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工業雛形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作者:飄落的記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宇文衍開心到快要蹦起來。
這可是比水車效率更高的灌溉設施。
同時。
也可給百姓的生活用水帶來便利。
看完出水口。
他又興衝衝地跑到河堤下。
沿著水渠,來到安裝水輪泵的水池處。
不顧形象地整個人趴在岸邊。
張耳傾聽水流衝擊水輪泵的聲音。
螺旋葉片轉動絲滑,沒有異響。
“前輩,冶鑄司立下奇功了。”
“大功一件,諸位都是好樣的……”
宇文衍起身,握住綦毋懷文的手,激動地說道。
“陛下,都是您的奇思妙想,我等不敢貪功!”
“是啊,是啊。”
“如此神物,也就真命天子才能構想出來。”
綦毋懷文深知水輪泵的意義所在。
一眾參與的工匠也是深以為然,把功勞全都記在了皇帝身上。
“非也,非也!”
“再好的構想,不能成為現實也是空談。”
宇文衍擺了擺手,而後笑道:
“授予機械署皇家榮譽勳章。”
“為首工匠升一級,賞錢萬貫,絹帛一千,胡姬一人。”
“其他參與匠人賞錢五千,蜀錦五百。”
“詔告天下,傳名萬裏……”
宇文衍本著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原則。
有功必賞,而且是名利雙收。
自從朝廷鼓勵發明創造以來。
不論是官方的,還是民間的工匠,全部一視同仁。
這些年來。
各行各業,湧現出了成百上千的能工巧匠。
他們或是改進舊的工具,或是發明新的器械。
不論是否具備實際作用。
隻要得到朝廷認可,便會予以相應的表彰和獎勵。
宇文衍話音落下。
一眾工匠原本燦爛無比的麵容變得更加光彩照人。
“謝陛下隆恩!”
這就是真正的有名有利。
不僅社會地位提高了,單是一萬貫錢的賞賜就多到嚇人。
要知道。
底層的官吏,一年的俸祿折合錢幣,也就一百二十來貫。
一萬貫,相當於他們八十來年俸祿。
“幹將,冶鑄司著手組建生產線,大力製作水輪泵和抽水機。”
“朕要讓其遍布天下,造福神州百姓!”
宇文衍看向綦毋幹將,滿麵春風地吩咐道。
他如今是冶鑄司郎中。
綦毋懷文退居二線後,大小事宜主要是由綦毋幹將負責。
“是,陛下!”
自從他們一家子來到長安,籌建冶鑄作坊後。
在宇文衍身上見識了太多的不可思議。
內心深處有著無比厚重的尊崇。
冶鑄司凝結了他們家三代人的心血,也是實現家族傳承夢想的地方。
對於當今天子,充滿了敬佩和感激。
宇文衍仔細觀測了半個時辰。
望著三四米高的河堤上。
水流源源不斷的出水口,臉上的憨笑就一直停不下來。
待他看夠了。
也笑累了。
一行人這才返回冶鑄司。
綦毋幹將召集人員,就組建工坊產線事宜進行商議。
宇文衍全程旁聽,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對於工坊流水線的生產模式。
如今已經有了相當成熟的章程。
隻需針對不同生產物品,設計好工藝流程,細化崗位操作即可。
古代先人比後世的人笨嗎?
錯!
他們隻是少了一千多年的見識罷了。
真要說到發明創新,藝術審美,職業道德。
後世心浮氣躁的君子們,拍馬都趕不上!
看到冶鑄司合理有效地將二者量產事宜拍板定項,快速推動下去。
旁聽的宇文衍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這就是原始的工業製造能力。
其中,涉及到的環節錯綜複雜。
任何一個環掉鏈子,都可能導致量產失敗。
冶鑄司。
就是寄托了宇文衍無盡期望的工業種子。
他希望有一天,孵化出的工業雛形,能成長為參天大樹。
推動華夏民族進一步騰飛。
讓華夏文明愈加璀璨奪目,傳揚四方!
大事商定。
綦毋幹將,冶子,以及一眾工匠著手忙碌起來。
綦毋懷文陪同宇文衍前往機械署的“華夏車工坊”。
自從四輪馬車研製成功後。
車工坊就開始嚐試批量生產。
首批十輛四輪馬車售賣,在京城引發轟動。
豪華配置,一萬貫的價格,直接將逼格拉滿。
成了貴族豪門彰顯身家地位的奢侈品。
短短幾個月,車工坊就接到上千輛的訂單。
而且,全部都是預付一半車款。
以車工坊的量產能力,一個月最多生產百來輛。
哪怕要等上一年的時間,依然阻擋不住土豪購車的熱情。
車工坊的規模不斷擴大。
生產豪華四輪馬車的同時。
四輪貨車,城市公共馬車,手拉黃包車的研製也沒落下。
如今。
三款樣車已經下線,等待皇帝的驗視。
比起豪華的四輪私家車。
貨車主打一個簡潔實用,車架上安裝一個拖鬥即可。
有封閉留口的運糧車,以及後開門的貨廂車兩種。
貨廂車開幾個窗口的話,還能改造成客車。
車轅空間能容納兩至四匹馬拉車。
“陛下,這些貨車很實用,運貨量是兩輪馬車的三到四倍。”
綦毋懷文看著這些已經通過各種測試的貨車。
滿是皺紋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宇文衍這裏瞅瞅,那裏看看。
還鑽到車下查看底盤情況。
聽了綦毋懷文的話,也是頻頻點頭。
四輪馬車肯定具備傳統兩輪馬車所沒有的優勢。
否則的話,宇文衍也不會大費周章的去折騰。
目前。
唯一的痛點就是,對路況要求高,隻適合走長安至洛陽的水泥路。
城市公共馬車也是采用廂式結構,側方開門。
車廂偏長,有二十個座位,也是兩至四匹馬拉車。
這些四輪馬車能夠製造出來,宇文衍一點也不奇怪。
畢竟。
也就是四個軲轆頂個車架,再加上車廂的事情。
造車沒什麽難度。
倒是車輛所用到鐵製零件,板簧減震,刹車等,需要一定的技術。
宇文衍在車工坊內部試車的水泥路上。
親自駕乘,體驗了一下這些四輪馬車。
總體感覺挺不錯的。
特別是公共交通馬車,有些乘坐後世公交車的感覺。
至於人力車。
那就更加沒有難度了。
兩軲轆加一個坐人的座位,再裝一個可收縮的頂棚就齊活了。
車工坊近幾個月來,在京城投放了百餘輛。
長安城內。
已經可以看到奔跑的人力車了。
這可是比水車效率更高的灌溉設施。
同時。
也可給百姓的生活用水帶來便利。
看完出水口。
他又興衝衝地跑到河堤下。
沿著水渠,來到安裝水輪泵的水池處。
不顧形象地整個人趴在岸邊。
張耳傾聽水流衝擊水輪泵的聲音。
螺旋葉片轉動絲滑,沒有異響。
“前輩,冶鑄司立下奇功了。”
“大功一件,諸位都是好樣的……”
宇文衍起身,握住綦毋懷文的手,激動地說道。
“陛下,都是您的奇思妙想,我等不敢貪功!”
“是啊,是啊。”
“如此神物,也就真命天子才能構想出來。”
綦毋懷文深知水輪泵的意義所在。
一眾參與的工匠也是深以為然,把功勞全都記在了皇帝身上。
“非也,非也!”
“再好的構想,不能成為現實也是空談。”
宇文衍擺了擺手,而後笑道:
“授予機械署皇家榮譽勳章。”
“為首工匠升一級,賞錢萬貫,絹帛一千,胡姬一人。”
“其他參與匠人賞錢五千,蜀錦五百。”
“詔告天下,傳名萬裏……”
宇文衍本著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原則。
有功必賞,而且是名利雙收。
自從朝廷鼓勵發明創造以來。
不論是官方的,還是民間的工匠,全部一視同仁。
這些年來。
各行各業,湧現出了成百上千的能工巧匠。
他們或是改進舊的工具,或是發明新的器械。
不論是否具備實際作用。
隻要得到朝廷認可,便會予以相應的表彰和獎勵。
宇文衍話音落下。
一眾工匠原本燦爛無比的麵容變得更加光彩照人。
“謝陛下隆恩!”
這就是真正的有名有利。
不僅社會地位提高了,單是一萬貫錢的賞賜就多到嚇人。
要知道。
底層的官吏,一年的俸祿折合錢幣,也就一百二十來貫。
一萬貫,相當於他們八十來年俸祿。
“幹將,冶鑄司著手組建生產線,大力製作水輪泵和抽水機。”
“朕要讓其遍布天下,造福神州百姓!”
宇文衍看向綦毋幹將,滿麵春風地吩咐道。
他如今是冶鑄司郎中。
綦毋懷文退居二線後,大小事宜主要是由綦毋幹將負責。
“是,陛下!”
自從他們一家子來到長安,籌建冶鑄作坊後。
在宇文衍身上見識了太多的不可思議。
內心深處有著無比厚重的尊崇。
冶鑄司凝結了他們家三代人的心血,也是實現家族傳承夢想的地方。
對於當今天子,充滿了敬佩和感激。
宇文衍仔細觀測了半個時辰。
望著三四米高的河堤上。
水流源源不斷的出水口,臉上的憨笑就一直停不下來。
待他看夠了。
也笑累了。
一行人這才返回冶鑄司。
綦毋幹將召集人員,就組建工坊產線事宜進行商議。
宇文衍全程旁聽,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對於工坊流水線的生產模式。
如今已經有了相當成熟的章程。
隻需針對不同生產物品,設計好工藝流程,細化崗位操作即可。
古代先人比後世的人笨嗎?
錯!
他們隻是少了一千多年的見識罷了。
真要說到發明創新,藝術審美,職業道德。
後世心浮氣躁的君子們,拍馬都趕不上!
看到冶鑄司合理有效地將二者量產事宜拍板定項,快速推動下去。
旁聽的宇文衍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這就是原始的工業製造能力。
其中,涉及到的環節錯綜複雜。
任何一個環掉鏈子,都可能導致量產失敗。
冶鑄司。
就是寄托了宇文衍無盡期望的工業種子。
他希望有一天,孵化出的工業雛形,能成長為參天大樹。
推動華夏民族進一步騰飛。
讓華夏文明愈加璀璨奪目,傳揚四方!
大事商定。
綦毋幹將,冶子,以及一眾工匠著手忙碌起來。
綦毋懷文陪同宇文衍前往機械署的“華夏車工坊”。
自從四輪馬車研製成功後。
車工坊就開始嚐試批量生產。
首批十輛四輪馬車售賣,在京城引發轟動。
豪華配置,一萬貫的價格,直接將逼格拉滿。
成了貴族豪門彰顯身家地位的奢侈品。
短短幾個月,車工坊就接到上千輛的訂單。
而且,全部都是預付一半車款。
以車工坊的量產能力,一個月最多生產百來輛。
哪怕要等上一年的時間,依然阻擋不住土豪購車的熱情。
車工坊的規模不斷擴大。
生產豪華四輪馬車的同時。
四輪貨車,城市公共馬車,手拉黃包車的研製也沒落下。
如今。
三款樣車已經下線,等待皇帝的驗視。
比起豪華的四輪私家車。
貨車主打一個簡潔實用,車架上安裝一個拖鬥即可。
有封閉留口的運糧車,以及後開門的貨廂車兩種。
貨廂車開幾個窗口的話,還能改造成客車。
車轅空間能容納兩至四匹馬拉車。
“陛下,這些貨車很實用,運貨量是兩輪馬車的三到四倍。”
綦毋懷文看著這些已經通過各種測試的貨車。
滿是皺紋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宇文衍這裏瞅瞅,那裏看看。
還鑽到車下查看底盤情況。
聽了綦毋懷文的話,也是頻頻點頭。
四輪馬車肯定具備傳統兩輪馬車所沒有的優勢。
否則的話,宇文衍也不會大費周章的去折騰。
目前。
唯一的痛點就是,對路況要求高,隻適合走長安至洛陽的水泥路。
城市公共馬車也是采用廂式結構,側方開門。
車廂偏長,有二十個座位,也是兩至四匹馬拉車。
這些四輪馬車能夠製造出來,宇文衍一點也不奇怪。
畢竟。
也就是四個軲轆頂個車架,再加上車廂的事情。
造車沒什麽難度。
倒是車輛所用到鐵製零件,板簧減震,刹車等,需要一定的技術。
宇文衍在車工坊內部試車的水泥路上。
親自駕乘,體驗了一下這些四輪馬車。
總體感覺挺不錯的。
特別是公共交通馬車,有些乘坐後世公交車的感覺。
至於人力車。
那就更加沒有難度了。
兩軲轆加一個坐人的座位,再裝一個可收縮的頂棚就齊活了。
車工坊近幾個月來,在京城投放了百餘輛。
長安城內。
已經可以看到奔跑的人力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