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和提著兩人的行李,剛交給了一旁的仆人,聽了白太太的盛情邀請,正要莞爾應好。
白曼露皺了小眉,彎了唇,先說,“他去幹什麽,他也不愛吃揚幫菜。”她轉了頭,和李景和說,“你別去了,過些日子就要考試,你說了要幫我整理資料。我和我媽還有些體己話要說,就你一個男人家跟著,我們聊得也不暢快。”
楊淑青拍了拍白曼露的手背,“曼露,怎麽這麽說話呢,他好歹是你的小老師。”
白曼露長睫輕眨,小表情都讓人覺得可愛,可嘴裏嬌嗔,一字一句有些刻薄,“哪是什麽正經老師,他也是個學生。這次去了香港,去了爸爸的興昌洋行,看那些個洋文,我也不比他差,見了那些正經文件,專業詞他還比我翻譯得差些。”
“別這麽說人家,景和是讀醫的,洋行文件看不明白也正常。”白太太趕緊點了白曼露的鼻子,製止她說些數落人的話。
還是當著人麵前直說。
這實在不是大家閨秀該有的。
她緩著氣氛,說,“景和,你別管她,她就是小孩子脾氣,你行李先放車上,等會兒,同我們一起。”
而李景和似乎也不將刻薄話往心裏去,一刻的眼神輕換,隻溫溫提起了自己的行李箱。
一路上坐渡輪回來,麵前的嬌小姐脾氣差得很,這不準那不準地挑剔他,都沒能好好睡一覺,又聽了她那麽說,婉拒了,“夫人,我去了香港那麽久,也得去趟學校申請複課了,飯就別客氣,先告辭了。”
“景和。”
楊淑青還要叫住他。
“謝謝夫人。”
麵前的李景和是丈夫授意去洋行當學徒的,他還聽了白義昌的話,改了大學的學科,棄了醫,是以後要倚重的。
可不能這麽拂人家麵子。
而白曼露搖了母親的手臂,攔住了她,她總覺得李景和這個人明明是從鄉下地方來的,卻絲毫不謙虛,心高氣傲的,在那裏裝假體麵,擺譜子,十分看不慣。
於是她說,“媽,不是有蓮子雞蛋羹吃嗎?在哪呢?我餓了。”
她轉移著視線。
楊淑青沒有這個撒嬌女兒的辦法,被拉著進了門去。
屋內,白曼露見有那麽多的繡工,就問了她們在做什麽,一會兒又問父親呢。
楊淑青就也顧不上外頭的李景和,答了她的問題,又催了吳媽。
但還是講了白曼露幾句,“景和閱曆還不多,年輕可卻穩重,你父親有意栽培他,以後是我們白家的人了,也是你哥的得力助手,記著少點刁難人。”
白曼露無心地應著,“知道啦。”
她朝後看了一眼,門口的人不隨她們進來,她說了讓走,他就真轉身走了,從一堆搬著家具的奴仆中穿了過去。
身姿挺挺拔拔,還是那般的正經。
就那麽出了白公館。
她收回了目光,又聽母親念叨,“你啊,過些日子,你哥也要從英國回來了,從香港回來,有沒有記著給他帶點禮物?”
白曼露吐吐舌頭,沒記著這件事。
楊淑青說,“晚飯同我吃了,就去買。省得被你哥說你沒心,又沒得分禮物。”
白曼露挽了母親的手臂,“謝謝媽,那我們去新新百貨看看。”
“行,你先把雞蛋羹吃了。”
“嗯~”
上海有老牌的兩間百貨,先施和永安,她們要去逛的是由兩個廣東人新開的新新百貨,這新百貨靠著大量的報刊廣告和明星效應,逐漸成了太太小姐們的新歡首選。
說是吃完了晚飯,白曼露和白太太一起逛,但其實也就是白曼露一個人在買東西,買了大包小包,身後跟著女仆幫著提。
她去了香港,櫥櫃裏衣服款式已經三個月沒有換過新款,流行早就換了一輪,於是又買了許多。
經過了一間花店,她也走了進去,買了一大捧的百合花,打算放新房間裏熏香。
走過中間一個精致的四角黃銅玻璃小櫥櫃,塗著甲油的手指輕柔劃過了透明窗子,停留了下來。
目光放在其中一處,她問,“這琉璃小盒子裏裝的也是香水嗎?”
“是的,是荔枝香。小姐,要試試嗎?是手工做的,膏狀香水,塗在手臂、脖子邊、頭發上,一整天都甜甜的,像顆剝了皮的甜荔枝似的。”
彩色的瓶子打開,淡淡也不俗的果香味道飄在了鼻子邊,白曼露聞了,覺得心情都愉悅了不少,連價錢都沒問,便說,“那這個我也要了。”
“好咧,我給您包起來。”
新新百貨好逛,還因為它家有南京路上別家百貨別人沒有的冷氣,夏季裏,整棟樓裏冰冰涼涼,別提有多暢快。
就連童年的黃包車上也貼了它家的廣告,還特意寫明了這個賣點。白舒童在張秋曉家的收音機裏,也聽見了。
炎炎的夏日,沒有冷氣的張家,開著木窗子,開著電風扇,白舒童住進了張秋曉的家裏,同她一屋。
兩個人捧著書,互相給對方鋪著團扇子,穿著無袖的冰涼睡衣在竹床上趴臥。屋裏淡淡香氣,複習之餘,他們拿著百貨的廣告單子,說著話。
“說冷氣開了,整棟樓都涼涼的,人進去跟入冰窖一樣。”
兩個人都是南方人,互問,“進冰窖是什麽樣?”
“大概是冰棍咬一口,冰涼涼打抖的感覺吧。也大概是上海入冬,那冷刺骨的感覺吧。”
好奇得,他們都打算去一回瞧瞧了。
夜晚樓棟間近,貓兒爬過一棟又一棟的屋脊梁,也在納著夏季的風。
隔壁傳來了唱小曲兒的聲音,她們打開的窗子臨街,還能聽見外頭有人擔著擔子,在喊著餛飩。
平靜有序的煙火氣息裏,讓人意外地心靜。
嗶——
白舒童放下書本,從竹席上起來,往窗外望下去,她拿起了件薄薄的外套,套在身上說,“是童年。”
“你又要同他出去啊?”
“我做了些香膏,童姨在幫我賣,賣出去了不少,他路過,要幫我再帶些過去。”
家裏張秋曉的父親不在,他帶著張秋曉從邱寧出來後,在上海找了間男子夜校當老師,要到深夜才回來。
樓下童年仰頭,高興揮擺了手,說,“都下來吧,一起去城隍廟附近玩。我今天發薪餉了。”
張秋曉也起身看了一眼樓下,拉了白舒童,“這麽晚了,出去不好吧。”
白舒童朝樓下應了聲,笑著說,“剛來的時候,我也是這麽想的。但是,後來,想明白了一個道理。”
“什麽道理?”
“就是隻要你是窮光蛋,是沒人會打你主意的。”
張秋曉捂嘴笑了下白舒童,“你可是白家的小姐呀。”
白舒童把自己的提花小錢包拿了出來,翻開,內囊倒給她看,說,“見過白家小姐,口袋空空,是如假包換的窮光蛋不?窮得隻有幾角錢了。”
她拄著臉,惆悵。
如果不是有秋曉的收留,這些日子她在上海的錢早就花完了,再加上每間學校的考試資料不同,都得花錢買,她和張秋曉分攤著。
口袋早已經空空了。
暫住了別人家,她也不能白吃白住,就做起了香的買賣來。
白曼露皺了小眉,彎了唇,先說,“他去幹什麽,他也不愛吃揚幫菜。”她轉了頭,和李景和說,“你別去了,過些日子就要考試,你說了要幫我整理資料。我和我媽還有些體己話要說,就你一個男人家跟著,我們聊得也不暢快。”
楊淑青拍了拍白曼露的手背,“曼露,怎麽這麽說話呢,他好歹是你的小老師。”
白曼露長睫輕眨,小表情都讓人覺得可愛,可嘴裏嬌嗔,一字一句有些刻薄,“哪是什麽正經老師,他也是個學生。這次去了香港,去了爸爸的興昌洋行,看那些個洋文,我也不比他差,見了那些正經文件,專業詞他還比我翻譯得差些。”
“別這麽說人家,景和是讀醫的,洋行文件看不明白也正常。”白太太趕緊點了白曼露的鼻子,製止她說些數落人的話。
還是當著人麵前直說。
這實在不是大家閨秀該有的。
她緩著氣氛,說,“景和,你別管她,她就是小孩子脾氣,你行李先放車上,等會兒,同我們一起。”
而李景和似乎也不將刻薄話往心裏去,一刻的眼神輕換,隻溫溫提起了自己的行李箱。
一路上坐渡輪回來,麵前的嬌小姐脾氣差得很,這不準那不準地挑剔他,都沒能好好睡一覺,又聽了她那麽說,婉拒了,“夫人,我去了香港那麽久,也得去趟學校申請複課了,飯就別客氣,先告辭了。”
“景和。”
楊淑青還要叫住他。
“謝謝夫人。”
麵前的李景和是丈夫授意去洋行當學徒的,他還聽了白義昌的話,改了大學的學科,棄了醫,是以後要倚重的。
可不能這麽拂人家麵子。
而白曼露搖了母親的手臂,攔住了她,她總覺得李景和這個人明明是從鄉下地方來的,卻絲毫不謙虛,心高氣傲的,在那裏裝假體麵,擺譜子,十分看不慣。
於是她說,“媽,不是有蓮子雞蛋羹吃嗎?在哪呢?我餓了。”
她轉移著視線。
楊淑青沒有這個撒嬌女兒的辦法,被拉著進了門去。
屋內,白曼露見有那麽多的繡工,就問了她們在做什麽,一會兒又問父親呢。
楊淑青就也顧不上外頭的李景和,答了她的問題,又催了吳媽。
但還是講了白曼露幾句,“景和閱曆還不多,年輕可卻穩重,你父親有意栽培他,以後是我們白家的人了,也是你哥的得力助手,記著少點刁難人。”
白曼露無心地應著,“知道啦。”
她朝後看了一眼,門口的人不隨她們進來,她說了讓走,他就真轉身走了,從一堆搬著家具的奴仆中穿了過去。
身姿挺挺拔拔,還是那般的正經。
就那麽出了白公館。
她收回了目光,又聽母親念叨,“你啊,過些日子,你哥也要從英國回來了,從香港回來,有沒有記著給他帶點禮物?”
白曼露吐吐舌頭,沒記著這件事。
楊淑青說,“晚飯同我吃了,就去買。省得被你哥說你沒心,又沒得分禮物。”
白曼露挽了母親的手臂,“謝謝媽,那我們去新新百貨看看。”
“行,你先把雞蛋羹吃了。”
“嗯~”
上海有老牌的兩間百貨,先施和永安,她們要去逛的是由兩個廣東人新開的新新百貨,這新百貨靠著大量的報刊廣告和明星效應,逐漸成了太太小姐們的新歡首選。
說是吃完了晚飯,白曼露和白太太一起逛,但其實也就是白曼露一個人在買東西,買了大包小包,身後跟著女仆幫著提。
她去了香港,櫥櫃裏衣服款式已經三個月沒有換過新款,流行早就換了一輪,於是又買了許多。
經過了一間花店,她也走了進去,買了一大捧的百合花,打算放新房間裏熏香。
走過中間一個精致的四角黃銅玻璃小櫥櫃,塗著甲油的手指輕柔劃過了透明窗子,停留了下來。
目光放在其中一處,她問,“這琉璃小盒子裏裝的也是香水嗎?”
“是的,是荔枝香。小姐,要試試嗎?是手工做的,膏狀香水,塗在手臂、脖子邊、頭發上,一整天都甜甜的,像顆剝了皮的甜荔枝似的。”
彩色的瓶子打開,淡淡也不俗的果香味道飄在了鼻子邊,白曼露聞了,覺得心情都愉悅了不少,連價錢都沒問,便說,“那這個我也要了。”
“好咧,我給您包起來。”
新新百貨好逛,還因為它家有南京路上別家百貨別人沒有的冷氣,夏季裏,整棟樓裏冰冰涼涼,別提有多暢快。
就連童年的黃包車上也貼了它家的廣告,還特意寫明了這個賣點。白舒童在張秋曉家的收音機裏,也聽見了。
炎炎的夏日,沒有冷氣的張家,開著木窗子,開著電風扇,白舒童住進了張秋曉的家裏,同她一屋。
兩個人捧著書,互相給對方鋪著團扇子,穿著無袖的冰涼睡衣在竹床上趴臥。屋裏淡淡香氣,複習之餘,他們拿著百貨的廣告單子,說著話。
“說冷氣開了,整棟樓都涼涼的,人進去跟入冰窖一樣。”
兩個人都是南方人,互問,“進冰窖是什麽樣?”
“大概是冰棍咬一口,冰涼涼打抖的感覺吧。也大概是上海入冬,那冷刺骨的感覺吧。”
好奇得,他們都打算去一回瞧瞧了。
夜晚樓棟間近,貓兒爬過一棟又一棟的屋脊梁,也在納著夏季的風。
隔壁傳來了唱小曲兒的聲音,她們打開的窗子臨街,還能聽見外頭有人擔著擔子,在喊著餛飩。
平靜有序的煙火氣息裏,讓人意外地心靜。
嗶——
白舒童放下書本,從竹席上起來,往窗外望下去,她拿起了件薄薄的外套,套在身上說,“是童年。”
“你又要同他出去啊?”
“我做了些香膏,童姨在幫我賣,賣出去了不少,他路過,要幫我再帶些過去。”
家裏張秋曉的父親不在,他帶著張秋曉從邱寧出來後,在上海找了間男子夜校當老師,要到深夜才回來。
樓下童年仰頭,高興揮擺了手,說,“都下來吧,一起去城隍廟附近玩。我今天發薪餉了。”
張秋曉也起身看了一眼樓下,拉了白舒童,“這麽晚了,出去不好吧。”
白舒童朝樓下應了聲,笑著說,“剛來的時候,我也是這麽想的。但是,後來,想明白了一個道理。”
“什麽道理?”
“就是隻要你是窮光蛋,是沒人會打你主意的。”
張秋曉捂嘴笑了下白舒童,“你可是白家的小姐呀。”
白舒童把自己的提花小錢包拿了出來,翻開,內囊倒給她看,說,“見過白家小姐,口袋空空,是如假包換的窮光蛋不?窮得隻有幾角錢了。”
她拄著臉,惆悵。
如果不是有秋曉的收留,這些日子她在上海的錢早就花完了,再加上每間學校的考試資料不同,都得花錢買,她和張秋曉分攤著。
口袋早已經空空了。
暫住了別人家,她也不能白吃白住,就做起了香的買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