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夜晚來得特別快。
天色暗了下來,餘葉獨自一人在茶館喝完了茶,沒有回學校,而是偷偷跟著李景和,來了旅社樓下。
他等張秋曉,她則在外頭馬路邊等他。
張秋曉在下午時分回來的,她想著他們會聊很久,李景和至少得再一兩個小時才從這個旅社出來,她就皮鞋踢碎石,消磨時間,百無聊賴。
吃完路邊在賣的糯米粑粑,又開始撕那張荷葉,撕成條,又撕成絲,後來扔掉了,索性還數起了賣糯米粑粑嬢嬢門前的客人。
一個、兩個、三個......
有些人買完就走,有些人同嬢嬢客套三四句,而有些人則回頭看向旅社二樓,也不知道在等誰,手上的糯米飯都不怎麽吃,蹲在路邊,邊吃邊說話。
不像她,三四口,餓得都吃完了。
等到了快臨夜,街上來了一輛汽車,遮住了旅社門口的視線,嬢嬢的糯米粑粑都賣完了,收拾攤子走了,她也跟著站了起來,想著今晚可能李景和會在張秋曉姐姐這裏過夜了。
心裏酸酸漲漲地要回學校去。
蚊子包都收獲了好些個。
這麽無止境的等待,有些不值得。
剛站了起來,就見從旅社裏走出來李景和,他戴著黑色圓帽,斯文裏倜儻,眉目清俊,讓她一眼能見到。她心花怒放,趕緊拍拍衣裳皺褶,轉著腦袋瓜,正想著要用什麽合理理由去說自己在這,要同他一起回旅社去。
視線裏,卻見他拐了個彎,離開了保鏢,沒有往汽車裏進,而是走過街,到了附近的鮮花店裏,買了一大束的玫瑰花,他捧在了手中,給了店主紙鈔,也沒讓找錢,笑容溫溫。
那應該是給張秋曉姐姐帶的,因為隻有張秋曉的事,他才有那樣的笑容。
餘葉停醉在那抹笑裏。
看著他走了出來。
下一瞬。
他還未過街。
餘葉捂了嘴,眼瞳驚恐,被染紅,人攤坐在了路上,淚止不住從眼眶出,身體止不住地抖。
快窒息。
第二日,旅社照樣接待著新客,張秋曉的同事興興奮奮地吃完了早飯,帶了兩個包子,給她帶來了點消息,他敲了張秋曉的門,斜靠著,眼裏是藏不住的有話。
門一開,他直接說,“秋曉,昨日我去空軍俱樂部喝酒,碰上了一個帶了三十輛卡車,又運了大批日常物資給軍隊的南洋客,我想這不是很好的素材嘛,華僑愛國的報道正好可以寫一篇,就拉著他采訪。一晚上我同他大聊特聊,結果他說了他頭家(老板)姓白,我問了姓名,你猜猜,全名叫什麽?”
張秋曉正在收拾著桌麵上的東西,沒看到上頭遺留了一個李景和留下來的首飾盒,不小心碰掉在地上。她幾乎是驚喜地猜到了,心狂跳了下,沒有去管落下的聲響,呼吸緊著說,“白舒童,是白舒童嗎?童童?是童童嗎?”
同事點點頭,知道她找了這個白舒童很久,采訪時竟然有意外收獲,跟著她一起被感染了笑意。
“那個南洋客還在嗎?”
“在的在的,這兩天都在昆明,還奉了他們頭家的指令,還要給南洋商會裏獻金,滇越鐵路被日軍炸了,在搶修,他沒那麽快能回去,這會兒人應該在商會裏,趕緊去看看。”
“好。”
張秋曉高興,趕緊下樓奔出門。
他們絲毫也沒有留意,隔了一條街的大馬路上,一個女學生披頭散發地坐在花鋪外,坐在染了血的玫瑰裏恍惚失神,魂魄都沒了。
-
“頭家,也就是你們說的白舒童,她人不在石叻坡。”
剛捐了獻金,從南洋來,一路購置物資,終於把事情辦完了,南洋客李天賜坐了下來,國語不標準,福建客家人,說著馬來用語、家鄉話、國語,還混著英語,同張秋曉說著白舒童在石叻坡的際遇。
張秋曉聽得有點亂,所以就直接問了,“那她現在在哪裏?”
“我們從碼頭分開後,她說以前人小大膽,身上不夠錢都買了一架飛機,因此欠了一幫南京老板債務。她拉著一批藥材去了紅河,說是要去還人情。”
“去了紅河?”
張秋曉第一時間就想放下手頭的所有事,聯係怎麽去紅河。
但是這個南洋華僑又擺了擺手,說,“現在也應該不在紅河了吧,我們出來了那麽些日子,也不知道她什麽打算。”
張秋曉心急,被他這樣繞來繞去的,沒有打交道的耐心了,就問,“那你就告訴我,她現在在哪裏,怎麽樣,才能找到她。”
見人著急,南洋客心疑身子往後靠,擔心著給頭家惹麻煩,畢竟白舒童幫過他。剛到石叻坡那時,他被同鄉賣了豬仔,是白舒童從銅礦裏救出了他,還讓他娶了個娘惹媳婦,安安穩穩在馬來定了居,他可不想給她惹一點點麻煩,更怕她不止欠了紅河的一筆錢,還欠麵前人的,所以說話變得謹慎。
他搖頭說,“那我不知道了,她是要留在國內,還是回石叻坡,還是去國外,頭家沒同我說過,我就是負責她馬來的秋妍香膏店鋪的分店經理,都是同她底下人聯係。”
張秋曉眨眼,越聽越不對勁,搖頭說,“不對啊,你剛剛才說和她一起從碼頭分開的,還知道她去了紅河,明明是你頭家,怎麽這會兒又說同她不熟,又是底下人聯係你的......”
分明前言不搭後語。
南洋客嗬嗬笑,也不再解釋,覺得說多了,指著外頭叫來的一輛車,說著還有點私事要去處理,怕他們又多問,就急急忙忙地要走了。
“誒誒誒!你站住!”
好不容易有了白舒童的消息,張秋曉才不放棄,隨後跟著,跟著那個南洋客也上了汽車,誓要纏到底。
而在碧雞關,馬先明和一個華僑談著從緬甸來的一批物資,因為日軍連日空襲,炸鐵路,他們貨被耽誤在了半路,車輛行不通,需要馬匹接濟。馬先明分派著下屬,他們對著一張輿圖,在商量走的路線。
既要避開土匪,還得避開日軍。
事情有點難辦,斟酌了很久。
一個從紅河回來的馬幫兄弟就一直站在旁邊等著,一直等著他們說完了,他才趕緊同馬先明說,“那個,老大,我這次去幫紅河鹽幫運物資,在路上好像看到了那個白老板。”
馬先明腳翹在板凳上,說的口幹舌燥,又一筆隻收本錢的買賣,他又得自己貼腰包了,正在心疼著,隨口不過心而問,“哪個白老板啊?”
隻要不是買賣的事情,他都不甚在意。
馬幫兄弟說,“就那個,好久之前找空軍丈夫來碧雞關的那個白老板。”
嘴邊的茶壺倒到一半,馬先明從桌子邊倏地站起來,拉過了他肩膀,激動而問,“白舒童,你說我妹子,白舒童?!”
那人點點頭,應了是。
天色暗了下來,餘葉獨自一人在茶館喝完了茶,沒有回學校,而是偷偷跟著李景和,來了旅社樓下。
他等張秋曉,她則在外頭馬路邊等他。
張秋曉在下午時分回來的,她想著他們會聊很久,李景和至少得再一兩個小時才從這個旅社出來,她就皮鞋踢碎石,消磨時間,百無聊賴。
吃完路邊在賣的糯米粑粑,又開始撕那張荷葉,撕成條,又撕成絲,後來扔掉了,索性還數起了賣糯米粑粑嬢嬢門前的客人。
一個、兩個、三個......
有些人買完就走,有些人同嬢嬢客套三四句,而有些人則回頭看向旅社二樓,也不知道在等誰,手上的糯米飯都不怎麽吃,蹲在路邊,邊吃邊說話。
不像她,三四口,餓得都吃完了。
等到了快臨夜,街上來了一輛汽車,遮住了旅社門口的視線,嬢嬢的糯米粑粑都賣完了,收拾攤子走了,她也跟著站了起來,想著今晚可能李景和會在張秋曉姐姐這裏過夜了。
心裏酸酸漲漲地要回學校去。
蚊子包都收獲了好些個。
這麽無止境的等待,有些不值得。
剛站了起來,就見從旅社裏走出來李景和,他戴著黑色圓帽,斯文裏倜儻,眉目清俊,讓她一眼能見到。她心花怒放,趕緊拍拍衣裳皺褶,轉著腦袋瓜,正想著要用什麽合理理由去說自己在這,要同他一起回旅社去。
視線裏,卻見他拐了個彎,離開了保鏢,沒有往汽車裏進,而是走過街,到了附近的鮮花店裏,買了一大束的玫瑰花,他捧在了手中,給了店主紙鈔,也沒讓找錢,笑容溫溫。
那應該是給張秋曉姐姐帶的,因為隻有張秋曉的事,他才有那樣的笑容。
餘葉停醉在那抹笑裏。
看著他走了出來。
下一瞬。
他還未過街。
餘葉捂了嘴,眼瞳驚恐,被染紅,人攤坐在了路上,淚止不住從眼眶出,身體止不住地抖。
快窒息。
第二日,旅社照樣接待著新客,張秋曉的同事興興奮奮地吃完了早飯,帶了兩個包子,給她帶來了點消息,他敲了張秋曉的門,斜靠著,眼裏是藏不住的有話。
門一開,他直接說,“秋曉,昨日我去空軍俱樂部喝酒,碰上了一個帶了三十輛卡車,又運了大批日常物資給軍隊的南洋客,我想這不是很好的素材嘛,華僑愛國的報道正好可以寫一篇,就拉著他采訪。一晚上我同他大聊特聊,結果他說了他頭家(老板)姓白,我問了姓名,你猜猜,全名叫什麽?”
張秋曉正在收拾著桌麵上的東西,沒看到上頭遺留了一個李景和留下來的首飾盒,不小心碰掉在地上。她幾乎是驚喜地猜到了,心狂跳了下,沒有去管落下的聲響,呼吸緊著說,“白舒童,是白舒童嗎?童童?是童童嗎?”
同事點點頭,知道她找了這個白舒童很久,采訪時竟然有意外收獲,跟著她一起被感染了笑意。
“那個南洋客還在嗎?”
“在的在的,這兩天都在昆明,還奉了他們頭家的指令,還要給南洋商會裏獻金,滇越鐵路被日軍炸了,在搶修,他沒那麽快能回去,這會兒人應該在商會裏,趕緊去看看。”
“好。”
張秋曉高興,趕緊下樓奔出門。
他們絲毫也沒有留意,隔了一條街的大馬路上,一個女學生披頭散發地坐在花鋪外,坐在染了血的玫瑰裏恍惚失神,魂魄都沒了。
-
“頭家,也就是你們說的白舒童,她人不在石叻坡。”
剛捐了獻金,從南洋來,一路購置物資,終於把事情辦完了,南洋客李天賜坐了下來,國語不標準,福建客家人,說著馬來用語、家鄉話、國語,還混著英語,同張秋曉說著白舒童在石叻坡的際遇。
張秋曉聽得有點亂,所以就直接問了,“那她現在在哪裏?”
“我們從碼頭分開後,她說以前人小大膽,身上不夠錢都買了一架飛機,因此欠了一幫南京老板債務。她拉著一批藥材去了紅河,說是要去還人情。”
“去了紅河?”
張秋曉第一時間就想放下手頭的所有事,聯係怎麽去紅河。
但是這個南洋華僑又擺了擺手,說,“現在也應該不在紅河了吧,我們出來了那麽些日子,也不知道她什麽打算。”
張秋曉心急,被他這樣繞來繞去的,沒有打交道的耐心了,就問,“那你就告訴我,她現在在哪裏,怎麽樣,才能找到她。”
見人著急,南洋客心疑身子往後靠,擔心著給頭家惹麻煩,畢竟白舒童幫過他。剛到石叻坡那時,他被同鄉賣了豬仔,是白舒童從銅礦裏救出了他,還讓他娶了個娘惹媳婦,安安穩穩在馬來定了居,他可不想給她惹一點點麻煩,更怕她不止欠了紅河的一筆錢,還欠麵前人的,所以說話變得謹慎。
他搖頭說,“那我不知道了,她是要留在國內,還是回石叻坡,還是去國外,頭家沒同我說過,我就是負責她馬來的秋妍香膏店鋪的分店經理,都是同她底下人聯係。”
張秋曉眨眼,越聽越不對勁,搖頭說,“不對啊,你剛剛才說和她一起從碼頭分開的,還知道她去了紅河,明明是你頭家,怎麽這會兒又說同她不熟,又是底下人聯係你的......”
分明前言不搭後語。
南洋客嗬嗬笑,也不再解釋,覺得說多了,指著外頭叫來的一輛車,說著還有點私事要去處理,怕他們又多問,就急急忙忙地要走了。
“誒誒誒!你站住!”
好不容易有了白舒童的消息,張秋曉才不放棄,隨後跟著,跟著那個南洋客也上了汽車,誓要纏到底。
而在碧雞關,馬先明和一個華僑談著從緬甸來的一批物資,因為日軍連日空襲,炸鐵路,他們貨被耽誤在了半路,車輛行不通,需要馬匹接濟。馬先明分派著下屬,他們對著一張輿圖,在商量走的路線。
既要避開土匪,還得避開日軍。
事情有點難辦,斟酌了很久。
一個從紅河回來的馬幫兄弟就一直站在旁邊等著,一直等著他們說完了,他才趕緊同馬先明說,“那個,老大,我這次去幫紅河鹽幫運物資,在路上好像看到了那個白老板。”
馬先明腳翹在板凳上,說的口幹舌燥,又一筆隻收本錢的買賣,他又得自己貼腰包了,正在心疼著,隨口不過心而問,“哪個白老板啊?”
隻要不是買賣的事情,他都不甚在意。
馬幫兄弟說,“就那個,好久之前找空軍丈夫來碧雞關的那個白老板。”
嘴邊的茶壺倒到一半,馬先明從桌子邊倏地站起來,拉過了他肩膀,激動而問,“白舒童,你說我妹子,白舒童?!”
那人點點頭,應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