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十七年。


    元宵過後。


    溝通淮河、黃河的通濟渠大運河工地繼續開工。


    此前。


    在近五十萬百濟、倭國俘虜役力的趕工下。


    連通淮河與長江的邗溝運河。


    以及連通長江,太湖,錢塘江的江南河。


    僅用了一年半時間,就已全線貫通。


    因為這兩段都是在古運河的基礎上進行拓寬、疏浚、挖深。


    工程量相對要小許多。


    加上挖泥船,獨輪車,鐵製工具的加持。


    施工進度得到極大提升。


    如今隻剩兩岸護坡以及沿途一眾碼頭還在建設當中。


    通濟渠連通黃河與淮河。


    在鴻溝,汴水,泗水等古運河和自然河道的基礎上開鑿。


    為了滿足大型船隻的通航要求。


    需要全線進行大量的取直,拓寬,挖深作業。


    工程量巨大,是邗溝和江南河的數倍不止。


    這個時候。


    用於開山采礦用的管狀炸藥派上了用場。


    通過鑽孔深埋引爆。


    將堅硬的地層炸鬆,再用人工把土方移走。


    相比人工挖掘,效率提升十數倍不止。


    看得一眾俘虜役力目瞪口呆,驚為天人。


    宇文愷雖然對這些“蕃夷”頗為嚴厲。


    卻也沒有讓他們餓著肚子幹體力活。


    他認為陛下說的那句話很有道理。


    想要馬兒跑,就得讓馬吃草!


    在有飽飯吃的前提下,這些役力的折損率不高。


    貫通邗溝和江南河,減員十之二三。


    倒下的役力,大多都是身體有疾或水土不服之人。


    從洛陽至淮河北岸泗州盱眙。


    全線近2000裏。


    分成近百段工地,同時施工。


    在大周工匠帶動下,這些俘虜役力也學會了簡單的官話。


    喊起了號子,唱起了民樂。


    運河工地人頭攢動,號子震天,氣氛相當不錯。


    大部分俘虜已然接受了眼下的既定事實。


    不過。


    為了防止役力嘩變。


    沿途調派了府兵巡視。


    每處工地還有數十名監工,隨時關注役力的動態。


    一旦有人妄圖逃跑,或是鬧事。


    馬上就有府兵進行抓捕,鎮壓。


    並且當場處以極刑,殺雞儆猴。


    開春後。


    華夏商行的船隊滿載農資和移民,再次北上前往倭奴道。


    那裏還百來萬的人口,全部都得遷走。


    十個船隊,得六、七個回來,才能運完。


    整個移民過程,可能會耗時兩三年。


    這些倭人不是說遷至中原就完事了,還得妥善安排好。


    不能讓他們吃幹飯。


    得為朝廷的賦稅收入發揮出作用來。


    倭奴道。


    荊王宇文元選定了治所建城之地。


    那便是本州島東部的星漢平原。


    後世倭國的都城就是設在這裏。


    荊王,新任總管張須陀,刺史尹東臣。


    待朝廷派遣的工匠抵達後。


    便可著手進行治所城池以及王府、部衙建設事宜。


    他們也在等移民,以及朝廷任命的各級官員到來。


    得先把地方官府的架構搭建起來。


    才能有效地推行政令,開展治理。


    李靖,楊素,尉遲順,魚俱羅,麥鐵杖幾人。


    則率軍在不停地往港口押送倭人。


    先把青壯年役力送到運河工地。


    再遷婦孺。


    至於那些老弱且不願離開者,可以留下。


    得其一國之地及財富。


    給一口飯吃,直至終老也不是不可以。


    主要是這些人就算留下,也不會對朝廷的統轄帶來任何威脅。


    而且,很快就會老死,病死。


    隻需挖個坑一埋。


    塵歸塵,土歸土,一了百了!


    石見銀山。


    經過半年的前期準備。


    已經探明數條礦脈,並確定了三處礦口。


    年後便正式開礦了。


    有關銀礦的篩選,冶煉,提純等配套設施也已完工。


    針對白銀提純,宇文衍給了記憶中的“灰吹法”。


    “灰吹法”主要利用銀鉛互熔,使銀溶於鉛中。


    鉛熔化後,將燒結的礦石團置入。


    利用鉛銀互熔且熔點、沸點以及元素活躍性的不同。


    通過加熱升溫,讓礦石團中的鉛熔融氧化下沉形成氧化鉛。


    而後降溫。


    使之冷凝成得到粗製銀,和可以進一步提純的銀鉛合金。


    “灰吹法”還可用作金銀伴生礦的分離提純。


    是一種傳統的冶金術。


    當下華夏工匠就已經掌握了這門技術。


    隻不過,宇文衍提供是經過千餘年的生產實踐,逐步改進後的“灰吹法”。


    明朝時期,倭國大量開采石見銀礦時。


    所用的正是中原不斷改進後的“灰吹法”冶礦。


    大大提升了銀山的白銀產量。


    大周朝廷自從發行金銀幣後。


    對於金銀的需求量大增。


    石見銀山的開采,正好趕上這個節點。


    必將助力華夏對外商貿迅速騰飛。


    隨著商貿規模和範圍的擴大。


    一旦大周金銀幣成為天下邦國認可的貿易貨幣。


    華夏在對外商貿中,將長期立於不敗之地。


    並且以此帶動華夏文化的傳播。


    為宇文衍開疆拓土,走向世界的宏願增籌添碼。


    ……


    百濟舊地。


    真番郡。


    朝廷任命的太守,縣令,以及其他屬官。


    包括部分中原移民。


    年前便已經乘船抵達。


    泗沘城改名漢江城,為真番郡治所。


    曆史上,此地後來稱之為漢城。


    但宇文衍認為它不配,故而賜名漢江城。


    年後,又有大批移民登陸半島。


    秦王宇文贄配合太守,地方官府把移民妥善安置。


    推行均田令,給移民分配山川田地。


    朝廷給這些移民過來自耕農免除了十年賦稅。


    並且每戶提供十到百貫,十年免息的借貸額度。


    用於購置耕牛和一應農具。


    待到春耕春播後。


    開始逐步完善相應水利灌溉設施。


    筒車,水排,抽水機,水輪泵,蓄水圍堰,水渠等。


    都將陸續出現在光複的這片土地上。


    隨之。


    郡衙將展開錢莊,官學,驛站,衙署官舍的工程建設。


    待官府機構通暢運行後。


    還會設立軍府,招募府兵,守土安民。


    秦王宇文贄接受皇帝詔令,擔任起軍事鎮守之職。


    以後。


    陸續還會有移民落戶。


    覆滅百濟,既是一次光複故土的出征。


    也是專為高句麗開辟的一塊踏板。


    當龜縮鴨綠江以南的高句麗。


    南北麵臨的大周軍隊,都穩固的大後方時。


    試問。


    高陽成那老小子還有何底氣與中原王朝武力相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飄落的記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飄落的記憶並收藏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