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廳內的圖影故事看到了這一步,宋誠心中的很多謎團都一一的被解開了......


    唯獨,就是這個李申,也是前世的魏宣宗誠,到底是怎麽彌補自己前世的過錯的。


    還有......他是怎麽成了可怕的宋神的。


    這一點,宋誠心中還滿是好奇。


    而圖影還在繼續演繹著......


    李申隻是他表麵的名字。


    這個今生的魏宣宗誠,在沒有人的時候,總是對著鏡子裏的自己說:“你不叫李申,你叫宋申,你前世犯了很多的錯,讓哥哥也被氣得誤入歧途......哥哥,我錯了,我對不起你,也對不起父皇,今生,我要當個好皇帝,既有哥哥的優點,也有父皇的優點......”


    他是這麽說的,也是這麽做的!


    這李申從小就酷愛百家之學,沒有再像前世那般,隻喜歡詩詞歌賦,還有道家的黃老之術。


    他兵家,法家,儒家,墨家,哪一家也學。


    到了大乾朝的時候,天下的學術氛圍早就已經改成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了。


    而儒家,也並非之前的儒家了。


    變得迂腐,道德綁架,營養不高,全成了束縛人思想的禮教。


    但真正的儒家可不是這個樣子的,真正的儒家是啟迪人智慧的,隻不過被之前朝代的統治者給改變了。


    這阿茉還真是個能人!


    不但平時生活起居照顧著李申,而且還經常教他一些內容......


    阿茉,可以看成是魏昭宗的一部分的化身。


    魏昭宗懂的東西那可太多了,隨便拿出來一點,都足夠李申學的。


    也正因如此,李申進步飛速,很快就成了博古通今的天才!


    本來,魏宣宗誠今生轉世成了李申,人家就帶著前世的記憶呢。


    再加上阿茉的精心教導,這李生的造化可想而知......


    前世,魏宣宗誠隻是把‘技能點’給點錯了。


    不代表他真的昏聵無能!


    今生改變了人生態度,重新點技能點,那自然每一步都走的是最優解。


    李申的父親乾高宗十分震驚,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的皇家,竟能出一個如此的天才!


    年僅5歲,就可以寫詩作賦,還是丹青妙手,那字寫的......簡直比苦練了幾十年的書法大家還帶勁,還精妙。


    而且,文章更是沒的說,所提出的觀點,貫穿儒釋道法兵墨,放眼天下,不要說同齡人,就算把大人都算上,也沒有幾個比他有才的!


    其實,這一點是很正常的。


    魏宣宗誠當政的時候,跟宋誠穿越前的世界裏的宋徽宗是很像的。


    人家的字畫,就算不跟皇帝們比,也是獨步天下。


    關鍵的問題是,李申隻有五歲啊,他就算是從娘胎裏就開始學,也不可能如此多才啊!


    那筆力深厚,連練習幾十年書法的大家,都自愧不如!


    更令乾高宗震驚的是!


    自己的這個兒子,在7歲的時候,偷偷的去參加了一次科舉,竟然考中了狀元。


    當所有人都不知道這個化名宋申的學子是誰的時候,李申站出來了,承認就是自己!


    這一下子,把乾高宗和滿朝文武更震驚的瞠目結舌了。


    要知道,大乾的科舉,是跟大唐的科舉很類似的。


    都是最後能中進士的人很少很少,而且考的內容也非常的複雜和難!


    每年隻取20多個進士,相當於每個省省狀元。


    別看宋朝的進士多,但含金量是沒辦法跟唐朝的比的。


    更重要的是,越往後的朝代,科舉考的內容就越簡配......


    很多人都痛恨明清的八股文,說是束縛了人們的思想。


    還說,從宋朝開始,很多該考的東西都不考了。


    其實,這是一個誤會。


    隋唐一開始的時候,科舉的目的,就是為了真正的把人才給選拔上來!


    雖然說,那個時代,豪門大族,是有優先選拔的機會,但沒有很多人說的那麽誇張,還是比較公平公正的。


    不然的話,白居易怎麽可能會考上呢?


    而且,還寫出了“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呢?


    說明至少在唐朝的中期和前期,科舉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麽壟斷和糟糕。


    真正糟糕的,是考的內容,太全麵,太多了......


    以至於,很多學子,根本就不可能染指到,隻有豪門大族的孩子,才有機會接觸。


    比如,考試的過程中涉及到了水利,修河築堤,如何計算的問題?


    窮苦人家的孩子,特別是偏遠山村的,一輩子都沒有見識過啥叫水利,也沒人教他,全國更沒有統一的數學教材,你讓他咋考?


    還有天文,星象,稅收,法律,行政這些東西......


    你要是沒有一個當官的爹,你根本不可能碰觸到。


    如此這般,就把很多孩子給篩選掉了,從而一定程度上讓科舉被豪門給壟斷。


    朝代越往後,越能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弊病,故而在選擇考試內容的時候,範圍也越來越窄,盡量的濃縮到四書五經裏。


    如此這麽一來,哪怕你就是偏遠山村的孩子,也能學到考試大綱範圍內的內容。


    宋朝的時候,為了兩全其美,把唐朝的考試給一分為二!


    先是科舉考試,考的就是所有人都能學到的基本內容,先把人才給選出來。


    選出來以後,再進行一次製科考試。


    製科考試,就是那些複雜東西招呼上了......


    到了明清時期,則幹脆就簡單一點,繼續縮小考試大綱的範圍,在有限的範圍內,看看這個孩子的智商如何?


    說白了,並不是古人不知道數學的重要性,實在是為了更加的公平,讓平民子弟有上升的渠道。


    其實,很多人都有個誤解,認為皇帝是最大的地主頭子,跟一群豺狼一般的官員,一起欺壓老百姓。


    這個觀點其實是錯誤的!


    皇帝哪怕再昏庸,他也不希望天下大亂,不希望有人造他的反!


    而百姓也希望休養生息,盡量少折騰。


    也就是說,皇帝和百姓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才是‘一夥人’!


    而官員相當於打工的,給誰打工不是打呀?


    改朝換代,我照樣能當官員!


    所以,皇帝就希望有更多的百姓能夠成為官員,替換掉那些尾大不掉,可能會影響皇權穩固的舊官員。


    這樣,就必須得保證考試的公平。


    故而......明確的八股文確實是束縛了人們的思想,但從某種程度上來,也是為了確保公平性的無奈之舉!


    然而......在李申穿越來的這個大乾朝初期,正是考試最變態的時候,他居然給考了個全國第一!


    還隻是個幾歲的娃娃。


    這成就正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其實也不奇怪,說到法律,說到運算,說到一個帝國方方麵麵的知識,誰能比魏宣宗誠知道的更全麵呢?


    人家可是當了三十多年的皇帝呢!


    有子如此,乾高宗自然是高興了。


    甚至於,在李申剛剛年滿十八歲的時候,就開始當了甩手掌櫃,把江山交給兒子處理,讓他當監國。


    而自己,則是回到宮裏頭,跟著妃嬪們享樂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饑荒年,開局率領百名犯婦當反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女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女帝並收藏饑荒年,開局率領百名犯婦當反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