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曼露和白舒童究竟有多大的不同。
第一眼顧承璟懷疑了下,可那是他們的訂婚宴,他不相信新娘不是白舒童,疑惑自己是太久沒見她而過於疑神疑鬼。
靠近時,他們兩人有相同的荔枝香,可味道不一樣。
再一眼,更是讓他恍然。
抓了馬先明,問了在安寧州的事,他才不信都要信。
“你知道她在哪裏嗎?”
顧承璟問,也已經問過無數人這個問題了。
張秋曉搖了頭,心情沉重。
她回了南京後,白斯言盡管有承諾幫著找白舒童,但是因為和顧家的婚事,他不能大張旗鼓地聲張,更別說登報或者找電台去廣播了。
隻找了一個私家偵探,天南海北的找。
沒有方向,簡直和大海撈針沒兩樣,邱寧找過了,廣西也去看了,平時說笑打鬧提到的蘇杭之地也去問過。
都沒有白舒童的影子。
到了後來,這種浪費人力,出了錢讓私家偵探遊遍了除華北外地方的無用功,白斯言覺得不是辦法,便撤掉了私家偵探,隻讓廣州城的洋行夥計留意著邱寧荔枝園的動靜,便算了。
因了這事,張秋曉和白斯言原本平平靜靜的生活,風浪不斷,吵架頻頻,白斯言剛開始還能哄著,裝模作樣地繼續派偵探找,繼續安撫,但張秋曉看明白了他的敷衍,一氣之下就搬去了劇團裏住宿舍,同他鬧得大,小哄都不再管用。
兩人也曾因為張秋曉劇團劇目涉及政治,她被捕,白斯言去憲兵大隊救她回來,感情又和緩了許多。
但是日日夜夜,長期累計下來的矛盾,白斯言重利她重情,物質逐漸已經無法填滿張秋曉心的時候,就注定著他們不能長久。
後來,白斯言的正室太太不堪多次屈辱,活著同守寡一樣,打探到了張秋曉父親所在,去了夜校找了他。父親聞訊到了北平,那頭發已經花白,找張秋曉也已經找到心力交瘁的老父親見到了久違的女兒,知道她做了別人的金絲雀。
一貫重禮教,更是講規矩的。
在她的公寓門口,卻也沒怪罪。
而是扇著他自己巴掌,淚縱橫地說著,“都怪爸沒保護好你,秋曉,過去無論如何,我們是血脈相連的骨血,你就這麽棄了爸爸和外婆嗎?”
父親在門口喊著她久違的,“乖囡囡。爸不該帶你去上海,當初就該聽了你外婆的話,讓你安安穩穩地在老家,不用有任何光宗耀祖的誌向,就當著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孩就好,千錯萬錯都是爸爸的錯。你......”
“千萬別怪自己,也別因為別人的錯,而怪責自己,我的乖囡囡,不應該承受這樣的苦難。”
“求求你,同我回家吧。”
張秋曉見著頂天的父親在他麵前哭了,瞬時淚落,再硬的心,再多的銅牆鐵壁,也都化了,在至親麵前,多年的委屈才有了宣泄的出口。
說了對不起。
白斯言正好也去了廣州。
她便手搖電話通知了分手,就此離開,不再做著一個吃穿都等著別人的雀兒,回了上海。
張秋曉思緒裏也茫茫,眼裏瞳孔沒光,歎了氣,說,“我回到上海後,去了趟浙江,問了最後同她一起上火車的那個老媽媽,老媽媽說他們坐火車在武昌分道,她繼續北上,童童到過北平找過我,但是我一年後,才知道,也沒有抓住她......”
“老媽媽......”
顧承璟手微扶了下額,失笑,清俊的臉上黯然,說,“她從白家那裏拿了一大筆的錢,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我是一直以為她就在我的掌心裏......”
根本不知道她有其他把柄,還有同白斯言的交易。
他也去找過吳媽媽,也才知道從香港來的那封電報是假的,楊淑青的確是過世了,但是去世的時間比他們說的時間還要早。
白舒童是在安寧州的時候,就想著要離開了,可卻口口聲聲說到南京後,要和他坦白所有一切,要同他一輩子在一起,更是接受了他的求婚。
說好的承諾。
到頭來,都是虛情假意和玩弄。
“顧長官,你還想找到她嗎?還是隻是看了我在這,知道我是她朋友,所以你來問問,說你的不滿。”
顧承璟沉靜,眼瞳裏沒有一絲波瀾,半響後,說,“找,我死過一回,她都要找到我。反過來,也是。”
就算罵她,也得當麵罵。
獻金的舞會已經快到了尾聲,籌辦人正在台上對著麥克風同他們說著話,說著日軍在南京的惡行,更說著英美兩國向日本妥協,不再支援,中國已經到了民族生死存亡之際。
“我萬萬同胞得站起來,同他們奮戰到底。”
“將日本軍隊趕出中國國土!還我河山!”
“不能讓我們的戰士寒心,更不能讓他們白白死在戰場上。”
......
張秋曉被那啞聲而說的話,弄得有些心神難寧,同顧承璟也要了煙,她看了一眼麵前人,說,“我會繼續找她,像她找我一樣,不會放棄。看來我們同道。”
顧承璟溫焦在薄唇邊,麵龐在薄煙裏朦朧又沉鬱。
張秋曉也分辨不出他究竟是想找她問清楚,還是想怪責她,但兩人目的一致,總比一人盲頭好,她就又說,“如果顧長官還想知道她消息,可以隨時至信到《明月畫報》的報社,報社遷去了重慶,我們隨時有記者同事會回大本營,能交換到消息。”
“嗯。”顧承璟手上的煙已經抽完了一支,其實他也派了人大江南北地找,可是那決心要消失的人,不會輕易給他找到。
甚至也有可能,因為懼怕他,害怕馬先明說的那件事,擔心連累人,而不敢出現了。
他們誰也沒有給她一個安心。
白舒童是誰也不信。
臨要離開之際,煙滅在了桌上紙盒裏,從衣袋裏,顧承璟拿出了一封信。
因為白舒童的欺騙,他曾經是一字都不想再寫,沒有了寄信的那個人,他寫下任何一個字都就此沒了任何意義。
可一想到那小心翼翼到處躲藏的膽小鬼可能又會因為這件事而哭,這次他奉命又要前往武漢了,前路艱難險阻,也沒有把握輸贏,臨行前,他還是寫了一封。
是,沒想到會碰上張秋曉。
有了可以托付的人。
顧承璟臉上微扯了笑,眼底卻沒有絲毫的笑意,一顆滾燙的心跟著人遠去,也不熱,他淡淡交代,“南京失陷,華中一場戰事免不了,我得走了。請你以後若見到了她,將這封信轉交。”
張秋曉明白那封信是什麽,蹙目而擺手,說,“不,你自己交。你這樣,太像是......”
遺書兩個字不吉利,她話停。
手上煙落灰也燙了她一下。
顧承璟到現在,萬事沒禁忌了,接著話,“能回來,我自己給。不能回來,她那麽怕,是不敢再到顧家,更沒那個膽敢到我墓前,所以,隻能麻煩你。”
張秋曉本來要拒絕,被他的話釘在了座上,一股酸脹從心底起,遠處還在說著國土破人人都應該盡一份力的話。
呼籲著人加入抗戰裏去。
但是,有些人,卻早早地已經走在了前頭了,並以身體為長城,以血肉阻擋炮火,也即將一去不還了。
她不再說什麽,眼眶泛了酸,接了過來,慎重而說,“一定。”
一定幫你轉交到她手上。
顧承璟離開,在家國間,他總得擔負了最重的那個責任,才能保護他所愛的人。
他愛的人,那怯怯為別人想的小狐狸,也才能風雨無阻,不用擔心前路阻礙。
歸家。
第一眼顧承璟懷疑了下,可那是他們的訂婚宴,他不相信新娘不是白舒童,疑惑自己是太久沒見她而過於疑神疑鬼。
靠近時,他們兩人有相同的荔枝香,可味道不一樣。
再一眼,更是讓他恍然。
抓了馬先明,問了在安寧州的事,他才不信都要信。
“你知道她在哪裏嗎?”
顧承璟問,也已經問過無數人這個問題了。
張秋曉搖了頭,心情沉重。
她回了南京後,白斯言盡管有承諾幫著找白舒童,但是因為和顧家的婚事,他不能大張旗鼓地聲張,更別說登報或者找電台去廣播了。
隻找了一個私家偵探,天南海北的找。
沒有方向,簡直和大海撈針沒兩樣,邱寧找過了,廣西也去看了,平時說笑打鬧提到的蘇杭之地也去問過。
都沒有白舒童的影子。
到了後來,這種浪費人力,出了錢讓私家偵探遊遍了除華北外地方的無用功,白斯言覺得不是辦法,便撤掉了私家偵探,隻讓廣州城的洋行夥計留意著邱寧荔枝園的動靜,便算了。
因了這事,張秋曉和白斯言原本平平靜靜的生活,風浪不斷,吵架頻頻,白斯言剛開始還能哄著,裝模作樣地繼續派偵探找,繼續安撫,但張秋曉看明白了他的敷衍,一氣之下就搬去了劇團裏住宿舍,同他鬧得大,小哄都不再管用。
兩人也曾因為張秋曉劇團劇目涉及政治,她被捕,白斯言去憲兵大隊救她回來,感情又和緩了許多。
但是日日夜夜,長期累計下來的矛盾,白斯言重利她重情,物質逐漸已經無法填滿張秋曉心的時候,就注定著他們不能長久。
後來,白斯言的正室太太不堪多次屈辱,活著同守寡一樣,打探到了張秋曉父親所在,去了夜校找了他。父親聞訊到了北平,那頭發已經花白,找張秋曉也已經找到心力交瘁的老父親見到了久違的女兒,知道她做了別人的金絲雀。
一貫重禮教,更是講規矩的。
在她的公寓門口,卻也沒怪罪。
而是扇著他自己巴掌,淚縱橫地說著,“都怪爸沒保護好你,秋曉,過去無論如何,我們是血脈相連的骨血,你就這麽棄了爸爸和外婆嗎?”
父親在門口喊著她久違的,“乖囡囡。爸不該帶你去上海,當初就該聽了你外婆的話,讓你安安穩穩地在老家,不用有任何光宗耀祖的誌向,就當著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孩就好,千錯萬錯都是爸爸的錯。你......”
“千萬別怪自己,也別因為別人的錯,而怪責自己,我的乖囡囡,不應該承受這樣的苦難。”
“求求你,同我回家吧。”
張秋曉見著頂天的父親在他麵前哭了,瞬時淚落,再硬的心,再多的銅牆鐵壁,也都化了,在至親麵前,多年的委屈才有了宣泄的出口。
說了對不起。
白斯言正好也去了廣州。
她便手搖電話通知了分手,就此離開,不再做著一個吃穿都等著別人的雀兒,回了上海。
張秋曉思緒裏也茫茫,眼裏瞳孔沒光,歎了氣,說,“我回到上海後,去了趟浙江,問了最後同她一起上火車的那個老媽媽,老媽媽說他們坐火車在武昌分道,她繼續北上,童童到過北平找過我,但是我一年後,才知道,也沒有抓住她......”
“老媽媽......”
顧承璟手微扶了下額,失笑,清俊的臉上黯然,說,“她從白家那裏拿了一大筆的錢,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我是一直以為她就在我的掌心裏......”
根本不知道她有其他把柄,還有同白斯言的交易。
他也去找過吳媽媽,也才知道從香港來的那封電報是假的,楊淑青的確是過世了,但是去世的時間比他們說的時間還要早。
白舒童是在安寧州的時候,就想著要離開了,可卻口口聲聲說到南京後,要和他坦白所有一切,要同他一輩子在一起,更是接受了他的求婚。
說好的承諾。
到頭來,都是虛情假意和玩弄。
“顧長官,你還想找到她嗎?還是隻是看了我在這,知道我是她朋友,所以你來問問,說你的不滿。”
顧承璟沉靜,眼瞳裏沒有一絲波瀾,半響後,說,“找,我死過一回,她都要找到我。反過來,也是。”
就算罵她,也得當麵罵。
獻金的舞會已經快到了尾聲,籌辦人正在台上對著麥克風同他們說著話,說著日軍在南京的惡行,更說著英美兩國向日本妥協,不再支援,中國已經到了民族生死存亡之際。
“我萬萬同胞得站起來,同他們奮戰到底。”
“將日本軍隊趕出中國國土!還我河山!”
“不能讓我們的戰士寒心,更不能讓他們白白死在戰場上。”
......
張秋曉被那啞聲而說的話,弄得有些心神難寧,同顧承璟也要了煙,她看了一眼麵前人,說,“我會繼續找她,像她找我一樣,不會放棄。看來我們同道。”
顧承璟溫焦在薄唇邊,麵龐在薄煙裏朦朧又沉鬱。
張秋曉也分辨不出他究竟是想找她問清楚,還是想怪責她,但兩人目的一致,總比一人盲頭好,她就又說,“如果顧長官還想知道她消息,可以隨時至信到《明月畫報》的報社,報社遷去了重慶,我們隨時有記者同事會回大本營,能交換到消息。”
“嗯。”顧承璟手上的煙已經抽完了一支,其實他也派了人大江南北地找,可是那決心要消失的人,不會輕易給他找到。
甚至也有可能,因為懼怕他,害怕馬先明說的那件事,擔心連累人,而不敢出現了。
他們誰也沒有給她一個安心。
白舒童是誰也不信。
臨要離開之際,煙滅在了桌上紙盒裏,從衣袋裏,顧承璟拿出了一封信。
因為白舒童的欺騙,他曾經是一字都不想再寫,沒有了寄信的那個人,他寫下任何一個字都就此沒了任何意義。
可一想到那小心翼翼到處躲藏的膽小鬼可能又會因為這件事而哭,這次他奉命又要前往武漢了,前路艱難險阻,也沒有把握輸贏,臨行前,他還是寫了一封。
是,沒想到會碰上張秋曉。
有了可以托付的人。
顧承璟臉上微扯了笑,眼底卻沒有絲毫的笑意,一顆滾燙的心跟著人遠去,也不熱,他淡淡交代,“南京失陷,華中一場戰事免不了,我得走了。請你以後若見到了她,將這封信轉交。”
張秋曉明白那封信是什麽,蹙目而擺手,說,“不,你自己交。你這樣,太像是......”
遺書兩個字不吉利,她話停。
手上煙落灰也燙了她一下。
顧承璟到現在,萬事沒禁忌了,接著話,“能回來,我自己給。不能回來,她那麽怕,是不敢再到顧家,更沒那個膽敢到我墓前,所以,隻能麻煩你。”
張秋曉本來要拒絕,被他的話釘在了座上,一股酸脹從心底起,遠處還在說著國土破人人都應該盡一份力的話。
呼籲著人加入抗戰裏去。
但是,有些人,卻早早地已經走在了前頭了,並以身體為長城,以血肉阻擋炮火,也即將一去不還了。
她不再說什麽,眼眶泛了酸,接了過來,慎重而說,“一定。”
一定幫你轉交到她手上。
顧承璟離開,在家國間,他總得擔負了最重的那個責任,才能保護他所愛的人。
他愛的人,那怯怯為別人想的小狐狸,也才能風雨無阻,不用擔心前路阻礙。
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