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濃濃的過年氛圍中。


    大周百姓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除夕。


    大年三十這天。


    皇室成員歡聚一堂。


    今年隻有趙王宇文招,以及郢王宇文衎,萊王宇文術在長安。


    在外的其他王爺全都沒有回京。


    不過。


    隨著公主,皇子的增加。


    皇宮也是越來越熱鬧。


    宇文芊芊比宇文玥大五個月。


    兩位公主過完年都虛歲7歲了。


    皇子弘比她們小一歲。


    蕭婕妤所生的二皇子宇文拓,十月初二剛滿周歲。


    皇三子宇文漢,皇四子宇文征僅相隔一天出生。


    剛剛滿月沒幾天,還是繈褓中的嬰兒。


    兩位公主年齡更大,也不是文文弱弱的性格。


    但卻被皇子弘拿捏得死死的。


    儼然一副唯弟弟馬首是瞻的態勢。


    過年一如既往地吃喝玩樂。


    燃放鞭炮後。


    年夜飯開動。


    從年齡最小的孩子喝椒柏酒開始。


    蕭淑妃用筷子沾了一點,放在宇文征的嘴唇上意思了一下。


    宇文拓人小鬼大,趁蕭婕妤一個沒注意。


    伸手端起玉碗喝了一大口。


    結果,下一刻就吐了出來。


    辛辣的味道刺激得小嘴呼哈作響。


    那想哭又強忍著的小表情,逗得眾人哄堂大笑起來。


    吃年飯,欣賞大型宮廷樂舞。


    發紅包。


    觀看煙花,打鐵花。


    守歲。


    皇子弘寸步不離地跟著宇文衍,問這問那。


    為什麽要過年?


    世上真的有“年獸”嗎?


    守歲守的到底是什麽?


    ……


    年後。


    親朋好友互相串門拜年,歡度新春佳節。


    年初八。


    休沐結束,各衙署恢複坐班。


    宇文衎,宇文術兩兄弟進宮辭行。


    太皇太後李娥姿,太後朱滿月拉著千叮嚀萬囑咐。


    讓兩人出門在外,要照顧好自己。


    皇帝都同意了兩人隨劉焯出海,她們也不會再多說什麽。


    自從楊麗華當年被楊堅挾持出宮,一去不複返。


    這麽些年來。


    朱滿月的所做所為稱得上“賢太後”之名。


    將宇文娥英,宇文衎,宇文術三人視如己出。


    賢良淑德,胸懷寬廣,不貪權力。


    為皇帝兒子把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皇室女眷關係和睦。


    兄弟二人生母早逝。


    從小由朱滿月撫養長大,早已把她當成生母一般看待。


    感受著濃濃的母愛親情。


    兩人頻頻點頭,一一牢記在心。


    男兒誌在四方。


    既然他們選擇出海增長見識,宇文衍也樂得成全。


    把當初火器工坊蘇玄為其打造的黃金雙槍賞賜給二人。


    一人一把,用作防身。


    隨著燧發槍鑄造技術的逐步改進。


    蘇玄為皇帝新鑄了兩把短槍。


    槍身更短,製作更為精良。


    尤其不同的是。


    槍管內刻劃出了膛線。


    使得威力和精準度大大提高。


    但膛線刻劃工藝頗具難度。


    燧發槍的槍管更長,還不能輕易實現。


    不過。


    宇文衍相信。


    憑借華夏工匠的智慧,總有一天能夠攻克技術難關。


    讓每一把燧發槍都用上刻劃了膛線的槍管。


    兄弟二人早就知道皇帝的黃金雙槍。


    得到賞賜,愛不釋手,喜歡得不得了。


    兄弟兩人躬身謝恩。


    拜別皇兄,興高采烈地出宮去了。


    ……


    元宵節過後。


    正月十六。


    兩儀殿。


    三省六部大佬聯袂而至。


    “諸卿這是有事?”


    宇文衍看到一眾大佬不請自來,心中也是有些疑惑。


    當下。


    除了倭國戰事,也沒有什麽其他大事啊。


    “啟稟陛下!”


    “臣等有奏疏上呈。”


    聽到皇帝問話,眾臣相視一眼,目光投向禮部尚書。


    高熲見狀,起身拱手呈上奏章。


    墨言取了過去,送到宇文衍麵前。


    看到眾臣一臉正色,想來事情不小。


    接過經折裝冊子一看。


    隻見扉頁赫然寫著醒目的“立儲疏”三字!


    難怪一眾大佬全都正襟危坐。


    全然沒有以往小朝會時那般隨意。


    打開冊子,上書:


    臣等惶恐頓首,謹奏為社稷根本事。


    伏惟陛下乘乾禦宇,聖德昭明,光宅四海,垂拱而治,兆民鹹寧。


    竊觀三代之隆,莫不以立儲為急務。


    《禮記》雲:“太子者,天下之本,本固則邦寧。”


    今陛下春秋鼎盛,聖躬康泰,然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神器至重,不可一日無儲。


    皇子弘嫡出長子,年甫六歲,岐嶷夙成,聰睿天縱,實乃社稷之福,宗廟之慶。


    臣等昧死以聞,伏望陛下早立元儲,俾正位東宮。


    使之朝夕訓導。


    受經學藝,習禮明倫,通曉治道,以養其德,以廣其智。


    早定國本,以固朝堂。


    如此。


    則百官知所歸心,百姓得其仰賴。


    宗廟幸甚!


    社稷幸甚!


    臣等謹奉表陳情以聞,不勝戰栗待命之至!


    原來。


    一眾大佬是來奏請皇帝冊立儲君的。


    自古以來。


    立儲乃社稷之本,國之大事。


    前幾年。


    皇子弘年幼,且皇帝尚未誕下其他皇子。


    儲君之事也就沒有提上議程。


    隨著宇文拓,宇文漢,宇文征三位皇子出生。


    諸位大佬均認為應該早定太子名份,以免節外生枝。


    嫡出年長者,是為繼承首選。


    因而皇子弘的儲君之位,名正言順,毫無爭議。


    而且。


    皇帝把宇文弘帶到身邊親自教導,眾臣亦是看在眼裏。


    堅定不移地支持皇子弘,也是符合關隴貴族利益的。


    二皇子宇文拓和四皇子宇文征皆是蕭氏女所生。


    蕭氏作為南梁皇室遺族。


    想要被關隴貴族完全接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皇子宇文漢母族作為突厥人,注定了與太子之位無緣。


    “爾等皆以為弘兒堪當大任?”


    宇文衍神色如常,合上冊子,掃視眾臣問道。


    “啟稟陛下。”


    “皇子弘聰慧仁孝,天縱之姿,頗有幾分您幼時風範。”


    “臣以為乃天賜聖嗣,當承大統!”


    郯國公王軌,作為朝堂之上聲望地位最高的元老。


    能斬釘截鐵說出這樣的話語,也是看準了皇帝的心思。


    顏之儀和樂運沒有說話,卻是向著宇文衍連連點頭。


    顯然。


    他倆完全認同王軌的話語。


    宇文衍未置可否。


    把目光投向兵部尚書宇文招。


    立儲關乎國本,也關係到皇室的未來。


    趙王作為見證大周立國的初代王爺。


    宇文衍也想聽聽他的看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飄落的記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飄落的記憶並收藏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