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擺駕東宮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作者:飄落的記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元十六年。
總體來說。
是收獲滿滿的一年。
其功最大者,便是對外覆滅倭國,開疆拓土。
對內,各方麵保持前進的趨勢。
形勢一片大好!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
朝廷又有那麽一些朝臣心癢難耐。
開始鼓吹“天元之治”和“天元盛世”!
被宇文衍直接壓了下去。
他隻問了三句話:
天下百姓都有飽飯吃了麽?
大周黎民人人有衣穿,家家有屋住了麽?
華夏擁有國土,不足天下陸地十之一二,這就滿足了麽?
鼓吹盛世的朝臣直接啞口,無言以對。
聽皇帝之言。
黎民百姓不但要吃飽,還要吃好!
不但要有衣穿,還得穿得暖和,穿得好看。
不但要有屋住,還得舒適。
至於國土麵積,那當然是多多益善。
最好就是天下隻有一個華夏!
對於什麽千古一帝,盛世榮光之類的虛名。
宇文衍還真是無感。
這些鼓吹“治世”和“盛世”的朝臣。
除了拍皇帝馬屁,也有自己的私心。
希望利用盛世榮光給自己臉上貼金。
以求在史書上留下“盛世締造參與者”的榮耀。
宇文衍可不管那麽多。
他隻希望利用當下這個華夏文明可能登臨絕巔的最佳曆史節點。
實實在在地幹些實事。
臘月二十。
宇文衍晨練後沐浴更衣。
一身清爽地來到兩儀宮前殿。
“小言,太子這幾天都在學什麽呢?”
宇文衍緊了緊棋兒給他披上的狐皮大氅。
這是尚衣局用東突厥莫何可汗處羅侯進獻的雪狐皮製作而成。
據說。
這種純白雪狐,生活在突厥王庭以北千裏之外的北部雪原。
生性警覺狡詐,動作迅捷,極難捕獲。
居住在烏拉爾山脈以東,瀚海(貝加爾湖)以北這片廣闊區域的土著部落。
過著遊牧和狩獵的生活。
全年幾乎有一半的時間被冰雪覆蓋。
屬於氣候惡劣,人煙稀少的“險惡之地”!
在後世。
這片區域有個響亮的名字——西伯利亞。
顯然。
從名字就知道此地和中原華夏沒有太多的關係。
這片冰原地域。
越往北,緯度越高,氣候越冷。
因而。
生活在此的一些部落,大多在靠近突厥領地的區域活動。
其中。
稍微強大點的部落就是鐵勒。
還有就是丁零人。
在烏拉爾山脈東麓,則是馬紮爾人的聚居地。
他們極有可能是柔然被突厥胖揍後西逃的一個分支。
其他就全都是分散聚居的小部落。
依附於這三個稍為人多勢眾些的部落勢力。
當初。
長孫晟出使突厥。
就和鐵勒部進行過一些友好合作。
暗中沒少給沙缽略可汗使絆子。
“回陛下,太子殿下除了每日功課,最近正纏著長孫大人教他練騎射呢!”
“臭小子,誰厲害找誰,有點眼光。”
之前。
宇文衍賞賜了皇子弘一匹迷你果下馬。
正好適合於他這六歲的小不點。
長孫晟在草原上留下“一箭雙雕”的美名。
被沙缽略“強留”了兩年,教突厥貴族弟子射箭。
他在突厥中的名聲,就和成吉思汗帳下的神箭手哲別差不多。
返回京城後。
其身懷精湛射術的消息不脛而走。
很多癡迷此道的好手紛紛登門求教。
長孫晟也由此獲得“神箭手”的稱號!
“擺駕東宮!”
原本。
太子每天一早一晚都來給皇帝老子請安問好。
被宇文衍喝斥,用這些虛頭巴腦禮節時間多多學習才是正道。
宇文弘不敢拂了父皇旨意。
於是每五天來請安一次。
幾天沒見。
宇文衍突然有點想兒子了。
起身出了兩儀殿。
墨言和元氏兄弟,以及一眾內侍、護衛隨行。
通過獻春門。
宇文衍直奔嘉德殿。
此殿乃是東宮第一正殿,功能類似於皇宮的太極殿。
太子每天都會在此接見大臣。
或是於後殿學習功課。
皇子弘冊立為太子後。
皇帝分別封顏王軌為太子太師,顏之儀為太子太傅,樂運為太子太保。
當初。
宇文衍向他便宜父皇宇文贇進獻肥皂。
點名要三人入正陽宮。
雖無帝師之名,卻有教輔之實。
皇帝念及他們的從龍之功,一直許以高位,信任有加。
讓三人教導太子,也是一種恩寵和肯定。
“國公大人,是不是能背誦《出師表》吾便可去騎馬射箭了?”
“呃,這個……”
“太子殿下,現在正是專心課業的年紀。”
“陛下七歲時,已經博古通今了!”
“騎射之事,其實可以等你長大些再學也不遲……”
殿內傳出一道言語稍顯威嚴卻又充滿慈愛的聲音。
正是當朝中書令,上柱國,郯國公王軌。
“哼,少拿父皇說事。”
“俺爹那是紫薇臨凡,千古難出其一的天帝。”
“再說了,父皇七歲便開始晨練,文武全才。”
“過完年,吾亦七歲了……”
皇太子宇文弘傲然對視當朝國佬的深邃眼神。
眸眼中沒有半點懼色。
王軌見狀,心中也是一怔。
隨即著露出溫和的笑容。
那倔強的小表情和當初的陛下實在是太像了。
簡直就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一般。
“哈哈,好,好,好!”
“今日隻要太子殿下一字不差地背誦《出師表》,一切皆由您說了算!”
王軌暢懷大笑,連說三個“好”!
內心也有幾分好奇,太子是不是真能做到?
要知道。
《出師表》洋洋灑灑千餘字。
他三天前才開始教太子誦讀。
而且,後麵一半還未釋義,隻能死記硬背。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國公爺,你且聽好了……”
太子弘聞言大喜。
整整了衣袖,雙手相疊。
開始聲情並茂地背誦起來: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
一旁的王軌手握書卷,左手負於身後。
饒有興致地聽著。
隨著宇文弘稚嫩的誦讀聲響起。
眸眼中的光亮越來越盛。
當最後一句“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話音落下。
宇文弘對著王軌拱手躬身,而後仰頭:
“國公爺,背誦完畢,可有謬誤否?”
“好,甚好!”
“一字不誤。”
“頗有幾分陛下過目不忘之姿……”
王軌眸眼中難掩滿意之色。
蹲身將太子弘抱起來轉了幾個圈。
“郯國公,你就慣著他吧……”
這時。
殿外傳來一道聲音。
總體來說。
是收獲滿滿的一年。
其功最大者,便是對外覆滅倭國,開疆拓土。
對內,各方麵保持前進的趨勢。
形勢一片大好!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
朝廷又有那麽一些朝臣心癢難耐。
開始鼓吹“天元之治”和“天元盛世”!
被宇文衍直接壓了下去。
他隻問了三句話:
天下百姓都有飽飯吃了麽?
大周黎民人人有衣穿,家家有屋住了麽?
華夏擁有國土,不足天下陸地十之一二,這就滿足了麽?
鼓吹盛世的朝臣直接啞口,無言以對。
聽皇帝之言。
黎民百姓不但要吃飽,還要吃好!
不但要有衣穿,還得穿得暖和,穿得好看。
不但要有屋住,還得舒適。
至於國土麵積,那當然是多多益善。
最好就是天下隻有一個華夏!
對於什麽千古一帝,盛世榮光之類的虛名。
宇文衍還真是無感。
這些鼓吹“治世”和“盛世”的朝臣。
除了拍皇帝馬屁,也有自己的私心。
希望利用盛世榮光給自己臉上貼金。
以求在史書上留下“盛世締造參與者”的榮耀。
宇文衍可不管那麽多。
他隻希望利用當下這個華夏文明可能登臨絕巔的最佳曆史節點。
實實在在地幹些實事。
臘月二十。
宇文衍晨練後沐浴更衣。
一身清爽地來到兩儀宮前殿。
“小言,太子這幾天都在學什麽呢?”
宇文衍緊了緊棋兒給他披上的狐皮大氅。
這是尚衣局用東突厥莫何可汗處羅侯進獻的雪狐皮製作而成。
據說。
這種純白雪狐,生活在突厥王庭以北千裏之外的北部雪原。
生性警覺狡詐,動作迅捷,極難捕獲。
居住在烏拉爾山脈以東,瀚海(貝加爾湖)以北這片廣闊區域的土著部落。
過著遊牧和狩獵的生活。
全年幾乎有一半的時間被冰雪覆蓋。
屬於氣候惡劣,人煙稀少的“險惡之地”!
在後世。
這片區域有個響亮的名字——西伯利亞。
顯然。
從名字就知道此地和中原華夏沒有太多的關係。
這片冰原地域。
越往北,緯度越高,氣候越冷。
因而。
生活在此的一些部落,大多在靠近突厥領地的區域活動。
其中。
稍微強大點的部落就是鐵勒。
還有就是丁零人。
在烏拉爾山脈東麓,則是馬紮爾人的聚居地。
他們極有可能是柔然被突厥胖揍後西逃的一個分支。
其他就全都是分散聚居的小部落。
依附於這三個稍為人多勢眾些的部落勢力。
當初。
長孫晟出使突厥。
就和鐵勒部進行過一些友好合作。
暗中沒少給沙缽略可汗使絆子。
“回陛下,太子殿下除了每日功課,最近正纏著長孫大人教他練騎射呢!”
“臭小子,誰厲害找誰,有點眼光。”
之前。
宇文衍賞賜了皇子弘一匹迷你果下馬。
正好適合於他這六歲的小不點。
長孫晟在草原上留下“一箭雙雕”的美名。
被沙缽略“強留”了兩年,教突厥貴族弟子射箭。
他在突厥中的名聲,就和成吉思汗帳下的神箭手哲別差不多。
返回京城後。
其身懷精湛射術的消息不脛而走。
很多癡迷此道的好手紛紛登門求教。
長孫晟也由此獲得“神箭手”的稱號!
“擺駕東宮!”
原本。
太子每天一早一晚都來給皇帝老子請安問好。
被宇文衍喝斥,用這些虛頭巴腦禮節時間多多學習才是正道。
宇文弘不敢拂了父皇旨意。
於是每五天來請安一次。
幾天沒見。
宇文衍突然有點想兒子了。
起身出了兩儀殿。
墨言和元氏兄弟,以及一眾內侍、護衛隨行。
通過獻春門。
宇文衍直奔嘉德殿。
此殿乃是東宮第一正殿,功能類似於皇宮的太極殿。
太子每天都會在此接見大臣。
或是於後殿學習功課。
皇子弘冊立為太子後。
皇帝分別封顏王軌為太子太師,顏之儀為太子太傅,樂運為太子太保。
當初。
宇文衍向他便宜父皇宇文贇進獻肥皂。
點名要三人入正陽宮。
雖無帝師之名,卻有教輔之實。
皇帝念及他們的從龍之功,一直許以高位,信任有加。
讓三人教導太子,也是一種恩寵和肯定。
“國公大人,是不是能背誦《出師表》吾便可去騎馬射箭了?”
“呃,這個……”
“太子殿下,現在正是專心課業的年紀。”
“陛下七歲時,已經博古通今了!”
“騎射之事,其實可以等你長大些再學也不遲……”
殿內傳出一道言語稍顯威嚴卻又充滿慈愛的聲音。
正是當朝中書令,上柱國,郯國公王軌。
“哼,少拿父皇說事。”
“俺爹那是紫薇臨凡,千古難出其一的天帝。”
“再說了,父皇七歲便開始晨練,文武全才。”
“過完年,吾亦七歲了……”
皇太子宇文弘傲然對視當朝國佬的深邃眼神。
眸眼中沒有半點懼色。
王軌見狀,心中也是一怔。
隨即著露出溫和的笑容。
那倔強的小表情和當初的陛下實在是太像了。
簡直就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一般。
“哈哈,好,好,好!”
“今日隻要太子殿下一字不差地背誦《出師表》,一切皆由您說了算!”
王軌暢懷大笑,連說三個“好”!
內心也有幾分好奇,太子是不是真能做到?
要知道。
《出師表》洋洋灑灑千餘字。
他三天前才開始教太子誦讀。
而且,後麵一半還未釋義,隻能死記硬背。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國公爺,你且聽好了……”
太子弘聞言大喜。
整整了衣袖,雙手相疊。
開始聲情並茂地背誦起來: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
一旁的王軌手握書卷,左手負於身後。
饒有興致地聽著。
隨著宇文弘稚嫩的誦讀聲響起。
眸眼中的光亮越來越盛。
當最後一句“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話音落下。
宇文弘對著王軌拱手躬身,而後仰頭:
“國公爺,背誦完畢,可有謬誤否?”
“好,甚好!”
“一字不誤。”
“頗有幾分陛下過目不忘之姿……”
王軌眸眼中難掩滿意之色。
蹲身將太子弘抱起來轉了幾個圈。
“郯國公,你就慣著他吧……”
這時。
殿外傳來一道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