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李氏說道:“你喜歡就好。你還記得去年七夕文比得了第一的那位江姑娘嗎?”
李縣令問道,“是前幾年因病去世的那個江舉人家的姑娘?”
李氏點點頭繼續說道,“是啊,前些日子,副尉家的蔣夫人要為他家女公子尋女夫子,我就推薦了那江姑娘,沒想到她還特地送了年禮過來感謝呢。”
李縣令眉頭一皺道,“我聽說,那江家雖不算貧寒,但自那江舉子過世後,家境也是不如以前了,她是從哪裏尋得這麽珍貴的梅花盆景的?”
李夫人笑道,“大人多慮了,其實今天她送來時,我也以為她花了大價錢呢?後來細細問了才知道,原來這江姑娘還是個愛花之人,這盆景她都培育了好幾年了,並沒有額外花什麽銀子。她擔心家裏花匠養不好,還單獨將需要注意的地方寫了下來。”
李縣令道:“那你有沒有回給她什麽?”
李夫人趕緊回道,“我知老爺對老弱孤寡也是多有憐惜,所以今日我送了兩匹上好的細布,也算是禮尚往來吧。”
那李縣令滿意的摸了摸胡須,讚道,“夫人做的很好!”然後,又繼續觀賞那梅花來。
臘月二十二這日,晏書先行拜訪了蔣氏,送上禮品。
“夫人,這兩件鬥蓬是我母親做給玉兒的。這匣子裏的香囊和繡帕是我母親繡著送您賞玩的。”
蔣氏示意風荷將物件拿了過來,那鬥篷一件是月牙白的,一件是大紅色的,用的均是上好的緞麵。那月牙白的鬥蓬上繡的是朵朵紅梅,那大紅色的鬥篷上繡的則是蝶戀花的樣式;鬥篷邊點綴著白色的兔毛,絨絨的煞是好看。
打開小匣子,那裏麵的香囊和繡帕做工精巧,繡樣無一不精致。
蔣氏見到這麽精致的繡功,稱讚不已,“你母親這繡藝高超的很,咱們家裏的都沒有這麽好的女紅,很是頗費了一番功夫吧!”
晏書立馬謙虛道:“這繡品乃是家母閑暇所做,隻是多費了些時日而已。夫人對我家多有照拂,這是家母的一片心意。”
雖說和晏書接觸的時間較短,但給梁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江家姑娘論學識有學識,論容貌也是個清秀佳人,沒有那些所謂書香門第姑娘家的酸腐氣。最難得的是,她在教導梁玉時很懂得方法,梁玉對她也是心服口服。
翌日,蔣氏讓管事的備好給晏書的年禮,分別是一套文房四寶、兩匹緞子,兩條豬後腿、幾簍上好的木炭,都是非常實用的物品。
這兩日天氣晴好,玉兒帶著秋菊前往夫子家。秋菊敲了敲門,門開了,來人正是晏書,“你們過來了?快進來。”
跟在梁玉和秋菊身後的小廝將年禮送進去後,就告了個禮,回馬車上等著去了。
今日晏書穿了件鵝黃色的襖裙,那裙角和對襟上繡了朵朵梅花,腰部係了同色的腰帶,更加顯得身材修長,也襯得她較往日活潑嬌俏了些。
玉兒見了,讚道,“夫子,以前看你穿的衣裳顏色不是月牙白就是銀灰色要麽就是淺藍色,還是這件衣裳好看。”
晏書笑道:“平日裏作為夫子教你讀書,可不就得嚴肅些。早上吃了沒?我現在就去做早茶來給你們吃。”
這邊的早茶指的是雞湯麵。
梁玉趕緊謝道,“謝謝夫子,早上吃了來的。”
張氏道,“那也要吃些早茶,這是咱們這邊的年俗。晏書趕緊去做來。”
張氏將梁玉和秋菊請進廳堂,將準備好的米糖、點心、炒貨都拿了出來讓她們當做零嘴吃。
梁玉見書傑不在廳堂裏,問道:“江公子怎麽不在?”
張氏笑道:“今日來的是女客,他就沒出來,在自己的書房裏讀書呢。”
梁玉噗嗤一笑,“上次爬山,晏書姐姐帶著他一起的。他今日怎的不好意思起來了。”
張氏隻得坐在一旁幹笑起來。
秋菊趕緊咳嗽兩聲,梁玉趕緊轉換了話題:“張伯母,昨日我看了您給我做的鬥篷,我喜歡的緊。準備外出做客的時候穿呢。”
張氏聽聞梁玉喜歡她做的鬥篷,開心的很:“梁小姐若是喜歡,以後我還可以給你做兩件襦裙或者夏衫,隻是不知道您喜歡什麽花樣子。”
女孩子哪個不愛美,梁玉也不例外,聽道張氏說還可以幫她做衣裳,立馬就花樣子說了起來。
等晏書將雞湯麵做好,梁玉已經和母親打的火熱了。
梁玉和秋菊的胃口晏書是知道的,故而端來的兩個碗裏的麵條也不算少,那湯汁澆的是雞湯;此外又配了一碟雪裏蕻,一碟香辣蘿卜幹,一碟醬豆幹,一碟醬生薑。
老遠的梁玉就聞到了雞湯麵的香味,“好香啊。”
張母笑眯眯的說道,“快趁熱吃,嚐嚐晏書的廚藝。”
玉兒和秋菊坐到餐桌前笑眯眯的吃了,那麵條澆了雞湯鮮的很,那小菜配著麵條吃正正好。
吃完雞湯麵,秋菊幫著收拾了碗筷,晏書則領著梁玉看了看自己的閨房。晏書的房裏十分的幹淨整潔,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一排排的書籍和擺在小幾上的幾盆盆栽。
晏書指著那些盆栽一一介紹道:“這是勁鬆,這是珍珠黃楊,這是蘭草……”
梁玉很是吃驚,“我隻以為夫子你讀書寫字厲害,沒想到還喜歡養花培育盆景。”
晏書笑了笑:“隻是平日裏的愛好罷了。”
兩人又絮絮叨叨的說了些話,眼見時辰不早了,梁玉就帶著秋菊回去了。
很快就到了除夕夜,江家過了除服後的第二個新年,今年江家人向祖宗許的願仍是“保佑江書傑考上秀才,保佑晏書找個好婆家。”
也不知道祖宗的保佑靈不靈,反正張氏做了個美夢,她夢見桃花開了。
翌日一早,張氏滿臉的喜色,總覺得昨晚做的夢是不是就要應在晏書身上。要不是正月裏不能動針和剪刀,張氏真想趕緊給晏書多做幾件新衣,等與人相看的時候穿。
晏書有沒有桃花運她還不知道,但是她的財運來了。今年在李叔的精心伺候下,地裏的韭菜長勢喜人,喜慶樓早早的就和李叔談好了價錢和數量。
吉慶樓不曉得從哪裏打聽到這消息,也托人向李叔預定了韭菜,初步估算,今年僅這頭茬春菜的收益比去年翻了一番。
晏書盤算盤算銀子,今年家裏有百畝良田的夢想定能實現了。
元宵節那日,晏書讓李叔留了十斤韭菜給她。一大早,晏書就打發書傑送了五斤去了李大人家,晏書則送了五斤去了梁家。
初春寒意料峭,頭茬春菜也是稀罕物,兩家人收到這韭菜也很是歡喜,心想這江家人真是有心人,好感度又增加了。
李縣令問道,“是前幾年因病去世的那個江舉人家的姑娘?”
李氏點點頭繼續說道,“是啊,前些日子,副尉家的蔣夫人要為他家女公子尋女夫子,我就推薦了那江姑娘,沒想到她還特地送了年禮過來感謝呢。”
李縣令眉頭一皺道,“我聽說,那江家雖不算貧寒,但自那江舉子過世後,家境也是不如以前了,她是從哪裏尋得這麽珍貴的梅花盆景的?”
李夫人笑道,“大人多慮了,其實今天她送來時,我也以為她花了大價錢呢?後來細細問了才知道,原來這江姑娘還是個愛花之人,這盆景她都培育了好幾年了,並沒有額外花什麽銀子。她擔心家裏花匠養不好,還單獨將需要注意的地方寫了下來。”
李縣令道:“那你有沒有回給她什麽?”
李夫人趕緊回道,“我知老爺對老弱孤寡也是多有憐惜,所以今日我送了兩匹上好的細布,也算是禮尚往來吧。”
那李縣令滿意的摸了摸胡須,讚道,“夫人做的很好!”然後,又繼續觀賞那梅花來。
臘月二十二這日,晏書先行拜訪了蔣氏,送上禮品。
“夫人,這兩件鬥蓬是我母親做給玉兒的。這匣子裏的香囊和繡帕是我母親繡著送您賞玩的。”
蔣氏示意風荷將物件拿了過來,那鬥篷一件是月牙白的,一件是大紅色的,用的均是上好的緞麵。那月牙白的鬥蓬上繡的是朵朵紅梅,那大紅色的鬥篷上繡的則是蝶戀花的樣式;鬥篷邊點綴著白色的兔毛,絨絨的煞是好看。
打開小匣子,那裏麵的香囊和繡帕做工精巧,繡樣無一不精致。
蔣氏見到這麽精致的繡功,稱讚不已,“你母親這繡藝高超的很,咱們家裏的都沒有這麽好的女紅,很是頗費了一番功夫吧!”
晏書立馬謙虛道:“這繡品乃是家母閑暇所做,隻是多費了些時日而已。夫人對我家多有照拂,這是家母的一片心意。”
雖說和晏書接觸的時間較短,但給梁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江家姑娘論學識有學識,論容貌也是個清秀佳人,沒有那些所謂書香門第姑娘家的酸腐氣。最難得的是,她在教導梁玉時很懂得方法,梁玉對她也是心服口服。
翌日,蔣氏讓管事的備好給晏書的年禮,分別是一套文房四寶、兩匹緞子,兩條豬後腿、幾簍上好的木炭,都是非常實用的物品。
這兩日天氣晴好,玉兒帶著秋菊前往夫子家。秋菊敲了敲門,門開了,來人正是晏書,“你們過來了?快進來。”
跟在梁玉和秋菊身後的小廝將年禮送進去後,就告了個禮,回馬車上等著去了。
今日晏書穿了件鵝黃色的襖裙,那裙角和對襟上繡了朵朵梅花,腰部係了同色的腰帶,更加顯得身材修長,也襯得她較往日活潑嬌俏了些。
玉兒見了,讚道,“夫子,以前看你穿的衣裳顏色不是月牙白就是銀灰色要麽就是淺藍色,還是這件衣裳好看。”
晏書笑道:“平日裏作為夫子教你讀書,可不就得嚴肅些。早上吃了沒?我現在就去做早茶來給你們吃。”
這邊的早茶指的是雞湯麵。
梁玉趕緊謝道,“謝謝夫子,早上吃了來的。”
張氏道,“那也要吃些早茶,這是咱們這邊的年俗。晏書趕緊去做來。”
張氏將梁玉和秋菊請進廳堂,將準備好的米糖、點心、炒貨都拿了出來讓她們當做零嘴吃。
梁玉見書傑不在廳堂裏,問道:“江公子怎麽不在?”
張氏笑道:“今日來的是女客,他就沒出來,在自己的書房裏讀書呢。”
梁玉噗嗤一笑,“上次爬山,晏書姐姐帶著他一起的。他今日怎的不好意思起來了。”
張氏隻得坐在一旁幹笑起來。
秋菊趕緊咳嗽兩聲,梁玉趕緊轉換了話題:“張伯母,昨日我看了您給我做的鬥篷,我喜歡的緊。準備外出做客的時候穿呢。”
張氏聽聞梁玉喜歡她做的鬥篷,開心的很:“梁小姐若是喜歡,以後我還可以給你做兩件襦裙或者夏衫,隻是不知道您喜歡什麽花樣子。”
女孩子哪個不愛美,梁玉也不例外,聽道張氏說還可以幫她做衣裳,立馬就花樣子說了起來。
等晏書將雞湯麵做好,梁玉已經和母親打的火熱了。
梁玉和秋菊的胃口晏書是知道的,故而端來的兩個碗裏的麵條也不算少,那湯汁澆的是雞湯;此外又配了一碟雪裏蕻,一碟香辣蘿卜幹,一碟醬豆幹,一碟醬生薑。
老遠的梁玉就聞到了雞湯麵的香味,“好香啊。”
張母笑眯眯的說道,“快趁熱吃,嚐嚐晏書的廚藝。”
玉兒和秋菊坐到餐桌前笑眯眯的吃了,那麵條澆了雞湯鮮的很,那小菜配著麵條吃正正好。
吃完雞湯麵,秋菊幫著收拾了碗筷,晏書則領著梁玉看了看自己的閨房。晏書的房裏十分的幹淨整潔,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一排排的書籍和擺在小幾上的幾盆盆栽。
晏書指著那些盆栽一一介紹道:“這是勁鬆,這是珍珠黃楊,這是蘭草……”
梁玉很是吃驚,“我隻以為夫子你讀書寫字厲害,沒想到還喜歡養花培育盆景。”
晏書笑了笑:“隻是平日裏的愛好罷了。”
兩人又絮絮叨叨的說了些話,眼見時辰不早了,梁玉就帶著秋菊回去了。
很快就到了除夕夜,江家過了除服後的第二個新年,今年江家人向祖宗許的願仍是“保佑江書傑考上秀才,保佑晏書找個好婆家。”
也不知道祖宗的保佑靈不靈,反正張氏做了個美夢,她夢見桃花開了。
翌日一早,張氏滿臉的喜色,總覺得昨晚做的夢是不是就要應在晏書身上。要不是正月裏不能動針和剪刀,張氏真想趕緊給晏書多做幾件新衣,等與人相看的時候穿。
晏書有沒有桃花運她還不知道,但是她的財運來了。今年在李叔的精心伺候下,地裏的韭菜長勢喜人,喜慶樓早早的就和李叔談好了價錢和數量。
吉慶樓不曉得從哪裏打聽到這消息,也托人向李叔預定了韭菜,初步估算,今年僅這頭茬春菜的收益比去年翻了一番。
晏書盤算盤算銀子,今年家裏有百畝良田的夢想定能實現了。
元宵節那日,晏書讓李叔留了十斤韭菜給她。一大早,晏書就打發書傑送了五斤去了李大人家,晏書則送了五斤去了梁家。
初春寒意料峭,頭茬春菜也是稀罕物,兩家人收到這韭菜也很是歡喜,心想這江家人真是有心人,好感度又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