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四方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作者:飄落的記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後。
西域高昌,焉耆,龜茲,疏勒,於闐等邦國使者進殿。
看到一眾使者對大周皇帝畢恭畢敬,言語間盡是阿諛奉承之詞。
西突厥使者滿臉不悅地發出一聲冷哼!
當下。
西突厥視西域諸國、城邦為其附庸,強收保護費。
中原王朝強勢崛起,早就受夠達頭可汗強權壓迫的各國開始蠢蠢欲動。
近幾年來,
絲綢之路重新打通後,他們在與中原的貿易中獲利甚多,嚐到了甜頭。
大周尚未統一前,諸國還不敢明目張膽地表現出歸附之意。
畢竟,西突厥就盤踞在他們北方,動動手指頭就能輕易捏死任意一國。
如今,形勢大不相同了。
大周僅用數月時間就覆滅陳朝,完成華夏南北統一,軍事實力強得一批。
突厥分裂成東、西兩部,兩邊戰亂不止,不死不休。
東突厥又與大周和親,乃姻親關係。
西域諸國的國王一致認為,擺脫西突厥奴役的時機到了。
據他們了解,駐守大周西北各邊塞要地的邊軍不下於十萬眾。
另外,名聲在外的“敦煌戍卒”史萬歲麾下,還有一支數量不詳的神秘鐵騎。
有小道消息稱,那是比突厥騎兵還要強大的存在。
實在令人不可思議。
消息是從突厥人嘴裏傳出來的,可信度還是挺高的。
在西域一眾小國眼中,
大周已經完全具備與西突厥抗衡的實力,是時候表明態度了。
因而,在西域諸國使者呈上的國書中,明確表達了歸附中原,成為大周屬國的意願。
端坐皇帝寶座上的宇文衍龍顏大悅,暢懷大笑起來。
當即封高昌王鞠乾固為安西大將軍,
其他諸王封為車騎大將軍,授金印紫綬!
一眾使者聞言大喜,全都跪地叩謝天恩。
高昌位於火焰山下的吐魯番一帶,是一個漢人國家,與中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其國通行中原語言文字,穿著華夏衣冠,製度均仿照中原王朝。
也是西域諸國中人口最多,實力最強的。
適當地拔高高昌王的地位,也是給西域諸國釋放某些信號。
讓其他國家、城邦也更大程度地接受華夏文明,吸收中原文化。
西域之後。
南洋諸國使者進殿覲見。
分別是渤泥國,狼牙修國,盤盤國,墮婆登,皮宗國,呂宋群島諸多土著部落。
以及中南半島上的真臘,驃國,堂明國,墮羅缽底國,赤土國,和一眾大小部落、城邦。
宇文衍隨意翻看了下朝見的名單,銳利的眼神掃視殿下諸多使者。
這些使者見禮後。
全都抬頭仰望玉階之上的大周皇帝,眸中除了敬畏,更多的是好奇。
墨言剛要出聲喝止眾人的無禮之舉,宇文衍擺了擺手。
“為何不見幹陀利國和林邑國?”
小皇帝臉色平靜,沉聲問了一句。
“回陛下,尚未接到兩國進京的消息。”
長孫晟拱手回答道。
宇文衍聽罷輕嗯一聲。
看向殿下一眾使者,臉上露出一絲笑容。
“海洲遠離中土,往來閉塞,諸位能聞訊而至,誠心朝見,朕心甚慰……”
“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爾等知理,亦是朕之子民,皆俱有賞……”
小皇帝也是一點不客氣,直接把諸國定性為大周屬地。
對於南洋諸國,麵對統一的中原王朝,盡管相隔甚遠,他們也得示好求安。
雖然在此之前,官方往來向來不甚密切,但民間的人口流動是一直存在的。
南方沿海有諸多漁民,商賈往來兩地之間。
而在大周船隊到訪後,諸國更是親眼感受到了中原王朝的強盛。
聽聞大周輕而易舉地掃滅陳朝,完成統一。
諸國也是第一時間派出使團,入京朝賀。
不過,除了統一之前就已經歸附的訶陵國,其他諸國都沒有提及此事。
宇文衍深知,其中關鍵就在幹陀利國身上。
幹陀利國是南洋諸島上最強大的勢力。
狼牙修國,盤盤國,墮婆登,皮宗國等都被其視為屬國控製。
而在中南半島上的勢力,便是受林邑國的影響,也沒有提歸附之事。
林邑本就是東漢末年占族人叛亂建的國。
骨子裏就有不服天朝統治的基因。
其北部國土便是漢武帝時所設的日南郡,一直到南朝齊時,都還受朝廷管轄。
南梁末。
發生了“侯景之亂”,日南郡被林邑趁機徹底吞並。
陳朝國弱,亦無收複舊土之心,從此雙方以橫山為界。
宇文衍穿越之前就對此地屬國沒有多少好感,純純養不熟的白眼狼。
如今翻看南朝文史檔案,這才發現原來他們的祖上就不是什麽好鳥。
不僅吞並了日南郡,對北方的九真、交趾二郡也是垂涎欲滴。
甚至覬覦更為廣大的嶺南之地。
此次朝賀,不見其國,
小皇帝心中非但沒有生氣,反而甚是歡喜。
就怕你認慫,那樣倒不好出手了。
還得費盡心思找理由,麻煩!
使者們聽到小皇帝問起為何不見兩國時,心中也是一凜。
慶幸自己的國王、首領做了明智之舉。
同時也露出幾許玩味的神情。
見大周皇帝言語溫和地肯定了他們,並稱視諸國為天朝臣民。
一種莫名的歸屬感、榮耀感油然而生。
接下來。
進殿的是吐穀渾和雪域高原的蘇毗部,象雄部,以及其他小部落的使者。
雅隆部視大周為其崛起之路上的攔路虎,甚恨之!
除了相關貿易,沒有任何官方往來。
蘇毗、象雄二部雖沒說歸附,但釋放了極為友好的態度。
宇文衍也不在意,隻要保證邏些河穀的道縣穩穩紮根。
加上“凡人道”的影響,雪域高原翻不起大浪來。
吐穀渾和大周有著不愉快的過往,但眼下雙方關係還算平和。
主要是得益於與中原的貿易獲利。
如今中原一統,慕容誇呂那老不死的隱隱不安起來。
在知曉大周滅陳的消息後,第一時間便派出了朝賀使團!
當然,他也隻是示好,並沒有歸附之意。
最後。
被宣召進殿的是高句麗和百濟。
世子高元和王弟扶餘季。
兩國同宗同源,卻是你死我亡的仇敵。
作為各自國家的繼承人,彼此相見,吹眉瞪眼,恨不得吃了對方。
若不是在大周朝廷皇宮,兩人指不定會即刻廝打在一起。
進到大殿,上百雙眼睛全都看向他們。
二人心中稍緊,定睛一瞅,看到滿麵笑容卻帶著幾分嘲弄的諸國使者,以及最末的兩個座位,尷尬之色頓時浮現臉龐。
敢情他們就像小醜一般,大周朝廷根本沒有把高句麗和百濟放在眼裏。
看看,就連那些尚未開化的小部落都排在他們之前。
然。
就算心中有再多的不忿,此時也不敢表露分毫。
恭恭敬敬地上前,向大周皇帝行大禮。
西域高昌,焉耆,龜茲,疏勒,於闐等邦國使者進殿。
看到一眾使者對大周皇帝畢恭畢敬,言語間盡是阿諛奉承之詞。
西突厥使者滿臉不悅地發出一聲冷哼!
當下。
西突厥視西域諸國、城邦為其附庸,強收保護費。
中原王朝強勢崛起,早就受夠達頭可汗強權壓迫的各國開始蠢蠢欲動。
近幾年來,
絲綢之路重新打通後,他們在與中原的貿易中獲利甚多,嚐到了甜頭。
大周尚未統一前,諸國還不敢明目張膽地表現出歸附之意。
畢竟,西突厥就盤踞在他們北方,動動手指頭就能輕易捏死任意一國。
如今,形勢大不相同了。
大周僅用數月時間就覆滅陳朝,完成華夏南北統一,軍事實力強得一批。
突厥分裂成東、西兩部,兩邊戰亂不止,不死不休。
東突厥又與大周和親,乃姻親關係。
西域諸國的國王一致認為,擺脫西突厥奴役的時機到了。
據他們了解,駐守大周西北各邊塞要地的邊軍不下於十萬眾。
另外,名聲在外的“敦煌戍卒”史萬歲麾下,還有一支數量不詳的神秘鐵騎。
有小道消息稱,那是比突厥騎兵還要強大的存在。
實在令人不可思議。
消息是從突厥人嘴裏傳出來的,可信度還是挺高的。
在西域一眾小國眼中,
大周已經完全具備與西突厥抗衡的實力,是時候表明態度了。
因而,在西域諸國使者呈上的國書中,明確表達了歸附中原,成為大周屬國的意願。
端坐皇帝寶座上的宇文衍龍顏大悅,暢懷大笑起來。
當即封高昌王鞠乾固為安西大將軍,
其他諸王封為車騎大將軍,授金印紫綬!
一眾使者聞言大喜,全都跪地叩謝天恩。
高昌位於火焰山下的吐魯番一帶,是一個漢人國家,與中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其國通行中原語言文字,穿著華夏衣冠,製度均仿照中原王朝。
也是西域諸國中人口最多,實力最強的。
適當地拔高高昌王的地位,也是給西域諸國釋放某些信號。
讓其他國家、城邦也更大程度地接受華夏文明,吸收中原文化。
西域之後。
南洋諸國使者進殿覲見。
分別是渤泥國,狼牙修國,盤盤國,墮婆登,皮宗國,呂宋群島諸多土著部落。
以及中南半島上的真臘,驃國,堂明國,墮羅缽底國,赤土國,和一眾大小部落、城邦。
宇文衍隨意翻看了下朝見的名單,銳利的眼神掃視殿下諸多使者。
這些使者見禮後。
全都抬頭仰望玉階之上的大周皇帝,眸中除了敬畏,更多的是好奇。
墨言剛要出聲喝止眾人的無禮之舉,宇文衍擺了擺手。
“為何不見幹陀利國和林邑國?”
小皇帝臉色平靜,沉聲問了一句。
“回陛下,尚未接到兩國進京的消息。”
長孫晟拱手回答道。
宇文衍聽罷輕嗯一聲。
看向殿下一眾使者,臉上露出一絲笑容。
“海洲遠離中土,往來閉塞,諸位能聞訊而至,誠心朝見,朕心甚慰……”
“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爾等知理,亦是朕之子民,皆俱有賞……”
小皇帝也是一點不客氣,直接把諸國定性為大周屬地。
對於南洋諸國,麵對統一的中原王朝,盡管相隔甚遠,他們也得示好求安。
雖然在此之前,官方往來向來不甚密切,但民間的人口流動是一直存在的。
南方沿海有諸多漁民,商賈往來兩地之間。
而在大周船隊到訪後,諸國更是親眼感受到了中原王朝的強盛。
聽聞大周輕而易舉地掃滅陳朝,完成統一。
諸國也是第一時間派出使團,入京朝賀。
不過,除了統一之前就已經歸附的訶陵國,其他諸國都沒有提及此事。
宇文衍深知,其中關鍵就在幹陀利國身上。
幹陀利國是南洋諸島上最強大的勢力。
狼牙修國,盤盤國,墮婆登,皮宗國等都被其視為屬國控製。
而在中南半島上的勢力,便是受林邑國的影響,也沒有提歸附之事。
林邑本就是東漢末年占族人叛亂建的國。
骨子裏就有不服天朝統治的基因。
其北部國土便是漢武帝時所設的日南郡,一直到南朝齊時,都還受朝廷管轄。
南梁末。
發生了“侯景之亂”,日南郡被林邑趁機徹底吞並。
陳朝國弱,亦無收複舊土之心,從此雙方以橫山為界。
宇文衍穿越之前就對此地屬國沒有多少好感,純純養不熟的白眼狼。
如今翻看南朝文史檔案,這才發現原來他們的祖上就不是什麽好鳥。
不僅吞並了日南郡,對北方的九真、交趾二郡也是垂涎欲滴。
甚至覬覦更為廣大的嶺南之地。
此次朝賀,不見其國,
小皇帝心中非但沒有生氣,反而甚是歡喜。
就怕你認慫,那樣倒不好出手了。
還得費盡心思找理由,麻煩!
使者們聽到小皇帝問起為何不見兩國時,心中也是一凜。
慶幸自己的國王、首領做了明智之舉。
同時也露出幾許玩味的神情。
見大周皇帝言語溫和地肯定了他們,並稱視諸國為天朝臣民。
一種莫名的歸屬感、榮耀感油然而生。
接下來。
進殿的是吐穀渾和雪域高原的蘇毗部,象雄部,以及其他小部落的使者。
雅隆部視大周為其崛起之路上的攔路虎,甚恨之!
除了相關貿易,沒有任何官方往來。
蘇毗、象雄二部雖沒說歸附,但釋放了極為友好的態度。
宇文衍也不在意,隻要保證邏些河穀的道縣穩穩紮根。
加上“凡人道”的影響,雪域高原翻不起大浪來。
吐穀渾和大周有著不愉快的過往,但眼下雙方關係還算平和。
主要是得益於與中原的貿易獲利。
如今中原一統,慕容誇呂那老不死的隱隱不安起來。
在知曉大周滅陳的消息後,第一時間便派出了朝賀使團!
當然,他也隻是示好,並沒有歸附之意。
最後。
被宣召進殿的是高句麗和百濟。
世子高元和王弟扶餘季。
兩國同宗同源,卻是你死我亡的仇敵。
作為各自國家的繼承人,彼此相見,吹眉瞪眼,恨不得吃了對方。
若不是在大周朝廷皇宮,兩人指不定會即刻廝打在一起。
進到大殿,上百雙眼睛全都看向他們。
二人心中稍緊,定睛一瞅,看到滿麵笑容卻帶著幾分嘲弄的諸國使者,以及最末的兩個座位,尷尬之色頓時浮現臉龐。
敢情他們就像小醜一般,大周朝廷根本沒有把高句麗和百濟放在眼裏。
看看,就連那些尚未開化的小部落都排在他們之前。
然。
就算心中有再多的不忿,此時也不敢表露分毫。
恭恭敬敬地上前,向大周皇帝行大禮。