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書傑收到來信時,已經到了五月底。
前幾日剛出梅,立馬就是小暑,天氣悶熱,隻有清晨的時候稍微有些涼意。
晏書趁著暑氣還未升起,正在菜園子裏摘豇豆和茄子。
書傑端著一碗白粥就著鹹鴨蛋,一邊吃一邊囉嗦道:“姐,我張大哥真厲害,去年夏末才考上了敷文書院,明年春天就要準備考秀才,這才兩年不到的時間呢?哎,不知道我什麽時候才能去考秀才試呢?”
晏書抬眼望了書傑一眼,隻見他滿臉崇拜的望向遠方,那模樣直接讓她渾身起了雞皮疙瘩。
晏書打趣道:“你怎麽知道的?難道是你張大哥給你寫信了。”
書傑點點頭:“昨天我收到的信。”
隻見他突然走到晏書跟前,神神秘秘的小聲道:“張大哥信裏還說,他要好好準備,力求一考即中,否則就要被他家人拿捏,與陌生人成親了。”
晏書嗤笑道:“這他都和你說。”
書傑粉兒認真的說道:“張大哥和我是好友,肯定要和我說的。”
“姐,你覺得他能考中秀才嗎?畢竟他正經讀書的時間挺少的,滿打滿算還沒有兩年呢。”
晏書笑了笑:“他不過是在書院讀書的時間沒有兩年罷了。像他們那樣的富貴人家,自小就請有學識的先生專門教導,隻不過你張大哥年少時玩樂了一段時日。現在他想要重新讀書,家裏還給他請了名師指導,隻要他是真心想學,怎會考不過秀才試?”
書傑的眼睛立馬亮晶晶:“姐,你說的是真的?張大哥明年能中?”
晏書道:“這不過是我的推斷一二罷了,哪能說中就中?你啊,天天管別人幹什麽?還不趕緊吃完飯上學去,這都什麽時辰了?”
書傑一看日頭,趕緊吃了幾口,將那粥碗刮的幹幹淨淨的。
晏書笑了笑,她也希望張家垚能考取功名。
畢竟他自幼失母,就算祖母疼愛,父親關心,可家裏畢竟多了沒有血親的繼母,兩位同父異母的弟妹。
在鄉間,親兄弟都會為了兩畝地吵嘴打架,就更別說是他那樣的富裕之家,有了功名才是對他最大的保障。
晏書搖搖頭,想他幹嘛?菜園裏的豇豆和茄子結的太多了吃都吃不完,得趁著它們還嫩的時候趕緊摘下來。
豇豆一部分做成醃豇豆,可以就粥喝。多餘的豇豆和茄子洗淨曬幹成幹豆角和茄子幹仔細的收起來,儲存在陰涼幹燥的地方,到了冬天都不壞。這才是我們尋常人家該過的富足日子。
六月如火,天是一日熱似一日。這日申時,突然下起小雨來,書傑未帶雨傘。眼看著就要到放學的時候了,晏書與母親說了一聲就拿著雨傘去接他。
書鋪子就在縣學附近,晏書估計還有一刻鍾學裏才放學,就先在鋪子裏和掌櫃的聊起天來。
“江姑娘,你上次抄的佛經很得李富戶家的老太太喜歡,說你字寫的又大又工整,她看起來一點都不費勁,讓你幫著再抄一本金剛經,說是要供在佛前沾些佛氣。隻是這日子有些趕,想在十日內就將佛經抄完。”
晏書想了想,夏日裏早上天亮的早,正好將時間利用起來多抄半個時辰的書;晚上天氣熱,睡不著,正好遲歇半個時辰;這麽算下來,應該來的及。
晏書道:“可以,掌櫃的。這活計就交給我吧。”
掌櫃的又道:“聽說今年七夕縣裏想要大辦,往年的繡坊之間的賽事照常舉辦,聽說還有什麽琴棋書畫比賽,說是要展現我縣才女風采。江姑娘不如你也去參加?”
晏書道:“咱們小門小戶的就不去湊著熱鬧了。”
“聽說前三名有獎勵。”
晏書一聽有獎勵,那眼睛就睜的略微大了些:“現在縣裏這麽大方了?”
掌櫃的笑道:“不過是鄉紳、富戶們跟著湊熱鬧罷了。聽東家說,到了那日,縣裏直接在戲台子上搭擂台,隻要想上去比試的,都可以去展示一番。”
晏書笑道:“這恐怕不好吧,會不會有人說咱們縣的女子都愛拋頭露麵?”
掌櫃的笑道:“這你就想岔了,那參評的可是縣太爺、教諭,以及縣裏幾位頗有才名的舉子,都是縣裏響當當的人物。若是能得到他們的讚,那才女的名聲就出去了。”
掌櫃的又小聲說道:“我聽東家的說,去年新上任的縣令大人對文治很是重視。前幾年咱縣裏中秀才的,中舉人的與州裏其他地方比起來差了許多,這縣令大人就想著七夕辦乞巧文比,中秋辦詩文大會這樣在年底的考評上也能寫上一筆。”
晏書道:“那我就心裏有數了,多謝掌櫃的相告。”
正好,學裏放學的鑼聲敲響了,晏書與掌櫃的道別,就打著傘去接弟弟了。
此時天就像漏了似的,雨是越下越大。晏書打著傘來到書傑課堂外的廊上,那大半個袖子都濕了。
書傑見晏書來了,趕緊奔過去:“姐姐,你來接我?”
晏書笑道:“我看這雨一時停不了就過來接你了,咱們走吧。”
書傑趕緊小聲道:“夫子沒帶傘,咱們有兩把,不如借一把給他?”
教書傑的李夫子也是舉人出身,以前江舉人在世時,兩人還經常交流教學和讀書心得,私下裏晏書還要稱他為世叔。隻是這兩年她年紀漸漸長了,再加上還要在家守孝,這才漸漸疏遠起來。
聽了書傑的提議,晏書自是同意:“這把傘拿去給李夫子。”
書傑接過傘,高高興興的送了過去。
李夫子朝晏書點點頭,晏書趕緊回了一禮。
姐弟二人合打一把傘,等回到家裏兩人袖子、鞋子都濕透了。
張氏見了,心疼的很:“雨下的這麽大,就知道你們會淋到雨。我早早的就燒了熱水,趕緊去洗洗,現在我就來熬薑湯。”
自從江舉人因風寒病故後,江家姐弟隻要一吹了風,淋了雨,張氏立馬就是薑湯熬上。
等晏書姐弟洗了熱水澡,換上幹爽的麻衣後,張氏盯著他們將薑湯給喝了,方才滿意的去廚下做晚飯去了。
今日的晚餐是炒的醃豇豆,白米粥,煎雜麵餅,一塊自家黴的白腐乳。
舒舒服服的吃了晚餐,因晏書梳洗過了,張氏就沒讓她去廚下幫著收拾,免得到時候又得弄得一身汗。
晏書打著扇與書傑閑聊起來:“小弟,姐姐求你件事?”
書傑說道:“什麽事啊,姐?”
“將你張大哥送你的字帖借我看看唄?”
書傑一拍小胸脯道:“我的就是你的,姐姐你盡管拿去看,隻是別都拿去了,給我留一本,我還要臨摹呢。最近夫子說我的字比以前寫的好多了,開始有筆鋒了。”
書傑又好奇道:“對了姐,你的簪花小楷寫的那麽好看,怎的突然想起看字帖來了?”
晏書道:“學海無涯,學無止境,懂?”
前幾日剛出梅,立馬就是小暑,天氣悶熱,隻有清晨的時候稍微有些涼意。
晏書趁著暑氣還未升起,正在菜園子裏摘豇豆和茄子。
書傑端著一碗白粥就著鹹鴨蛋,一邊吃一邊囉嗦道:“姐,我張大哥真厲害,去年夏末才考上了敷文書院,明年春天就要準備考秀才,這才兩年不到的時間呢?哎,不知道我什麽時候才能去考秀才試呢?”
晏書抬眼望了書傑一眼,隻見他滿臉崇拜的望向遠方,那模樣直接讓她渾身起了雞皮疙瘩。
晏書打趣道:“你怎麽知道的?難道是你張大哥給你寫信了。”
書傑點點頭:“昨天我收到的信。”
隻見他突然走到晏書跟前,神神秘秘的小聲道:“張大哥信裏還說,他要好好準備,力求一考即中,否則就要被他家人拿捏,與陌生人成親了。”
晏書嗤笑道:“這他都和你說。”
書傑粉兒認真的說道:“張大哥和我是好友,肯定要和我說的。”
“姐,你覺得他能考中秀才嗎?畢竟他正經讀書的時間挺少的,滿打滿算還沒有兩年呢。”
晏書笑了笑:“他不過是在書院讀書的時間沒有兩年罷了。像他們那樣的富貴人家,自小就請有學識的先生專門教導,隻不過你張大哥年少時玩樂了一段時日。現在他想要重新讀書,家裏還給他請了名師指導,隻要他是真心想學,怎會考不過秀才試?”
書傑的眼睛立馬亮晶晶:“姐,你說的是真的?張大哥明年能中?”
晏書道:“這不過是我的推斷一二罷了,哪能說中就中?你啊,天天管別人幹什麽?還不趕緊吃完飯上學去,這都什麽時辰了?”
書傑一看日頭,趕緊吃了幾口,將那粥碗刮的幹幹淨淨的。
晏書笑了笑,她也希望張家垚能考取功名。
畢竟他自幼失母,就算祖母疼愛,父親關心,可家裏畢竟多了沒有血親的繼母,兩位同父異母的弟妹。
在鄉間,親兄弟都會為了兩畝地吵嘴打架,就更別說是他那樣的富裕之家,有了功名才是對他最大的保障。
晏書搖搖頭,想他幹嘛?菜園裏的豇豆和茄子結的太多了吃都吃不完,得趁著它們還嫩的時候趕緊摘下來。
豇豆一部分做成醃豇豆,可以就粥喝。多餘的豇豆和茄子洗淨曬幹成幹豆角和茄子幹仔細的收起來,儲存在陰涼幹燥的地方,到了冬天都不壞。這才是我們尋常人家該過的富足日子。
六月如火,天是一日熱似一日。這日申時,突然下起小雨來,書傑未帶雨傘。眼看著就要到放學的時候了,晏書與母親說了一聲就拿著雨傘去接他。
書鋪子就在縣學附近,晏書估計還有一刻鍾學裏才放學,就先在鋪子裏和掌櫃的聊起天來。
“江姑娘,你上次抄的佛經很得李富戶家的老太太喜歡,說你字寫的又大又工整,她看起來一點都不費勁,讓你幫著再抄一本金剛經,說是要供在佛前沾些佛氣。隻是這日子有些趕,想在十日內就將佛經抄完。”
晏書想了想,夏日裏早上天亮的早,正好將時間利用起來多抄半個時辰的書;晚上天氣熱,睡不著,正好遲歇半個時辰;這麽算下來,應該來的及。
晏書道:“可以,掌櫃的。這活計就交給我吧。”
掌櫃的又道:“聽說今年七夕縣裏想要大辦,往年的繡坊之間的賽事照常舉辦,聽說還有什麽琴棋書畫比賽,說是要展現我縣才女風采。江姑娘不如你也去參加?”
晏書道:“咱們小門小戶的就不去湊著熱鬧了。”
“聽說前三名有獎勵。”
晏書一聽有獎勵,那眼睛就睜的略微大了些:“現在縣裏這麽大方了?”
掌櫃的笑道:“不過是鄉紳、富戶們跟著湊熱鬧罷了。聽東家說,到了那日,縣裏直接在戲台子上搭擂台,隻要想上去比試的,都可以去展示一番。”
晏書笑道:“這恐怕不好吧,會不會有人說咱們縣的女子都愛拋頭露麵?”
掌櫃的笑道:“這你就想岔了,那參評的可是縣太爺、教諭,以及縣裏幾位頗有才名的舉子,都是縣裏響當當的人物。若是能得到他們的讚,那才女的名聲就出去了。”
掌櫃的又小聲說道:“我聽東家的說,去年新上任的縣令大人對文治很是重視。前幾年咱縣裏中秀才的,中舉人的與州裏其他地方比起來差了許多,這縣令大人就想著七夕辦乞巧文比,中秋辦詩文大會這樣在年底的考評上也能寫上一筆。”
晏書道:“那我就心裏有數了,多謝掌櫃的相告。”
正好,學裏放學的鑼聲敲響了,晏書與掌櫃的道別,就打著傘去接弟弟了。
此時天就像漏了似的,雨是越下越大。晏書打著傘來到書傑課堂外的廊上,那大半個袖子都濕了。
書傑見晏書來了,趕緊奔過去:“姐姐,你來接我?”
晏書笑道:“我看這雨一時停不了就過來接你了,咱們走吧。”
書傑趕緊小聲道:“夫子沒帶傘,咱們有兩把,不如借一把給他?”
教書傑的李夫子也是舉人出身,以前江舉人在世時,兩人還經常交流教學和讀書心得,私下裏晏書還要稱他為世叔。隻是這兩年她年紀漸漸長了,再加上還要在家守孝,這才漸漸疏遠起來。
聽了書傑的提議,晏書自是同意:“這把傘拿去給李夫子。”
書傑接過傘,高高興興的送了過去。
李夫子朝晏書點點頭,晏書趕緊回了一禮。
姐弟二人合打一把傘,等回到家裏兩人袖子、鞋子都濕透了。
張氏見了,心疼的很:“雨下的這麽大,就知道你們會淋到雨。我早早的就燒了熱水,趕緊去洗洗,現在我就來熬薑湯。”
自從江舉人因風寒病故後,江家姐弟隻要一吹了風,淋了雨,張氏立馬就是薑湯熬上。
等晏書姐弟洗了熱水澡,換上幹爽的麻衣後,張氏盯著他們將薑湯給喝了,方才滿意的去廚下做晚飯去了。
今日的晚餐是炒的醃豇豆,白米粥,煎雜麵餅,一塊自家黴的白腐乳。
舒舒服服的吃了晚餐,因晏書梳洗過了,張氏就沒讓她去廚下幫著收拾,免得到時候又得弄得一身汗。
晏書打著扇與書傑閑聊起來:“小弟,姐姐求你件事?”
書傑說道:“什麽事啊,姐?”
“將你張大哥送你的字帖借我看看唄?”
書傑一拍小胸脯道:“我的就是你的,姐姐你盡管拿去看,隻是別都拿去了,給我留一本,我還要臨摹呢。最近夫子說我的字比以前寫的好多了,開始有筆鋒了。”
書傑又好奇道:“對了姐,你的簪花小楷寫的那麽好看,怎的突然想起看字帖來了?”
晏書道:“學海無涯,學無止境,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