想也不想,理所當然地道:
“當然要阻止了!”
“沒有奉聖夫人在宮裏,我如何知道陛下的心意……”
說著他忽然一頓,想到新皇帝登極以來,根本就沒見過客氏。自己別說從客氏那裏得到消息了,甚至有什麽消息,還得自己傳過去。
這讓他頓時明白,如今已經不是天啟皇帝的時候,奉聖夫人在宮中,已經沒有用了。
王體乾也在旁邊說道:
“先帝和奉聖夫人關係密切,外麵多有不好的風聲傳出。當今陛下就是為了避嫌,也不會見奉聖夫人。”
“如今奉聖夫人在宮裏已經沒有什麽用了,廠公阻攔這件事除了讓陛下和張皇後、以及未來的周皇後心裏不痛快,還有什麽用呢?”
“不如順其自然,讓奉聖夫人出宮,也讓張皇後出出氣。”
魏忠賢頹然坐下,知道是這麽個道理。但是閹黨人稱客魏,自己就是靠客氏起家,靠她獲取皇帝信任。如今客氏出宮,讓他感覺心裏麵空落落的,不知道誰能代替:
“要不要選幾個美人,送到陛下那邊?”
“現在信王府的嬪妃都還沒有進宮,正好可以得寵。”
王體乾急忙阻止,說道:
“千萬不要這樣!”
“當今陛下是守禮的,最是注重禮法。”
“先帝大行之後,陛下要守製二十七日。這期間陛下絕不會違反禮法,寵愛所謂美人。”
“廠公這樣做隻會讓陛下厭惡,認為你不知禮。更嚴重點就是不念先帝恩德,讓陛下懷疑廠公的忠心。”
魏忠賢確實不重視什麽禮法,甚至在他眼裏就沒什麽規矩。不過聽王體乾這麽說,他也隻能罷了這個念頭,想到先前王體乾說的事情,問道:
“剛才你說陛下覺得礙眼的是哪一點?”
“是不是奉聖夫人?”
王體乾搖頭說道:
“奉聖夫人對當今陛下不值一提,他連看都不看一眼,怎會覺得礙眼?”
“我說的礙眼之事,是陛下給戚繼光等人追贈爵位都沒成功,寧國公卻因為寧遠之捷被封為伯,後來又因三殿功封寧國公,食祿五千三百石,超過功臣之首的魏國公。”
“這在陛下看來,難道不礙眼嗎?”
沒有人提醒還不覺得,此時王體乾仔細一說,魏忠賢才覺得有些害怕。戚繼光等人那麽大的功勞都沒有追贈爵位,自己的侄子何德何能,成了食祿最多的寧國公?更別說魏良棟、魏鵬翼這兩個三四歲的小孩,都被封為東安侯、安平伯,這讓皇帝那裏,應該如何看待?
不過,此時魏忠賢害怕的,還不是這三個公侯伯,而是崔呈秀寫的“請加九錫”帖子,有沒有被皇帝知道:
崔呈秀那個帖子都有誰看到過?
他們會不會背叛,把這件事告訴皇帝?
還有先帝大行前讓黃立極擬的那個褒獎文書,是模仿曹操九錫文,不知道皇帝有沒有看出來?
後一件事無論如何沒有點明,魏忠賢覺得還能糊弄過去。但是前一件事的“請加九錫”寫得實在太明白了,一旦追究起來就是圖謀篡位的死罪。
魏忠賢仔細回想,思索有幾個人看過那個帖子:
王朝用作為掌家,他肯定是看到過。
帖子是李永貞念的,他可能也記得這件事。
其他還有誰見過那個帖子呢?
努力回憶這件事,魏忠賢連和王體乾都不敢說,隻能自己琢磨。想要在不驚動他人的情況下,解決這個隱患。
《崇禎遺錄》:九月甲子朔,太監魏忠賢乞辭廠務,不允。奉聖夫人客氏,準出外宅;給寧國公魏良卿、安平伯魏鵬翼鐵券;太監李永貞疏病,準回籍調理。
客氏既奉旨出宮,於五更衰服赴梓宮前,出一小函,用黃色龍袱包裹,皆先帝胎發、痘痂及累年剃發、落齒、指甲等焚化,痛哭而去。
後奉旨籍其家,命太監王之政(疑為王文政)嚴訊之,有宮人有娠者八人,蓋出入掖庭,多攜其家侍媵,冀如呂不韋、李園事也。
上大怒,立命赴浣衣局掠死後,仍僇屍淩遲。子侯國興伏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