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浮油雞片,南煎丸子


    上午的五道菜,除了顏老師傅帶兩個徒弟做的糖醋鯉魚。


    其他四道菜同樣也是非常的講究,四位老師傅也都是毫無保留,盡量細致進行了講解。


    比如浮油雞片這道菜,可能最終成菜的時候,擺盤造型上不如糖醋鯉魚那樣具有造型上的魅力。


    但浮油雞片這道菜的烹飪中,還是有著不少的細節在。


    比如需要用刀背把雞肉砸成肉泥,並且在砸的過程中,還需要用刀把雞肉泥在案板上碾開,將其中一些細小的肉筋都給挑出去。


    光是這個過程,就是非常費工夫的一個技術活。


    指導的老師傅也同樣是很認真細致講解。


    “一定要先把雞肉給砸到成泥的樣子,然後你用刀這樣去慢慢一點一點的把雞肉泥平展開,這樣才能看到其中細小的肉筋。”


    在徒弟把肉筋全部挑出去,老師傅還展示給現場不少年輕廚師看。


    現場其他的老師傅也都是被水汆雞片的手藝所驚歎。


    水汆和油汆類似,也都是不能讓水溫過高,一定要控製好水溫。


    更多是比較紮實的烹調細節,比如肘子和海參的處理,怎樣提前給海參入味?還有如何讓肘子和海參味道相合?


    算是給現場不少年輕廚師上了一堂生動的切配課。


    老師傅們都是一邊指導晚輩做,一邊給大家細致講解。


    下入雞片後,老師傅展現出他的手藝,一個利落的翻勺便讓水汆的雞片出鍋。


    馮正明對南煎丸子傳統做法更加好奇,因為他還記得,前世看一些網絡上探店的視頻裏,那些探店的人都說,在做南煎丸子的各種館子裏,幾乎吃不到很正宗的。


    老師傅教的做法是很傳統的一種做法。


    首先南煎丸子形狀上不是那種圓滾滾的丸子。


    比如還有可以把雞蛋清打成蛋泡糊,把澥開的雞肉泥和蛋泡糊以及幹澱粉拌勻,然後也是用三成油溫下鍋浸炸。


    張老師傅說:“行,那我就給你說說,你有什麽細節問題可以問我。”


    聚賓園王老師傅讓徒弟林國富做爆炒腰花,同時是讓徒孫朱旭在一旁協助。


    泰豐樓孫老師傅帶徒弟做的海參扒肘子,這道菜其實相對而言沒有太多的技巧。


    南煎丸子和其他的丸子做法上還真是有些區別。


    砸好的細膩雞肉泥,加入蔥薑水澥開,再加入土豆澱粉和雞蛋清。


    指導做南煎丸子的老師傅姓“張”。


    馮正明笑嗬嗬說:“師伯,這不是今天您主要指導這個菜嗎?我是想要跟您學學。”


    全程都是保持油溫不能升高,用低油溫慢慢把雞肉片浸熟了。


    之後是需要先潤鍋,保證鍋底潤好了再加入油。


    雪白的雞肉片全部炸好,並且用熱水泡洗掉多餘的油,用高湯把雞肉片煨煮一番,雞肉片出鍋後再用鍋裏剩下湯汁加入一些青豆、枸杞,勾一個薄薄的玻璃芡汁,淋在雞肉片的表麵上。


    “仔細看看,這些肉筋有多少?這要是不挑出去的話,後麵做成雞肉片肯定就不行。”


    也是一位魯菜的老師傅,年齡上要比顏老師傅大上一些。


    而是呈現出一種扁平的狀態。


    馮正明中午吃飯的時候,也專門去向上午做菜幾位老師傅進行請教。


    老師傅讓徒弟們演示了這樣一種做法,同時也在現場說了一些其他的做法。


    以及扣碗的一些細節,一定要把肘子的中間頂起來,這樣從碗裏扣出來的肘子會更漂亮。


    “師伯,南煎丸子您能再具體給我講講嗎?”


    除了過油的做法,老師傅現場還說了用水汆的做法。


    甚至老師傅在一些現場年輕廚師問水汆的時候,還親自用了一些剩下的雞肉泥水汆給大家看了一下。


    尤其是對南煎丸子,他很是好奇傳統的做法,所以專門向上午指導南煎丸子的老師傅請教。


    讓鍋裏雞肉泥定型自己浮上來,再給翻個麵就可以出鍋。


    而這道菜關鍵的刀功,王老師傅也是讓徒孫朱旭細致的切,展示給現場的年輕廚師們看,他也在旁邊進行指導和細節上的講解。


    其他的三道菜:海參扒肘子、爆炒腰花和南煎丸子,也都是各有特色和技術在。


    然後用手進行抓拌均勻,一定要保證雞肉泥和其他混合其中的東西都能抓拌均勻,幾乎是沒有一丁點的顆粒和結塊疙瘩。


    所以馮正明見今天有老師傅親自指導這個菜,他就非常虛心請教這道菜。


    他不禁笑了笑說:“正明,你做的糖醋鯉魚非常棒,有你師父當年的風采,怎麽一個南煎丸子還要找我學啊?”


    馮正明也算是現場又學到了一手。


    老師傅的做法,還把出鍋後的雞肉片用熱水浸泡,泡掉其中的一些油。


    張老師傅見馮正明虛心過來請教。


    爆炒的環節,林國富親自上陣,也是非常幹淨利落,讓現場年輕廚師們看著為之鼓掌。


    油溫三成用勺子舀起雞肉泥小心平鋪在油鍋裏。


    這其實是因為南煎丸子不是水汆,也不是油炸出來的丸子,而是在鍋裏油煎出來的丸子。


    所以在油煎的過程中,會導致丸子呈現出一種比較扁平的形狀。


    丸子的肉餡也是類似四喜丸子那種,必須要切成小丁。


    但是南煎丸子是攪打,不能像是四喜丸子那樣摔打。


    張老師傅認真給馮正明講解:“摔打呢,肉可能會上勁了,因為南煎丸子是煎,所以不能摔打上勁了,你隻能是順時針去攪打,攪打出那種粘性,明白嗎?”


    馮正明聽的很認真,甚至還拿出這次專門帶來的一個小本子,把張老師傅說的記下來。


    當然除了三肥七瘦的肉餡,南煎丸子裏還需要加入馬蹄丁。


    而且張老師傅還進行了一些改良,加入了一點點的梨,增加了一定的風味。


    攪打好肉餡後,先要把鍋給潤一下。


    可以說大部分的菜,都是需要先潤鍋的,所以現場的幾位老師傅,都是囑咐年輕的廚師們,一定要認真潤鍋,要懂得怎麽潤鍋,以及懂得怎麽養護自己的鍋。


    潤鍋後,鍋裏不能放很多的油,而是隻能在鍋底放上一些油。


    接著就是用手的虎口擠丸子,一顆一顆的丸子入鍋。


    排列整齊一個一個丸子,相互之間還不能夠粘連。


    如果鍋裏的油少了,可以用勺子加一些油。


    等到丸子煎的一麵定型上色。


    現場烹飪的時候,張老師傅也是讓徒弟來了一個大翻勺。


    然後再把另外一麵也給煎到上色了。


    之後要把丸子倒出去。


    張老師傅說到這裏,笑了笑說:“後麵的步驟就是紅燒丸子了,先炒糖色,然後下蔥薑爆鍋,煸炒出香味後,加入準備好的高湯,可以放上一粒八角,接著是調味後,下你煎好的丸子紅燒。”


    張老師傅還認真進行了收汁上的一點細節指點。


    “你記住一點,收汁的時候,最好是湯汁要多一點,這樣收汁的過程中,慢慢把湯汁煮到丸子裏麵去,讓丸子裏麵也有滋味,不能隻是停留在表麵了。”


    馮正明聽的很認真,把一些細節在自己的本子上也都給記錄下來。


    看到馮正明拿著本子記錄,張老師傅不禁誇獎。


    “不錯,正明伱這個隨手記錄的習慣很好,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細節上的東西,還是應該要記錄下來,記下來不斷去根據你記錄去做,慢慢形成固定的習慣後,就不會忽略小細節,也不會說把傳統的東西做岔了。”


    馮正明記錄好後,笑著回應張老師傅。


    “謝謝師伯,我一定把咱們傳統老菜做好。”


    張老師傅笑嗬嗬說:“行,以後這些老菜啊,還是需要你們年輕人去好好傳承。”


    馮正明認真說:“師伯放心,我會好好學,好好研究,把手藝學好,以後也會把手藝好好傳下去,讓我們魯菜的傳統手藝可以一直傳下去。”


    張老師傅聽了笑著對顏老師傅說:“老顏,你這小徒弟是真的讓人有點嫉妒。”


    顏老師傅奇怪問:“嫉妒?嫉妒什麽?他一個晚輩,哪裏值得你們嫉妒?”


    蘇老師傅立刻搶著說:“不是嫉妒正明,我們大家是嫉妒你。”


    王老師傅接話:“沒錯,我們都嫉妒你,有正明這樣一個年輕又上進的小徒弟,手藝已經那麽好了,還這樣虛心願意學習。”


    其他幾位老師傅紛紛點頭,都表示對顏老師傅有馮正明這麽個小徒弟嫉妒。


    顏老師傅被說得一愣,接著看了看小徒弟馮正明。


    隨後,顏老師傅突然大笑起來。


    “哈哈哈,你們幾個老家夥竟然因為我有正明這個徒弟嫉妒我?那我可真的是太開心了,當初我跟你們屬於不分伯仲,我們的比試也都是互有輸贏,但是現在我小徒弟讓你們嫉妒,果然還是我笑到最後啊。”


    顏老師傅這麽一說,把其他幾位老師傅給說得是有點哭笑不得。


    夏老師傅說:“老顏,話還不能現在說的太滿,現在正明確實很棒,但不代表以後我們的徒弟不能趕超他啊。”


    其他老師傅們附和道:“沒錯,我們的徒弟也能追趕上。”


    顏老師傅笑嗬嗬說:“你們的徒弟都多大年齡了?還追趕什麽啊?”


    這話把老師傅們真給說的有點破防了。


    “嘿,好你個老顏,說你徒弟優秀,你還真端起來了。”


    “別管我們徒弟多大年齡,以後大家手上見真章。”


    “沒錯,別光打嘴炮,等到全國烹飪技能大賽的時候,看看我們徒弟能不能比你小徒弟厲害。”


    “對對,全國烹飪技能大賽,那才是真正大比的時候。”


    顏老師傅看到幾個老師傅不服氣,甚至還有那麽點點氣急敗壞了。


    他頗有些得意說:“行,等全國烹飪技能大賽的時候,讓徒弟們都好好的比試比試,到那個時候,誰也別藏著掖著,都拿出真本事。”


    老師傅們相互較勁,讓徒弟們一個個麵麵相覷,都隻能在一旁看著偷笑,不敢隨便插話。


    雖然徒弟們都沒有開口,但師父們明顯已經開始較勁了。


    徒弟們相互之間,心裏也明白,以後的全國烹飪技能大賽上,他們之間肯定要好好比試比試。


    吃著飯,還有其他一些年輕廚師,專門向馮正明他們上午做菜的廚師請教。


    有年輕廚師湊到馮正明身邊,也都是很虛心向他請教。


    “馮師傅,你的那個魚打花刀,是不是每一刀要提前丈量好距離?不然會不會花刀打下去的時候,間距會控製不好啊?”


    聽到這樣問題,馮正明也是給出自己的一些經驗和理解。


    “打花刀首先你不能怕下刀,你不能收著去打,因為要向最後鯉魚掛糊炸得透,必須要花刀先把鯉魚打透了,所以下刀別怕,別收著,哪怕是魚肉的一些地方切斷了也沒關係,但一定要給切透了。


    還有一點打花刀的時候,不熟練的時候,不要學我的樣子追求速度,可以放慢一點,一刀一刀去打。”


    聽馮正明細節上的描述,尤其是馮正明連下刀的力度都講解一下。


    讓請教的年輕廚師,和旁邊聽的年輕廚師都受益匪淺。


    原本心裏對馮正明不是很服氣的一些大酒樓的年輕廚師們,現在對馮正明也是有些服氣了。


    像是段錦盛現在是不敢再向馮正明大聲吆喝了。


    見識過馮正明的刀工,段錦盛還是很清楚自己的差距。


    可能如今再有人說,馮正明是泉城青年廚師代表,已經不會再有人提出異議。


    在午飯過後,午休的時間裏,依舊有很多年輕廚師向老師傅們和馮正明他們請教。


    現場李誌峰看著,也感到有些耽誤老師傅們的午休。


    李誌峰便安排老師傅們去休息,然後是專門把中年的大師傅們召集起來,讓大師傅們代表各自的師父現場繼續進行答疑解惑。


    師父們去休息,徒弟們當然是不敢怠慢,畢竟他們是代表了師父。


    午休時間裏,又是進行了一場答疑解惑,真的是充分把交流的事情做到極致。


    等老師傅們午休好,下午兩點半的時候,下半場五位老師傅們帶著晚輩紛紛登場,開始了另外五道經典菜的現場演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賣盒飯到中華名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旁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旁墨並收藏從賣盒飯到中華名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