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大周邸報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作者:飄落的記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老臣遵命!”
潘微拱手應答。
雕版印刷就已經讓他大開眼界了。
如今又出現全新的活字印刷,心癢癢的恨不得馬上一睹為快。
宇文衍設立弘文館,相當於讓他掌管大周典籍,執天下士子之牛耳。
其地位一點也不亞於國子監祭酒。
隻不過祭酒代表的是貴族門閥的利益。
而他這個館主則聽命於皇帝,代表天下所有讀書人。
宇文衍點頭,隨即看向虞世南,歐陽詢。
“另外,朕準備成立‘華夏報業司’,發行‘大周邸報’,由伯施和信本任郎中……”
發行報紙,這才是小皇帝的重頭戲。
有了活字印刷,使得批量發行報紙成為可能。
邸報在西漢時期就已經出現,但與後世的報紙不是一個概念。
漢時,各郡在京城設有“邸”,相當於“在京辦事處”。
邸吏負責將皇帝和各行政衙署發布的信息收集起來。
寫在竹簡或絹帛上,通過驛站傳送給各郡太守參閱。
而這種寫有信息的竹帛就稱之為《邸報》。
看著三人不解的神情,宇文衍就知道了他們心中的疑惑。
於是將他設想的“報紙”樣式,及其功能詳細闡述了一遍。
並讓墨言把早已經準備好的“樣報”取了出來。
這是小皇帝親自設計版麵,讓文淵閣校書郎手抄內容的報紙。
采用的白話文敘事,橫版書寫,應用了標點符號的格式。
分政令,軍事,商貿,農事,手工業,雜談,故事連載等幾大版塊。
報紙三尺見方,兩麵均有內容。
三人湊在一塊仔細打量手中的這份手抄報紙,像極了沒見過世麵的好奇寶寶。
“朕稱之為報紙,每張邸報可以依據登報的不同內容自行排版。”
“有關新聞類的內容務必保證其真實性,權威性,不能隨意編纂……”
宇文衍繼續深入地解釋報紙的相關內容。
“陛下,這邸報有些類似於詔告天下的榜文,隻不過把它們放在同一張紙上。”
“報紙成為天下百姓了解朝廷策令,國之大事的途徑,其妙無窮啊!”
虞世南和歐陽詢果然不同凡響。
第一時間就將報紙聯想到了政治宣傳上。
潘微聽罷,先是一愣,很快恍然大悟,眸光熠熠地望向眼前的少年天子。
他不懂什麽是輿論導向,但卻很清楚何為“禦民之術”。
宇文衍的出發點不是“禦民”、“愚民”,而是打破民間信息差。
當然。
有關華夏文化,國家安全,開疆拓土,傳統美德這等大是大非問題上的思想統一,也是很有必要的。
秦始皇肯定也不想在他出兵嶺南時。
被自己人成天以“恃強淩弱,窮兵黷武,要有大國胸懷”這樣的言論在耳邊嘰嘰哇哇。
“報紙當然是好個東西!”
“等到大量發行後你們就能見識到它的威力了。”
“此事就交給你們二人,拿著樣報去活字印刷工坊,把排版、印刷工藝定下來。”
“有關新聞素材,但凡不涉及國家、軍事機密的內容,都可以登報發表……”
“臣謹遵聖命!”
被委以如此重任,說明自己已經入了皇帝法眼,前途一片光明。
虞世南和歐陽詢抑製內心的激動,鄭重地躬身應答。
隨後。
宇文衍把靈魂記憶中有關報紙方麵的內容悉數告之。
並且共同製定出了一套報紙發行章程。
從撰寫、收稿、審稿、定稿,到核準,再到排版、印刷、發售……
每一個環節都有詳細的標準、細則。
對整個發行過程進行規範化,專業化,標準化!
……
“陛下,您打算多久發行一次?”
虞世南聽得雙眼直冒小星星。
眼前的少年天子就像深邃的汪洋大海,根本就看不透他。
“暫時每月發行一期好了。”
“等到報業司人員齊備,工坊印刷工藝成熟後,便可每七天發行一期……”
一不小心,又做了件大事。
宇文衍心情暢快,笑得像殿外的太陽一樣燦爛。
“陛下,照您所言,那老臣以後也可以為邸報撰稿?”
一旁的潘微聽得心癢癢,不禁開口問道。
“那是當然!”
“以潘卿的文筆,隻要不是罵朕昏庸無道,應該都能過審。”
“而且,還能獲得一筆稿酬哦!”
小皇帝嘿嘿一笑,和這個舊陳大儒開起了玩笑。
“陛下折煞老臣了。”
“您若是昏庸無道,那自古無明君也!”
潘微明知皇帝這是玩笑話,卻也露出幾分惶恐。
引得宇文衍哈哈大笑起來。
“三位一路舟車勞頓,好生歇息幾天,領略下京城風光。”
“朕已經讓小言子安排好了住所,一會他會帶爾等前往。”
皇帝賜下宅院,待到他們家眷進京後,就算在京城安家了。
“謝陛下!”
三人齊聲謝恩。
麵對小皇帝,他們似乎並沒有感受到“伴君如伴虎”的危險。
“對了,陛下,鋪設洛陽至長安的官道到底是何神物?”
“老臣親自觸摸,似石非石,似鐵非鐵,實乃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末了。
潘微還是問出了一路上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
虞世南和歐陽詢也是滿臉詢問的神情。
“那叫水泥,也不是什麽神物。”
“就是一種凝固後堅硬異常,水火不侵的泥水混合物罷了。”
“以後這樣的水泥路會修遍大江南北,到時諸卿就會習以為常了……”
這種超出他們認知的事物,哪怕親耳聽到皇帝的解釋,還是倍感神奇,發出陣陣讚歎聲。
而後。
三人起身告退。
由墨言帶他們出宮,前往宇文衍賞賜的宅院。
宇文衍回望了一眼身後的大周驛路交通圖,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那天的慶功宴上。
小皇帝和三省六部大佬吃喝之間,就把七條主幹道的改造、硬化事宜定了下來。
隨後。
政事堂和六部都堂製定了一份詳細章程,將其作為未來二十年的長遠規劃來執行。
首先便是沿著主幹道修建水泥工坊,把水泥燒製工藝普及開來。
接下來,朝廷率先進行改造硬化的主幹道為:
向北直達河套地區的“秦直道”。
以及經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西方道”。
其他五條主幹道在沿線水泥工坊投產後,也可同步進行。
隻不過。
朝廷會將重心傾向於前者,工程進度會快上許多。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西方道”是為了改善絲綢之路的交通狀況,加強與西域內附諸國的聯係。
同時,也是為了應對吐穀渾和西突厥,鞏固邊防。
“秦直道”則是針對北方的東突厥。
拉近中原與河套三城的聯係,增進中原百姓與突厥之間的交流。
同時。
也可防範東突厥突然翻臉,出什麽幺蛾子。
潘微拱手應答。
雕版印刷就已經讓他大開眼界了。
如今又出現全新的活字印刷,心癢癢的恨不得馬上一睹為快。
宇文衍設立弘文館,相當於讓他掌管大周典籍,執天下士子之牛耳。
其地位一點也不亞於國子監祭酒。
隻不過祭酒代表的是貴族門閥的利益。
而他這個館主則聽命於皇帝,代表天下所有讀書人。
宇文衍點頭,隨即看向虞世南,歐陽詢。
“另外,朕準備成立‘華夏報業司’,發行‘大周邸報’,由伯施和信本任郎中……”
發行報紙,這才是小皇帝的重頭戲。
有了活字印刷,使得批量發行報紙成為可能。
邸報在西漢時期就已經出現,但與後世的報紙不是一個概念。
漢時,各郡在京城設有“邸”,相當於“在京辦事處”。
邸吏負責將皇帝和各行政衙署發布的信息收集起來。
寫在竹簡或絹帛上,通過驛站傳送給各郡太守參閱。
而這種寫有信息的竹帛就稱之為《邸報》。
看著三人不解的神情,宇文衍就知道了他們心中的疑惑。
於是將他設想的“報紙”樣式,及其功能詳細闡述了一遍。
並讓墨言把早已經準備好的“樣報”取了出來。
這是小皇帝親自設計版麵,讓文淵閣校書郎手抄內容的報紙。
采用的白話文敘事,橫版書寫,應用了標點符號的格式。
分政令,軍事,商貿,農事,手工業,雜談,故事連載等幾大版塊。
報紙三尺見方,兩麵均有內容。
三人湊在一塊仔細打量手中的這份手抄報紙,像極了沒見過世麵的好奇寶寶。
“朕稱之為報紙,每張邸報可以依據登報的不同內容自行排版。”
“有關新聞類的內容務必保證其真實性,權威性,不能隨意編纂……”
宇文衍繼續深入地解釋報紙的相關內容。
“陛下,這邸報有些類似於詔告天下的榜文,隻不過把它們放在同一張紙上。”
“報紙成為天下百姓了解朝廷策令,國之大事的途徑,其妙無窮啊!”
虞世南和歐陽詢果然不同凡響。
第一時間就將報紙聯想到了政治宣傳上。
潘微聽罷,先是一愣,很快恍然大悟,眸光熠熠地望向眼前的少年天子。
他不懂什麽是輿論導向,但卻很清楚何為“禦民之術”。
宇文衍的出發點不是“禦民”、“愚民”,而是打破民間信息差。
當然。
有關華夏文化,國家安全,開疆拓土,傳統美德這等大是大非問題上的思想統一,也是很有必要的。
秦始皇肯定也不想在他出兵嶺南時。
被自己人成天以“恃強淩弱,窮兵黷武,要有大國胸懷”這樣的言論在耳邊嘰嘰哇哇。
“報紙當然是好個東西!”
“等到大量發行後你們就能見識到它的威力了。”
“此事就交給你們二人,拿著樣報去活字印刷工坊,把排版、印刷工藝定下來。”
“有關新聞素材,但凡不涉及國家、軍事機密的內容,都可以登報發表……”
“臣謹遵聖命!”
被委以如此重任,說明自己已經入了皇帝法眼,前途一片光明。
虞世南和歐陽詢抑製內心的激動,鄭重地躬身應答。
隨後。
宇文衍把靈魂記憶中有關報紙方麵的內容悉數告之。
並且共同製定出了一套報紙發行章程。
從撰寫、收稿、審稿、定稿,到核準,再到排版、印刷、發售……
每一個環節都有詳細的標準、細則。
對整個發行過程進行規範化,專業化,標準化!
……
“陛下,您打算多久發行一次?”
虞世南聽得雙眼直冒小星星。
眼前的少年天子就像深邃的汪洋大海,根本就看不透他。
“暫時每月發行一期好了。”
“等到報業司人員齊備,工坊印刷工藝成熟後,便可每七天發行一期……”
一不小心,又做了件大事。
宇文衍心情暢快,笑得像殿外的太陽一樣燦爛。
“陛下,照您所言,那老臣以後也可以為邸報撰稿?”
一旁的潘微聽得心癢癢,不禁開口問道。
“那是當然!”
“以潘卿的文筆,隻要不是罵朕昏庸無道,應該都能過審。”
“而且,還能獲得一筆稿酬哦!”
小皇帝嘿嘿一笑,和這個舊陳大儒開起了玩笑。
“陛下折煞老臣了。”
“您若是昏庸無道,那自古無明君也!”
潘微明知皇帝這是玩笑話,卻也露出幾分惶恐。
引得宇文衍哈哈大笑起來。
“三位一路舟車勞頓,好生歇息幾天,領略下京城風光。”
“朕已經讓小言子安排好了住所,一會他會帶爾等前往。”
皇帝賜下宅院,待到他們家眷進京後,就算在京城安家了。
“謝陛下!”
三人齊聲謝恩。
麵對小皇帝,他們似乎並沒有感受到“伴君如伴虎”的危險。
“對了,陛下,鋪設洛陽至長安的官道到底是何神物?”
“老臣親自觸摸,似石非石,似鐵非鐵,實乃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末了。
潘微還是問出了一路上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
虞世南和歐陽詢也是滿臉詢問的神情。
“那叫水泥,也不是什麽神物。”
“就是一種凝固後堅硬異常,水火不侵的泥水混合物罷了。”
“以後這樣的水泥路會修遍大江南北,到時諸卿就會習以為常了……”
這種超出他們認知的事物,哪怕親耳聽到皇帝的解釋,還是倍感神奇,發出陣陣讚歎聲。
而後。
三人起身告退。
由墨言帶他們出宮,前往宇文衍賞賜的宅院。
宇文衍回望了一眼身後的大周驛路交通圖,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那天的慶功宴上。
小皇帝和三省六部大佬吃喝之間,就把七條主幹道的改造、硬化事宜定了下來。
隨後。
政事堂和六部都堂製定了一份詳細章程,將其作為未來二十年的長遠規劃來執行。
首先便是沿著主幹道修建水泥工坊,把水泥燒製工藝普及開來。
接下來,朝廷率先進行改造硬化的主幹道為:
向北直達河套地區的“秦直道”。
以及經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西方道”。
其他五條主幹道在沿線水泥工坊投產後,也可同步進行。
隻不過。
朝廷會將重心傾向於前者,工程進度會快上許多。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西方道”是為了改善絲綢之路的交通狀況,加強與西域內附諸國的聯係。
同時,也是為了應對吐穀渾和西突厥,鞏固邊防。
“秦直道”則是針對北方的東突厥。
拉近中原與河套三城的聯係,增進中原百姓與突厥之間的交流。
同時。
也可防範東突厥突然翻臉,出什麽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