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書傑從餘杭回到南巢,聽聞李夫子為他解圍很是感激,立馬登門道謝。
李夫子本就是江父的好友,為人又耿直,對那鄭秀才本就無感,“那姓鄭的就是個斯文敗類。我教導你多年,自是知道你品性純良恪守禮法,是個端方的君子;我又怎麽忍心你被人潑髒水。”
書傑很是感動,長揖一禮:“多謝夫子的出手相助,此次鄉試我定不負您所望。”
李夫子摸著長須,“好,你有信心我也就放心了。”
鄉試考畢,大概一月後,就是出榜日。省府往下傳遞消息還需時日。
書傑估摸著這兩日大概就有消息了,正準備往縣學那裏去打探一二。
誰知他剛準備出門,隻聽得一片聲的鑼響,來了兩個報喜的差人,一片聲叫道:“快請江書傑老爺出來,恭喜高中了!”
張氏和書傑愣了一下,聽見中了,趕緊打開屋門:“我就是江書傑!”
那些報喜的人道:“原來是江老爺。”
隻見報喜的人將報貼遞給他並恭賀道:“捷報貴府老爺江諱高中鄉試第七名。”
正在吵鬧中,隻見又來了一撥人,二報、三報到了,擠了一屋的人,大家簇擁著要喜錢。
張氏滿臉喜氣,趕忙從屋內拿了紅封出來,給報喜的人一人一個紅封。
鄰居都來了擠著看,順便討要起喜糖來。
書傑雖端著架子,可那滿臉的喜色已經溢了出來,連連抱拳多謝鄉鄰捧場。
不一會,江族長帶著賀禮親來恭賀,“如今秀才公已經是舉人老爺了!這可是為我江家光宗耀祖了。”
書傑謝了族長,正待請他進屋坐下,隻見一個體麵的管事,手裏拿著一張拜帖,走了進來:“教諭大人來拜新中的江老爺。”說畢,轎子已是到了門口。
江書傑與江族長趕緊迎了出去,隻見教諭大人下了轎進來,連連向書傑道賀:“恭喜恭喜。”
書傑趕緊請教諭大人進了堂屋,石頭趕緊端了茶水進來。
教諭大人道:“如今你已經中舉,不知明年的會試您可參加?”
書傑連忙起身行了一禮道:“晚生僥幸,實是有愧。小子我雖才學有限,也想著明年下場一試,就當長長見識。”
教諭大人笑眯眯的看著他:“如此甚好。咱們縣中還有一位孫姓學子中了舉,你們二人同科,也可相伴而去。” 隨後,從前來的管事的手裏拿出一個紅封來:“這是賀儀,請收下。”
書傑連忙道謝,又道:“過幾日家中擺酒,到時還請教諭大人賞光。”
教諭哈哈大笑:“那是自然要來討杯喜酒喝的。”
從早到傍晚前來恭賀的人是絡繹不絕,等天黑了,家裏方才清靜起來。
張氏領著書傑來到供奉牌位的裏屋,“來,趕緊先給祖宗以及你父親上炷香,告知他們這個好消息。”
書傑點點頭,上了香,又磕了三個響頭。
今年縣裏考中兩位舉人,算是破天荒的了,縣令大人也很高興,讓人請了江書傑和孫舉子前去縣衙敘話。
這兩日張氏也忙的要命,為何?書傑年紀輕輕就得中舉人,人長得又俊秀,江家也還有些家資,正是丈母娘心中女婿的最佳人選。
縣裏有適齡女兒的人家都想與江家結親,這幾日那些個說媒的差點將江家的門檻都給踏破了。
晚上,張氏悄悄問了江書傑,誰知書傑心中已經有了人選了,那人正是李夫子的女兒雪娟,今年十五剛行過及笄禮。
“李夫子對我家頗多照顧,我與雪娟妹妹也算的上是師兄妹,又是打小就認識,知根知底的,母親您看如何?”
李家身家清白,李夫子也是舉人出身,隻是因不善鑽營,才在縣學裏做了先生。
張氏對這婚事也很是滿意,“如此甚好,如今你中了舉,又有了結親的對象,這些都是喜事,我得趕緊告訴你姐姐一聲。”
這次鄉試,鄭秀才又未中,當他得知江書傑得中舉人真是又嫉又恨。
那日宴會上鄭秀才詆毀江舉人的事情在縣裏也傳開了,如今文人圈子知鄭秀才是個善嫉的,品行又有瑕疵,都不大願意搭理他。後來鄭秀才漸漸地也就泯然眾人矣。
因族中出了舉人,這可是闔族有光的事情,那宴請就由族中幫著辦了。
宴請賓客的是縣裏最好酒樓的席麵,一桌三兩銀子,那日擺了有二十餘桌。
除了縣令大人,縣中其他有頭臉的人物都來了,教諭大人作為縣中文人之首,坐在主桌。
書傑感念李夫子對他的情誼,將他也請到了主桌。
一時間,江家一族在縣裏真是風頭無二。
宴會結束後,江族長將登記的冊子和賀禮都讓人送往江家。
族裏幫著辦了宴會,張氏和書傑卻不是那不懂禮的人,又拿了六十兩銀子送到族裏,算是他們孝敬族裏的。
大家都是講究人,有來有往的方才皆大歡喜。
晏書收到張氏來信,得知小弟中了舉,又有了與他攜手相伴的對象,激動的落了淚。
家垚得知喜訊也為書傑高興,“好了,看你哭的,當心被磊兒看到笑話你。”
如今磊兒已經兩歲了,調皮的不得了,家裏人都拿他沒辦法,也就晏書板著臉方才能唬得住。
林老太太得知書傑中了舉人也為他開心,叮囑晏書多準備些賀儀送去。
這些賀儀公中都是有例可循的,晏書就按照規矩準備了五十兩白銀和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寶。當然了晏書私下又添了些東西,用的是自己的私房。
十日後,張家的賀儀送到了江家,隨賀禮而來的還有一封信。
晏書信裏先是對於李夫子家結親表示十分讚同,後又說過些日子家垚會先來嶽家看望母親,然後同書傑一起啟程赴京參加春闈。
張氏讀了信很是高興,當年相公赴京趕考途中因風寒而病故,這事情直到現在都還讓她揪心。
如今女婿和兒子一同前往,那吃住行自是不錯的,又有人貼身伺候著,自是安心。
既然書傑的婚事晏書也讚同,那就得趕緊定下來了。
張氏樂滋滋的前往族長家,請族長夫人幫著書傑說親。
江李兩家門當戶對,李家人算是看著書傑長大的,對他的品行很是滿意,自是願意的。
至此,江書傑的婚事終於定了下來。
李夫子本就是江父的好友,為人又耿直,對那鄭秀才本就無感,“那姓鄭的就是個斯文敗類。我教導你多年,自是知道你品性純良恪守禮法,是個端方的君子;我又怎麽忍心你被人潑髒水。”
書傑很是感動,長揖一禮:“多謝夫子的出手相助,此次鄉試我定不負您所望。”
李夫子摸著長須,“好,你有信心我也就放心了。”
鄉試考畢,大概一月後,就是出榜日。省府往下傳遞消息還需時日。
書傑估摸著這兩日大概就有消息了,正準備往縣學那裏去打探一二。
誰知他剛準備出門,隻聽得一片聲的鑼響,來了兩個報喜的差人,一片聲叫道:“快請江書傑老爺出來,恭喜高中了!”
張氏和書傑愣了一下,聽見中了,趕緊打開屋門:“我就是江書傑!”
那些報喜的人道:“原來是江老爺。”
隻見報喜的人將報貼遞給他並恭賀道:“捷報貴府老爺江諱高中鄉試第七名。”
正在吵鬧中,隻見又來了一撥人,二報、三報到了,擠了一屋的人,大家簇擁著要喜錢。
張氏滿臉喜氣,趕忙從屋內拿了紅封出來,給報喜的人一人一個紅封。
鄰居都來了擠著看,順便討要起喜糖來。
書傑雖端著架子,可那滿臉的喜色已經溢了出來,連連抱拳多謝鄉鄰捧場。
不一會,江族長帶著賀禮親來恭賀,“如今秀才公已經是舉人老爺了!這可是為我江家光宗耀祖了。”
書傑謝了族長,正待請他進屋坐下,隻見一個體麵的管事,手裏拿著一張拜帖,走了進來:“教諭大人來拜新中的江老爺。”說畢,轎子已是到了門口。
江書傑與江族長趕緊迎了出去,隻見教諭大人下了轎進來,連連向書傑道賀:“恭喜恭喜。”
書傑趕緊請教諭大人進了堂屋,石頭趕緊端了茶水進來。
教諭大人道:“如今你已經中舉,不知明年的會試您可參加?”
書傑連忙起身行了一禮道:“晚生僥幸,實是有愧。小子我雖才學有限,也想著明年下場一試,就當長長見識。”
教諭大人笑眯眯的看著他:“如此甚好。咱們縣中還有一位孫姓學子中了舉,你們二人同科,也可相伴而去。” 隨後,從前來的管事的手裏拿出一個紅封來:“這是賀儀,請收下。”
書傑連忙道謝,又道:“過幾日家中擺酒,到時還請教諭大人賞光。”
教諭哈哈大笑:“那是自然要來討杯喜酒喝的。”
從早到傍晚前來恭賀的人是絡繹不絕,等天黑了,家裏方才清靜起來。
張氏領著書傑來到供奉牌位的裏屋,“來,趕緊先給祖宗以及你父親上炷香,告知他們這個好消息。”
書傑點點頭,上了香,又磕了三個響頭。
今年縣裏考中兩位舉人,算是破天荒的了,縣令大人也很高興,讓人請了江書傑和孫舉子前去縣衙敘話。
這兩日張氏也忙的要命,為何?書傑年紀輕輕就得中舉人,人長得又俊秀,江家也還有些家資,正是丈母娘心中女婿的最佳人選。
縣裏有適齡女兒的人家都想與江家結親,這幾日那些個說媒的差點將江家的門檻都給踏破了。
晚上,張氏悄悄問了江書傑,誰知書傑心中已經有了人選了,那人正是李夫子的女兒雪娟,今年十五剛行過及笄禮。
“李夫子對我家頗多照顧,我與雪娟妹妹也算的上是師兄妹,又是打小就認識,知根知底的,母親您看如何?”
李家身家清白,李夫子也是舉人出身,隻是因不善鑽營,才在縣學裏做了先生。
張氏對這婚事也很是滿意,“如此甚好,如今你中了舉,又有了結親的對象,這些都是喜事,我得趕緊告訴你姐姐一聲。”
這次鄉試,鄭秀才又未中,當他得知江書傑得中舉人真是又嫉又恨。
那日宴會上鄭秀才詆毀江舉人的事情在縣裏也傳開了,如今文人圈子知鄭秀才是個善嫉的,品行又有瑕疵,都不大願意搭理他。後來鄭秀才漸漸地也就泯然眾人矣。
因族中出了舉人,這可是闔族有光的事情,那宴請就由族中幫著辦了。
宴請賓客的是縣裏最好酒樓的席麵,一桌三兩銀子,那日擺了有二十餘桌。
除了縣令大人,縣中其他有頭臉的人物都來了,教諭大人作為縣中文人之首,坐在主桌。
書傑感念李夫子對他的情誼,將他也請到了主桌。
一時間,江家一族在縣裏真是風頭無二。
宴會結束後,江族長將登記的冊子和賀禮都讓人送往江家。
族裏幫著辦了宴會,張氏和書傑卻不是那不懂禮的人,又拿了六十兩銀子送到族裏,算是他們孝敬族裏的。
大家都是講究人,有來有往的方才皆大歡喜。
晏書收到張氏來信,得知小弟中了舉,又有了與他攜手相伴的對象,激動的落了淚。
家垚得知喜訊也為書傑高興,“好了,看你哭的,當心被磊兒看到笑話你。”
如今磊兒已經兩歲了,調皮的不得了,家裏人都拿他沒辦法,也就晏書板著臉方才能唬得住。
林老太太得知書傑中了舉人也為他開心,叮囑晏書多準備些賀儀送去。
這些賀儀公中都是有例可循的,晏書就按照規矩準備了五十兩白銀和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寶。當然了晏書私下又添了些東西,用的是自己的私房。
十日後,張家的賀儀送到了江家,隨賀禮而來的還有一封信。
晏書信裏先是對於李夫子家結親表示十分讚同,後又說過些日子家垚會先來嶽家看望母親,然後同書傑一起啟程赴京參加春闈。
張氏讀了信很是高興,當年相公赴京趕考途中因風寒而病故,這事情直到現在都還讓她揪心。
如今女婿和兒子一同前往,那吃住行自是不錯的,又有人貼身伺候著,自是安心。
既然書傑的婚事晏書也讚同,那就得趕緊定下來了。
張氏樂滋滋的前往族長家,請族長夫人幫著書傑說親。
江李兩家門當戶對,李家人算是看著書傑長大的,對他的品行很是滿意,自是願意的。
至此,江書傑的婚事終於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