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天
東東日記:光陰十二載 作者:西單大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247天(2017年9月5日,星期二)——爸爸的第一個作業
今天是開學第二天,我上英語課了。
英語老師在網上發了一個通知,要求每位同學的家長幫孩子做一個寫著英文名字的“名牌”,明天再上英語課的時候要擺在課桌上。
這個“任務”並不難完成,不過這可以算是老師給家長布置的第一個“作業”。
今天晚上爸爸加班來著,九點半才到家。
爸爸剛一進門我就跑了過來,滿懷期盼地對爸爸說:“爸爸,您幫我做‘名牌’!”
原來我放學以後,又把這個“做名牌”的任務跟爺爺奶奶“傳達”了一遍,於是爺爺奶奶趕緊“行動”了起來。
可是爺爺奶奶都並不擅長寫英文。
雖然我的英文名“sara”隻有四個字母,並不難寫,可是爺爺奶奶試著寫了幾次都沒寫好。
最後隻好放棄,等著媽媽回來寫。
晚上媽媽回家了,可是她一聽說要寫名牌,馬上擺著手拒絕。
在寫字這件事上媽媽很不自信,她從小沒能把字練好,直到現在每天還在忙著練字。
讓她寫這麽“正式”的東西,她根本就不敢寫……
這樣也就隻能等著爸爸回家給我寫名牌了。
於是我這才一直盼著爸爸回家,一看見爸爸回來就趕緊跑過去“求助”。
其實爸爸對自己的字也並不自信,不過當他聽說爺爺奶奶沒能完成這個任務,而媽媽又不敢接受這個任務,那麽爸爸也隻能“勇挑重擔”了。
爸爸做事還是非常“靠譜”的,他很講究“工作方法”。
老師的要求是“a4紙折成三角牌”、“字母頂格寫滿”,那爸爸折好紙之後並沒有忙著寫字母,而是先找來尺子“打格”。
打完格之後就成了“英語本”,就算字母寫得不漂亮至少也是工整的。
打好了格,爸爸又用鉛筆先打了“草稿”,反複修改之後才用粗筆正式寫上去。
寫出來的效果非常好,跟書上印的差不多,我非常滿意。
我看爸爸寫得這麽好,又提出了附加的要求,希望爸爸在三角牌的另一側再用大寫字母寫一遍。
有了標準的方法,又有了剛才的經驗,爸爸很快地就又寫好了另外一側的名字。
這下這個“名牌”看起來還真挺像那麽回事的呢!
奶奶和媽媽看了爸爸做的名牌,也覺得很不錯,確實“拿得出手”。
看來爸爸辦起正事來還真是挺有能力的,以後類似的任務交給爸爸就都沒問題了。
爸爸自己也比較滿意,我上小學以來給家長的“第一個作業”完成得還不錯。
不過這隻是個開始,以後肯定還有更多更複雜的“作業”要由爸爸來完成。
爸爸也得學習,也得鍛煉自己,也要跟我一起“成長”。
--------------------
第2248天(2017年9月6日,星期三)——糟糕的早晨
今天早上真是太糟糕了!
今天我起床倒是不晚,可是比平常更加磨蹭的勁兒,簡直把家裏所有人的耐性都給“耗光”了!
我起床以後一邊拉屎一邊就要看電視,看起電視來就拉不完了,奶奶催了好幾次我就是不動。
後來我終於拉完了,可還是站在原地盯著電視一動不動,就是不去刷牙。
被奶奶“轟”去刷牙以後,手裏攥著牙刷還是在那兒看電視,慢吞吞地刷了好幾分鍾,直到電視上開始放廣告了才算刷完牙了。
別看我刷牙慢,可洗臉倒是很快,非常糊弄地抹了幾把臉,連半分鍾不到就洗完了,就是為了趕著繼續看電視。
早飯端上桌了,我挑挑揀揀地看看這個,看看那個,就是不動筷子。
後來媽媽過來把吃的夾到我碗裏,盯著我吃,我這才開始吃。
可是我一邊吃飯一邊還是在盯著電視看。
爺爺終於忍不了了,把電視關上了,這才讓我趕在必須出門的時間之前五分鍾吃完了早飯。
要出發了,奶奶催著我過來梳頭、穿衣服。
我不自己穿衣服不說,奶奶幫忙的時候還不老實,讓奶奶一直“吆喝”著自己也不當回事。
媽媽終於“怒”了,衝過來對大家說,誰也別催我了,就讓我遲到一回,讓我去挨老師批評去!
媽媽生氣了,我才稍微動作快了起來,也知道自己動手了。
最後總算是卡著必須出門的點兒完成了準備工作,跟爺爺一塊兒出發了。
爸爸也準備出發去上班,可是爸爸剛走出小區,就接到了我班主任的電話。
陳老師說我的英文名牌“忘了帶了”,現在我特別著急,問爸爸能不能來給我送一趟。
爸爸告訴老師,昨天奶奶明明告訴過我了,英文名牌夾在英語書裏了,怎麽現在就找不著了?
看來我昨天根本就沒好好聽著奶奶說話。
我都上小學了,還不自己收拾書包呢,而且把這件事完全“甩”給了奶奶,自己一點兒也不上心!
今天早上真是太糟糕了,而且對於我來說後麵也許還會有更“糟糕”的事情。
因為爸爸媽媽是一定會商量出對策好好“治”我的!
--------------------
第2249天(2017年9月7日,星期四)——互相教育
這幾天我的“散漫作風”略有抬頭,媽媽決定多花些時間陪陪我。
其實媽媽真正的意圖是要“盯”著點我,在媽媽麵前我還是要有所“收斂”的。
有了媽媽的陪(監)伴(督),我果然乖了好多,動作快了,也不鬧著看電視了,媽媽很滿意。
媽媽一邊陪我吃早飯一邊跟我交流,談到了媽媽正在看的一本書《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是專門教人“不要抱怨”的。
媽媽打算借機對我進行一番“教育”,幫我養成內心強大的本領,於是就給我講了書裏的例子,還分享了自己了感想。
書裏說有一個人運氣不好,諸事不順,就到處跟人抱怨,結果越抱怨心情越不好,結果身體也越來越差,終於得了重病。
媽媽說人就要善於“不抱怨”,不要追求別人的同情。
別管別人和這個世界對自己怎麽樣,至少自己要對自己好一點,這樣才能保持好的心理和身體狀態。
媽媽講完了,可是我的回應卻讓媽媽有點意外。
因為我的關注點跟媽媽的引導並不在同一個方向上,我問媽媽:
“媽媽,那個人是自己一個人生活嗎?他為什麽要向別人抱怨才能得到同情呢?”
媽媽隻好順著我的想法再“教育”我:
“他以為要向別人抱怨自己的‘遭遇’才能得到關心,而實際上他隻有懂得自己關心自己了,別人才會來關心他。”
我想都沒想就跟媽媽說:“隻有去關心別人了,別人才會來關心您。”
我說得很平淡,可見這個想法已經深深地在我心裏成為了“真理”。
這雖然是我“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卻在媽媽心裏引起了足夠大的“震動”。
這個淺顯而樸素的道理,難道不是每個人從小就受到的教育嗎?
為什麽現在卻被人們用複雜的心態“分析”得這麽“深刻”了呢?
人們越來越“成熟”,越來越不“單純”,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還是小孩好,能用如此簡單而肯定的心態來理解這個道理,這才是一種令成年人羨慕的“幸福”吧!
而且我在給媽媽“講道理”的時候還用了“您”這個敬語,這也讓媽媽非常滿意。
媽媽說她愛我,我當然也愛媽媽了!
看來,父母在教育子女的同時,也在得到子女的“教育”,大家始終是在共同成長的。
--------------------
第2250天(2017年9月8日,星期五)——好難完成的任務
今天是周五啦,不知不覺的,我已經上了一個星期的小學了。
時光過得好快,我覺得小學生活還是挺輕鬆的嘛!
今天我很開心,因為周末到了,今天我隻上半天學,明天就可以休息了。
而且終於可以去姥姥家痛快地玩了,周末真是令人愉快。
不過爸爸媽媽、奶奶、姥姥可並不覺得輕鬆,今天老師在“陪育”裏提了好幾項要求。
有要求給孩子包書皮的、有要求家長檢查孩子背書和認字的、有要求給孩子買口算書的。
一會兒一個通知,一會兒一個“任務”,可把家長們給忙活壞了。
別的任務倒還好完成,就是買口算這件事,家長們做起來才發現這可並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任務。
老師要求買一本口算書,下周五要用,還在“陪育”裏發了圖片,特意提醒大家一定要買“新版”。
家長們趕緊上網查、去書店找,結果發現這本書的版本可真是不少。
有新舊版之分,有“人教版”和“北師大版”之分,就算是前兩項都對上的版本再看細節也有區分。
家長們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在家長群裏互相討論。
家長們發出來幾個版本,有在網上找的,有去書店買的,大家一看幾乎沒有兩個是完全相同的。
再跟老師發的一比,也都不一樣!
媽媽把上網買書的任務交給了姥姥,姥姥上網找了半天,按老師發的樣子找了一個。
都下完單了爸爸卻發現這是“北師大版”,跟老師發的“人教版”對不上!
姥姥趕緊又上網繼續找,找了幾家發出來都能被大家找到跟老師發的“樣本”不同的地方。
比如說左上角的字母不一樣、右上角的文字不一樣、中間多了一行小字,可真是費了勁了。
最後大家在群裏商量了快一個小時,才找到一個跟“樣本”差異最小的。
姥姥說等書送到了還是先拍照發給老師看看,確認一下,免得我上課的時候跟不上老師講課的節奏。
這真是一個“好難完成”的任務,相信別的家長在完成任務的時候也都沒少犯難。
我上學這一周,自己倒是不怎麽累,可是家長們卻已經記不清楚完成過多少老師給留的“作業”了。
包書皮、做名牌、買美術袋、買書、買球鞋、檢查學習情況,爸爸媽媽覺得上班都沒這麽累……
爺爺奶奶說他們小時候上學完全沒有這麽多事兒,全靠學生自己,家長們幾乎用不著操心。
不過爸爸媽媽上學的時候就開始“折騰”家長了,奶奶還記著為了給爸爸買一本老師要求的練習冊跑遍了全城書店的“往事”。
現在到了我上學,生活條件也好了,買東西也方便了,全社會對教育也重視了。
家長們的任務也就越來越多,簡直比自己去上學還要累……
--------------------
今天是開學第二天,我上英語課了。
英語老師在網上發了一個通知,要求每位同學的家長幫孩子做一個寫著英文名字的“名牌”,明天再上英語課的時候要擺在課桌上。
這個“任務”並不難完成,不過這可以算是老師給家長布置的第一個“作業”。
今天晚上爸爸加班來著,九點半才到家。
爸爸剛一進門我就跑了過來,滿懷期盼地對爸爸說:“爸爸,您幫我做‘名牌’!”
原來我放學以後,又把這個“做名牌”的任務跟爺爺奶奶“傳達”了一遍,於是爺爺奶奶趕緊“行動”了起來。
可是爺爺奶奶都並不擅長寫英文。
雖然我的英文名“sara”隻有四個字母,並不難寫,可是爺爺奶奶試著寫了幾次都沒寫好。
最後隻好放棄,等著媽媽回來寫。
晚上媽媽回家了,可是她一聽說要寫名牌,馬上擺著手拒絕。
在寫字這件事上媽媽很不自信,她從小沒能把字練好,直到現在每天還在忙著練字。
讓她寫這麽“正式”的東西,她根本就不敢寫……
這樣也就隻能等著爸爸回家給我寫名牌了。
於是我這才一直盼著爸爸回家,一看見爸爸回來就趕緊跑過去“求助”。
其實爸爸對自己的字也並不自信,不過當他聽說爺爺奶奶沒能完成這個任務,而媽媽又不敢接受這個任務,那麽爸爸也隻能“勇挑重擔”了。
爸爸做事還是非常“靠譜”的,他很講究“工作方法”。
老師的要求是“a4紙折成三角牌”、“字母頂格寫滿”,那爸爸折好紙之後並沒有忙著寫字母,而是先找來尺子“打格”。
打完格之後就成了“英語本”,就算字母寫得不漂亮至少也是工整的。
打好了格,爸爸又用鉛筆先打了“草稿”,反複修改之後才用粗筆正式寫上去。
寫出來的效果非常好,跟書上印的差不多,我非常滿意。
我看爸爸寫得這麽好,又提出了附加的要求,希望爸爸在三角牌的另一側再用大寫字母寫一遍。
有了標準的方法,又有了剛才的經驗,爸爸很快地就又寫好了另外一側的名字。
這下這個“名牌”看起來還真挺像那麽回事的呢!
奶奶和媽媽看了爸爸做的名牌,也覺得很不錯,確實“拿得出手”。
看來爸爸辦起正事來還真是挺有能力的,以後類似的任務交給爸爸就都沒問題了。
爸爸自己也比較滿意,我上小學以來給家長的“第一個作業”完成得還不錯。
不過這隻是個開始,以後肯定還有更多更複雜的“作業”要由爸爸來完成。
爸爸也得學習,也得鍛煉自己,也要跟我一起“成長”。
--------------------
第2248天(2017年9月6日,星期三)——糟糕的早晨
今天早上真是太糟糕了!
今天我起床倒是不晚,可是比平常更加磨蹭的勁兒,簡直把家裏所有人的耐性都給“耗光”了!
我起床以後一邊拉屎一邊就要看電視,看起電視來就拉不完了,奶奶催了好幾次我就是不動。
後來我終於拉完了,可還是站在原地盯著電視一動不動,就是不去刷牙。
被奶奶“轟”去刷牙以後,手裏攥著牙刷還是在那兒看電視,慢吞吞地刷了好幾分鍾,直到電視上開始放廣告了才算刷完牙了。
別看我刷牙慢,可洗臉倒是很快,非常糊弄地抹了幾把臉,連半分鍾不到就洗完了,就是為了趕著繼續看電視。
早飯端上桌了,我挑挑揀揀地看看這個,看看那個,就是不動筷子。
後來媽媽過來把吃的夾到我碗裏,盯著我吃,我這才開始吃。
可是我一邊吃飯一邊還是在盯著電視看。
爺爺終於忍不了了,把電視關上了,這才讓我趕在必須出門的時間之前五分鍾吃完了早飯。
要出發了,奶奶催著我過來梳頭、穿衣服。
我不自己穿衣服不說,奶奶幫忙的時候還不老實,讓奶奶一直“吆喝”著自己也不當回事。
媽媽終於“怒”了,衝過來對大家說,誰也別催我了,就讓我遲到一回,讓我去挨老師批評去!
媽媽生氣了,我才稍微動作快了起來,也知道自己動手了。
最後總算是卡著必須出門的點兒完成了準備工作,跟爺爺一塊兒出發了。
爸爸也準備出發去上班,可是爸爸剛走出小區,就接到了我班主任的電話。
陳老師說我的英文名牌“忘了帶了”,現在我特別著急,問爸爸能不能來給我送一趟。
爸爸告訴老師,昨天奶奶明明告訴過我了,英文名牌夾在英語書裏了,怎麽現在就找不著了?
看來我昨天根本就沒好好聽著奶奶說話。
我都上小學了,還不自己收拾書包呢,而且把這件事完全“甩”給了奶奶,自己一點兒也不上心!
今天早上真是太糟糕了,而且對於我來說後麵也許還會有更“糟糕”的事情。
因為爸爸媽媽是一定會商量出對策好好“治”我的!
--------------------
第2249天(2017年9月7日,星期四)——互相教育
這幾天我的“散漫作風”略有抬頭,媽媽決定多花些時間陪陪我。
其實媽媽真正的意圖是要“盯”著點我,在媽媽麵前我還是要有所“收斂”的。
有了媽媽的陪(監)伴(督),我果然乖了好多,動作快了,也不鬧著看電視了,媽媽很滿意。
媽媽一邊陪我吃早飯一邊跟我交流,談到了媽媽正在看的一本書《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是專門教人“不要抱怨”的。
媽媽打算借機對我進行一番“教育”,幫我養成內心強大的本領,於是就給我講了書裏的例子,還分享了自己了感想。
書裏說有一個人運氣不好,諸事不順,就到處跟人抱怨,結果越抱怨心情越不好,結果身體也越來越差,終於得了重病。
媽媽說人就要善於“不抱怨”,不要追求別人的同情。
別管別人和這個世界對自己怎麽樣,至少自己要對自己好一點,這樣才能保持好的心理和身體狀態。
媽媽講完了,可是我的回應卻讓媽媽有點意外。
因為我的關注點跟媽媽的引導並不在同一個方向上,我問媽媽:
“媽媽,那個人是自己一個人生活嗎?他為什麽要向別人抱怨才能得到同情呢?”
媽媽隻好順著我的想法再“教育”我:
“他以為要向別人抱怨自己的‘遭遇’才能得到關心,而實際上他隻有懂得自己關心自己了,別人才會來關心他。”
我想都沒想就跟媽媽說:“隻有去關心別人了,別人才會來關心您。”
我說得很平淡,可見這個想法已經深深地在我心裏成為了“真理”。
這雖然是我“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卻在媽媽心裏引起了足夠大的“震動”。
這個淺顯而樸素的道理,難道不是每個人從小就受到的教育嗎?
為什麽現在卻被人們用複雜的心態“分析”得這麽“深刻”了呢?
人們越來越“成熟”,越來越不“單純”,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還是小孩好,能用如此簡單而肯定的心態來理解這個道理,這才是一種令成年人羨慕的“幸福”吧!
而且我在給媽媽“講道理”的時候還用了“您”這個敬語,這也讓媽媽非常滿意。
媽媽說她愛我,我當然也愛媽媽了!
看來,父母在教育子女的同時,也在得到子女的“教育”,大家始終是在共同成長的。
--------------------
第2250天(2017年9月8日,星期五)——好難完成的任務
今天是周五啦,不知不覺的,我已經上了一個星期的小學了。
時光過得好快,我覺得小學生活還是挺輕鬆的嘛!
今天我很開心,因為周末到了,今天我隻上半天學,明天就可以休息了。
而且終於可以去姥姥家痛快地玩了,周末真是令人愉快。
不過爸爸媽媽、奶奶、姥姥可並不覺得輕鬆,今天老師在“陪育”裏提了好幾項要求。
有要求給孩子包書皮的、有要求家長檢查孩子背書和認字的、有要求給孩子買口算書的。
一會兒一個通知,一會兒一個“任務”,可把家長們給忙活壞了。
別的任務倒還好完成,就是買口算這件事,家長們做起來才發現這可並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任務。
老師要求買一本口算書,下周五要用,還在“陪育”裏發了圖片,特意提醒大家一定要買“新版”。
家長們趕緊上網查、去書店找,結果發現這本書的版本可真是不少。
有新舊版之分,有“人教版”和“北師大版”之分,就算是前兩項都對上的版本再看細節也有區分。
家長們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在家長群裏互相討論。
家長們發出來幾個版本,有在網上找的,有去書店買的,大家一看幾乎沒有兩個是完全相同的。
再跟老師發的一比,也都不一樣!
媽媽把上網買書的任務交給了姥姥,姥姥上網找了半天,按老師發的樣子找了一個。
都下完單了爸爸卻發現這是“北師大版”,跟老師發的“人教版”對不上!
姥姥趕緊又上網繼續找,找了幾家發出來都能被大家找到跟老師發的“樣本”不同的地方。
比如說左上角的字母不一樣、右上角的文字不一樣、中間多了一行小字,可真是費了勁了。
最後大家在群裏商量了快一個小時,才找到一個跟“樣本”差異最小的。
姥姥說等書送到了還是先拍照發給老師看看,確認一下,免得我上課的時候跟不上老師講課的節奏。
這真是一個“好難完成”的任務,相信別的家長在完成任務的時候也都沒少犯難。
我上學這一周,自己倒是不怎麽累,可是家長們卻已經記不清楚完成過多少老師給留的“作業”了。
包書皮、做名牌、買美術袋、買書、買球鞋、檢查學習情況,爸爸媽媽覺得上班都沒這麽累……
爺爺奶奶說他們小時候上學完全沒有這麽多事兒,全靠學生自己,家長們幾乎用不著操心。
不過爸爸媽媽上學的時候就開始“折騰”家長了,奶奶還記著為了給爸爸買一本老師要求的練習冊跑遍了全城書店的“往事”。
現在到了我上學,生活條件也好了,買東西也方便了,全社會對教育也重視了。
家長們的任務也就越來越多,簡直比自己去上學還要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