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二皇子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作者:飄落的記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九月。
商業司將六月回港的商貿船隊收益統計出來了。
三十支下南洋的船隊,純利均在40至60萬貫之間。
直接給國庫帶來一千五百萬貫左右的收入。
其中白銀二百萬兩,黃金五十萬兩。
北上的商貿船隊盈利就要差些。
純利在20萬貫左右。
不過。
北上的船隊,增進聯係,宣揚國威的用意大於盈利。
至於賺不賺錢,倒不是最重要的。
隻要能把航線沿途的港口和島嶼實控下來。
利用貿易,加強對靺鞨,阿伊努部落的文化輸出。
並在此往來過程中,實現一定數量的移民。
把朝鮮半島,海參崴,本洲島,北海道島,庫頁島,廟街等地打上華夏文明烙印。
如此。
便達到了宇文衍設想中的目的。
到如今。
華夏商行旗下已經擁有四十七艘小型寶船。
宇文衍決定。
調撥一艘給漢至平原的張須陀所部。
釜山港也配備一艘。
剩下的每五艘組合一個商貿船隊,減少其他海船的數量。
畢竟。
一般的海船比起小型寶船來,抗風浪能力還是差很多。
船隊自出海以來。
就有數十艘翻船沉海,遠洋航行風險較大。
宇文衍計劃華夏商行旗下暫設十支商貿船隊。
兩支往北,八支向南。
以後每年下水的小型寶船,就增加到各支船隊裏去。
最終,把普通的海船全部換掉。
……
十月。
初冬的暖陽照在身上,令人格外的舒服。
北方種植冬小麥的地裏,農人正在搶收大豆。
隨後。
還得翻地,播下麥種。
南方的水稻又獲豐年。
曬幹的穀子開始陸續進倉。
自耕農笑開了懷,全都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
初二。
喜鵲嘰嘰喳喳叫個不停。
一聲啼哭響徹凝煙閣。
蕭婕妤順利分娩,誕下皇室血脈。
母子平安。
整個皇宮都洋溢著喜慶的氣氛。
皇帝再添皇子,為皇室開枝散葉。
兩位太皇太後,朱太後歡喜至極,給凝煙閣賞賜大量好物。
淑妃蕭婉兒喜極而泣。
第一時間將消息傳至梁國公府。
她雖為皇帝誕下第一個子嗣,但卻不是皇子。
這幾年,自己肚皮又不爭氣,一直沒有動靜。
如今,妹妹誕下皇子。
母憑子貴。
不論是姐妹倆在宮裏,還是蕭氏在京城的地位都將更加穩固。
“臭小子,我是你爹!”
宇文衍抱了一會自己的第二個兒子。
直到小寶寶哇哇大哭起來,這才交給一旁的奶娘。
“茵兒,辛苦你了!”
“不辛苦,姐夫……”
蕭茵眸中散發母性光輝,滿是柔情地望著皇帝。
“咳!咳!”
當著下人的麵叫姐夫,哪怕他厚臉皮,都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說了些安撫的話。
囑咐貼身侍女,奶娘,女醫官好生照看。
宇文衍逃也似地離開了凝煙閣。
……
宮中再添皇子。
盡管是庶出,朝臣也紛紛上奏恭賀。
還有不少官員前往梁國公府道喜。
蕭崇和馮氏喜笑顏開,熱情接待。
蕭氏在京城根基淺薄。
自從納土歸朝,定居長安。
哪怕蕭婉兒貴為淑妃。
蕭家凡事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如今,蕭氏女誕下皇子。
無疑給蕭家加了一分倚仗。
當然。
如果蕭淑妃也能誕下皇子,那就更好了。
回到兩儀殿。
李淵,韋圓成,高表仁,賀若懷亮,史懷義,韓世鍔,楊玄感七名皇帝近衛給皇帝道賀。
“大家有心了!”
“唐國公,貴府大公子可取名了?”
李淵大婚後不久,就被指派隨綦毋冶子一行前往耽羅洲。
直到去年底,竇氏才懷上身孕。
八月,為李淵產下長子。
李府大擺滿月酒時,宇文衍還讓墨言送去一份賀禮。
“謝陛下掛懷,犬子取名建成。”
宇文衍聞言笑了。
雖說李建成的出生比曆史上晚了五年,可名字卻是沒變。
……
長安城,西市。
華夏商行駐地。
“小石頭,終於把你盼來了!”
“刀子叔,我是昨晚抵京的,朝廷將一眾貢士安排在了平康坊的會館。”
“你要是晚來幾天,我們的商隊就離京了。”
老刀子見到石彤,臉上滿是欣慰的笑容。
他是看著小石頭長大的。
還傳其授刀法。
兩人結下深厚的感情,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刀子叔,這是阿耶、阿母給您準備的一點土產。”
石彤說著,取下肩頭的布包。
“真是的,千裏迢迢,費個什麽勁呢!”
“商隊還要幾天出發,正好帶你逛逛京城。”
老刀子嘴上說著,卻是開心地接了過去。
“刀子叔,京城太雄偉,太繁華了。”
“五原城與之相比,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石彤初來乍到。
隻是驚鴻一瞥就震驚到無以複加。
“那是當然。”
“長安新城可是天下第一城。”
“等熟悉後,你才能真正體會到它的巍峨和大氣象。”
“對了,你從平康坊是怎麽過來的?”
老刀子對於石彤的震驚一點也不意外。
任誰初次進城,都會被震撼到。
“坐8路公共馬車來的。”
“還是會館的夥計告之,要不我也不知道。”
“刀子叔,這公共馬車好方便,隻需一文錢即可。”
“哈哈,這玩意確實頂好。”
“據說是陛下的主意……”
聽到竟然是皇帝所為,石彤眸中閃爍著精光。
“陛下真神人也!”
“刀子叔,來了京城,我以後有機會見到陛下嗎?”
石彤從小就聽聞皇帝的種種事跡。
對於這個和他年紀相當的天子甚是神往。
“當然有機會。”
“天元十二年,陛下於通化門親迎出使南洋的長孫晟大人一行回京。”
“很多京城百姓得見天顏,目睹了皇帝的風采!”
“你在皇家學院好好求學,爭取成為國家棟梁之才。”
“這樣的話,以後陛下召見也說不定呢!”
老刀子適時鼓勵了石彤一番。
“刀子叔,我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看到石彤堅毅的眼神,老刀子也是暗自點頭。
這孩子打小就聰慧,懂事。
從進官學起,就沒讓人操過心。
學業上也是一直名列前茅。
從童生到秀才,再到舉人,貢士,一路高歌猛進。
“走,帶你逛逛西市。”
“給你阿耶,阿母買些京城的玩意,我北上時,帶到懷朔鎮交給他們。”
老刀子先是帶著石彤去西市的全豬宴酒樓吃了一頓。
平時都是吃羊肉為主的他,沒想到豬肉也這麽好吃。
……
商業司將六月回港的商貿船隊收益統計出來了。
三十支下南洋的船隊,純利均在40至60萬貫之間。
直接給國庫帶來一千五百萬貫左右的收入。
其中白銀二百萬兩,黃金五十萬兩。
北上的商貿船隊盈利就要差些。
純利在20萬貫左右。
不過。
北上的船隊,增進聯係,宣揚國威的用意大於盈利。
至於賺不賺錢,倒不是最重要的。
隻要能把航線沿途的港口和島嶼實控下來。
利用貿易,加強對靺鞨,阿伊努部落的文化輸出。
並在此往來過程中,實現一定數量的移民。
把朝鮮半島,海參崴,本洲島,北海道島,庫頁島,廟街等地打上華夏文明烙印。
如此。
便達到了宇文衍設想中的目的。
到如今。
華夏商行旗下已經擁有四十七艘小型寶船。
宇文衍決定。
調撥一艘給漢至平原的張須陀所部。
釜山港也配備一艘。
剩下的每五艘組合一個商貿船隊,減少其他海船的數量。
畢竟。
一般的海船比起小型寶船來,抗風浪能力還是差很多。
船隊自出海以來。
就有數十艘翻船沉海,遠洋航行風險較大。
宇文衍計劃華夏商行旗下暫設十支商貿船隊。
兩支往北,八支向南。
以後每年下水的小型寶船,就增加到各支船隊裏去。
最終,把普通的海船全部換掉。
……
十月。
初冬的暖陽照在身上,令人格外的舒服。
北方種植冬小麥的地裏,農人正在搶收大豆。
隨後。
還得翻地,播下麥種。
南方的水稻又獲豐年。
曬幹的穀子開始陸續進倉。
自耕農笑開了懷,全都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
初二。
喜鵲嘰嘰喳喳叫個不停。
一聲啼哭響徹凝煙閣。
蕭婕妤順利分娩,誕下皇室血脈。
母子平安。
整個皇宮都洋溢著喜慶的氣氛。
皇帝再添皇子,為皇室開枝散葉。
兩位太皇太後,朱太後歡喜至極,給凝煙閣賞賜大量好物。
淑妃蕭婉兒喜極而泣。
第一時間將消息傳至梁國公府。
她雖為皇帝誕下第一個子嗣,但卻不是皇子。
這幾年,自己肚皮又不爭氣,一直沒有動靜。
如今,妹妹誕下皇子。
母憑子貴。
不論是姐妹倆在宮裏,還是蕭氏在京城的地位都將更加穩固。
“臭小子,我是你爹!”
宇文衍抱了一會自己的第二個兒子。
直到小寶寶哇哇大哭起來,這才交給一旁的奶娘。
“茵兒,辛苦你了!”
“不辛苦,姐夫……”
蕭茵眸中散發母性光輝,滿是柔情地望著皇帝。
“咳!咳!”
當著下人的麵叫姐夫,哪怕他厚臉皮,都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說了些安撫的話。
囑咐貼身侍女,奶娘,女醫官好生照看。
宇文衍逃也似地離開了凝煙閣。
……
宮中再添皇子。
盡管是庶出,朝臣也紛紛上奏恭賀。
還有不少官員前往梁國公府道喜。
蕭崇和馮氏喜笑顏開,熱情接待。
蕭氏在京城根基淺薄。
自從納土歸朝,定居長安。
哪怕蕭婉兒貴為淑妃。
蕭家凡事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如今,蕭氏女誕下皇子。
無疑給蕭家加了一分倚仗。
當然。
如果蕭淑妃也能誕下皇子,那就更好了。
回到兩儀殿。
李淵,韋圓成,高表仁,賀若懷亮,史懷義,韓世鍔,楊玄感七名皇帝近衛給皇帝道賀。
“大家有心了!”
“唐國公,貴府大公子可取名了?”
李淵大婚後不久,就被指派隨綦毋冶子一行前往耽羅洲。
直到去年底,竇氏才懷上身孕。
八月,為李淵產下長子。
李府大擺滿月酒時,宇文衍還讓墨言送去一份賀禮。
“謝陛下掛懷,犬子取名建成。”
宇文衍聞言笑了。
雖說李建成的出生比曆史上晚了五年,可名字卻是沒變。
……
長安城,西市。
華夏商行駐地。
“小石頭,終於把你盼來了!”
“刀子叔,我是昨晚抵京的,朝廷將一眾貢士安排在了平康坊的會館。”
“你要是晚來幾天,我們的商隊就離京了。”
老刀子見到石彤,臉上滿是欣慰的笑容。
他是看著小石頭長大的。
還傳其授刀法。
兩人結下深厚的感情,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刀子叔,這是阿耶、阿母給您準備的一點土產。”
石彤說著,取下肩頭的布包。
“真是的,千裏迢迢,費個什麽勁呢!”
“商隊還要幾天出發,正好帶你逛逛京城。”
老刀子嘴上說著,卻是開心地接了過去。
“刀子叔,京城太雄偉,太繁華了。”
“五原城與之相比,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石彤初來乍到。
隻是驚鴻一瞥就震驚到無以複加。
“那是當然。”
“長安新城可是天下第一城。”
“等熟悉後,你才能真正體會到它的巍峨和大氣象。”
“對了,你從平康坊是怎麽過來的?”
老刀子對於石彤的震驚一點也不意外。
任誰初次進城,都會被震撼到。
“坐8路公共馬車來的。”
“還是會館的夥計告之,要不我也不知道。”
“刀子叔,這公共馬車好方便,隻需一文錢即可。”
“哈哈,這玩意確實頂好。”
“據說是陛下的主意……”
聽到竟然是皇帝所為,石彤眸中閃爍著精光。
“陛下真神人也!”
“刀子叔,來了京城,我以後有機會見到陛下嗎?”
石彤從小就聽聞皇帝的種種事跡。
對於這個和他年紀相當的天子甚是神往。
“當然有機會。”
“天元十二年,陛下於通化門親迎出使南洋的長孫晟大人一行回京。”
“很多京城百姓得見天顏,目睹了皇帝的風采!”
“你在皇家學院好好求學,爭取成為國家棟梁之才。”
“這樣的話,以後陛下召見也說不定呢!”
老刀子適時鼓勵了石彤一番。
“刀子叔,我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看到石彤堅毅的眼神,老刀子也是暗自點頭。
這孩子打小就聰慧,懂事。
從進官學起,就沒讓人操過心。
學業上也是一直名列前茅。
從童生到秀才,再到舉人,貢士,一路高歌猛進。
“走,帶你逛逛西市。”
“給你阿耶,阿母買些京城的玩意,我北上時,帶到懷朔鎮交給他們。”
老刀子先是帶著石彤去西市的全豬宴酒樓吃了一頓。
平時都是吃羊肉為主的他,沒想到豬肉也這麽好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