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封信都寄出去後,首先有回音的是白舒童寄去南京的那封。
收到的回信是好消息。
在兩個月後也迎來了一幫從南京來的人,四五人風塵仆仆,西裝革履,騎著馬匹到了紅河縣上。
他們都是製香工會的人,由製香廠的老板帶頭領著,一起來雲南做考察。許多人是第一次到訪雲南,見著路上穿行那麽多奇裝異服、口音各異的少數民族,不免好奇,從石頭鏡裏都多留意幾眼。
古城裏穿西裝圓禮帽的不多,保持著舊式模樣,要不是傳統民族服飾要不就是褂子襖裙、薄紗綢褲的。
顯得他們一行,額外紮眼。
馬蹄踏在石板道上,噠噠噠地往巷弄裏進,他們跟著車站接頭人的指引,停在了一間古樸的單進宅子門口。
才見到了裏頭的白舒童。
宅子裏簡單擺著六張桌椅,四周懸掛著長幅古畫,飄著詩燕,長垂到地麵。院子裏擺著各種彝族的東西,像是展覽,也像是賣的。
顏色鮮麗,總能引人看一眼。
還飄著淡淡清新的茶香。
他們許久不見的“白老板”,穿著彝族的一身紫色帶火把鳥獸圖騰的紮染衫裙,手和脖邊都帶著大圈的銀飾品。頭發剪短了,不是在南京富貴摩登嬌小姐的模樣,少了張揚,多了素淨氣質的沉澱和自成的甜柔。
聲音輕,她坐在案桌上,兩指撚著垂銀鈴球的器具,正在教著一幫學生做香丸和線香。
反手指尖輕揉,攤手掌間輕展。
“遠遠就聞到了這裏一股茶香氣,我就說什麽茶能飄到門外去,原來是白老板在製香。”
他們沒大聲打擾,先靜看了一會兒。
在南京聽人說,自從白老板的那位未婚夫空軍少校遇難後,她就不再出門,學業也停了,生意上的事情都全權交給了她哥哥的手下。
連許多社交場合也不再出現。
還以為她治完喪、退婚後,就回上海去了。
沒想到卻是在雲南,並且給他們來了一封言辭懇切卻也充滿誘惑的信件。
邀請他們過來設廠。
真是膽大的女子,想的都是別人不敢想的。
這會兒,還沒注意到他們的蒞臨,她低頭教著人將香丸放入籃裏滾沾桂花。
小小一顆,含了許多的工序和心思。
她細膩地做著。
別說做成的東西是藝術品,就連製香的過程也讓人移不開目光,一停一動都惹人駐目,也賞心悅目。
等她做好了香丸,要看學生們的成果,才抬頭看到了一幫遠道而來的老板。
她笑了,起身。
身上的銀飾叮鈴鈴作響。
香膏廠的老板也才笑著打斷,許久不見,話語溫溫,同她打了招呼,“白老板你人不在南京,原來是到這裏當先生了呀。”
“哪裏,就消磨時間,借了別人的茶室來做些古香。快請進。”
收到她的邀請信,製香廠的老板高興,本來守著七款香在賣,利潤都不少,現在聽說有新的方子,號召著些人,也到了雲南來。
這裏好山好水好風光。
還有新的賺錢路子。
自然笑嘻嘻。
白舒童停掉了手中的活兒,沒想到他們比預期更早到了紅河來,於是就趕緊起身迎,攤手請入茶室。並請阿斯教著學生們剩下的步驟,讓他們將香丸放入鏤空的圓球銀飾裏,編上手工的三彩繩。
她則和小方帶著這些老板們入坐屏風內的螺鈿茶桌旁品茶。
教學的聲音還在徐徐地傳著。
白舒童給他們倒白茶,幾杯茶醇後,才同他們說合作的事。她給他們看新的香丸成品,又讓他們聞混著沙梨和佛手柑味道的線香,說著紅河縣裏諸多的製香原料。
也帶他們去山間看了花種和樹木。
迎著滿目的燦花,她占了主導,同利益至上的一幫老板說著,“我們可以從源頭開始把控,與市麵上的香膏作出區別,而且,用作盛香的銀比瓷更有塑造性,能做出各式各樣的樣式,可以源源不斷作為販售的噱頭,推陳出新。”
“現在滇越鐵路有鐵路警察可以保駕護航,在這裏設廠子,不僅能銷內陸,還能讓這些中國的手工藝品往國外去。雲南政府也正在大力地引進工廠,有政策上的扶持,從頭做起不難。各位老板應該不想隻守著南方的一畝三分地不動吧。”
“也不想隻取薄利,而放著那麽大口的甜餅不吃吧。”
馬蹄在道上噠噠地響,幾個老板特意從大老遠來一趟,肯定都是想分一杯羹的,自然相視而笑。
考察也慎之又慎。
“白老板,設廠子得有熟工和設備,熟工可以培養。但這設備,得從外頭引進來,運輸也是一筆錢,南京好說,我們有工會,可這雲南政府可不吃我們南京政府那套吧,還得找人疏通關係......”
少說也得再半年才能定下來。
也說不定辦不下來。
擔憂挺多。
白舒童盈盈笑,帷幄有度,“等著各位老板來的時候,已經谘問過了,外國的機子可以從越南進來,海關有人能打點,商局也能幫我們特辦。”
她話裏輕鬆,等著他們的這兩三個月,在雲南各處可沒少跑。
“如果我自己有這資金能耐,我可能也就不喊你們了。”
各老板一頓,又朗笑,沒想到她都提前備好了一切,說,“有買賣當然得一起做啦,獨樂樂還不如眾樂樂。”
“是這個理。”
白舒童獨自打理南京香膏廠的一年間,成長很快,很知道資金不夠,怎麽撐著臉去快速地同他們談判,而做得滴水不漏。
一幫老板來了兩個星期後,很快就將合資在雲南設立工廠的想法定下。
文書也寫下,蓋了紅印。
事情風風火火地做著。
阿布和阿斯沒看明白,白舒童花了大價錢供著一幫老板吃吃喝喝,可是正事也才談了兩天而已,就問她,“舒童姐姐,這樣不是浪費了一大筆錢嗎?請他們吃喝的錢,都可以請好多的人做工了。”
白舒童結著旅社的大額酒水賬,同他們說,“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的,這是小錢,沒關係。做生意分大小錢,大錢到位了,其他不必拘謹。”
而且她的目的又遠遠不止讓他們能在雲南辦廠。
還希望這個廠子能反哺紅河縣的人,更幫阿布和阿斯跳出隻能靠手工勉強維持生計的困境來。
在他們家住了許久,兄妹倆勤勤懇懇,吃食其實不算憂,但是隻要碰上刮風下雨的壞日子,好些天,也隻能啃著玉米吃。
她將兩份先定下的聘工合同先給了兩兄妹,“我會找人教你們技術,好好學,等你們學會了,你們就教村寨裏的人。”
這樣他們也不用冒著被土匪搶劫的風險,往來古村了。
“舒童姐姐,你不教我們了嗎?”
聽著白舒童的意思,好像並不打算參與工廠的運作,兩兄妹被她手把手帶著,一時也不習慣同別人打交道。
白舒童笑笑說,“忘了嗎?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啊。”
比起設立工廠,顧承璟這麽久了,還同她生分著,讓她都快氣餒死了。於是她打定主意,隻牽頭投資和做大方向,另外的閑時她繼續開學堂,陪著顧承璟。
馬先明半年後也得了收益,在白舒童這裏投的資金翻了倍,特意來紅河看他們。
許久沒來,阿布和阿斯的房子都變了。
裏裏外外沒再掛著玉米棒子,以前院子裏的幾口用來紮染衣服的大水缸也沒了,院子裏潔潔淨淨的,隻曬著些幹花。
來了村寨裏,他先去了一趟土司大人那。
土司大人笑著同他說著最近他們村裏的變化,“因為你的這個妹子,附近好幾個山頭同工廠簽了協議,給他們供原料。有了穩定的營收,很多種植主都把鴉片花田給燒了,用來種工廠要的東西。連著我們的刺繡和銀飾品,都盤活了起來。”
“你這個妹子,真了不得。”
馬先明沿途走來,馬幫的人也在同他說,白舒童半年來在紅河上做的事,“女老板”的頭銜更是讓她被一傳十,十傳百地掛在嘴邊。
聽著他們的話,馬先明讚歎著她的膽子,別人不敢做的買賣,她就這麽短短的時間裏,盤下了別人的廠子,都辦成了。
果然是他的妹子。
當初那股尋顧承璟的勁,他沒看錯。
就是能辦大事的。
他叉著腰,在院子裏叫人,“舒童妹子,小方,阿布,阿斯,你們在哪呢。我給你們帶傣族嬢嬢做的米漿粑粑來了。”
阿斯聽見聲音,從屋裏出來,趕緊來迎。
“馬老大,他們都不在,有一批新的設備到了,小方去工廠了。我哥哥也去接了。”
“我舒童妹子呢?”
阿斯跟著白舒童開學堂,接觸人多了,現在大膽了些,人也大方了許多,指著後山頭,笑答,“她和阿白去打獵了。”
收到的回信是好消息。
在兩個月後也迎來了一幫從南京來的人,四五人風塵仆仆,西裝革履,騎著馬匹到了紅河縣上。
他們都是製香工會的人,由製香廠的老板帶頭領著,一起來雲南做考察。許多人是第一次到訪雲南,見著路上穿行那麽多奇裝異服、口音各異的少數民族,不免好奇,從石頭鏡裏都多留意幾眼。
古城裏穿西裝圓禮帽的不多,保持著舊式模樣,要不是傳統民族服飾要不就是褂子襖裙、薄紗綢褲的。
顯得他們一行,額外紮眼。
馬蹄踏在石板道上,噠噠噠地往巷弄裏進,他們跟著車站接頭人的指引,停在了一間古樸的單進宅子門口。
才見到了裏頭的白舒童。
宅子裏簡單擺著六張桌椅,四周懸掛著長幅古畫,飄著詩燕,長垂到地麵。院子裏擺著各種彝族的東西,像是展覽,也像是賣的。
顏色鮮麗,總能引人看一眼。
還飄著淡淡清新的茶香。
他們許久不見的“白老板”,穿著彝族的一身紫色帶火把鳥獸圖騰的紮染衫裙,手和脖邊都帶著大圈的銀飾品。頭發剪短了,不是在南京富貴摩登嬌小姐的模樣,少了張揚,多了素淨氣質的沉澱和自成的甜柔。
聲音輕,她坐在案桌上,兩指撚著垂銀鈴球的器具,正在教著一幫學生做香丸和線香。
反手指尖輕揉,攤手掌間輕展。
“遠遠就聞到了這裏一股茶香氣,我就說什麽茶能飄到門外去,原來是白老板在製香。”
他們沒大聲打擾,先靜看了一會兒。
在南京聽人說,自從白老板的那位未婚夫空軍少校遇難後,她就不再出門,學業也停了,生意上的事情都全權交給了她哥哥的手下。
連許多社交場合也不再出現。
還以為她治完喪、退婚後,就回上海去了。
沒想到卻是在雲南,並且給他們來了一封言辭懇切卻也充滿誘惑的信件。
邀請他們過來設廠。
真是膽大的女子,想的都是別人不敢想的。
這會兒,還沒注意到他們的蒞臨,她低頭教著人將香丸放入籃裏滾沾桂花。
小小一顆,含了許多的工序和心思。
她細膩地做著。
別說做成的東西是藝術品,就連製香的過程也讓人移不開目光,一停一動都惹人駐目,也賞心悅目。
等她做好了香丸,要看學生們的成果,才抬頭看到了一幫遠道而來的老板。
她笑了,起身。
身上的銀飾叮鈴鈴作響。
香膏廠的老板也才笑著打斷,許久不見,話語溫溫,同她打了招呼,“白老板你人不在南京,原來是到這裏當先生了呀。”
“哪裏,就消磨時間,借了別人的茶室來做些古香。快請進。”
收到她的邀請信,製香廠的老板高興,本來守著七款香在賣,利潤都不少,現在聽說有新的方子,號召著些人,也到了雲南來。
這裏好山好水好風光。
還有新的賺錢路子。
自然笑嘻嘻。
白舒童停掉了手中的活兒,沒想到他們比預期更早到了紅河來,於是就趕緊起身迎,攤手請入茶室。並請阿斯教著學生們剩下的步驟,讓他們將香丸放入鏤空的圓球銀飾裏,編上手工的三彩繩。
她則和小方帶著這些老板們入坐屏風內的螺鈿茶桌旁品茶。
教學的聲音還在徐徐地傳著。
白舒童給他們倒白茶,幾杯茶醇後,才同他們說合作的事。她給他們看新的香丸成品,又讓他們聞混著沙梨和佛手柑味道的線香,說著紅河縣裏諸多的製香原料。
也帶他們去山間看了花種和樹木。
迎著滿目的燦花,她占了主導,同利益至上的一幫老板說著,“我們可以從源頭開始把控,與市麵上的香膏作出區別,而且,用作盛香的銀比瓷更有塑造性,能做出各式各樣的樣式,可以源源不斷作為販售的噱頭,推陳出新。”
“現在滇越鐵路有鐵路警察可以保駕護航,在這裏設廠子,不僅能銷內陸,還能讓這些中國的手工藝品往國外去。雲南政府也正在大力地引進工廠,有政策上的扶持,從頭做起不難。各位老板應該不想隻守著南方的一畝三分地不動吧。”
“也不想隻取薄利,而放著那麽大口的甜餅不吃吧。”
馬蹄在道上噠噠地響,幾個老板特意從大老遠來一趟,肯定都是想分一杯羹的,自然相視而笑。
考察也慎之又慎。
“白老板,設廠子得有熟工和設備,熟工可以培養。但這設備,得從外頭引進來,運輸也是一筆錢,南京好說,我們有工會,可這雲南政府可不吃我們南京政府那套吧,還得找人疏通關係......”
少說也得再半年才能定下來。
也說不定辦不下來。
擔憂挺多。
白舒童盈盈笑,帷幄有度,“等著各位老板來的時候,已經谘問過了,外國的機子可以從越南進來,海關有人能打點,商局也能幫我們特辦。”
她話裏輕鬆,等著他們的這兩三個月,在雲南各處可沒少跑。
“如果我自己有這資金能耐,我可能也就不喊你們了。”
各老板一頓,又朗笑,沒想到她都提前備好了一切,說,“有買賣當然得一起做啦,獨樂樂還不如眾樂樂。”
“是這個理。”
白舒童獨自打理南京香膏廠的一年間,成長很快,很知道資金不夠,怎麽撐著臉去快速地同他們談判,而做得滴水不漏。
一幫老板來了兩個星期後,很快就將合資在雲南設立工廠的想法定下。
文書也寫下,蓋了紅印。
事情風風火火地做著。
阿布和阿斯沒看明白,白舒童花了大價錢供著一幫老板吃吃喝喝,可是正事也才談了兩天而已,就問她,“舒童姐姐,這樣不是浪費了一大筆錢嗎?請他們吃喝的錢,都可以請好多的人做工了。”
白舒童結著旅社的大額酒水賬,同他們說,“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的,這是小錢,沒關係。做生意分大小錢,大錢到位了,其他不必拘謹。”
而且她的目的又遠遠不止讓他們能在雲南辦廠。
還希望這個廠子能反哺紅河縣的人,更幫阿布和阿斯跳出隻能靠手工勉強維持生計的困境來。
在他們家住了許久,兄妹倆勤勤懇懇,吃食其實不算憂,但是隻要碰上刮風下雨的壞日子,好些天,也隻能啃著玉米吃。
她將兩份先定下的聘工合同先給了兩兄妹,“我會找人教你們技術,好好學,等你們學會了,你們就教村寨裏的人。”
這樣他們也不用冒著被土匪搶劫的風險,往來古村了。
“舒童姐姐,你不教我們了嗎?”
聽著白舒童的意思,好像並不打算參與工廠的運作,兩兄妹被她手把手帶著,一時也不習慣同別人打交道。
白舒童笑笑說,“忘了嗎?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啊。”
比起設立工廠,顧承璟這麽久了,還同她生分著,讓她都快氣餒死了。於是她打定主意,隻牽頭投資和做大方向,另外的閑時她繼續開學堂,陪著顧承璟。
馬先明半年後也得了收益,在白舒童這裏投的資金翻了倍,特意來紅河看他們。
許久沒來,阿布和阿斯的房子都變了。
裏裏外外沒再掛著玉米棒子,以前院子裏的幾口用來紮染衣服的大水缸也沒了,院子裏潔潔淨淨的,隻曬著些幹花。
來了村寨裏,他先去了一趟土司大人那。
土司大人笑著同他說著最近他們村裏的變化,“因為你的這個妹子,附近好幾個山頭同工廠簽了協議,給他們供原料。有了穩定的營收,很多種植主都把鴉片花田給燒了,用來種工廠要的東西。連著我們的刺繡和銀飾品,都盤活了起來。”
“你這個妹子,真了不得。”
馬先明沿途走來,馬幫的人也在同他說,白舒童半年來在紅河上做的事,“女老板”的頭銜更是讓她被一傳十,十傳百地掛在嘴邊。
聽著他們的話,馬先明讚歎著她的膽子,別人不敢做的買賣,她就這麽短短的時間裏,盤下了別人的廠子,都辦成了。
果然是他的妹子。
當初那股尋顧承璟的勁,他沒看錯。
就是能辦大事的。
他叉著腰,在院子裏叫人,“舒童妹子,小方,阿布,阿斯,你們在哪呢。我給你們帶傣族嬢嬢做的米漿粑粑來了。”
阿斯聽見聲音,從屋裏出來,趕緊來迎。
“馬老大,他們都不在,有一批新的設備到了,小方去工廠了。我哥哥也去接了。”
“我舒童妹子呢?”
阿斯跟著白舒童開學堂,接觸人多了,現在大膽了些,人也大方了許多,指著後山頭,笑答,“她和阿白去打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