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臘月。


    最新一期的大周邸報整版報道了倭國戰事。


    以及朝廷設立倭奴道的一應消息。


    報紙一經發行,當即引發轟動。


    一年前。


    朝廷頒布了討伐倭國的詔令。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


    這種國家層麵,又發生在萬裏之外的戰事。


    並沒有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多大的影響。


    隻是茶餘飯後,多了一份談資罷了!


    不曾想。


    短短一年時間。


    朝廷渡海遠征大軍就強勢覆滅倭國,再次開疆拓土。


    雖然很多人連倭國的大方向在哪都不清楚。


    但這可是讓他們吃上飽飯,慢慢過上好日子的當朝皇帝發動的滅國之戰。


    無形中。


    大家就與這樣的勝利產生了榮辱共鳴。


    對於千萬學子來說。


    感觸就比普通百姓要強烈多了。


    在他們接受的教育理念中。


    天地君親師,國家,民族,朝廷,忠君等概念明確。


    這種展現文化領先,國家實力強悍的滅國之戰。


    讓他們熱血沸騰,倍感榮耀。


    眾多學子三五成群,聚集一起討論滅倭戰事。


    並且紛紛向“大周邸報”投稿,發表自己的意見。


    有學子發文稱。


    倭國其實就是秦朝徐福攜數千童男童女遠赴海外建立的國家。


    如今朝廷設倭奴道,也算是讓海外遊子回家了!


    甚至有人發出倡議:


    到國家最偏遠的倭奴道去。


    為華夏新領地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沒想到。


    這看似不理智的舉動,竟然獲得不少熱血青年的響應。


    宇文衍要是知道這種情況。


    怕是也會倍感意外吧!


    開疆拓土。


    就是融入華夏民族骨子裏的高尚追求。


    特別是“大周皇家學院”的五十名學生。


    自從入學後,引來京城一眾學子的豔羨。


    都稱他們乃是天子門生,無比榮焉!


    學院招收的首批學生。


    年齡都和宇文衍差不多,或是小上幾歲。


    從小聽著當朝皇帝的種種事跡長大。


    心中對於天子的敬仰無比深厚。


    苦心修習學業的同時,也關注天下大事。


    尤其是朝廷推行的策令和軍事行動。


    如今。


    報業司與皇家學院同在興道坊。


    加上學院的兩名副院長歐陽詢和虞世南,正好是大周邸報的負責人。


    這些學生平時就有給邸報投過稿。


    有不少好文時評被選用刊登。


    大周皇帝行王道之師。


    對於不知天高地厚的倭奴行滅國之舉。


    屬實霸道非凡。


    令這些血氣方剛,意氣風發的青年學子熱血沸騰,興奮不已!


    進入皇家學院後。


    他們近水樓台。


    隨時都能接觸到農學館,算術館,天文地理館。


    對皇帝大力推行的新學,以及“天下”的概念有了更為清晰的認知。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橫渠四句”作為學院的宗旨。


    更是讓他們完成了心靈上的洗禮。


    整個人的思想境界似乎都得到升華。


    他們把自己代入到了這個朝廷,這個國家,甚至整個華夏民族。


    心生要為天下,為百姓做些什麽的覺悟。


    而王師遠征海外,開疆拓土。


    正好符合他們對於學院宗旨一種詮釋!


    天子進取!


    朝廷清明!


    國家統一!


    社會穩定!


    百姓安居!


    大周所展現出來的種種現象。


    讓這些年輕學子看到了盛世的苗頭。


    激發出融入其中,貢獻力量,大幹一場的豪氣!


    ……


    對於朝廷官員,以及一眾富家貴族。


    也從百濟,倭國戰事,對當今天子有了更加明確的認知。


    皇帝開疆拓土的決心,比他們預想中的更加堅定。


    說實話。


    在自身利益不受損的前提下。


    朝廷能夠對外擴張,他們也是支持的。


    而且。


    隨著商貿活動的不斷發展。


    陸海絲綢之路與日繁榮。


    他們投身其中,遠赴海外,眼界拓寬。


    也能感受到開疆拓土帶來的好處。


    比如中南半島和南洋諸島。


    沿途有了朝廷統轄的交趾郡,柬郡,泰郡,坡縣,金洲郡,以及一眾港口。


    他們的商貿船隊出海貿易時。


    安全和補給都能得到有效保障。


    還可以在大周的地盤上設立自家的商貿據點。


    提升商貿效率及利潤。


    可以說,處處都是便利。


    由此。


    這些利益既得者,對於當朝皇帝也是支持的。


    這一年來。


    遠征軍隊覆滅倭國的同時。


    大周在農業,手工業,商貿,技術進步等方麵。


    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自從金銀幣正式發行後。


    得到天下富商巨賈,蕃商,胡商極力的推崇。


    下半年。


    洛陽,鄴城,揚州,荊州,蜀地,廣州六處鑄幣坊。


    先後完成樣幣鑄造,開始進行批量生產。


    朝廷也在不久後頒布詔令。


    在所有錢莊開通金銀幣兌換。


    隻要商貿活動稍微繁盛些的城鎮,吸引了大量商賈。


    特別是登州,泉州,廣州三大海外商貿港。


    朝廷開辟海上絲綢之路後。


    不少海外蕃商沿著絲路乘風破浪而來,在這三地長駐下來。


    廣州地處嶺南,位置最南。


    走海路而來的商賈都將其作為登陸華夏的第一站。


    因而。


    廣州城內,形形色色的蕃商眾多。


    對於大周朝廷推出的精美金銀幣。


    他們見後也是讚歎不已,爭相兌換。


    以往。


    要和大周進行商貿活動。


    首先就要把帶來的金銀,兌換成天元通寶。


    如今。


    法定錢幣多了金幣和銀幣。


    蕃商顯然更加青睞後者。


    在商貿的加持下。


    金銀幣很快席卷神州大地。


    並且開始流向海外。


    去年。


    華夏商行的船隊全部調用於運輸對倭作戰物資。


    同時。


    也將一些貴重戰利品和役力運回國。


    後續,還有倭國百餘萬人口也得遷往中土。


    今年開春後。


    揚州,登州,泉州,廣州四處船塢總共下水了十八艘商用小型寶船。


    北上試航抵達九州島北部港口。


    來回正好運輸了一趟物資。


    九月。


    這些商貿船隊滿載瓷器,絲綢,玻璃製品等華夏好貨。


    沿著海上絲路航線出海貿易了。


    隨著朝廷在中南半島和南洋拿下數郡之地,以及沿線一些優良港口。


    為海上絲綢之路提供了有力保障。


    宇文衍為朝廷財政開辟了一條全新財路。


    因海船的運載能力大。


    其帶來的利潤,一點也不比通往西域的陸上絲綢之路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飄落的記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飄落的記憶並收藏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