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陳兩人一直喝到酒家打烊方才醉醺醺的回去。楊管事的不知道陳掌櫃的住在哪裏,就將他安排在客棧歇息。
第二日一早,楊管事的先是稟報了昨日與陳掌櫃吃酒的事情。
“少爺,原來當初推薦陳掌櫃的來張家做事的是大夫人。據陳掌櫃的說,當時他帶著母親來杭州看病,後因無錢住宿,差點流落街頭,恰巧夫人路過聽說是同鄉,方才幫了一把。陳掌櫃一直記得夫人的恩情。”
張家垚歎道:“原來還有如此淵源~那就好好相處著吧。”
快到吃早飯的時辰,張家垚讓楊管事的邀請陳掌櫃的一起去外麵吃當地特色的早點。
此時正是鱔魚肥美的季節,三人來了當地有名的小食鋪子,每人點了一碗鱔絲辣湯,兩個酥油燒餅。楊管事和陳掌櫃兩人喝口鱔絲辣湯,吃口燒餅,那個舒坦,似是將昨晚殘餘的酒意都被排出了體外。
昨晚喝醉酒的事情,楊管事的沒有再提,但楊陳兩人之間的關係似是無形中拉近了不少。陳掌櫃對張家垚更坦誠和盡心盡力。
“大少爺,昨日我們去拜訪了兩位大人,我就想著趁熱打鐵,這兩日看是否安排個時間宴請下兩位師爺~”
“若是隻請他們的師爺?兩位大人會不會~”
陳掌櫃的低聲道:“大少爺,咱們生意做的再大,那也是商賈,兩位大人是不會賞光蒞臨的。咱們隻要和他們的手下打好關係,每年的節禮恭敬到位即可。另外,那李大人與別的大人還不一樣,他更愛風雅~”
張家垚道:“那咱們家商號每年給的節禮是多少?”
陳掌櫃的比了個數,“這還是因為咱張家闔族出了好幾位知州、縣令和進士老爺,多少有些情麵在,方才是這個數。若是其他的,那抽的比例恐要再多些。”
張家垚心裏有了數,“那就有勞陳掌櫃的安排一下。”
眾人舒舒服服的吃了頓早飯,慢悠悠的來到分號。
有一小夥計見大少爺和掌櫃的來了,趕緊上前將一封信遞給陳掌櫃,“掌櫃的,這是廬州分號讓人送來的,說是大少爺的信。”
陳掌櫃的看了看信封,外麵隻寫著“張家垚大哥親啟”字樣,字跡工整,隻是筆鋒稍顯稚嫩。
陳掌櫃的來到書房將信雙手呈給張家垚,“大少爺,這是夥計剛才拿來的,說是從廬州分號寄來的。”
張家垚收了信,又與楊陳兩位聊了會公事,方才拆開信來。
楊管事的給張家垚的杯盞裏添了茶水,張家垚笑道:“楊叔,是書傑給我寫的信。信上說他代表江家去買了五畝田,雖說那銀子是他母親和長姊掙的,可他也覺得與有榮焉。信上還說,他最近的功課頻頻被師長誇讚,對年底十兩銀子的獎勵是勢在必得,到時候將這學裏獎勵的錢拿來給家裏置地。他還說等孝期過後,定要考秀才,給家人掙臉麵,更重要的是家裏會免徭役。他還讓我們回江南如果路過巢縣,定要去尋他。”
楊管事的趕緊讚道:“江公子小小年紀,為了家裏的生計,已經有這麽多想法,還付諸於行動,可真不容易啊。公子您說是不是?”說罷還拿眼睛看著少爺。
張家垚斜著眼睛笑道:“楊叔,您想說什麽?”
“老奴不敢。”
張家垚道:“您請說,就算有不妥的,也不會怪罪於您的。”
楊管事的給張家垚續了些茶水,坐在下首道:“大少爺,您是知道的,自您母親嫁到這張家,我就跟著過來做了您母親陪嫁鋪子的大管事。您自小聰慧,不僅書讀的好,還特別精於計算,許多經年的老賬房都比不過您。您打小就被夫人和大老爺寄予厚望,都希望您能有出息帶領咱張家再上一個台階。”
“可惜,若不是夫人早逝,您也不會與大老爺鬧得如此僵。可夫人是病逝的,大老爺也不想。若不是族裏的安排,那二夫人也進不了門來。這族裏的生意事關重大,若是您還和他慪氣,老爺該多辛苦。可能老奴僭越了,我隻是想著若大少爺能幫幫老爺,不管您是潛心讀書、考取功名也好,還是幫著老爺打點族中的庶務,我想大夫人在天之靈也會欣慰的。”
張家垚沉默不語,也沒有像以前那樣立馬駁斥,過了一會淡淡的說道:“我知道了,楊叔你讓我一個人待會。”
楊管事行了一禮,退出書房。
一人獨處時,張家垚不禁思索起來。以前在家的時候整日裏錦衣玉食的供著,從不知外麵的艱辛。這次出門,長了見識,才知道這麽多年是在家族和父親的庇護下才有那奢華的本錢。
這次父親讓他離家去各地的店鋪巡查,恐也是希望他能夠成長,有所擔當。
隻是他也氣父親,氣父親為什麽那麽快就再娶?就不能守滿三年?
隻是他也大了,也該有成算了。難道還不如十歲的孩童有誌氣?
楊管事的發現大公子這兩日對商號裏的事情似乎更上心了。
這日,陳掌櫃的早早來稟報,說是約了柳師爺等人晚上在望月樓喝酒,請大少爺務必出席。
傍晚時分,張家垚與陳掌櫃、楊管事的早早來了望月樓,恭候柳師爺等人。
那柳師爺等人很是客氣的朝張家垚拱了拱手,可那眼裏不經意間總有那麽一絲不屑。張家垚假意沒有看見,仍是熱情的招呼著。
等賓客到了後,店家趕緊將珍饈美食和美酒端了上來,酒過三巡,陳掌櫃的又安排了歌女前來獻藝。美食、美酒、美女當前,柳師爺等人不禁詩興大發,吟詩作對起來。
陳掌櫃的好歹中過秀才,那詩詞做的也算是工整對仗。到了張家垚這邊,隻見他先是飲了一杯酒,“小可才疏學淺,自是做不出詩詞來,就借用東坡先生的《行香子·與泗守過南山晚歸作》一詞來表達我的心情。”
“北望平川。野水荒灣。共尋春、飛步孱顏。和風弄袖,香霧縈鬟。正酒酣時,人語笑,白雲間。
飛鴻落照,相將歸去,淡娟娟、玉宇清閑。何人無事,宴作空山。望長橋,燈火鬧,使君還。”
柳師爺等人聽到張家垚吟誦了蘇東坡的這首詞,讚道:“沒想到張小公子也愛讀蘇先生的詩詞,倒不似那些普通的商戶隻會掙錢,真是失敬了。”
張家垚謙虛道:“不過是借用前人詞作的罷了。話說回來,這泗州的繁華景象也是在各位大人的苦心經營下方才有的,小可再敬各位大人一杯。”
因張家垚露了一小手,那些個師爺們的態度倒也略微尊敬了些。
眾人把酒言歡,自是賓主盡興。
過了幾日,陳掌櫃的又安排了宴請當地的三班衙役的頭頭們。別看這些人不過是小吏,在當地掌管的是治安實權。有那鬧事的、撒潑的、耍賴的,都要靠這些個三班處理。
這些人雖粗魯些,但直爽、豪邁,沒有那麽多的講究,很快張家垚就與他們處的像是親兄弟一般。
楊管事的見少爺終於打起精神認真做事,心裏也是歡喜的。
很快就到了七月中旬,這日家中來信,讓張家垚他們早些回餘杭過中秋。
張家垚和諸位大人們拜別後,踏上歸家之路。
第二日一早,楊管事的先是稟報了昨日與陳掌櫃吃酒的事情。
“少爺,原來當初推薦陳掌櫃的來張家做事的是大夫人。據陳掌櫃的說,當時他帶著母親來杭州看病,後因無錢住宿,差點流落街頭,恰巧夫人路過聽說是同鄉,方才幫了一把。陳掌櫃一直記得夫人的恩情。”
張家垚歎道:“原來還有如此淵源~那就好好相處著吧。”
快到吃早飯的時辰,張家垚讓楊管事的邀請陳掌櫃的一起去外麵吃當地特色的早點。
此時正是鱔魚肥美的季節,三人來了當地有名的小食鋪子,每人點了一碗鱔絲辣湯,兩個酥油燒餅。楊管事和陳掌櫃兩人喝口鱔絲辣湯,吃口燒餅,那個舒坦,似是將昨晚殘餘的酒意都被排出了體外。
昨晚喝醉酒的事情,楊管事的沒有再提,但楊陳兩人之間的關係似是無形中拉近了不少。陳掌櫃對張家垚更坦誠和盡心盡力。
“大少爺,昨日我們去拜訪了兩位大人,我就想著趁熱打鐵,這兩日看是否安排個時間宴請下兩位師爺~”
“若是隻請他們的師爺?兩位大人會不會~”
陳掌櫃的低聲道:“大少爺,咱們生意做的再大,那也是商賈,兩位大人是不會賞光蒞臨的。咱們隻要和他們的手下打好關係,每年的節禮恭敬到位即可。另外,那李大人與別的大人還不一樣,他更愛風雅~”
張家垚道:“那咱們家商號每年給的節禮是多少?”
陳掌櫃的比了個數,“這還是因為咱張家闔族出了好幾位知州、縣令和進士老爺,多少有些情麵在,方才是這個數。若是其他的,那抽的比例恐要再多些。”
張家垚心裏有了數,“那就有勞陳掌櫃的安排一下。”
眾人舒舒服服的吃了頓早飯,慢悠悠的來到分號。
有一小夥計見大少爺和掌櫃的來了,趕緊上前將一封信遞給陳掌櫃,“掌櫃的,這是廬州分號讓人送來的,說是大少爺的信。”
陳掌櫃的看了看信封,外麵隻寫著“張家垚大哥親啟”字樣,字跡工整,隻是筆鋒稍顯稚嫩。
陳掌櫃的來到書房將信雙手呈給張家垚,“大少爺,這是夥計剛才拿來的,說是從廬州分號寄來的。”
張家垚收了信,又與楊陳兩位聊了會公事,方才拆開信來。
楊管事的給張家垚的杯盞裏添了茶水,張家垚笑道:“楊叔,是書傑給我寫的信。信上說他代表江家去買了五畝田,雖說那銀子是他母親和長姊掙的,可他也覺得與有榮焉。信上還說,他最近的功課頻頻被師長誇讚,對年底十兩銀子的獎勵是勢在必得,到時候將這學裏獎勵的錢拿來給家裏置地。他還說等孝期過後,定要考秀才,給家人掙臉麵,更重要的是家裏會免徭役。他還讓我們回江南如果路過巢縣,定要去尋他。”
楊管事的趕緊讚道:“江公子小小年紀,為了家裏的生計,已經有這麽多想法,還付諸於行動,可真不容易啊。公子您說是不是?”說罷還拿眼睛看著少爺。
張家垚斜著眼睛笑道:“楊叔,您想說什麽?”
“老奴不敢。”
張家垚道:“您請說,就算有不妥的,也不會怪罪於您的。”
楊管事的給張家垚續了些茶水,坐在下首道:“大少爺,您是知道的,自您母親嫁到這張家,我就跟著過來做了您母親陪嫁鋪子的大管事。您自小聰慧,不僅書讀的好,還特別精於計算,許多經年的老賬房都比不過您。您打小就被夫人和大老爺寄予厚望,都希望您能有出息帶領咱張家再上一個台階。”
“可惜,若不是夫人早逝,您也不會與大老爺鬧得如此僵。可夫人是病逝的,大老爺也不想。若不是族裏的安排,那二夫人也進不了門來。這族裏的生意事關重大,若是您還和他慪氣,老爺該多辛苦。可能老奴僭越了,我隻是想著若大少爺能幫幫老爺,不管您是潛心讀書、考取功名也好,還是幫著老爺打點族中的庶務,我想大夫人在天之靈也會欣慰的。”
張家垚沉默不語,也沒有像以前那樣立馬駁斥,過了一會淡淡的說道:“我知道了,楊叔你讓我一個人待會。”
楊管事行了一禮,退出書房。
一人獨處時,張家垚不禁思索起來。以前在家的時候整日裏錦衣玉食的供著,從不知外麵的艱辛。這次出門,長了見識,才知道這麽多年是在家族和父親的庇護下才有那奢華的本錢。
這次父親讓他離家去各地的店鋪巡查,恐也是希望他能夠成長,有所擔當。
隻是他也氣父親,氣父親為什麽那麽快就再娶?就不能守滿三年?
隻是他也大了,也該有成算了。難道還不如十歲的孩童有誌氣?
楊管事的發現大公子這兩日對商號裏的事情似乎更上心了。
這日,陳掌櫃的早早來稟報,說是約了柳師爺等人晚上在望月樓喝酒,請大少爺務必出席。
傍晚時分,張家垚與陳掌櫃、楊管事的早早來了望月樓,恭候柳師爺等人。
那柳師爺等人很是客氣的朝張家垚拱了拱手,可那眼裏不經意間總有那麽一絲不屑。張家垚假意沒有看見,仍是熱情的招呼著。
等賓客到了後,店家趕緊將珍饈美食和美酒端了上來,酒過三巡,陳掌櫃的又安排了歌女前來獻藝。美食、美酒、美女當前,柳師爺等人不禁詩興大發,吟詩作對起來。
陳掌櫃的好歹中過秀才,那詩詞做的也算是工整對仗。到了張家垚這邊,隻見他先是飲了一杯酒,“小可才疏學淺,自是做不出詩詞來,就借用東坡先生的《行香子·與泗守過南山晚歸作》一詞來表達我的心情。”
“北望平川。野水荒灣。共尋春、飛步孱顏。和風弄袖,香霧縈鬟。正酒酣時,人語笑,白雲間。
飛鴻落照,相將歸去,淡娟娟、玉宇清閑。何人無事,宴作空山。望長橋,燈火鬧,使君還。”
柳師爺等人聽到張家垚吟誦了蘇東坡的這首詞,讚道:“沒想到張小公子也愛讀蘇先生的詩詞,倒不似那些普通的商戶隻會掙錢,真是失敬了。”
張家垚謙虛道:“不過是借用前人詞作的罷了。話說回來,這泗州的繁華景象也是在各位大人的苦心經營下方才有的,小可再敬各位大人一杯。”
因張家垚露了一小手,那些個師爺們的態度倒也略微尊敬了些。
眾人把酒言歡,自是賓主盡興。
過了幾日,陳掌櫃的又安排了宴請當地的三班衙役的頭頭們。別看這些人不過是小吏,在當地掌管的是治安實權。有那鬧事的、撒潑的、耍賴的,都要靠這些個三班處理。
這些人雖粗魯些,但直爽、豪邁,沒有那麽多的講究,很快張家垚就與他們處的像是親兄弟一般。
楊管事的見少爺終於打起精神認真做事,心裏也是歡喜的。
很快就到了七月中旬,這日家中來信,讓張家垚他們早些回餘杭過中秋。
張家垚和諸位大人們拜別後,踏上歸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