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讚岐氏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作者:飄落的記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麥鐵杖一口悶下碗中的“神仙醉”烈酒。
向著魚俱羅連連抖動手指頭。
這小子一聽也是愣住了。
過了一會。
撓著後腦勺,滿臉不好意思:
“瞧我這豬腦袋,咋把這茬給忘了。”
“惡心,那我親手把她的頭擰下來當尿壺……”
說完。
向麥鐵杖輕揚下巴。
李靖聞言。
仰頭幹完了碗中的烈酒,嘴角上揚,彎成一個美妙的弧度。
此次出征倭國。
宇文衍對戰爭頑抗分子下達了“殺無赦”的死命令。
但有反抗者。
不論男女老幼,皆殺不誤!
他也感覺到了陛下對於倭人的不喜,甚至是厭惡。
追隨皇帝十餘載。
很清楚對倭之戰,必然是“滅其國,收其地,絕其苗裔”的戰爭。
“於將軍,我看咱還是抓緊點吧。”
“讓投降的地方勢力,去幹那些頭鐵的國造。”
“多弄些俘虜,讓華夏商行的船隊返航時給宇文大人送去……”
李靖覺得,陛下對於大運河的重視。
比起出兵倭國,還要高上許多。
因而,對於輸送役力之事格外上心。
“藥師,那咱就不幹等了。”
“軍隊休整月餘,下麵的狼崽子早就嗷嗷叫嘍……”
“就是,就是。”
“剩下三個國造遲遲不表態,怕也不是什麽好鳥。”
“對,幹他丫的。”
“拿下整個九州島!”
於仲文,魚俱羅,麥鐵杖三人紛紛表示讚同。
九州島相當於倭國三分之一的領土。
大周軍隊若是拿下全島。
不僅讓其實力大損,還能切斷了倭人西出的通道。
作為四麵環海的島國。
後續隻能眼睜睜地看著等死。
四人經過一番商議。
近五萬新羅軍隊,一萬五千餘東海水師戰兵,五千火器營,兵分四路,全軍出擊。
會同投降的肥後,築後,豐後三處地方勢力。
浩浩蕩蕩地殺向九州島南部。
……
淡路島。
屯兵於此的黃海水師,一樣接到主動歸降的地方勢力。
那就是四國島上的讚岐國造。
此地位於四國島東北部,與大周軍隊攻占的淡路島隔海相望。
由地方豪族讚岐氏治理。
盛產海鹽,主導瀨戶內海航運。
負責接待經瀨戶海前往倭國京都的海外使者。
也正因讚岐氏頻繁接觸海外人士。
對於統一的中原王朝有著清醒的認知。
其族祖上曾接納眾多“渡來人”。
使得讚岐氏快速發展,一舉成為四國島數一數二的地方勢力。
大和朝廷勾結百濟,得罪大周,引來飛天橫禍。
他讚岐氏可不想給大和國陪葬。
倭國120多個國造,與大和國之間其實都存在滅國之恨。
隻是很多小國被滅後。
其國的統治者與大和國王室或貴族通過聯姻實現利益綁定。
經過百餘年的發展,慢慢融合到了一起。
當然。
也有不少口服心不服的地方勢力。
一直在暗中積蓄力量,企圖有朝一日能夠翻身做主。
讚岐國造就是其中之一。
讚岐氏如此痛快地投降大周。
與其家族接受“渡來人”帶來的中原文化有莫大關係。
另外。
也想借助中原王朝的力量,擺脫大和國的掌控。
楊素深刻領會皇帝的戰略意圖。
和荊王宇文元一起,接見了讚岐氏族長。
聲稱待到戰事結束回朝,一定向大周天子為其族請封。
聽聞眼前之人。
竟然是中原皇帝的皇叔。
讚岐族長兩眼圓瞪,震驚到無以複加。
當即雙膝一軟,跪地叩拜起來。
在他看來。
天朝的王爺,身份比倭王高貴多了。
一通虔誠跪拜。
直到荊王口稱免禮,這才起身。
望著宇文元和楊素兩人,眼中冒著小星星。
點頭哈腰地詢問有什麽可以效勞的。
說話間。
就讓手下召來十數名水靈靈的小娘子。
說是給王爺和大將軍嚐嚐鮮。
讚岐族長極盡諂媚。
甚至願意為大周軍隊進攻京都時帶路。
又是給好處,又是表明態度。
話裏話外。
原來是希望大周軍隊幫其家族一統四國島。
荊王和楊素相視一眼,根本不接他這茬。
眸眼中流露出“去你大爺,想屁吃呢”的表情。
讚岐族長沒有達成所願,也不氣餒。
對荊王和楊素的態度愈加恭順巴結。
他心裏很清楚。
隻要死死抱住中原王朝這棵大樹。
讚岐氏一定能夠擺脫大和朝廷統治,獲得一席之地。
“大將軍,看來倭國這些投降的勢力,都有各自的小九九啊。”
“那是當然,無利不起早。”
“陛下曾言,倭人畏威而不懷德,弱必卑伏,強必盜寇。”
“接納部分勢力歸降,不過一時之策罷了……”
屋島城。
乃是讚岐國造的治所。
讚岐氏投降,主動獻出城池,由黃海水師海軍接手防務。
楊素和荊王也將帥帳從淡路島遷至屋島城。
讚岐氏族長畢恭畢敬地離開後。
兩人凝視案幾上攤開的軍事輿圖,小心商討著。
這樣的輿圖,校尉以上的將領人手一份。
其中。
各地方勢力的詳細情況,均由物部龜田提供。
為了報滅族血海深仇。
他發下毒誓,成為大周天子的狗奴,忠心為主,無怨無悔。
從此,龜田就與倭國徹底劃清界線。
與張須陀聯合阿伊努人,經營漢至縣和星漢縣這幾年間。
他無時無刻都在想著報仇之事。
期間。
收攏了數千家族忠仆、死士。
利用這些人。
打探倭國高層,以及各地方勢力的各方麵情報。
並且毫不保留地上呈給皇帝。
他已經做好了用一生時間來完成複仇大業的準備。
然而。
上天卻給了一個天大的驚喜。
大和朝廷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敢出兵幹涉百濟戰事。
惹來大周天子滔天怒火。
詔命大軍挾滅百濟之威,渡海登陸倭國!
中原王朝出兵。
物部龜田終於等來了複仇的機會。
當他得知確切消息時。
整個人都癲狂了。
拳頭緊握,雙膝跪地,仰天長嘯!
狂熱眸光中,布滿了仇恨的火焰。
“將軍,九州島那邊傳來消息。”
“藥師他們已經準備開幹了。”
“我們下一步當如何?”
荊王宇文元嘴上問著。
眸光卻是盯向了四國島上的另外三個國造。
……
向著魚俱羅連連抖動手指頭。
這小子一聽也是愣住了。
過了一會。
撓著後腦勺,滿臉不好意思:
“瞧我這豬腦袋,咋把這茬給忘了。”
“惡心,那我親手把她的頭擰下來當尿壺……”
說完。
向麥鐵杖輕揚下巴。
李靖聞言。
仰頭幹完了碗中的烈酒,嘴角上揚,彎成一個美妙的弧度。
此次出征倭國。
宇文衍對戰爭頑抗分子下達了“殺無赦”的死命令。
但有反抗者。
不論男女老幼,皆殺不誤!
他也感覺到了陛下對於倭人的不喜,甚至是厭惡。
追隨皇帝十餘載。
很清楚對倭之戰,必然是“滅其國,收其地,絕其苗裔”的戰爭。
“於將軍,我看咱還是抓緊點吧。”
“讓投降的地方勢力,去幹那些頭鐵的國造。”
“多弄些俘虜,讓華夏商行的船隊返航時給宇文大人送去……”
李靖覺得,陛下對於大運河的重視。
比起出兵倭國,還要高上許多。
因而,對於輸送役力之事格外上心。
“藥師,那咱就不幹等了。”
“軍隊休整月餘,下麵的狼崽子早就嗷嗷叫嘍……”
“就是,就是。”
“剩下三個國造遲遲不表態,怕也不是什麽好鳥。”
“對,幹他丫的。”
“拿下整個九州島!”
於仲文,魚俱羅,麥鐵杖三人紛紛表示讚同。
九州島相當於倭國三分之一的領土。
大周軍隊若是拿下全島。
不僅讓其實力大損,還能切斷了倭人西出的通道。
作為四麵環海的島國。
後續隻能眼睜睜地看著等死。
四人經過一番商議。
近五萬新羅軍隊,一萬五千餘東海水師戰兵,五千火器營,兵分四路,全軍出擊。
會同投降的肥後,築後,豐後三處地方勢力。
浩浩蕩蕩地殺向九州島南部。
……
淡路島。
屯兵於此的黃海水師,一樣接到主動歸降的地方勢力。
那就是四國島上的讚岐國造。
此地位於四國島東北部,與大周軍隊攻占的淡路島隔海相望。
由地方豪族讚岐氏治理。
盛產海鹽,主導瀨戶內海航運。
負責接待經瀨戶海前往倭國京都的海外使者。
也正因讚岐氏頻繁接觸海外人士。
對於統一的中原王朝有著清醒的認知。
其族祖上曾接納眾多“渡來人”。
使得讚岐氏快速發展,一舉成為四國島數一數二的地方勢力。
大和朝廷勾結百濟,得罪大周,引來飛天橫禍。
他讚岐氏可不想給大和國陪葬。
倭國120多個國造,與大和國之間其實都存在滅國之恨。
隻是很多小國被滅後。
其國的統治者與大和國王室或貴族通過聯姻實現利益綁定。
經過百餘年的發展,慢慢融合到了一起。
當然。
也有不少口服心不服的地方勢力。
一直在暗中積蓄力量,企圖有朝一日能夠翻身做主。
讚岐國造就是其中之一。
讚岐氏如此痛快地投降大周。
與其家族接受“渡來人”帶來的中原文化有莫大關係。
另外。
也想借助中原王朝的力量,擺脫大和國的掌控。
楊素深刻領會皇帝的戰略意圖。
和荊王宇文元一起,接見了讚岐氏族長。
聲稱待到戰事結束回朝,一定向大周天子為其族請封。
聽聞眼前之人。
竟然是中原皇帝的皇叔。
讚岐族長兩眼圓瞪,震驚到無以複加。
當即雙膝一軟,跪地叩拜起來。
在他看來。
天朝的王爺,身份比倭王高貴多了。
一通虔誠跪拜。
直到荊王口稱免禮,這才起身。
望著宇文元和楊素兩人,眼中冒著小星星。
點頭哈腰地詢問有什麽可以效勞的。
說話間。
就讓手下召來十數名水靈靈的小娘子。
說是給王爺和大將軍嚐嚐鮮。
讚岐族長極盡諂媚。
甚至願意為大周軍隊進攻京都時帶路。
又是給好處,又是表明態度。
話裏話外。
原來是希望大周軍隊幫其家族一統四國島。
荊王和楊素相視一眼,根本不接他這茬。
眸眼中流露出“去你大爺,想屁吃呢”的表情。
讚岐族長沒有達成所願,也不氣餒。
對荊王和楊素的態度愈加恭順巴結。
他心裏很清楚。
隻要死死抱住中原王朝這棵大樹。
讚岐氏一定能夠擺脫大和朝廷統治,獲得一席之地。
“大將軍,看來倭國這些投降的勢力,都有各自的小九九啊。”
“那是當然,無利不起早。”
“陛下曾言,倭人畏威而不懷德,弱必卑伏,強必盜寇。”
“接納部分勢力歸降,不過一時之策罷了……”
屋島城。
乃是讚岐國造的治所。
讚岐氏投降,主動獻出城池,由黃海水師海軍接手防務。
楊素和荊王也將帥帳從淡路島遷至屋島城。
讚岐氏族長畢恭畢敬地離開後。
兩人凝視案幾上攤開的軍事輿圖,小心商討著。
這樣的輿圖,校尉以上的將領人手一份。
其中。
各地方勢力的詳細情況,均由物部龜田提供。
為了報滅族血海深仇。
他發下毒誓,成為大周天子的狗奴,忠心為主,無怨無悔。
從此,龜田就與倭國徹底劃清界線。
與張須陀聯合阿伊努人,經營漢至縣和星漢縣這幾年間。
他無時無刻都在想著報仇之事。
期間。
收攏了數千家族忠仆、死士。
利用這些人。
打探倭國高層,以及各地方勢力的各方麵情報。
並且毫不保留地上呈給皇帝。
他已經做好了用一生時間來完成複仇大業的準備。
然而。
上天卻給了一個天大的驚喜。
大和朝廷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敢出兵幹涉百濟戰事。
惹來大周天子滔天怒火。
詔命大軍挾滅百濟之威,渡海登陸倭國!
中原王朝出兵。
物部龜田終於等來了複仇的機會。
當他得知確切消息時。
整個人都癲狂了。
拳頭緊握,雙膝跪地,仰天長嘯!
狂熱眸光中,布滿了仇恨的火焰。
“將軍,九州島那邊傳來消息。”
“藥師他們已經準備開幹了。”
“我們下一步當如何?”
荊王宇文元嘴上問著。
眸光卻是盯向了四國島上的另外三個國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